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言二 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

一、解读《易经》是最伟大的事业

从孔子作《易传》始,2500年以来,至少有8000位学者前仆后继、穷毕生精力研究《易经》。流传至今的易学著作也有3000种之多,所谓易林三千。《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经部占篇幅最多的是《易经》著作。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易经》为大道之源,《易经》是大道的模型,《易经》是宇宙人生的总方程式。

周易·系辞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郭店楚简·语丛》: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即使是《周的卜筮之术也只有“通人达才”才能领会运用。“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这就是说,田氏代齐”现象上是由历史态势的发展而导致的,但是史官于三百多年前就以《周易》预测到了,幽明深远《周易》术数揭示了田氏代齐”有着天地定数法则在里头

这只是说的《周易》的卜筮之道。而有圣人之道四

周易·系辞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解读《易经》是为了悟道。是为了破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为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周易·系辞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悟道,佛家谓之大开圆解。解读《易经》属于文殊法门,也称为“慧解脱法”,大开圆解即是圆融无碍、一以贯之地释读《易经》,彻底破译六十四卦的奥妙,由此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2500多年来,士大夫乃至民间有志君子不惜花费一生的精力去解读《易经》的原因

二、解读《易经》是长久的事业

以下举例说明。

1.张行成南宋学者,易学家。《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述衍》用了十年时间

2.俞琰1253-1316,自幼承其家学,刻苦研《易》达三四十年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过前人。自言:“予生平有读《易》癖……虽隆冬大暑不辍,每读一字一句而有疑焉,则终日终夜沉思,必欲释其疑,乃已自得其说则欣然,如获拱璧。亲戚朋友咸笑之,以为学虽勤而不见用于时……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3.黄泽黄楚望1260—1346《易学滥觞》云:

泽年十七始(1276年),熟复《系辞》,既又读《左传》,疑于艮之八及诸占法,盖探索之劳积四十余年,至今犹未有释然者,然无所不尽其思矣。大徳三年(1299年),于《易》象始有所悟,又积十数年,大概得其五六,由是始具藁。又积十年,乃稍得其节目。然所悟深者,大抵不入藁而存诸心。方其劳心苦志也,若神明昼夜役使之者。及其悟也,则如天开其愚、神启其秘。

4.来知德(1525~1604)明理学家。 字矣鲜,别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人。来知德自幼生性聪明,八岁已读完《四书》、《五经》,九岁便能作诗词。乡试中举人后,便“杜门谢客,穷研经史”。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父母相继去世,他守墓6年,麻衣蔬食,极尽孝道。6年中,他在守墓的同时,深钻《易经》,但仍觉有些道理难以明确,所以守墓6年以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45岁的来知德应友人之邀,到万州虬(qiú)溪(今万州长滩镇龙泉沟)深山隐居,专心研《易》29年,在他74岁的时候,举世闻名的《<易经>集注》完稿。

来知德研究《易经》的时间加上守墓的6年,实际为三十五

万历三十年,被特授翰林院侍读。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

5.胡煦1655─1736,字沧晓,河南光山人。他在《易》学上积累四十余年精力,代表作是《周易函书》今存五十二卷。康熙屡次召见胡煦研究周易(很少人知道康熙帝是易经大家),见卦爻中疑义,命画图以讲解,甚得康熙赏识,夸其为真苦心读书人”。康熙命胡煦与大学士李光地(李光地为《周易折中》的总编)共论《易》,光地无以难之。

6.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乾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皖两大派。吴派以惠栋为首。

在《惠先生栋传》钱大昕作)中,作者准确地把握住惠栋《易》学与汉学复兴的关系,写道:“惠栋专心经术,尤邃于《易》。谓宣尼作《十翼》,其微言大义,七十子之徒相传,至汉犹有存者。自王弼兴而汉学亡,幸存其略于李氏《集解》中。精研三十年,引伸触类,始得贯通其旨。乃撰次《周易述》一编,专宗虞仲翔,参以荀、郑诸家之义,约其旨为注,演其说为疏。汉学之绝者千有五百余年,至是而灿然复章矣。”

惠栋在笔记里记叙了自己专心经术的快乐:“正月二十一日睡觉,道味满于胸中,数年乐境唯此为最(己巳(1749)正月记)。”

三、解读《易经》获得“大开圆解”

前述惠栋专心经术“道味满于胸中”的快乐,此即禅悦、法乐,天人感应道交之心境也。

解读《易经》获得“大开圆解”,今以王阳明、尚秉和为例说之。

1.王阳明“玩易窝悟道

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明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因上疏援救戴铣等21人蒙冤坐牢一事因而触怒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而后关进监狱一个多月,后来又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驿丞。

