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酒好赌撕渣男!课本之外的李清照,野到你无法想象
01

公元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杭州监狱。

随着“吱呀”一声门响,一两鬓斑白、形容憔悴之女子被两狱卒搀出大门。

“快看,李清照被放出来了。”

“唉,这么聪明的大才女都被人骗了。”

……

路两旁的围观群众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姐!你,你受苦了……”

人群中冲出一青年男子,抱着李清照泣不成声。

“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弟弟咱们走。”

李清照拍着弟弟的肩膀轻声安慰道。

拥有“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国民女神”等头衔的李清照,怎么会和这深狱大牢扯上关系?

02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公元1099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劳累一天的人们,早早洗好白白上床,在网上享受这难得的冲浪时光,突然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热搜……都被这首《如梦令》给霸屏了。

随眼一瞄,仔细一看,潺动的思绪,轻灵的笔意,清新的风格,哇!不得了,这特么谁写的牛叉文章?!

就在狂热的粉丝,还在为那首《如梦令》不知为谁打call时,这个牛叉人物再次现身。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下大宋文坛彻底炸了锅,已经好久没有欣赏到这样的“爆文”了,连专业人士也加入进来,纷纷留言评论:

“这肯定是翰林学士苏轼所作。”

“不可能,苏学士现在远谪海南,病得快不行了,连穿衣戴帽都费劲。”

“听说好像一个叫李清照的女子所作。”

“哈哈,不可能,女子怎么可以'浓睡不消残酒’。”

“嗯,赞成楼上所说,这句倒很符合苏学士纵酒放达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那句'绿肥红瘦’更不是一介女流所能作出来的,你看那遣词用字、那清新自然的意境,没苏学士这样的天才焉能营造?”

好吧,让我们来揭开这牛叉人物的神秘面纱吧。

03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一官宦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在大宋中央政府任职。

李格非的两任妻子都是名门之后,一为宰相王珪之女(产女后早逝),一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都是知识女性,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李清照生在这样既有钱又有文化的家庭,幸福自然是满满的,李清照周岁那天,按照习俗进行抓周。

在她面前摆了印章,算盘,针线,脂粉,经书,毛笔,银锭,绢花等,李清照若有所思后,抓起了毛笔,家人将物件打乱后,她仍旧抓起了毛笔,呵呵,看来天生就是填词写诗的。

与姐弟们相比,小清照从小最爱玩的地方是爸爸的书房,经常爬到爸爸的怀里看爸爸写字,这让进士出身的老爸很欣慰。

小清照学会读书写字后,在京城任职的爸爸特地购了一些书目让她学习。很庆幸,李清照生在了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并没有有因为她是女孩而加以限制。

公元1098年冬,14岁的李清照从老家济南,迁居到爸爸供职的京城汴京。

从乡下农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香车宝马,人流如织,声色歌舞,喧闹鼎沸,让她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此后的1099年,正是她的两篇《如梦令》神秘问世的时间,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一代文豪苏东坡“残阳西入崦”之时。

孔孟之乡红妆少女李清照,如一弯新月,皎莹而出,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易安体”而登上大宋文坛,成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瞬间惊艳了时光,倾倒了众生。

李清照硬是在须眉当道的大宋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首应和诗,更是让人知道了什么叫李清照不让须眉。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节选)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谁说女人不懂政治,谁说李清照只能写风花雪月,此诗一出,让那些骄傲的男子们,不得不投之以青眼。

文坛大腕纷纷点赞,吴曾“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连古板如大哲学家朱熹也不得不服“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随着李清照在北宋文坛声名鹊起,引起了京城公子王孙的强烈好奇和关注,纷纷登门提亲,但李清照根本看不上,或者说是不屑一看,因为她的心中早已驻下一人。

那是老爸带着全家游览相国寺的时候,和一个青年小伙不期而遇,尽管只是一个刹那,彼此都没看清对方的长相,但李清照少女之心泛起了莫名涟漪,从此她渴望能和这个人第二次偶遇。

