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第五章 会用手腕,吃得开


    为什么有的人总受众人欢迎,而有的人却让众人望而却步,这就是他做事不会用“手腕”。一个有手腕的人做起事来总是游刃有余,而一个不会用手腕的人到处碰壁。做人做事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我们才会是一个最受欢迎的人。


    1.学会“兜圈子”
    有一种鸟类每天靠吃鱼类为生,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有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避免卡在喉咙上。
我们做人也是如此,生活或者工作中总会碰到各种“刺儿”,这个时候便不能“直肠子”,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像鸟类一样“把鱼倒过来吃”,硬碰钉子,那么“刺”就会卡在自己的喉咙上,吃亏的终是自己。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人说话直言快语,这种人是非常真诚的。但有时候,他说话的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语题和基本意图,彩和外围战术,从基本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往往能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有一次,有位青年人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说后,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丈夫话还没有说完,妻子就已经说出丈夫想要说出的话。
    可见,“兜圈子”的说话方式可达到一般言语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用用“兜圈子”的技巧,从而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凡是会为人处世的人,他们一般不会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招致别人的嫉妒,也不会过分直露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办事心得是:多兜圈子,少碰钉子。
    有位编辑向著名学者钱钟书组稿,便是绕着围子,成功地把事办成了,还连说“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下便是他的巧谋妙遇:
传播媒介把钱钟书先生的脾性说得非常乖僻。数年前,我曾参与编撰地方名人词典。同仁说,钱老的材料不易到手,写信发公函都音如黄鹤。主编也为此大伤脑筋。我想碰碰运气,鉴于前车之覆,于是就偷偷行事。
我之所以要试试其中有几个原因:

第一,对钱老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其力作问世以来,先生之名即铭刻脑际,追慕迄今。

第二,钱老的叔父钱孙卿先生是我在校的校长。就凭着这两条,我就有足够的信心,一定会有收获的。

钱老伉俪情趣高雅,每常调侃,幽默诙谐,相与为乐。杨绿女主经呼夫君钱老为“黑犬才子”。此系钱老之字“默存”分拆而成的离合体字谜。于是我不揣冒昧为他们姓名编了两条灯谜。“文化著作”射“钱钟书”;“柳絮飞来片片红”射“杨终”。信中先呈上拙作,然后陈述其叔父举学之业绩。没有多久,就收到回信。内附联名贺卡,蓝底金字,庄重雅致。特别是钱老签名的明信片,三字会写,神旺气足,独具风采。可见,钱老也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古怪。

所以,又一次发函委述父老乡亲对他们眷恋之情,杨举其母校因“首编”未见钱老条目愤有烦言,愤而拒购(辞典);再述地方史籍龙套频频出场,主角不亮相,戏唱不成之态势,等等。希望他们惠赐一手资料。没过多久,又收到回信:“来函敬悉。我们对国内外名人传记请求供给材料,一概敬谢,偶有关于我们的条目,都出于他们自编。便为你破例。”好事多磨,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见,对于令人敬畏的对方,在提出请求之前,最好先兜个圈子,提及他的兴趣或近况,使对方觉得“这人好像很了解我”而加深他的印象。
要想使别人替你办事,就不要直接提出自己的请求,到时机成熟后再提出,就像那位编辑一样多兜圈子。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在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或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时,我们要逞一时匹夫之勇,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吗?还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整思路,绕道而行呢?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非常的困难。有时我们看得见目标,距离也不算太遥远,可总是难以实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单单地盯着目标,总想尽快地、便捷地接近目标、实现目标,而忘记了多做些迂回工作,或者说是我们没有学会绕道而行,没有在看似无望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试一试,结果只能在碰壁和失败间徘徊。

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妨试着学会多绕几个弯子。绕弯子不是放弃,也不是后退,而是为了更快地接近目标。在绕弯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绕弯子,机遇也不是很多,稍不留意就如白驹过隙,永不再来,就像一个人想绕出来时,退路已被堵死一样。不是机会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珍惜它们。

