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鹭江道古迹旧影


鹭江水道

北起原筼筜港口南岸,南至沙坡尾避风坞。……水道长约3.5千米,宽0.5~0.8千米,最窄处0.4千米。水深7~25米,最深处27米。(《厦门地名志(2010)》)

1:从鼓浪屿看鹭江
 
“十三路头”

鹭江沿岸码头密布,旧时有“十三路头”之称。《鹭江志》所列,有寮仔后路头、水仙宫路头、岛美路头、港仔口路头、新路头、大史巷路头、磁街路头、得胜路头、小史巷路头、打铁路头、洪本部路头、典宝路头、竹树脚路头等等。

图2:清代鹭江的路头分布
 
鹭江堤岸

1926年8月至1936年5月,从北往南,参照明清古路头的相应位置,修建了十几座规模、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码头。

图3:新型码头分布图
 
堤岸建设

厦门市堤岸壮观,亦伟大工程之一。堤由船坞至厦港电灯厂。中分四段,长11224尺,用费400余万元。……筑堤之费超(中山)公园几五倍,泥深潮大,想见施工之难。而第二段旋筑旋崩,卒由荷(兰)人完成,费尤不赀。(民国《厦门市志》)

鹭江道堤岸的建设,分为四段进行:

第一段:厦门船坞至铁路局(约今厦禾路口至轮渡公交场站)
第二段:铁路局至岛美路头(约今公交场站至中山路口)
第三段:岛美至寿山宫(约今中山路口至思明区政府大楼)
第四段:寿山宫至电灯公司(约今思明区府至沙坡尾避风坞北侧)

图4: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5: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6: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7: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8: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9:鹭江堤岸建筑(陈亚元供图)

图10:修竣的鹭江堤岸

图11:修竣的鹭江堤岸

 
鹭江道

鹭江道(前):在开元区和平码头至厦禾路。长宽(m):1011.4×10.5/18。路面:柏油。走向:南—北。地名由来:为滨临鹭江的大道,故名。1966 年8 月30日更名东风路,1979 年10 月1 日复名。(《厦门市地名志(2001)》)

鹭江道(现):南起和平码头,北拐东至湖滨西路(《厦门市地名志(2010)》)

图12:鹭江道路面(陈亚元供图)

图13:鹭江道路面

 
海后滩

现海后路、升平路一带,原为鹭江海滨淤积填建地段。(《厦门地名志(2010)》)

图14:海后滩地图(《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

 【下图请将手机横向观看】

图15:海后滩长图(紫日制图)


海后路

海后路:起讫路段:南起鹭江道,北至开元路。1931年建。天宝路并入。长×宽(米):650.4×8.6/23。原称海后滩,成路因名。旧称得胜街。(《厦门地名志(2010)》)

图16:海后路(陈亚元供图)

图17:海后路(陈亚元供图)

 
龙船礁(帆礁、篷礁)

帆礁:原为海滨礁石,常有渔船在礁上晒网,故名,或写为“篷礁”。早年每逢端午节龙舟赛后,将龙舟搁置礁上,故又名“龙船礁” 。填成陆地后辟为蔬菜市,已废入鹭江道。(方文图《厦门旧地名考略》)

图18:改造中的龙船礁(陈亚元供图)

 
厦门船坞

光绪十八年(1892年),英商厦门船坞公司联合太古、怡和、德记、和记洋行属下的轮船公司及荷兰轮船公司,将原设于和尚坞的“英商船坞”移至帆礁,成立“厦门新船坞公司”。船坞后又历“厦门海军船坞”、“海军厦门造船所”、“建泰造船公司”(日据)、“厦门造船厂”等变化。
 
图19:厦门船坞

图20:厦门船坞

 
厦门天主堂

位于厦门市区磁安路15号,建于1860年。……厦门天主堂属罗马式双钟楼教堂,钟楼在教堂两边,圆顶式,大门上面一个大十字架,正中及两边各有一个祭台,正中祭台供奉“中华玫瑰圣母”像,又称“玫瑰圣母堂”。教堂可容纳500多人。(《厦门宗教》)

图21:厦门天主堂

 
提督路头

又名得胜路头。在今鹭江道北段开元路西段路口,近客运码头。……古为福建水师提督使用的码头,施琅底定台湾凯旋,由此登岸,因有得胜路头之称。路头原有路段,已改建入开元路。(方文图《厦门旧地名考略》)

图22:开元路街景

 
一等邮局

同治五年(1866年),在厦门海关设立邮务办事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正式成立大清厦门邮务总局,由海关兼办。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脱离海关单独成立机构。……民国元年(1912年),厦门邮局列为一等邮局。民国7年被确认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民国17年重新核定为福建省惟一的一等甲级邮局。(《厦门市志·卷7邮政》)