好巧不巧,李清照渴望的“偶遇”很快到来了,那是老爸带着李清照和弟弟李迒参加大佛寺求雨仪式的时候,又碰到了日思夜想的那个人,这次李爸爸给他们相互介绍了:

清照,这是我的学生赵明诚。

明诚,我是我女儿清照,儿子李迒。

刹那间四目相对,仿佛已是千年,那次在相国寺,他们都如惊鸿,未曾看清彼此。这次,他们仔细打量了对方,确认了眼神,满心的欢喜。

从此,李清照再也没能忘掉赵明诚的容颜,她多么渴望来家提亲的人是赵明诚呀。

别急,那人来了!

04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大清早,连花儿都没醒,打在花上的露水还没散去,李清照就在秋千上玩了个香汗淋漓,薄薄罗衣紧贴身上,散发着迷人的美少女气息。

家中大门突然打开,走进了几个人,啊,这当中好像有赵明诚呐。

再看看自己头发零乱,未施粉黛,还穿得弄么的“露”,闪!李清照低头撒丫子就跑,鞋子也顾不上穿了,害得连金钗都跑掉了。

终于跑到门旁了,可心里实在是太想看心上人了,恰巧,门旁有一株梅花,我就嗅梅吧,其实嗅梅是假,她的眼睛偷瞄着赵明诚已经拔不出来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花痴”吗?

(感谢青梅树,你栽在这门旁真的是太合适了。)

让李清照心如鹿撞的赵明诚何许人也?

赵明诚,帅小伙,太学生,山东诸城人,他博览群书,喜爱诗文,尤其酷爱收集金石书画。老爸赵挺之,吏部侍郎,宋徽宗时官至宰相。

这赵明诚对李清照当然也是仰慕已久,为了娶到心上人,他居然杜撰了一个梦:

有一天早上起床,他煞有介事地对赵挺之说,老爸,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白发老者送给他一本书,书中记载了天文地理,神灵异怪之事,根本就看不懂,他只记得最后三句。

听得一头雾水的赵爸爸,赶紧让他写下这最后三句。

赵明诚心中一阵得意,挥笔写下:“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这赵爸爸也是堂堂进士、学富五车之人,这点小谜语怎能难倒他,他脱口而出:词女之夫。

哦,你这臭小子不就想娶人家李清照吗,干嘛绕这么大的弯子呢。

“嘿嘿……”

一看自己的“诡计”被老爸识破,赵明诚尴尬地笑了。

05

有情人终成眷属。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结为伉俪,这对佳人才子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仪式。

新婚燕尔,爱情滋润,李清照文思泉涌,佳作纷至沓来。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洗过白白,上点晚妆,紫红色的睡衣薄如蝉翼,雪白酥嫩的肌肤若隐若现,散发缕缕幽香,老公,快来嘛,今晚的竹席好凉快呀。

900多年前的李清照就敢这样公开“撩”老公,900多年后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我就问你,李清照你这么个“撩”法,让宋代的、现代的单身狗们情何以堪?

更可怕的是,你这“艳词”要是把那些“老古董”给气死了,那可咋整?

谁叫你们不会写词,活该单着;看过了我的“艳词”死而无憾了,哈哈,然后接着撩。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就不翻译了,连我都要吃醋啦,要听清照小妹的话,好好学写词,词写好了,你就脱单了,还脱不了单,那你就得去找清照妹妹算账了,哈哈。

愿做鸳鸯不羡仙。

李清照、赵明诚妇夫二人的生活那可是神仙也比不上呀,一起煮酒论诗,赏花弄草,高兴了就发个朋友圈,秀一下恩爱,撒个狗粮,俨然成了大宋的国民妇夫了。

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俩好像缺钱。

缺钱?开什么玩笑,他们父母都是朝廷高官,还能缺钱?真的缺钱,这事我得跟你解释一下啦。

这个赵明诚吧,有一个很烧钱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搜集金石碑刻、名人字画,大概是爱屋及乌吧,李清照给老公这一爱好也带到沟里了,也迷上了,这就叫夫唱妇随吧。