一位哲学家说过:“懂得绕弯子的人,才有可能是达到光辉顶点的人。”如果你不懂得“兜圈子”,那么就只有磁壁了。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迷路的蜻蜓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去。它看准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那一片光明,百折不挠地飞过去,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必需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然后它在房间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但最终它还是难以逃脱。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是因为那边看起来不太亮,所以,它就不会想着去从那个门逃生。
追求光明是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遭受怎样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朝向光明的地方去奋斗,但是,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却不禁想要告诉它:有时为了达到目的,是不能不换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的;否则,你就永远在失败与尝试之间兜圈子,直到你失去信心,全心疲惫。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令人可佩,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这前面却是一片陡削的山壁,没有可以攀缘的路径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看似与理想相背驰的路,这正是明智人的举动。事实上,人生途中是没有几条路径是直达成功的。
我们不能把目标随时放在前面,要学会放在背后,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我们时常必需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会发现成功就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记住自己理想的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最终也会走到成功的目的地。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学那只固执的蜻蜓。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不忘记由它的另一端钻出来,只要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过程,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用不着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怎样批评或嘲笑你,而是坦然面对冷嘲热讽,从而调整心态,从一点一滴做起,直到成功。
一个会兜圈子,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走向成功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兜圈子”,那么成功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2.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微笑的作用无可估量。首先它是拨开“陌生面纱”的法宝,即使是一位你叫不上名字的同事,微笑也能立即拉近你们的距离;其次,它是欢迎新同事的最好的“见面礼”;另外,微笑还是“通行证”,可以让你在寻求帮助时顺利畅通;最后,微笑还是你的职场“标签”,人们一想到你,都会同时联想到你常挂在脸上的微笑——“啊,就是那个人,很有亲和力、常常微笑的那个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心灵的闸门已经向你敞开。
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就是微笑,它不仅在完善自我形象和社会交际等方面独具魅力,同时还能带来成功效应,创造出经济价值。

有一位政治家说过:“一个微笑,价值百万美元。”很明显,这只是一个虚拟的比喻,其真正的价值恐怕没有人能够估量得出来。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先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更大。你若是微笑,干同样的活你就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处处感到困难。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就可以产生无穷效用;不需要太多的花费,就可以改写人生命运。可见,微笑的价值是多么不可估量。

微笑是一种表情,它不仅仅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外观形象,而且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总是微笑着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修养。难怪美国希尔顿旅馆的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常常这样问下属:“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还要求职员们记住:“无论旅馆本身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即使在美国经济萧条到最严重程度的1930年,全美国的旅馆倒闭了80%,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光。

微笑给希尔顿公司带来巨大成功,不仅率先度过难关,而且发展到世界五大洲的70余家,资产达数十亿美元,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

微笑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风度,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充满自信心的人,不应该缺少微笑。
微笑,是一个人内心真诚的外露,它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它可以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正如卡耐基所说:“微笑,他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在一刹那间产生,却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可以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使“强硬的”变得温柔了,“困难的”变得容易了,甚至有时还会反败为胜。然而,要笑得好,笑得自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亲密的人笑得过火,会显得不稳重;硬挤出的淡淡的笑,则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微笑要发自内心,亲切自然。

给他人一份微笑,就会给自己一份舒心;给他人一份微笑,就会给自己一份阳光。只要微笑着面对每个人,他们同样会微笑着面对你!
有时候,一个简单举动,一丝淡淡的微笑,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温馨,一份感动。

本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都会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不管是见到任何人,他都会微笑地打一声招呼:“早安。”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的反映也十分冷漠。然而,年轻人的冷漠,从未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微笑地说一声早安。

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微笑着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习惯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会听到。
最后,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他意外的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近你,甚至爱上你,成为你开启你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不要紧闭你的心扉,主动和人交往,坦诚的付出你的爱心,它将可能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助你撬开成功的大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拥有了微笑,你就同样会拥有成功。”

