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函山房輯佚書·歸藏一卷
userphoto

2020.10.20

关注
【转载】《玉函山房輯佚書·歸藏一卷》
 (2020-10-08 12:01:48)
分类: 学易常用资料备查
《歸藏》一卷,殘闕。《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杜子春曰:「連山,宓犧。歸藏,黃帝。」賈公彥疏引鄭志答趙商云:「非無明文,改之無據,且從子春。近師皆以為夏殷也。」《禮記.禮運》:「孔子曰: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我得坤乾焉。」鄭注云:「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漢書.藝文志》不著錄,晉《中經簿》始有之,阮孝緒《七錄》云:「歸藏,雜卜筮之書雜事。」《隋書.經籍志》有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唐書.藝文志》卷同,宋《中興書目》載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諸家論說多以後出,疑其偽作,鄭樵《通志略》云:「言占筮事,其辭質,其義古,後學以其不文,則疑而棄之,獨不知後之人能為此文乎?」楊慎亦云:「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今玩其遺爻,如「瞿:有瞿有
,宵粱為酒,尊于兩壺。兩羭飲之。三日然後,穌士有澤,我取其魚」,「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有鳧鴛鴦,有雁鷫鷞」之類,皆用韻語,奇古可誦,與《左氏傳》所載諸繇辭相類,《焦氏易林》源出於此,雖「畢日」、「奔月」頗涉荒怪,然「龍戰于野」、「載鬼一車」,大易以之取象,亦無所嫌也,但殷易而載「武王枚占」、「穆王筮卦」,蓋周太卜掌其法者,推記占驗之事,附入篇中,其文非漢以後人所能作也。今並宋時三篇亦佚,朱太史《經義考》搜輯甚詳,據以為本,間有遺漏,為補綴之,並附諸家論說為一卷,以此與世傳《三墳書》所謂《氣墳歸藏》者互較參觀,其真贗可以立辨矣。歷城馬國翰竹吾甫。
《歸藏》
《歸藏.初經》朱震《漢上易》曰:「歸藏之易,其《初經》者,庖犧氏之本旨也。」
郭按:初為偏序之稱,經為經卦之稱。《周禮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以下所列即「經卦皆八」。卦序依今之卦名排列即:乾坤艮兌坎離震巽,此經卦序皆可與帛書、清華簡出土資料印證。
初乾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其爭言。李過《西溪易說》、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
干寶《周禮注》,朱震曰坤。榮犖之華。《西溪易說》、《周易啟蒙翼傳》,朱氏《經義考》引作「榮榮」。
初狠干寶、朱震引並作艮,李過《西溪易說》、黃宗炎《周易象辭》皆引作狠。黃云:「艮為狠,艮有反見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剛狠之義與?」徼徼鳴狐。《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初兌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其言語敦。《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初犖干寶《周禮注》、朱震曰坎,李過曰:「謂坎為犖,犖者勞也,以為萬物勞乎坎也。」黃宗炎曰:「坎為勞卦,故從勞諧聲而省。物莫勞于牛,故從牛。」為慶身不動。《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初離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離監監。《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初釐干寶《周禮注》,朱震曰震,李過曰:「謂震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萬物所始條理也。」黃宗炎曰:「震為釐,離當為釐,於震則不近,豈以雷釐地而出以作聲與?」燂若雷之聲。《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郭按:清華簡《筮法》作「徠」或「
」、「
」。徠、來、釐互通。