 
图23:一等邮局

图24:一等邮局

 
大史巷

在今大同路与人和路之间人和路南侧的旧路段、东西走向,西达史巷路头。附近有庙后街,北面有小史巷。(方文图《厦门旧地名考略》)

图25:大同路街景(陈亚元供图)

 
图26:大同路街景

 
大千旅社

大千旅社原称 “大千大酒店,是由缅甸华侨曾上苑于1932 年 9 月创办的。该楼整体结构为五层,正面主楼六层。它成为归国华侨回到厦门探亲访友的主要落脚点,是厦门当时规模最大、功能最多、设备最豪华的旅游饭店。1957年后,这里成为厦门从事对外贸易机构的办公场所。(林志雄《厦门老街新影》)

图27:大千旅社

 
厦门海关新关

厦门海关有旧关、新关之分。旧关指闽海关,外国人把持的海关称新关或洋关。新关先是租房办公,清同治九年(1870年)始选址海后路新路头(今海后路34号)建关署。(《厦门海关新关关署遗址碑记》)
 
图28:海关新关(陈亚元供图)

图29:海关新关(陈亚元供图)

  
神前澳

在今鹭江道轮渡码头(旧址)以北、开元路口南面。神前澳为古厦门五大澳之一(其余四澳为:塔头澳、涵前澳、高崎澳、鼓浪屿澳;另又有“五小澳”:曾厝垵澳、内厝澳、青浦澳、浯屿澳、大担澳)。在厦门岛西南,北至筼筜港,南至鼓浪屿剑尾石为其海域范围。习惯以岛美路头至史巷路头滨海地段也叫“神前澳”。(方文图《厦门旧路名考略》)
 
图30:升平路街景

 
岛美路头

在今中山路与镇邦路,水仙路交叉口西侧。古时滨海建码头,名“岛美路头” ,街路东西走向。现属思明 区思明街道办事处辖地。(方文图《厦门旧路名考略》)
岛美渡口:位于现在的海关码头后方,建于明代,清代称为岛美路头。后因填海延伸海岸,又处于中山路一端,亦称为中山路头。(《厦门港志(初稿)》)

图31:岛美路头

图32:中山路街景(陈亚元供图)

  
轮渡码头(旧址)

1936年(民国25年),市府向交通银行、福建银行各借5万元建造轮渡码头,市区选在中山路头,鼓浪屿选在龙头渡头。1937年7月,市工务局向利侨公司租船2艘(利侨轮,后退租一艘),又向利通公司和金再兴各租一艘(利通轮、金再兴轮)。9月,轮渡管理处成立,10月正式通航,每小时4航班。(《厦门交通志》)

图33:1939年的轮渡码头(陈亚元供图)

图34:40年代的轮渡码头

图35:50年代的轮渡码头

 
寮仔后

寮仔后:今晨光路一带。清初于此滨海建军工造船厂,厂坊俗称“寮”,战船厂后部地段因称“寮仔后”衍为地名。(《厦门地名志》)

图36:寮仔后路头分布图

【下图请将手机横向观看】
图37:从海后滩至里寮仔后长图(紫日制作)

图38寮仔后海面

 
望高石与水仙宫

望高石 在水仙宫后,巨石一片,下临无地,可望海外。五六月时,每日数百人登此,
遥视番船,初见一点,顷刻如山,奇观也。(《鹭江志》)
水仙宫,在望高石下,明建。祀大禹、伍大夫、屈大夫、西楚霸王、鲁公输子,闽俗称“水神”。(道光《厦门志》卷2)

图39:望高石与水仙宫
 

水仙宫码头

水仙宫码头 地点:水仙宫路头;建成时间:不详;结构,水泥双向踏步式;靠泊能力,200-500;1949年后曾作为厦鼓客货舢板、机帆船专用码头,长6米。(《厦门市地名志(2010)》)
 
图40:水仙码头

 
自来水公司办公大楼

1921年华侨黄奕住及绅商黄世金等10余人集资筹建厦门城市自来水,成立“商办厦门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于1924年10月动工,1926年11月开始营业供水,1927年全部竣工。自来水公司办公大楼高5层,滨海,占地1958平方米,建筑面积3591平方米,是当时厦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罗哲文等主编《失去的建筑》)