原一平是日本历史上签下保单最多的保险推销员。而原一平身高仅1.53米,其貌不扬,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原来,原一平是用微笑的钥匙,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原一平当保险推销员的最初半年里,他没有为公司拉来一份保单。他没钱坐车,没钱吃饭,没钱租房,每天清晨从公园的长椅上“起床”,他就向每一个他所碰到的人微笑。终于有一天,一个常去公园的大老板对原一平的微笑发生了兴趣,他不明白一个吃不饱饭的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于是便和他交谈起来,最终被原一平的微笑所感动,愉快地答应买下一份保单,这是原一平做成的第一笔业务。后来,这位大老板又把原一平介绍给自己商场上朋友,原一平的微笑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他的业务越做越大,终于在日本创下了保险业务的最高记录。
原一平成功的秘诀,就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面对他人微笑,信任的大门会向你敞开。如果你失去了微笑,你失去的,是一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无论是对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或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送上你发自内心的微笑,显示你的真诚的心田,显示你纯洁的心灵,显示你灵活的处事。正因为有了微笑,我们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正因为有了微笑,我们的隔阂才会消除,我们的世界才会美丽。
无论是面对面,还是在电话里,都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微笑,是最容易感染对方也最容易拉近彼此距离的钥匙。微笑着跟人打招呼;微笑着倾听他的述说;微笑着表示赞同;用微笑的眼神鼓励对方说下去;微笑着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作为一名上司,你可能每天需要面对很多人和事,而当你用微笑的心情去面对时,结果就会不一样。你若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亲和力的上司同时又被同事所信任,那就学会微笑吧。微笑不仅可以使别人的心情愉快,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轻松自己。

你会因为微笑变得更加美丽,而这个世界也会因为你微笑变得更灿烂。也许你长得并不出众,可你的微笑会为你添金加彩,别人会从你的微笑中看见你和更深的心灵美。

朋友,学会微笑吧。微笑面对每一个人,不仅收获一份好心情,同时也收获了成功。


    3.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一句老话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只有朋友多了,你才更容易踏成功的旅程。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别人就主动提出来帮你。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这是开发利用人际有关系资源的灵丹妙药。

对于一个沿街乞讨的穷人来说,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谈话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使他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勇士。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给别人一个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善于求人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作准备,未雨绸缎,这样在急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些就是讽刺临事用人的话,平时不知多与人联系沟通。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
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要靠朋友的帮助。但平时礼尚往来,相见甚欢,甚至婚丧喜庆、应酬饮宴,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相同。而一朝势弱,门可罗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还敢期望雪中送炭、仗义相助吗?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趁自己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而用,这样的发展才会无穷。

老张在公司里担任总经理的时候,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近几年他退休了,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现在却变得寥寥无几,正在他心灵寂寞之际,突然有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对位职员并不是很看重,可是现在来拜访的人竟然是他,不由得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两年后,老张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老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老张产生“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总是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最终别人还是没有答应替他办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实,平常在你的心中本来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你想佛祖怎么会帮助你呢,更何况他又不是你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平时就应该“多烧香”,而这种“烧香”,完全出于敬意,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种交易。
有一位领导因犯了点错而失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带来礼物,并开导他说轻生思想要不得,同他一起分析局势。下属的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那么暗淡,终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位领导东山再起,十分感激他的这名部下,把他手中最重要的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并在退休后帮助这位下属坐到了自己当初的位置上。

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在公司里面有些人总是有事没事就到其他部门和岗位转转,人事、财务等部门更是重点光顾对象,有事说事,没事混个脸熟,遇到个机会更是烧上一把高香,特别是那些没有成本和物质投入的香更是勤烧不倦。但在若干年后,那些往往成功的人就会是他们。

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别人欠他很大的人情,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其实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一切都会等于零。

也有一些人总是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他的人情账户永远都不会有太大的收入。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友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就算是以后各奔东西了,不能相见了,这段友情也会一直留在他们脑海中。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如果只是同情对方不做出实际行动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因此促使彼此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做了赔本生意的人,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到别人的拒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依然不忘同乡借钱的恩情,往往会以最大收获的回报对方。

要想使自己的人情账上收入更多,就要学会在别人有难处时帮助别人,这是最起码的做法。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其内心感受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缘,就要把握好送人情的机会。

 

4.做一颗“墙头草”又何妨

“墙头草,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在人类生活的大自然中,墙头草留给人们的印象一直不佳。为此,对于那些动摇不定、缺乏主见之人,人们通常称之为“墙头草”。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社会也在一天天的进步,思想文化、政治生活等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在其中,又怎么可能不变化呢?