赵明诚这时也只是个太学生,还未毕业拿工资,花钱只能向父母要。

可赵明诚父母都是文化人,对子女要求是很严的,当然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出来能当个好官,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到学业。

所以每月只给1000块钱生活费,那时也没个勤工俭学什么的,钱就这么多,乱花就要饿肚子。

赵明诚在太学读书,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两天假期,每逢放假,李清照就陪着赵明诚到相国寺古玩市场“淘宝”,没钱怎么办?

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的记载,夏天典当冬天的衣服,冬天典当夏天的衣服,然后就拿着换来的钱,直奔古玩市场,淘到中意的物件,回家后二人就挑灯夜观,把玩赞叹。

有一次,李清照正在家读书,只见赵明诚衣衫不整地跑回来了。

咋嘀?遇到女流氓了?

赵明诚气喘吁吁地告诉李清照,买到了两幅苏轼和黄庭坚的墨宝,只是带的银两不够,只能将身上穿的锦袍典当了,李清照是又好笑又心疼,哈哈,没“湿身”就好。

李清照懂他,从箱子里拿出两锭银子,让他把锦袍给赎回来,明天上学还得穿呢。

06

人世间没有永远的花好月圆,只是李清照大概没想到,如诗如画、岁月静好的生活仅仅维持了一年多。

朝廷上新、旧两党的斗争缓和没有多久,此刻又变得异常激烈,以蔡京为首奸党对司马光、文彦博等所谓的“元祐党”人展开疯狂的报复。

很不幸,李格非作为“元祐党”成员,被罢官,且不得在京城居住,他只好携眷返回章丘老家,罪臣女儿李清照不久也被遣返回乡。

而此时,与李格非境遇相反,赵挺之属蔡京集团,青云直上,官至宰相,赵明诚也被授予鸿胪寺少卿之职,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赵明诚、李清照都曾向赵挺之求救,希望能看在儿女亲家的份上,放过李格非一马。

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这点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赵挺之,断不会为了私情而冒险。

作为弱女子,能为父亲做的,只有写诗发一下牢骚罢了,“炙手可热心可寒”,你官居宰相,却过份爱惜自己的羽毛,你的权力越烫手,我的心里就越寒冷。

这样的诗句不仅会让公公赵挺之难堪,也会让赵明诚难以自处,但,这就是李清照,永远率真,从不掩饰。

不久谪居老家的李格非抑郁而终,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真正的生离死别。

玩弄政治的人,最终也会被政治所玩弄,没有谁会成为永远的玩家。作为官场老油条的赵挺之也没能逃过这一宿命。

朝廷上蔡京奸党对“元祐党”人赶尽杀绝后开始了内斗,很快赵挺之就被蔡京玩倒,罢官抄家,可怜的赵挺之苦心经营多年的官场堡垒,倾刻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赵挺之不久即病逝。

一叶飘零知几秋,繁华终有落散时。

从公元1102年到公元1107年,短短5年,李清照遭受了人生中数次“暴击”。

先是父亲受党争之祸罢官返乡,后是自己以罪臣之女身份被迫离京,接着公公被罢相抄家,父亲和公公都在这段时间内凄凉离世,赵明诚也成了庶民百姓。

可谓命运之皮,所料未及。

07

昨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偌大的汴京城已无李清照妇夫立锥之地,而赵明诚早前在京为官的两个哥哥,决定暂留京畿,“坚守待变”。

赵明诚和李清照决定屏居青州,就这样,李清照结束了她的汴京岁月。

青州虽比不上京城的繁华喧嚣,但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赵挺之看来早已给自己留了后路,留下的宅子足够大,宅内亭台假山,小桥流水,竹林梅园,应有尽有。