初巽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有鳥將至而垂翼。《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郭按:「有鳥將至而垂翼」似周易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
卦皆六畫《易叢說》。王應麟《漢藝文志考》卷一
朱元昇《三易備考》曰:「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萬物莫不藏於中。《說卦》曰坤以藏之,蓋造化發育之真機,常於此藏焉。然而一元有一元之造化,癸亥甲子之交為之藏;一歲有一歲之造化,冬夏二至之交為之藏;一日有一日之造化,夜半日中之交為之藏。是又歸藏易無所往而不用其藏也。六十四卦藏者十有六,用者四十有八。乾為六十四卦之父,坤為六十四卦之母,坤統藏卦,乾統用卦,坤乾所以首六十四卦也。有藏者斯有用者,純坤又所以首純乾。」
徐善《四易》曰:「《歸藏》卦序:坤、震、坎、艮、兌、離、巽、乾,蓋震下一陽生於純坤之後,進坎而中,進艮而上,乃交於中,五而得兌之二陽,然一陰猶在上也。至離而中陽進上,至巽而初陽進中,於是純乾體成,此陽氣漸長之序也。反而推之,巽下一陰生於純乾之後,進離而中,進兌而上,乃交於中,五而得艮之二陰,然一陽猶在上也。至坎而中陰進上,至震而初陰進中,於是純坤體成,此陰氣漸長而陽氣歸藏之序也。歸藏之名義殆本諸此,其數則自下而上者,始八終二,由於陽氣之生,自無而有,其理為知來之逆也。自下而上者,始二終八,由於陽氣之歸,自有而無,其理為數往者順也。聖人命歸藏之名,蓋告人以反本復始之道焉。」
六十四卦
依李過《西溪易說》所載,自乾至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闕者補之。
《西溪易說》引闕四卦,賈公彥《禮記疏》:「此歸藏易,以坤為首。」,據《初經》補。
郭按:清華簡《筮法》作
《西溪易說》,下並同。
《西溪》曰:需為溽。黃宗炎曰:「雲上天而將雨必有濕溽之氣先見於下。」
小毒畜
《西溪》曰:「小畜為小毒畜。」黃宗炎曰:「大畜、小畜為
畜、
畜,毒取亭毒之義。」
郭按:大、小畜卦名的「畜」字,上博簡作「
」,王家台秦簡作「督」,清華簡作「」,
、督、皆與毒相通。大毒畜、小毒畜卦名可能將後世註解文字「畜」混入古代卦名。原卦名可能作大毒、小毒,後人以畜註解毒,而被混入。
同人
大有
大過
小過
林禍
《西溪》曰:「臨為林禍。」
郭按:帛書作「林」。禍字可能為註文混入。
黃宗炎曰:「升為稱,地之生木,土厚者茂,土瘠者瘁,言木與土相稱也。」
黃宗炎曰:「剝為僕。」
郭按:清華簡《別卦》作僕。
母亡
黃宗炎曰:「无妄為母亡,母即无,亡即妄,非有他也。」
郭按:虞翻作无亡,秦簡作毋亡 上博簡作亡忘。母疑為毋之誤。
大毒畜
《西溪》曰:「大畜為大毒畜。」
黃宗炎曰:「瞿當屬觀。」案:《西溪》引已有觀,朱太史彝尊《經義考》以反對為義,謂瞿在散家人之前,則睽也。
郭按:此為睽。王家台秦簡作
散家人
黃宗炎曰:「家人為散家人,則義不可考。」
按:秦簡作「散」,則卦名當為散。「家人」應是後人註解「散」卦即「家人」卦而混入。此例與大毒畜、小毒畜情況一致。
黃宗炎曰:「渙為奐,古字或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因而互易也。」
黃宗炎曰:「解為荔,荔亦有聚散之義。」
黃宗炎曰:「損為員。」
黃宗炎曰:「咸為諴。」朱太史曰:「以損為員,而諴次之,則諴為益也。」
郭按:帛書、上博簡咸皆作欽。則欽為今之咸卦。朱所言為是。下欽卦同。
黃宗炎曰:「欽當屬旅。」朱太史曰:「欽在恒之前,則咸也。」
黃宗炎曰:「規當屬節,夜當屬明夷。」案:《西溪》引已有節、明夷。朱太史曰:「規夜二名不審當何卦,非夬、姤則噬嗑、賁也。」案:古者書契取諸夬,於規義近。夜有姤遇取女義,疑規當屬夬,夜當屬姤也。
郭按:夜當為蠱,規當為隨。王家台秦簡蠱作夜或亦,清華簡《別卦》蠱作
。清華簡隨作
,可能是覒的增繁。覒形近規。
黃宗炎曰:「謙為兼。」
黃宗炎曰:「分當屬睽。」朱太史曰:「以謙作兼,而分次之,則分為豫也。」
郭按:秦簡、清華簡豫卦皆作介,介與分形近。分可能是介之誤。介有大義,亦有預防之義,與豫文義可通。又豫六二「介于石」。
歸妹
黃宗炎曰:「岑
當屬賁。」朱太史曰:「岑
在未濟前,則既濟也。」
未濟
黃宗炎曰:「遯為
,形義本通,無有異義。」
郭按:遯卦阜陽簡作椽,帛書作掾,秦簡作
,上博簡作
黃宗炎曰:「蠱為蜀,蜀亦蟲也。」
郭按:蜀是何卦未可知。但已可確定夜為蠱,因此蜀並非蠱卦。若與前卦
來推理,則可能是大壯。若與後馬徒來推理,則蜀非大壯。六十四卦卦名未比對上的有:噬嗑與賁,夬與姤,中孚與小過。
馬徒
朱太史曰:「以蠱為蜀,而馬徒次之,則馬徒為隨也。」
郭按:朱說有誤。蜀既非蠱,那麼馬徒亦非隨。既已知規為隨,馬徒就不會是隨。
已上六十卦並《西溪易說》引,奭一卦據《初經》補。