图41:自来水公司办公大楼
 

福星旅社

福星旅社:位于鹭江道南端原晨光路上,其主人是日籍浪人十八哥的头目林滚。抗战前,日籍浪人在厦门无恶不作,福星旅社是日籍浪人的大本营之一。在鹭江道、晨光路、同文路改造的同时,福星旅社被拆除,后按原来风格重建。现在,开设餐饮店。(林志雄著《厦门老街新影》)

图42:福星旅社旧照


海港检疫所

民国20 年(1931年)1月2日,卫生部技监伍连德博士到厦门接管海港检疫事务。厦门海港检疫所成立,原由海关兼办的海港检疫事务移交该所。1936年,厦门海港检疫所迁入鹭江道新建的检疫大楼,配备有细菌检验室,开展鼠蚤调查研究。(《厦门港志》)

图43:海港检疫所


太古码头

和平码头,位于鹭江道堤岸一带,原名太古码头。同治六年(1867年),英商太古洋行在海后滩原岛美路头(现东海大厦)修建浮桥和趸船。浮桥长约53米,趸船长约48米,宽约6米。民国21年,太古公司建成两艘各长64米、宽9米的钢质趸船和1座长21米、宽4.8米的引桥,驳岸1865米,可泊3000吨级货轮。港区仓库建筑面积7464平方米,容量1.53万立方米。(《厦门市志》卷6交通)

图44:太古码头(紫日供图)

 
同文顶

同文顶 今鹭江道南段东侧山坡顶上(名望高山)。古时为同文书院,故名。后成地片名,周围居民住宅楼群统称同文顶。(《厦门市地名志(2010)》)
 
图45:同文书院

 
武西殿

上帝庙:即武西殿,在草仔垵。祀元武之神,称曰“水长上帝”。人祈祷者,于潮生时即应,退则否;素称灵异。(道光《厦门志》卷2)

图46:武西殿

 
草仔垵

在今虎头山北面的同文路一带,包括灵应殿、龙泉宫、北市仔街、水流巷、鱼仔路头巷等地段。(方文图《厦门旧地名考略》)

图47:从虎头山俯瞰草仔垵(陈亚元供图)

 
龙泉宫

在今同文路上附近镇海路的草仔楼。龙泉宫祀天后,古时临海,官府渡台,于此迎送,并衍为地名 。(方文图《厦门旧路名考略》)

王步蟾《鹭门杂咏》:
“虎头山下午晴天,箫鼓喧阗沸水边。
趁得端阳女儿节,龙泉宫口看龙船。

注:虎头山临大海,可观竞渡,与龙泉宫相近。”

图48:厦门的赛龙舟

图49:鹭江上的水上活动(《大航海时代与鼓浪屿》)

 
虎头山

虎头山 去城里许,巨石耸起,上戴小石,分列两旁,如虎之耳,故曰虎头。在海滨,与鼓浪屿龙头相对。(《鹭江志》)

图50:虎头山(陈亚元供图)

图51:虎头山(陈亚元供图) 

图52:虎头山临海地带

 
和尚坞

在海蜃寺旁,昔为轮船修造之坞,岁得租金三百六十元,为寺香资,故名和尚坞。光绪间,寺僧不法,官判充作保甲费,而船坞移去典宝路头,坞地填平。(《厦门市志(民国)》卷35)

图53:和尚坞(陈亚元供稿)

 
大同酱油厂

1913年,陈嘉庚出资1.5万银元,与杨格非合作,共同集资16万元,在虎头山下另设大同酱油厂,与淘化厂生产同类产品,销售对象也相同。淘化、大同二厂剧烈竞争,导致两败俱伤,业务均难发展。1927年两厂言归于好,合并为“淘化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资金扩大为100万元。(《厦门华侨志》)

图54:大同酱油厂厂址

 
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

亚细亚火油公司的设施在厦门港的港内,建得甚好,有一个能贮存4000吨或1325000加仑的贮油罐。其货栈能够贮存5万桶每桶10加仑的油。这些油料大部分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散装进口。(美·毕腓力《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

图55:亚细亚油库

 
打石字

打石字 在虎头山下,一石壁立海边。明防倭时,李逢华[年]修筑炮台,镌其费用及时人名姓于此,每字可二尺余,字迹苍老,见之俨然一大幅古字悬挂高崖。(《鹭江志》)

图56:打石字(《中国摄影史》)

 
本文图片除署名者外,均出于《图说厦门》《画说厦门》《厦门旧影》《厦门老照片》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厦门海口十三路头今何貌?
《旧事之恋》消失宾妮
我的童年 ① 沙面钓蟛蜞
【厦门灭虎典故】
新圩古渡,重拾被遗忘的时光
去鼓浪屿在哪个码头坐船,在哪个码头下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