王阳明一路上九死一生最终躲过了刘瑾的追杀,于正德三年1508春天到达龙场。初到龙场时,因驿站破败无处居住,王阳明便到离驿站不远的一个天然溶洞里居住,在洞内研究《易经》取洞名为玩易窝”,并写《玩易窝记》

王阳明作的《玩易窝记》云:

“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名其窝曰“玩易”,而为之说曰:  夫《易》,三才之道备焉。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盖昔者夫子尝韦编三绝焉。呜呼!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引自《王阳明全集》,下同)

王阳明远谪龙场已经到了人生的最低谷,这位工作在最艰苦“第一线”的最低级“公务员”的生活水准还不如山沟里的夷民可是太监刘瑾对他的仇恨并没有消失,王阳明仍有生命危险,“时瑾憾未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墎,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这就是“龙场悟道”。

王阳明正是借助于读《易》解《易》,深刻地领会了人生的进退之道,并以此为基础打破了“生死一念,最终彻悟宇宙人生真谛解《易》本身也构成了龙场悟道的重要内容。

王阳明在龙场呆了整整两年,正德五年1510年)迁江西庐陵知县,此后传道讲学,平江西之乱民,定朱宸濠之反叛,其一生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日本的近代史始自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的二百多年中,日本的朱子学始终处于官学的统治地位,然而,在幕府末年,阳明学成了维新志士所普遍信奉的一种哲学,并因此为维新运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领导人。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阳明学在日本至今仍然具有深广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易学大师尚秉和悟道因缘

尚秉和(1870-1950),名秉和,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尚秉和于《易》研讨最深,主张“象为学《易》之本。曾全面考究汉《易》象数学的特点,详探《左传》、《国语》、《逸周书》尤其是《易林》中久已为人忘忽的《周易》内外卦象、互象、对象、正反象、半象、大象等百二十余象的应用规律。凡立说与取象,多有创见,而不苟同于先儒。时贤王树楠称其将二千年易家之盲词呓说一一驳倒,使西汉易学复明于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

试问:先生后来悟道否?然也!

尚秉和先生晚年开悟的心路历程见《尚秉和传》:  

老人自幼游佛庙则喜,历道院则否,殊不知其所以然。初读佛经,懵不知落处。后阅《五灯会元》,达观禅师云:“禅是经纲,经是禅纲,提纲正纲,了禅见经。”乃穷览禅说。久之,知唐宋以来禅家大师,道齐诸圣。其寥寥数语,能括尽经教精华。其大自在处,已入吾儒圣境。凡吾儒谤佛者,皆不知佛之实际与吾儒同,且不知吾儒中庸之道与佛无异也。盖自唐之王维、白居易、裴休,宋之杨亿、李遵勖、张九成、李丙、冯楫,十数人外,鲜有知此者矣。禅语既会,再读诸经,立知归宿,然仍不能解脱也。十四年冬,因时局兀臬不能去怀。偶阅马祖与百丈观野鸭因缘,遂脱然放下。 因说偈曰:“参得江西过去禅,应无所住得真铨。森罗万象飞飞过,不许些微把眼穿。”因废弃时事,安心著书。后读僧璨信心铭曰:“大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爱憎,洞然明白”。又曰:“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凡著书不能无拣择,无是非。於是著书之念亦放下,放下再放,回思旧梦,尽是云烟。历历数之,真多事也! 

四、解读《易经》用减法

《老子》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是“为学”,越学越多,越学越生,所以称“学生”学习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因为用的是加法。

解读《易经》则用减法,解易是为道,越解负担就越减轻,所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易是为道,不是学习知识。学易是用减法,请不要被现有的知识所蒙蔽,知见越多越没有智慧

为学主要用左脑,为道主要用右脑。二者通过实践连在一起。

《易经》比喻成一棵大树,象数是根本,理占是花果。

象为根,数为本,理为花,占为果。

象是右脑的德能,数理是左脑的德能,占又是右脑的德能。《易经》智慧从右脑开始,转到左脑筹划,最后又回归右脑。

解读《易经》如何使用减法,就是“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清除自己的污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那时真如本性放大光明,人天交接,易道得矣。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密钥》,最新修订日期为2010年11月4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仅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文化传统平台获取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龙场悟道可谓是王守... 展开
悟道 | 《易经》和《道德经》中的生命智慧
王阳明悟道的本质是什么?
王阳明的传习录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圣人
龙场悟道,不但成就了王阳明,也为后世人找到了快乐之源
文心雕龙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