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家精要│程莘农谈“得气”



1921.8.24-2015.5.9


程莘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北京世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名誉主任。





作者:程凯 杨金生 王莹莹 王宏才 朱兵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编者按得气,是指在进行毫针针刺治疗时,医生行针时于针下可感觉到沉、涩、滞的感觉和患者可感觉到酸、麻、胀、重的感觉。作为从事针灸临床50多年的老中医,程莘农对于针刺时候得气的重要性深有体悟,认为毫针针刺时只有得气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他还对明·徐凤所辑《针灸大全·金针赋》所载的三才进针法进行了发展、改进,使得针刺的时候更容易得气,疗效也就更显著。何谓得气、留针与得气、得气与病情预后、得气的影响因素四部分,国医大师程莘农对这些体悟分别予以讲解。

1

何谓得气


 “得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此篇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此段文字不仅提出了得气的概念,并且指出得气是针刺的目的:以得气为故。此篇还将得气称为气至,云: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针灸名医窦汉卿《针经指南·标幽赋》,对得气时医生手下的感觉作了形象的描述: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铒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闭处幽堂之深邃。针刺若得气,则针下感觉滞涩而沉紧,就像在钓鱼时鱼吞钩饵的感觉;而如未得气,则针下的感觉,似在一个安静、空荡的房子里一样,什么异样的感觉都没有。


  《黄帝内经》中不仅指出针刺得气时医生手下会有感觉,还指出得气时患者亦有感觉。《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云: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这句话,指出了针刺时,要达到神变而止的目的。这里的神变,即指患者对针刺有了感觉,神情都为之一变。就像现在,当针刺得气的时候,患者往往会有惊呼哎呀,麻了,还顺着××走呢


  程莘农认为,针刺得气时,医生针下会有滞涩、沉紧的感觉,就好像穴位下面有东西在拖扯,同时,患者也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在对针刺比较敏感的人身上,不仅会在接受针刺的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这种感觉还会顺着经脉的走向传导。所以也有人称得气为循经感传。如未得气,则医生感觉针下空空如也,什么信息也感觉不到,患者除了可能出现的疼痛感觉以外,也同样没有什么感觉。

2

留针与得气


  而今针灸者,于留针、行针与得气之关系,多曰行针之目的乃为得气,而留针,则是得气后将针留于穴位之内,以加强治疗效果。程莘农详细分析《黄帝内经》原文,发现《黄帝内经》中留针与得气之关系是:留针是为得气,而得气之后,就要按补泻治疗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置。


  如针刺手法是补法,《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这段论述指出,针刺补法,若针刺之后未得气,也即气未至,就要耐心地留针,以待气至。在等待时,要耐心,小心地体察针下的感觉,要像等待自己尊敬的贵人到来一样那样耐心、小心,不能着急,要留针至气至之时,哪怕是等到白昼变为黑夜。而在得气之后,配合呼吸,在吸气时起针就可以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也就是说,如果未得气,则我们可采取多次针刺、手法行针,以达到加强刺激、使经气得至之目的。在针刺达到得气的目的之后,就可以起针,不要再继续进行针刺。

  如针刺手法为泻法,《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针刺入内,吸气时转动行针,以使得气。待得气,配合呼吸,在呼气时摇针,扩大针孔,使邪气从针孔泻出,然后在呼气末的时候将针起出。如此,邪气从针而去,邪去则正安,针刺泻邪气的目的就达到了。


  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对于留针与得气,有更明晰的论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主。重则为补,轻则为泻。虽有分寸,得气即止。明确指出应用针刺疗法进行重刺激、轻刺激补泻操作时,虽各有针刺分寸的把握,但是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得气即止,也就是说一旦得气,就可以停止继续针刺了。这和而今多数针灸医师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3


得气与病情预后



  针刺时候从下针到得气的时间的长短、得气感觉的强烈与否,不仅决定着治疗效果如何,还能够作为判断病人病情和治疗预后的依据。

  《针经指南·标幽赋》云: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这句话就是说,在针刺的时候,如果能够迅速得气,就说明了患者体内正气充足,在针刺时,人体正气能迅速给予反应,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调节身体的状态,动员正气起而抗争,使疾病能够较快地趋于康复。相反,如针刺时,身体对针刺的刺激毫无反应,迟迟不能得气,说明患者正气已严重亏虚,以至于不能对针刺刺激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勉强能够做出反应,就不能够有效调动元气,使身体恢复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对于这种针刺之后身体无反应,针刺不能取得疗效,病情严重的情况也有论述。《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云: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这句话,指出如患者病情发展已到形弊血尽的地步,也就是到了骨瘦如柴、气血衰竭的地步时,针刺的时候,就会神不使。也就是说针刺的时候,身体就会毫无反应,当然也就不会有疗效。病情到此地步,已经很难治愈。