只是他未来得及享受早已设计好的退休生活,便含恨而去。或许,很多时候,生活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李清照对这里喜欢的不得了,这里有她儿时老家章丘的模样,置身这儿又让她找到了童年的快乐。

李清照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居室命名为易安室,这个名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所以后人也称李清照为易安居士。

赵明诚远离官场冗杂事务,也能专心于自己钟爱的收藏事业,二人一起煮酒论诗,品赏金石字画;又或者流连山水,碧波泛舟,再或者携手青州古玩市场。

总之二人在青州的13年岁月,是李清照平生最美好的时光。

清代才子纳兰容若悼忆亡妻时,填了一首《浣溪沙》,如丝雨,湿透了百年时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讲述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你侬我侬的读书故事,李清照天生爱赌博,她在《打马图经序》写道: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我天生爱赌,一旦赌起来就沉迷其中,废寝忘食,而且,每赌必胜,大小通杀,从没输过,为什么呢,因为姐精于此道呗。

连读个书都要和夫君比试一番,大意是猜某个典故在一本书中第几卷,第几页,猜中了有茶喝。

李清照手中端着杯子,看着赵明诚低头翻书确定答案的样子,想必又是自己猜对了,高兴得前仰后合。

这茶还没喝,就溅了自己一身,所谓的“乱点余花吐碧衫”,这赵明诚一看,也笑得捧腹绝倒。

喝酒,赌博,撩帅哥,连现代女性也自愧不如,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李清照呀,当然这些只是李清照生活中的“调味品”而已。

人家李清照的专业是填词赋诗,说到填词赋诗,我们这些所谓21世纪新时代的现代人,那就不谈比不比了,人家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而我们是当代第一草根。

(Ps: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水星上已命名的310多个环形山名称中,有15个是以中华民族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李清照是唯一的女性,瞧瞧,人家李清照已冲出地球,飞向星际了。)

人生是一场相逢,又是一场离别。

公元1120年,赵挺之沉冤昭雪。不久以后,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太守。

虽然赵明诚早已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但由于在青州10多年的坐吃山空,加上搜集金石字画花费巨大,生活日渐拮据,赵明诚决定上任,留下李清照在青州看管文物。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李清照目送赵明诚远去的背影,心中又无限惆怅起来。

或许就像通常说的,上帝是不会把所有的阳光雨露都给予某一个人的,李清照此刻独自在庭院里,品尝着离别的滋味。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秋风萧瑟,红衣半落,西楼凉月,锦书难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剪不断,理还乱。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还是独自一人,昼也长,夜也凉,东篱把酒,饮不尽的思念,人比黄花瘦!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远在莱州为官的赵明诚,又何尝不牵挂自己的妻子呢,只是人在仕途,身不由己。

思念之余,赵明诚对这首《醉花阴》赞叹不已,自愧不如,但好像又有点不服,于是闭门谢客,三天三夜,苦思冥想,填词50首,然后将这首《醉花阴》杂糅其中,请好朋友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所有词中有三句最佳,他说的三句正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嗯,填词,还是我老婆厉害,这下赵明诚彻底服了。

08

宋都汴京看起来还是那样的繁华,灯红酒绿,笙箫歌舞,宋徽宗左手揽着美人腰枝,右手书写着瘦金体,似乎京城外日渐逼近的铁蹄锋镝都与他无关。

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存国167年的北宋以屈辱的方式悲情结束。

此时,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今南京)病故,按照礼法,赵明诚辞官南下奔丧。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面对满眼的战火,赵明诚决定将存放在青州的文物收藏,顺带迁往江宁。