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是非常反对变的。在他们眼里,变就意味着不坚定,变就是背叛,变就是变坏,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更不能有这种想法,为职者更应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寸而动。
一提到审时度势,相时而动。许多人都与墙上草联想到一起,迎风无力,会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许多人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这种摇摆不定的草不好。其实,用一些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做人应该有骨气。诚然,人缺不得骨气,并且,我们这里所说的相时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长处或短处。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墙头草虽然是左右摇摆,但这正一种生存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赖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

海中礁石因是傲然挺立,敢于海浪争空。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最终却落得干沟万痕,伤痕斑斑,坑坑点点。都说应该礁石学习,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

上虽接日月览照,下却无甘泉醴水滋养,要想存活,实赖天年。但这墙头草却也学得乖巧,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不该这样,这样做错的,它却能保存自己,挺立墙头之上。
因此,我们不能肯定地说墙上草就一无是处,墙上草之所以要随风倒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

观古今中外,那些刚直之士,哪一个不是以悲剧收场的?那些懂得随机应变的灵活之士哪一个不是享尽天年。诚然,我们不是在贬低忠臣良将,更不是要褒扬奸臣之辈,我们也不可一棍子将其打死,认为他一无是处。其实,在当今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中,我们就应该学学奸俸之辈的处世之道。

许多人都喜欢将那些与别人意见和观点保持一致的人称作“墙头草”,以此讽刺他们没有主见。事实上,在有些场合里,如果你能适当地“放弃”自己的意见去认同别人的观点,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经过心理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刚进入陌生的环境中,如果能够和这里的人保持“相似”,可以帮助他更快更早地适应这个环境。比如,一名刚进入职场的女孩子,发现一位同事很喜欢听钢琴曲,于是,平时对钢琴曲感觉一般的她,声称自己也很喜欢那些曲子。没想到,却因此一下子拉近了和那位同事的距离,并通过那位同事,很快和其他同事也熟悉了起来。另外还有一名男孩子,在追求他仰慕已久的女孩之前,先把对方的兴趣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努力培养和女孩子相同的兴趣。在交往过程中,常常带给女孩子“路遇知音”的感觉。于是,女孩便尝试着接受了这个男孩。
为什么“相似”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自己也更容易从对方那里得到认同。同时,我们渴望被理解的需求也更容易在对方身上得到满足。

可见,“相似”才容易“相吸”,所以在某些时候,不妨学做一棵“墙头草”。因为我们都会受潜意识的驱使去喜欢一个“看起来和我们一致的人”。

燕王扫北时,遇到了一条大河,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杀了。

燕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与前两个人看到的一样,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燕王闻言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虽然都非常诚实,最终却遭到了灭顶之灾。而第三个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编了一套瞎话,却领了重赏。其实,燕王让看河水没有没结冰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军心,并不是为了河水本身。
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他们有此下场可以说是自找的。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正把话说到燕王的心坎上,也难怪燕王会重赏于他。

人的一生当中之所以会有那么苦难,其实一切都是自找的。如果礁石能暂时放放“骨气”,学学墙头草的生存法则,就不会落得悲壮下场,更不会一路上有那么多的痛苦与累赘。

做人应该适当地运用圆滑的人际手腕,这样可以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当然也就不会有灰头土脸的机会了。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上求生存,就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懂得应变的道理。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古时许多成功者都足以说明,不懂变通的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真的要比登天还难。

天下事人心为之,人间事欲望趋之,人生事自性定之。你心意扮演哪个角色,你看一切一切也就完全不同了。凡事不可以硬碰硬。
一把锁钥一把锁。尤其在现代的社会当中,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卷起浪花,也带起了沙砾,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很难说,别人是怎能样的想法,现代人更加封闭,更加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所以,做人要学会灵活,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俗话说:“到哪山砍哪山的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里所说的正是做人的道理。人不能一味苛求于环境,而应做到顺应社会,适应环境。因为客观外在的环境是不容易改变的,而我们自身却是相对容易改变的。时而做做墙头草,保存自己,发展未来,这才是一种豁达超然的生存智慧。
当然,学习墙头草不仅要学习它的灵活变通,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它的韧,无论大风怎么吹根都是“脚踏实地”,不离岗位,保持原则的韧。而这时的角色便又转换到精神不败者上来了。

归根结底,做人要学会变,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学会在适时来个角色转换,不妨做一做墙头草。


    5.吃亏在明处吃

想让别人欠个人情给你,就要学会吃亏。你吃别人的亏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多了,就得卖卖乖,否则就太不通人情!

