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言稿

关羽是个忠厚、讲义气的人。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同时也不违背桃园结义的誓言,保存实力,东山再起,无奈投降了曹操。曹操送给关羽很多金银财宝,还把珍贵的赤兔马送给他,可是都没能改变他对刘备的忠心。他斩了颜良和文丑,报答了曹操的大恩之后,就去投奔刘备。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了刘备,可见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

在史实上,下邳被围,关羽本来是被擒投降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说:“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而在《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使其中的人物更理想化、更有光彩,就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给他们加上了很多的“光圈”,并彻底改造了这段情节,作了极大的艺术渲染。关羽降曹的一切行动,都成了他重义品质的集中表现。《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一回中,关羽和张辽的有声有色的对话,是何等理想化而又不失其艺术真实地描绘了这个处于困境里的英雄性格:

……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纵观张辽的“三便”说,尽管也有劝关羽“留有用之身”的说法,但视死如归的关羽是不会因之所动的。其说辞妙即妙在它以“桃园结义”的誓词为基础,以结义之兄刘备作为重要的武器敲击关羽的“义神经”。堪称“义绝”的关羽自然是重视兄弟之义的,为寻找义兄,保其家眷,他不得不暂时降曹。然而,降曹也是为了尽义,而且“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有什么可以责备之处呢?降曹事件,经过这样一改造,就突出了关羽重义的品质。

在史实上,关羽的辞曹归刘并不复杂,归刘的路程也不算遥远。罗贯中驰骋艺术想象,通过“过五关斩六将”等一系列丰富的情节,把这一过程写得十分曲折动人。尤其是在此之前,写曹操对关羽的敬重和优待,作者进行了竭力渲染。曹操“以客礼待关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时而赐金银,时而送美女,时而赠战袍,时而送宝马,真是关照备至。尤其是曹操送袍、送马的细节,更是给关羽的重义品质增加了不少性格魅力: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

……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礼遇不足以移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专注在那生死未卜、穷愁破败的结义兄弟身上,生则“不可背之”,死则“誓以共死”。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毅然挂印封金,斩关夺路而“千里独行”,光明磊落,来去分明,完全践行了降曹时的诺言。这种不恋高官厚禄,不图荣华富贵,不顾危难艰辛,重然诺,轻生死,始终忠于桃园之盟的高风亮节,如同青松傲雪,皓月当空,足令后人千秋敬仰!《三国演义》的中心主题之一——刘、关、张的结义和尽义,也透过关羽“义绝”形象的渲染,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应该说,这一情节完全是《三国演义》的虚构。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历史上的曹操败退华容道时,虽然境况十分狼狈,死者甚众,但并未遇到任何埋伏,自然也谈不上被关羽“义释”的问题。罗贯中对此情节作了大幅度的改造,创造出一段深刻表现关羽内心世界的精妙篇章: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此时的关羽,陷于理智与情感的巨大冲突之中。从忠于汉室、忠于刘备集团的立场来看,曹操是图谋篡逆的“汉贼”,是刘备集团的死敌,绝对不能放过;但从个人关系来看,曹操又是除刘备、张飞之外的关羽的平生知己,对关羽可谓恩深义重,他实在很难用自己的手去捉住曹操。“长叹一声”作出抉择的关羽与其说是冒着违抗军令状的危险,不如说是冒着对他兄弟也是对他自己的事业的背叛的危险,在对曹操知恩图报的“义”与对“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的“义”之间进退维谷。终于,在面临昔日恩主的穷途末路时,他作出了合乎市井道德的抉择。

对于关羽的放曹,今天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认为关羽为了一己私恩而背叛了原则。但是按照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关羽此举是可以理解的。回想“温酒斩华雄”之时,曹操是十八路诸侯之一,而关羽只是一个马弓手。曹操看出关羽“必有广学”,为之求情,还命人“酾热酒一杯,与关某饮了上马”。对这一场景,关羽必然始终铭记在心,再加之后来曹操对他“千里走单骑”的宽容,曹操被关羽视为知己也就合情合理。因此,尽管放曹违背了刘备集团的根本利益,刘备还是原谅了关羽。事实上,罗贯中对关羽由此体现的“义”是肯定的,还借助诸葛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于身亡”的说辞为其开脱。明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百回的赞诗中有这样一句:“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毛宗岗在其修改本中也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由此可见,“义释华容”为塑造关羽这个“义绝”典型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

《三国演义》流传的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冲击,而要求加强社会交流、扩大社会联系的思想得到发展,朋友义气受到下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能够“使君臣劝忠,朋友劝义”(李贽《关王告文》),而“朋友劝义”无疑是关羽形象最能打动普通群众的地方。人们不是主要赞赏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而是赞赏刘、关、张三人“誓同生死,祸福共之”的义气,肯定他们始终如一的兄弟之义、手足之情。没有铜臭味的“桃园结义”表现了人们要求摆脱世俗偏见而追求真情实谊的美好愿望,对世俗生活中的重利轻义行为也是一种反讽,自然为世所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积淀在国人思想深处的传统道德观念,以致出现了“金钱至上”、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完全是金钱关系等畸形现象,为此人们普遍呼唤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忠诚守信、舍己为人、知恩图报等美德的回归,以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绝”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经典中汲取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邮存:《三国演义》极限片
义薄云天关云长(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称的上英雄的有谁?
看三国,学项目管理—看看关公项目经理的潜质
井玉贵:“今生偏又遇着他”:《三国演义》曹操关羽之关系说微 |【小说新话】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