由于文物众多,时间又紧,挑选了15车后,仍余十多间的文物,赵明诚先押着15车文物赶赴江宁,李清照留下整理剩余文物,再行搬运。

只是面对战火,李清照无能为力,她近乎“火中取栗”般抢出少量珍稀字画,这其中包括蔡襄所书的《赵氏神妙帖》,她知道这是赵明诚的命根子,拼了命也要把它交到赵明诚手中。

李清照随着逃难人群一路南下,穿越火线,九死一生,终于在江宁见到赵明诚,两人抱头痛哭。

明诚,对不起,那些文物我没能带出来。

傻样,我要的是你,你没事我就放心了。

此时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太守,赵明诚复出为官,对李清照来说并不觉得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因为她早已对偏安江南的宋室君臣失望透顶。

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叛军的攻势日盛,作为一城最高长官的赵明诚居然缒城宵遁,丢下了全城百姓,丢下了李清照。

这让心高气傲的李清照很受伤,当然赵明诚也很羞愧。

李清照虽然失望,但她了解赵明诚,他只是个书生,研究金石书画最拿手,论当官打仗完全就是个外行,最终她原谅了他。

赵明诚因缒城宵遁再次罢官后,他们决定远离纷扰,退隐林泉,于是押着文物离开江宁,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路过芜湖天门山,在乌江镇游览西楚霸王项羽庙后,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凛然浩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色变,借古讽今,矛头直指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清照和赵明诚押着数船文物随波逐流,面对长江的旖旎风光,二人无心欣赏,云横江波家何在?

也是怪事,当你不想当官的时候,偏让你当,这不,在赵明诚罢官后不久,朝廷又命他为湖州太守,并要求马上到江宁觐见宋高宗。

此刻江宁已改名建康,可能赵明诚想一雪“缒城宵遁”之耻,他决定赴任。

赵明诚复官,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的政治才能,一是因为朝廷里他的两个兄长身居要职,二是战乱时刻,官员逃避职责者众多,如果都开除回家,朝廷也会无人可用。

为了能早日赶到建康,赵明诚单枪匹马,日夜兼程飞奔而逝,李清照看着赵明诚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地盼望着赵明诚尽快回来,可是这次,赵明诚再也回不来了。

不久李清照接到赵明诚来信,让她速来建康,因为他病倒了。

当李清照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了,公元1129818日,赵明诚在弥留之际,无神的双眼盯着李清照,嘴角嗫嚅着,似乎有很多的话要嘱托,可最终没能说出来。

此刻一向坚强如铁李清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突然,赵明诚使出最后的力气,伸出右手,指向了窗前的书桌,李清照转过头,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叠稿纸,那是《金石录》的未定稿,她马上明白了,赵明诚让她完成《金石录》。

这个温雅多情的男子,给了才女李清照20多年的快意人生,就这样离开了,享年48岁。

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他的追亿始终没有消褪,双鸿远游,失伴成只,又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呢。

09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也大病一场,从前纵然离别,还有个人可以想念,如今,隔着红尘,连相思都没有了去向,只能填词赋诗,把自己对赵明诚的思念都融入这一字一句中。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可是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李清照去感怀叹伤,因为她还要将先前寄存在池阳的文物,运到安全的地方,她决定去洪州投靠赵明诚的妹夫,兵部侍郎李擢。

此时李擢正在洪州护卫逃到此处的隆佑皇太后,她心想,李擢握有兵权,定能保全这些文物。

不曾想,李清照历尽千辛苦将十多船文物运到洪州后,李擢已带着皇太后逃到了黔州,而此时金兵已攻陷洪州,结果,数以万计的金石图书尽毁于战火。

至此,经过青州和洪州两次浩劫,李清照和赵明诚几十年收集的文物已损失殆尽。

李清照欲哭无泪,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弱女子能怎么办呢?本来李清照想带着仅存的文物,找一个相对安稳的地方隐居,可是李清照决定沿宋高宗逃跑的路线行走。