俗话说:“吃亏是福”,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对方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对方却欠了你一个情,在友谊、情谊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个筹码,这要比金钱、财富重要的多。

古时候,李郎、王郎和高郎同住在一个屋里,一天,高郎回家,误拿了王郎的金子。王郎于是怀疑是李郎拿走了,李郎赶忙向他谢罪道歉,并且买了金子还给他。后来,高郎回来后,将金子还给王郎,并说明了原委,王郎十分惭愧。从此,这两人都将李郎视为厚道诚挚的朋友。
吃亏,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吃亏之后的后果,未必就是坏事。李郎的举措,让他获得了两个人忠贞的友情。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想,李郎的作法似也值得,假如拿金的高郎不还,王郎确认为是李郎拿的,而自己还了他,久之,王郎会忘了这件事,两人还是朋友,最怕的是,李郎与王郎为拿金子的事吵起来,要知道在金子没有还回来之前,越辩越糟,也许两人会反目成仇,友情告终。

吃亏,会使别人觉得你的为人非常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谊。这当然会使他人更心甘情愿帮助你,替你办事。

“吃亏是福”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没有人喜欢白白吃亏与白白受损,而是希望利用“吃亏”来换来一种福。至于什么是“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有一句话叫“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这样别人才会从内心深处对你充满感激。

小李在一家装饰公司做销售代表,一次接到某客户的单子,这个客户的职业是某位大型楼盘的置业顾问。小李公司的装修报价已经很合理,但客户仍然嫌高,小李便在没有对客户明说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提成,以满足客户降低价格的要求。在他心里想的是:如果客户看到价格降下来,一定会明白是自己个人让利,一定会感激自己的。小李的想法是目前吃点亏拉住这个客户,搞好关系以后,请客户在其工作的大型楼盘帮自己义务拉几个装修订单,赚得更多。小李这样想也没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行不通的。他主动放弃自己的提成,客户并不会领情,相反只会认为是自己会砍价,这个低价完全是自己的功劳。而小李如果请他在楼盘义务拉订单,他根本不会帮忙。因为帮小李拉的订单再多,他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可见,小李是个“不会吃亏”的人。

“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了,但它确实说出了人性的真实一面。从前,有一个人家境非常贫穷,已经到了全家都快要饿死的地步,只有向邻居乞讨。邻居凑出一升米借给他,虽然只够全家人喝几天稀饭,但此人已经千恩万谢,因为他感觉邻居能借出一升米也非常不容易。但如果邻居一下借给他一斗米,足够全家活不少日子,吃饱之后,此人会左思右想,不但不会感激邻居,而且还会痛恨邻居,因为他一下能借出一斗米,说明家境很好啊,家境这么好,为什么不借一石米给我呢?真是为富不仁!所以,如果“吃亏”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利益,施予别人恩惠,那么去吃“升米”的亏,去施“升米”的恩。正因为这个道理,马基雅维里写道:给人恩惠应该一点一点来,这样人们更能感受到恩惠的好处……慷慨这个德行使你不是变得可鄙,就是变得可恨。
所以呢,吃亏要吃在明处,否则就是吃傻亏。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往往去吃暗亏,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三国中的孙权就是一个很好例子,为了得回荆州,假意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巧妙安排下,不仅赔了妹妹,又折了兵,可是荆州仍然没有要回来。这个亏未免也吃得太冤了吧。

亏要吃在明处,吃在暗处就是在吃傻亏。你吃亏时,至少要让对方明白,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原因完全是在为了他。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要有技巧,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占了便宜别人还对你感激不尽,这就是做人最高明的手腕。

在当今社会中,只有会吃亏的人才不吃亏。你不吃点亏,别人怎么会可能心甘情愿替你办事呢?