按:奭應是指坤卦。
熒惑
耆老
大明
羅苹《路史注》云:「《歸藏.初經》卦皆六位,其卦有明夷、熒惑、耆老、大明之類。昔啟筮明夷、鯀治水枚占大明、桀筮熒惑、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是也。」案:《西溪》引明
即明夷,乾下應有奭卦,已据干寶、朱震所引《初經》補之,合熒惑、耆老、大明,恰符六十四卦之數。依黃、朱二家所釋,惟闕噬嗑、賁、中孚,未知所屬,補附於此。
按:以當代新出土資料比對,以上可確定之卦名總計有57卦,大壯、噬嗑與賁,夬與姤,中孚與小過等七卦仍不知所屬。再以現今出土文獻比對,馬徒、熒惑、耆老、大明不像卦名,亦難有歸屬。
朱元昇《三易備考》曰:「歸藏易以六甲配六十四卦,所藏者五行之氣也,所用者五行之家也。」
又曰:「歸藏易首坤尾剝。」
又曰:「歸藏二篇自甲子至癸巳為先甲,自甲午至癸亥為後甲,其策萬有八百。」
十二辟卦
子復,丑臨,寅泰,卯大壯,辰夬,巳乾,午姤,未遯(朱太史曰:「歸藏本文作
」)申否,酉觀,戌剝(朱太史曰:「《歸藏》本文作僕。」亥坤(徐善《四易》)。
徐善曰:「此《歸藏》十二辟卦,所謂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畫坤卦,以六陽爻次第變之,即成復、臨、泰、大壯、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畫乾卦,以六陰爻次第變之,即成姤、遯、否、觀、剝五辟卦,十辟見而綱領定矣。又置一六畫坤卦,以復辟變之,成六卦之一陽;以臨辟變之,成十五卦之二陽;以泰辟變之,成二十卦之三陽;以大壯辟變之,成十五卦之四陽,以夬辟變之,成六卦之五陽。更進為純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為遞變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猶為未變之舊畫,即卦中陽爻已變而陰爻猶故也。於是復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變之,成六卦之一陰;以遯辟變之,成十五卦之二陰;以否辟變之,成二十卦之三陰;以觀辟變之,成十五卦之四陰;以剝辟變之,成六卦之五陰,更進為純坤而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兩營也,止此六十四虛位,順而求之,由坤七變,得陽爻一百九十二,而純坤之體見。逆而遡之,由乾七變得陰爻一百九十一,而純坤之體見。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
《歸藏.齊母經》
「齊母」不知何義。按:《歸藏》以
為首,
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經注》又引有《鄭母經》,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審是否。
瞿:有瞿有
,宵粱為酒。尊于兩壺,兩羭飲之。三日然後,穌士有澤,我取其魚。
《爾雅.釋獸.羊屬》郭璞注引《歸藏》「兩壺兩羭」,邢昺疏:「此《歸藏.齊母經》『瞿有』之文也。」案:彼文云云,考《西溪易說》引《歸藏》卦名有「瞿」,此即瞿卦爻辭也。邢昺謂「瞿有」之文恐非。
《歸藏.鄭母經》
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鄭母經》曰:「夏后啟筮御飛龍登于天,吉。」案:張華《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多「明夷曰昔」及「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十二字。御作乘,龍下有而字。《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九引《歸藏》曰:「昔夏后啟上乘龍飛以登于天,皋陶占之曰吉。」文雖小異,要為此節遺文也,茲據補。
昔夏啟筮徙九鼎,啟果徙之。
《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此與前為一節,下更有四節,蓋一篇之文,故次於此。
昔舜筮登天為神,枚占有黃龍神,曰:「不吉。」
同上
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同上
昔鯀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無後。」
同上
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為狸,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