原因有二:一是赵明诚去世后,在宋高宗身边工作的李迒是她的唯一的亲人,她想和弟弟相聚。

二是更重要的原因,这段时间,朝廷上下突然冒出流言,说赵明诚生前把一把玉壶献给了金人,这可是叛国罪,要杀头的呀。

到时不仅文物保不住,可能还会连累亲人,她想不如把这些文物献给朝廷,自证清白,也能让这些文物有个好的归宿,毕竟自己势单力薄,根本没能力保护好这些文物。

于是,李清照就带着文物追献去了,可是宋高宗哪能说追上就追上的,此时的宋高宗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宋高宗的逃跑路线堪称九曲回肠,甚至都被金人赶到大海里了。

他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只落了一个“逃跑皇帝”的恶名。

李清照执着追献,前有“逃兵”宋高宗,后有金人追兵,李清照一文弱女子押着数车文物夹在中间,既想追上宋高宗,又得躲着金兵,想一下该有多难呀。

公元1131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清照终于在绍兴追上宋高宗车队,李清照也见到了弟弟李迒,多年未见,欢喜自不必说。

李清照在绍兴租房住下,文物也暂寄在出租房内,谁曾想,在李清照外出时,墙壁居然被人开了个洞,她视如生命的文物又被偷走大半。

至此,当年节衣缩食收藏的文物,已所剩无几了,关于赵明诚叛国的流言已没了声响,追献也就失去了意义。

文物被盗后,李清照既心痛又气愤,不久又病倒了。

1132年,南宋定都杭州,改名临安。李清照在弟弟李迒的安排下也到了杭州,经过两年多的流寓和逃亡,李清照算是暂安定下来了。

10

在杭州,李清照除了调理养病外,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续写《金石录》了,这是赵明诚的遗愿,她说什么都要完成的。

弟弟李迒也给予她生活上很多关心和帮助,当然李迒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更多的时候李清照还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寂寞和孤独。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斯人已逝,她孑然一人,像一枝压满雪花的梅枝,在寒风中独自摇曳……

就在李清照从亡夫的悲伤中渐渐走出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闯进了她的生活。

张汝舟用现代的话讲就叫“渣男”,而且还算有点文化,他费尽心机接触李清照无非就是觊觎她的收藏,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李清照果然被他“俘获”,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撕下伪装,露出狰狞的面目,当他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多少收藏时,大呼上当,不但恶语相向,还时常拳脚相加。

而李清照此时才发现被骗了,她和赵明诚用心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收藏又岂能拱手相让。

李清照决定和渣男离婚,再嫁已让李清照“声名扫地”,离婚无异于又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新闻,闪婚闪离在现代来说那是寻常事,就像吃个快餐一样便捷。

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就完全不一样了,女性根本没地位,是依附于男人的,只能夫休妻,基本上没有妻休夫之说。

而且当时宋朝法律还有一条奇葩规定:妻子状告丈夫,即使罪名成立,妻子也要坐牢两年。

但李清照是什么人,琴心剑胆,柔情侠骨,可以风情婉约,也可以手撕渣男,根本不为世俗藩篱所羁绊。

李清照宁愿坐牢,也决不和这种人渣苟合,她以“妄增举数之官”之罪状告张汝舟。

“才女休夫”案立即轰动了整个宋朝舆论圈,直接惊动了皇帝宋高宗。

宋高宗很生气,“百忙”(主要是逃跑)之中批示:你特么的,在我的“英明”领导下,还敢有人骗官,给我查,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决不姑息!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监察部门很快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张汝舟“骗官”属实,流放柳州;李清照犯“休夫”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另判二人离婚。

好在李清照在宋朝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加之朝中有人相助,最终在狱中只呆了9天就被“捞”出。

这个朝中人叫綦崇礼,他和赵明诚是故交,为人正直,素来和当朝宰相秦桧不和。

说到秦桧,或许很难让人相信,他居然和李清照是亲戚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秦桧的老婆王氏,是李清照舅舅的女儿,所以李清照和王氏是嫡亲表姐妹关系,秦桧也就成了李清照的表妹夫,所以历史是很会捉弄人的。