无论是大亏,还是小亏,只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就一定要尽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的发迹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善于做人,善于吃亏的经历。

胡雪岩原本只是江浙杭州的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而且还知道如何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往往会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投地。大商人吕不韦另僻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重新走这条道路。

杭州有一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他一直是一位有野心的人,很想往上爬,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也只能罢了。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我富贵了,绝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积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干着以前的行业,别人的对他的讥笑他从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一个非常讲义气,重感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作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失去王有龄这个大支柱,对于胡雪岩来说,就是天塌地陷了,但他并没苦闷多久,又重新找到了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府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权力不断地升高,胡雪岩的好运也是连续不断,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除了靠本身的经商才智外,最关键的就是靠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吃明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因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今天,给朋友的是一滴水,明日,朋友将以涌泉来相报,古人早就说过“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瑶琚”,胡雪岩就是以吃明亏来交友,以吃明亏来发展自己的宏图。

《菜根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

所以,有时要学会吃亏,为朋友掩饰一些是非,既让他觉得欠你的人情,又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凡是会交朋友会办事的人,都会很乐意地为朋友遮掩一下,这是中国人常用的手法。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

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国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西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国的亭卒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国亭卒的瓜身全给扯断了。梁国的亭卒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并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身,那么我们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著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说得非常理,于是就照办了。楚国的亭卒发现自己瓜秧的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国的亭卒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他们化敌为友成为了友好的邻邦。

为别人掩饰过失,这是一个搞好彼此关系的机会。当朋友在众人或是你面前犯了错,你就要抱着吃亏的心理,干脆就给他个面子,帮他一把,使他从内心深处佩服你的为人。明处吃亏,并不代表就没有利益可享。

记住:吃亏在明处吃,至少,你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这样才不会白吃亏。

6.客套的作用不容忽视

客套,包含着客气、谦卑,处处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客套,还显示出你的平和与内敛。

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规范的解释是“礼貌用语”。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就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客套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得到,作为大人的我们,在为人处世中更应做到。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没有一点华丽和修饰,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和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她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她没有说一句话,她之所以没有说话因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这就是因为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对她朋友来说一切都等于零。探望病人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连一句“没事吗?”都说不出口,认为正是自己知道对方非常严重,没有必要明知故问。可是,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觉,别人难免会误认为你是一个冷酷之人。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吗?”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吗,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这样更能益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会客套的人,犹如鱼儿在水里游刃有余,并不时地泛起漂亮的水花,叫人喜欢听、愿意听,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客套的人,常常面临许多的尴尬,造成许多的误解,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己的人脉越来越窄。没有人喜欢被唤来呼去,颐指气使,那就是人缘之敌。即使别人嘴没有说出来,时间一长,结痂越厚,积怨越深,你们之间就会变得彼此陌生,甚至变成敌人。

有人说,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客套和寒暄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做事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他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削弱一半。所以,在人际关交往、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客套的作用。

所谓的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不是虚伪,是礼貌。客套就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要借助这样的客套话:“我资质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看起来中介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愿望的作用。

客套必须要自然,要真诚,言必由衷,富有艺术性。小王在上海某大饭店里做服务员。著名美籍华裔舞蹈家孟先生第一次到达该饭店,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来店,这位服务员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孟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日,当孟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时,那位服务员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孟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这位服务员:“不呆板,不制式”。

这位服务员之所以会受如此表扬,并不是因为学鹦鹉,见客只会一声“欢迎光临”,而能根据交际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客套,因此表现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说话的艺术。

人们常常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可见,我们的人类从早就开始呼唤礼仪,呼唤文明。一位哲人说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内的人,不仅要点头示意,还要打招呼,这是在扩大左临右舍的人事关系圈。打招呼的话语变成润滑油,接着就对你产生信赖”。

在人际交往中,客套话是少不了的。客套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常挂嘴上。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这些都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擅长外交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般精与客套,得体的客套同我们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久的荐书。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客套话:

出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拖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作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慧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当然,客套并不一定是在语言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点一下头,微笑一下,或给对方送些小礼物,凡此种种,都属于客套的范畴。换句话来说,客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种礼节,如果客套运用得好,就会使你获得意外的惊喜。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很会运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有时还会亲自给员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

松下就是利用这种客套来激励员工,使员工毫无怨言地为他尽心竭力。

人类是一种感情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网正是出于人类感情交流的需要。客套是温暖的,能加深对方的了解、亲切关系,增加友谊,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客套而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感情就有了呼应和共鸣。

大方得体的礼仪,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温暖心窝。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办事成功的促进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语的婉辞、客套语
应酬时客套的功夫万不可少
请看看很难得很实用的看透人心观人术:听言不可不察的基本功 听其言密码破解
客套总还是要有的,哪怕是假的呢
老外最爱用的英语客套话
地道英语:老外口中的客套话(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