《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云:「昔桀筮伐唐而枚占,於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為狸為鼠」,脫「為我」二字。又卷九百一十二引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彼為狸,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王氏《漢藝文志考》順為一節,今依錄之。《博物志》引云:「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及爻辭,彼蓋約文言之爾。
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鄭母經》。《尚書.五子之歌》正義、《春秋左傳.襄四年》義並引《歸藏易》「羿蹕」。
遺爻附
案:徐善《四易》謂《歸藏》三百八十四爻,是每卦六爻,與《周易》同爻,當屬經,傳注所引只有《齊母》、《鄭母》,其可考者已分屬於二篇,其但引卦名與卦名並不詳者,未敢強屬,故附經後,題「遺爻」以別之。
開筮:帝堯降二女為舜妃。
《周禮.春官.太卜》賈公彥疏
屯:屯膏
《西溪易說》云:「今以《周易》質之《歸藏》,不特卦名用商,卦辭亦用商,如屯之屯膏,師之帥師,漸之取女,歸妹之承筐,皆用商《易》舊文。」
師:帥師
《西溪易說》
小毒畜:其丈夫
朱震《漢上易.叢說》引《歸藏.小畜》。
鼎:鼎有黃耳,利取鱣鯉。
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九十九
僕: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
《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引作「剝」。馬驌《繹史》卷十四引作「君子得其粟」。
節:殷王其國,常毋若谷。
《周禮.春官.太卜》賈公彥疏引《歸藏》云「見節卦。」羅苹《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
歸妹:承筐。
《西溪易說》
漸:取女。
同上
:垂其翼。
同上
已上爻辭有卦名可考者,依《西溪易說》所次卦序次之,至所引《初乾》「其爭言」、《初坤》「榮犖之華」、《初艮》「徼徼鳴狐」、《初兌》「其言語敦」、《初犖》「為慶身不動」、《初離》「離監監」、《初釐》「燂若雷之聲」、《初巽》「有鳥將至而垂翼」,雖皆有卦名而皆繫「初」字,故入《初經》,不復錄此,其無卦名可考者列後。
上有高臺,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
《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二,王應麟《漢藝文考》引作「以此賈市,其富如何」。《漢繹史》引作「河海」。
有白雲出自蒼梧,入于大樑。
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徐堅《初學記》卷一,《文選》卷二十謝元暉《新亭渚別範零陵詩》李善注。
雖有豐隆莖,得雲氣而結核。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
乾者,積石風穴之琴。
《北堂書鈔》
有鳧鴛鴦,有雁鷫鷞。
《藝文類聚》卷九十二,《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五,《漢志考》卷一。
有人將來,遺我貨貝。以至則徹,以求則得。有喜將至。
《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覽》卷八十七。
君子戒車,小人戒徒。
《文選》卷二十顏延年《秋胡妻詩》注,王應麟《玉海》卷三十五
有人將來,遺我錢財,自夜望之。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五。
《歸藏.本蓍篇》
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張華《博物志》。
蓍末大於本為上吉,蒿末大於本,次吉,荊末大於本次吉,箭末大於本次吉,竹末大於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荊二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
《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七引《歸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於本上吉,次蒿,次荊,皆如是。」蓋約文言之。朱太史《經義考》云:「當屬《本蓍篇》中語。」茲並据以採補。