秦桧卖国求荣,王氏助纣为虐,二人东窗定计害死岳飞,东窗事发这个成语,也将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清照曾在诗中以桂花自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当然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才女可不是自封的。

跟桂花一样素洁的李清照,跟这种人又能有什么交集呢,更不可能去求助秦桧,生而为人,有骨气,才算活着。

11

经历了这么一场悲情的“狗血剧”,李清照的意志并未消沉,相反,彻底摆脱了渣男,让她心情无比轻松,好像是在赌场上又赌赢了一样。

她仍然是那个爱填词的女子,将自己的一颦一笑,花草月光都融入词中。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手撕渣男,李清照心情不错,虽然红颜迟暮,但读书喝茶的心情一如年轻时的模样。

只不过她仍然牵挂着江山故土,“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了自己北上中原,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

公元1134年秋,金军大举进犯杭州,“逃跑皇帝”宋高宗又闻风而逃,身在杭州的李清照也随着逃难人群流落到金华,投奔赵明诚妹夫婺州太守李擢。

金华远离战火,李清照心情很快平静下来,日子仍如从前,读书填词,烹茶待月,天气好时,也会独自一人外出看看风景。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除了逃跑就是乞降,李清照化用晚唐诗僧贯休的诗句,显然是为了讽刺南宋朝廷。

谁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宋小朝廷的逃跑和投降政策,连李清照这样在社会上算是有些地位的人,都饱受漂泊离难之苦,更何况一般老百姓呢。

暮春时节,李清照的心情也像这晚春一样糟糕。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好在瘦弱的南宋朝廷里,还有岳飞和韩世忠几个英雄支撑颜面,在他们的顽强狙击下,金兵不得不从江淮北撤。

“敌入我出,敌出我入”,看来宋高宗成了游击战的“鼻祖”了,公元11352月,看到金兵北撤,宋高宗又回到了杭州。

这年秋,李清照也回到杭州,毕竟这世上只有弟弟李迒这唯一亲人了,住在一块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对于李清照和赵明诚为何没有留下子嗣,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从相关资料还是可以看出,赵明诚的确有过侍妾,当然在那个时代,侍妾是普遍存在的。

就连当时万人景仰的文坛领袖苏东坡,也有王朝云等数位侍妾。

赵明诚为了延续赵家香火而纳妾,无可厚非,只是这些侍妾并没有给赵明诚生个一男半女的。

看来他们没有子嗣,根子出在赵明诚身上,他得了“夫”科病,赵家人都错怪李清照了,正所谓“种子不行,怨地不好。”。

12

李清照晚年在杭州的生活是比较困窘的,那些年她不得不靠变卖首饰和亲朋好友的资助度日。

虽然她手里还有一些文物,随便出卖一件,就能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但她做不到,这些文物都是她和赵明诚爱情见证,文物在,他们的爱情就在。

公元1143年,经过李清照续补后的《金石录》终于定稿,她将之献给了朝廷,也只有这样,赵明诚的毕生心血才能流传于世。

《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被誉为“历代金石研究之集大成者”,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完成了丈夫遗愿,李清照独自一个人在杭州度过了20个春秋,那些年,她的词满是凄楚和哀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风萧瑟,雁过长空,也不知道自己何日,也能像这大雁一样回归故土。黄花飘零,梧桐细雨,日暮黄昏,怎一个愁字了得!

风住尘香花已尽。

公元1155年秋的一天,李清照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悄悄的走了,逝如冬雪……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天国,你还是词中皇后,跟心爱的人赌书泼茶,从此不再有别离和飘零。

参考书籍:《李清照传》 随园散人 

<>

作者:探花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门莲花---李清照
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是谁?
[上下五千年]女词人李清照
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为何大才女李清照晚年生活得十分凄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