4


影响得气的因素


  能否得气,以及得气到来的快慢,是与病人正气的状态密不可分的。那么,除了病人正气的状态可以影响到得气的快慢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得气呢?程莘农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针刺方法、医者水平、医者正气


  针刺方法

  针刺用具,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电针等。


  “得气,主要针对毫针刺法而言。因为毫针针刺一般都深入到穴位以内,并在穴位内部进行手法操作,能够较强地调动人体的经脉之气,从而可以产生得气的感觉。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等其他针刺方法,因针刺用具不同,治疗目的不同,所造成的刺激也就不一样,所以较少产生得气的感觉。


  有人因毫针以外的其他针刺方法不讲究得气,从而就得出针刺不必追求得气、不得气也可获得治疗效果的说法,程莘农对此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人不懂针灸还妄谈针灸。因为不同的针刺方法所追求的治疗目的不同,给人体带来的刺激的感觉也不同。针刺得气,主要指的是毫针针刺法当中取效的关键,而非所有针刺方法取效的关键。


  医者水平


  “得气和针灸医生针刺时的选穴是否精确,针刺手法是否娴熟、运用是否恰当有关。程莘农认为要在针刺的时候辨证论治,据证选穴,熟练针刺,行针才能有得气的感觉,也才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得气,程莘农发展了三才进针法和创立了指实腕虚运针法。三才进针法,取意天、地、人三才,进针轻巧而迅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得气率高,疗效明显,且易学易用。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最早的三才法的雏形。


  “三才,最早是道家的一种说法。《周易·系辞下》云: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三才指的是天、人、地三者的变化规律。而针灸当中提出三才者,乃是元·窦汉卿的《针经指南·标幽赋》。其云: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在这里指的是百会、璇玑、涌泉这三个分别位于人体头顶、中部和脚底的穴位,分别代表了天之阳气、人之宗气、地之阴精。


  程莘农所擅长的这种三才进针方法,最早见于明代针灸名医徐凤所著《针灸大全》收录的《金针赋》。《金针赋》云: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之针,刺至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之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之泻。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明确指出了将穴位的浅、中、深归为天、人、地三层,然后进针时分三层逐步进针,行针时也按照不同的治疗目的,在天、人、地这三层采用不同的手法行针。程莘农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三才进针行针法,并且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有所发挥。经过程莘农改进的三才进针法,仅进针这一操作,就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1~2秒钟内完成。这一针法具有无痛、快速等优点,同时使初学者便于掌握应用。


  指实腕虚运针法,强调持针要有手如握虎之力,方能伏如横弓,起如发机,运针讲究指实腕虚,专心致意,气随人意,方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此外,还有震颤催气法和飞旋行气法等独特手法。


  医者正气


  程莘农认为,影响得气的因素除了针刺方法、医者水平外,还有医者正气。程莘农自幼家传研习书法,其实是重在锻炼调息和守神之道,以使临证时医者正气充备,以正气愈病气,驱邪气。因为针灸师在施针时,通过针向患者所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针刺入机体的刺激,还应当以针为媒介,将医生自身的正气输入患者体内,帮助患者体内衰弱的正气,使正气胜邪气。所以针灸师最好能加强自身的修炼,以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如可以研习琴、棋、书、画,因为琴棋书画不仅能养正气,还能够锻炼宁神定志的能力。同时,施针时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医者无病,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患者的正气,迅速得气。


  另外,施针之医者临证时对患者的态度也非常重要。《素问·宝命全形论》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程莘农认为只有医生怀有济世救人、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之心,临证之时心中只存为患者解除病痛之念,正气在胸,则患者正气得助,得气迅速。反之,如《古今医统大全》所言有医置针于穴,略不加意,或谈笑,或饮酒,半晌之间,又将针捻几捻,令呼几呼,仍复登筵以饮,然后起针者,必不能愈病。


读而思

duersi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精彩文章   

点击查看腾讯视频空间: 精彩视频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针刺类技术部分

鍉针皮内针手针皮肤针穴位注射靳三针平衡针铍针芒针醒脑开窍毫针眼针耳针腕踝针头针腹针火针三棱针浮针


名家精文:

程莘农 、贺普仁 、周德安 、马石铭 、王乐亭 、王雪苔 、王凤仪 、王岱 、 赵方 、金伯华 、于书庄 、高立山 、郑毓琳 、承淡安、 王居易 、郭诚杰陆瘦燕


约稿启示:欢迎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中医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投稿,一经发表,支付高额稿酬。投稿邮箱:wfasedu@qq.com


责任编辑:水生木

编辑:路路



老师都来了,你还在犹豫什么?想进修学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微网站在线报名。好文章,请点??哦!










100万学习基金,先到先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得气的因素(下)
程氏针灸 | 国医大师程莘农谈“得气”
2.1毫火针的气至与针法
高镇五教授“速迟刺法” 经验撷菁
程莘农针灸临床三要
三要得氣至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