筮必沐浴齋戒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龜亦然。
《博物志》卷九。
《歸藏.啟筮篇》
朱氏《經義考》云,按《歸藏》之書有《本蓍篇》,亦有《啟筮篇》。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陽谷。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
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出入,以為晦明。
羅苹《路史》前紀二引《歸藏.啟筮》。
共工人面蛇身朱髮。
郭璞《山海經注》、羅苹《路史注》並引《歸藏.啟筮》。
麗山之子,青羽人面馬身。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羅苹《路史注》引首句云:「麗山之子鼓」。
羽民之狀,鳥喙赤目而白首。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鳥。
《文選》卷十三禰正平《鸚鵡賦》注引作《歸藏.殷筮》,《太平御覽》卷九百十四作《啟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
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
鯀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刃,化為黃熊。
同上。
大副之吳刀,是用生禹。
《初學記》卷二十二。
昔彼九冥,是與帝辨同宮之序,是為九歌。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
不得竊辨與九歌以國于下。
同上。
昔者夏后享神于晉之虛,作為璿臺,於水之陽。
《文選》卷四十六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啟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晉之靈臺」,無「昔者」及「於水之陽」。
昔夏后啟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鈞臺,枚占臯陶曰:「不吉。」
《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初學記》卷二十二引至「鈞臺」。
逸文
凡傳紀所引無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乾為天、為君、為父、為大赤、為辟、為卿、為馬、為禾、為血卦。
朱震《易叢說》、羅苹《路史注》。
蒼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黃云扶月。
東君、雲中。
司馬貞《史記索隱》云:「東君、雲中,見《歸藏易》。」
昔女媧筮張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四國。」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漢藝文志考》卷一。
昔黃帝與炎神爭鬪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太平御覽》卷七十九,《漢藝文志考》引云:「黃帝將戰,筮於巫咸」,羅苹《路史注》引云:「昔黃神與炎帝戰于涿鹿」。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
羅苹《路史注》。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驚》,二曰《猛虎駭》,三曰《鷙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雕鶚爭》,七曰《壯士奮》,八曰《熊羆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
《初學記》卷九引「蚩尤」至「青邱」,馮惟訥《詩記》引有《棡鼓之曲》以下。
昔常娥以不死之藥犇月。
《文選》卷十三謝希逸《月賦》注,《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四,《漢藝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
《初學記》卷二十。
穆王獵于戈之墅。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一引《尚書歸藏》,「尚書」二字誤。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強。
《莊子釋文》,《漢藝文志考》卷一。
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龍降于天,而道里修遠。飛而冲天,蒼蒼其羽。」
《太平御覽》卷八十五。
附諸家論說
《禮記》:孔子曰:「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山海經》曰: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
《周禮.太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
杜子春曰:歸藏,黃帝。
桓譚曰:《歸藏》四千三百言。又曰:《歸藏》藏於太卜。
鄭康成曰: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
淳于俊曰: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中也。
阮孝緒曰:《歸藏》載卜筮之書雜事。
劉勰曰:《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常娥奔月。
《隋書》:《歸藏》已亡,按晉《中經》有之,惟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
孔穎達曰:歸藏起於黃帝。又曰:聖人因時隨宜,不必皆相因,故歸藏名卦之次亦多異。 又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為首,故先坤後乾。
賈公彥曰:此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萬物莫不歸而藏於其中。 又曰:殷以十二月為正,地統,故以坤為首。
元稹曰:穆姜遇艮,足徵史之文,尼父得坤,亦用歸藏之首。
李石曰:按《乾鑿度》曰「垂皇策者蓋伏羲」,用蓍卦已重矣。然而世質民淳,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動,若乾止於乾,坤止於坤,不能變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為占,連山、歸藏是已。後世澆薄,始用九六為占,不如是不足以應天下之變。
劉敞曰:坤者,萬物所歸,商以坤為首,《禮運》「吾得坤乾焉」,此歸藏之易。
邢昺曰:《歸藏》者,成湯之所作,是三易之一也。
歐陽脩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漢初雖有《歸藏》,已非古經,今書三篇莫可究矣。
邵子曰: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謂之地統,易曰歸藏,以坤為首,坤者地也。
方愨曰:歸藏首乎坤,各歸其根,密藏其用,皆殷之所為,則合乎地之時焉。殷用地正,故其書名之。
黃裳曰:微顯者,易之知也。故商曰歸藏。歸藏者,以其藏諸用而言之也。
王觀國曰:《禮記》孔子曰「吾得坤乾焉」,鄭氏注:「得商陰陽之書,其書存者有《歸藏》。」《爾雅.釋羊屬》有「牡羭」,郭璞注引《歸藏》曰:「兩壺兩羭」。《初學記.雲部》引《歸藏》曰:「有白雲出蒼梧,入於大樑」,此可以見矣。
《中興書目》:《歸藏》,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訓釋。
吳沆曰:《周禮》:「太卜掌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此則連山、歸藏之卦,自重於三皇之時,而周易乃重於文王之世。
吳仁傑曰:連山、歸藏以不變者占,其占不出於本卦。《周易》以不變者占,其占必通於兩卦,《春秋傳》之文可考也。
魏了翁曰:周易三易之義,闔戶謂之坤,即歸藏。終萬物、始萬物莫盛乎艮,即連山。
李綱曰:歸藏,商易也,以坤為首,故曰歸藏。孔子觀商道於宋,得《坤乾》焉,蓋歸藏之書。
朱震曰:歸藏之書,其《初經》者,庖犧氏之本旨也。 又曰:《周禮》三易經卦皆八,所謂經卦,則《初經》之卦也。
張行成曰:商曰歸藏,地易也。《元包》義取之。
鄭鍔曰:歸藏以坤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歸藏,言如地道之包含,萬物所歸而藏也。
鄭樵曰:連山亡矣,歸藏唐有司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經》、《齊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辭質,其義古,後學以其不文則疑而棄之,往往連山所以亡者,且過于此矣,獨不知後之人,能為此乎?
楊簡曰:孔子之時,歸藏猶存,故曰「之宋得《坤乾》焉」。
羅泌曰:黃帝正坤乾,分離坎,倚象衍數,以成一代之宜,謂土為祥,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 又曰:歸藏者,歸藏氏之書也,商人因之。 又曰:《歸藏》用八。
羅苹曰:歸藏,黃帝易,而《坤.啟筮》乃有「堯降二女以為舜妃」之語,《節》卦云:「殷王其國常毋谷月」之類,其卦是也,其文非也,蓋《歸藏》之文,湯代之作。
林學蒙曰:《易疏》論《連山》、《歸藏》一以為伏羲、黃帝之書,一以為夏商之易,未知孰是。
蔣君實曰:商之序易,以坤為首,其尚質,尚白之制,皆自此出也。
李過曰:《易鈔》云:「天尊地卑,乾坤之定位也。商易首坤,是地尊乎天也。」商易所以不傳,不知商人建丑,以十二月為歲首,取丑未之衝為地統,坤為地,商用地統,只得首坤。
王應麟曰:《越絕外傳》范子曰:「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愚謂先陰後陽,即歸藏先坤之意,闔而闢,靜而動。
馬端臨曰:連山、歸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歸藏》《漢志》無之,《連山》《隋志》無之,蓋二書至晉、隋間始出,而《連山》出於劉炫偽作,此史明言之,度《歸藏》之為書,亦此類爾。
葛寅炎曰:歸藏,黃帝中天易也。
家竑翁曰:《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朱元昇曰:《歸藏》雖自黃帝作,實循伏羲之序卦,《漢.律歷志》曰:「伏羲畫八卦,由數而起,至黃帝而大備。」是知伏羲易與黃帝易一以貫之者也。 又曰:《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初未嘗以周易廢歸藏也。魯襄公九年,穆姜為筮而遇艮之八,杜預釋之曰:「是雜用連山、歸藏、周易也。」以此見春秋之時,歸藏尚無恙也。 又曰:歸藏取則河圖者也。河圖藏十不具,是以歸藏去十不用。
吳瀓曰:歸藏,商之易。 又曰:夏商二易,蓋因羲皇所畫之卦而用之以占筮,卦序與先天自然之序不同,故連山首艮,歸藏首坤。
吳萊曰:《歸藏》三卷,晉薛貞注,今或雜見他書,頗類焦贛《易林》,非古易也。
趙道一曰:軒轅黃帝取伏羲卦象,法而用之,據神農所重六十四卦之義,帝乃作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重卦之義也。帝一號「歸藏氏」,乃名所制曰歸藏書,此易之始也。
朱隱老曰:歸藏,黃帝之易也,以坤為首,而凡建丑者宗之,不特殷人為然也。
朱升曰:歸藏首坤,靜動之首也。
丁易東曰:夏曰連山,商曰歸藏,雖首艮、首坤之不同,然皆止以下卦為貞,上卦為悔,故箕子《洪範》但云占用二耳。
何喬新曰:隋《經籍志》有《歸藏》十三卷,出於劉光伯所上,意甚淺陋,書雖不傳,易所謂坤以藏之,即歸藏之遺意也。
何孟春曰:殷易先坤後乾,有靜斯動,陰陽之定理也。
楊慎曰:《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不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
胡應麟曰:《七略》無《歸藏》,《中經簿》始有此書,《隋志》因之稱此書「惟載卜筮,不類聖人之旨」,蓋唐世固疑其偽矣。
鄭元錫曰:歸藏首坤,藏而後發,孔子曰「吾欲觀商道,得坤乾焉」,蓋善之也,然於易褊矣。
沈懋孝曰:商易首坤以藏斂,而發動直之機。
郝敬曰:歸藏坤卦,坤為地,百昌歸土曰歸藏。
焦竑曰:歸藏坤也,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
董斯張曰:歸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闕其四,與周易不同。
孫奇逢曰:歸藏首坤,坤以藏之,天下事不竭於發而竭於藏,退藏不密生趣,所以日枯也,故藏者養也,坤元所以資生也。
徐善曰:《歸藏》之亡久矣,有求之《古三墳》及司馬膺、薛貞之書者,失之譌。有即指歸魂、納甲之書為《歸藏》者,失之陋。有謬解乾君坤藏之語而謂方圖即《歸藏》者,失之附會。若衛氏之操筆妄擬則失之肆矣。
朱彝尊曰:按《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辭皆古奧。而孔氏《正義》謂《歸藏》偽妄之書,亦未盡然。若《三墳書》以歸藏易為《氣墳》,其爻卦大象曰:「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風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各為之傳,則較傳注所引大不倫矣。」
馬驌曰:《周禮》大史掌三易,近師以歸藏為殷易之名也,其繇辭諸書所引用多古質。
博主案:本文来源于易學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北游:傳本《歸藏》輯校学术论文国学复兴网
归藏易-上
易筮通变-元-雷思齐
《易经随笔250记》(79) 易律夫辑
【论坛】學易筆談(一)
卷三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