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章】中大集团困局:创始人遗嘱“后三代不准当老板”
中大集团困局:创始人遗嘱“后三代不准当老板”
2014-05-13 20:43:39 来源: 中国汽车报(北京)
上海,长海医院。中大集团董事长徐中大坐在病房的椅子上,看起来颇为憔悴和落寞。深吞一口烟后,徐中大将打火机摔在桌子上,狠狠地说道:“不要说我是企业家!我现在不仅快对企业失去了控制,连家也没了!”
中大集团地处江苏盐城市,主营业务为汽车维修保养设备以及客车的生产和制造。早在2001年,在全国工商联首次评选的“全国民营企业50强”中,中大集团曾高居第17位。
中大集团旗下有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大国际。大约在两年多之前,作为最大单一股东兼董事局主席,徐中大竟然因“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被董事会罢免了其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此后,这家上市公司也被迫停牌。
2014年4月15日,徐中大在病中接受了《中国机电工业》的采访。这一天,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停牌的第954天。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之后的每一天里,徐中大都陷入了炼狱般的煎熬——他根本没有想到,上市公司的停牌竟然会引起整个集团(包括非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将这家当初的明星企业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过去的954天里,为了拯救企业,徐中大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却不明显,只是平添了一身病,其体重也从之前的145公斤急剧减少到111公斤。医院的检测报告显示,其身体各项主要指标均已低于极值。身体拖垮之外,更让徐中大心寒的是,自己还和亲人们彻底决裂了——他声称要将自己的老父亲、三弟和四弟一起告上法庭。
“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老板,我已经立下遗嘱,后三代不准当老板。”徐中大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不仅是我,我也希望整个徐氏家族成员全部退出集团管理,让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做企业。”
在我们讲述徐中大的故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
中大集团是谁?
徐中大原名徐连国,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1978年,高中刚刚毕业、年仅16岁的徐中大去了父亲徐步俊当厂长的村办针织厂工作。三年之后,徐中大决定离开这个村办工厂,独自进盐城市闯荡。他相信,那里有着比村庄和县城更大的舞台。
来到盐城市后,徐中大承包了盐城公路站车辆修理部,从事自行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的修理工作。同一时期,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徐中大还购买了一台东风140卡车从事物流工作。其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企业家精神从那时起就可见一斑。
徐中大遭遇的人生第一道坎是在1989年。据其介绍,当时他的一个业务是销售经过修理的二手汽车。然而,在当时情况下,他却被 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拘留审查、关押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其体重从180斤骤减至90斤、致使下肢瘫痪达两年之久。
徐中大被拘留审查时,其三弟徐连宽正在盐城城区公安局保安公司、刑警队开车,其四弟徐仕则在城区公安局东闸派出所开车,两人都因此事受到牵连而被辞退。此后,两人都先后投奔了徐中大,和其一起从事车辆的维修工作。当时,徐中大做梦或许都想不到,日后自己竟然会和这两个亲兄弟反目。
汽车喷漆烤漆房是汽车修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那个年代,几乎全部烤漆房都是进口,一台价格甚至高达80万元。在从事汽车修理的过程中,徐中大意识到,生产国产的烤漆房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有了自己前期积累的经验以及兄弟们的帮忙,1992年中大牌烤漆房投放市场,一炮打响,当年实现销售收入四千多万元,税前利润1644万元。1994年,徐中大整合自己旗下资产,组建了中大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大集团),徐中大任董事长,三弟徐连宽任总裁。此后,中大集团进入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1年,在全国工商联首次评选的“全国民营企业50强”中,中大集团高居第17位。同年,中大集团汽保业务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江苏民营企业。
除了汽保业务之外,中大集团被外界熟知还因为其传统以及新能源客车业务。2003年开始,中大先后收购兼并盐城中威、北京燕京、四川峨眉、上海光辉、南京金陵等客车制造厂,进军客车制造领域。同时,大力投入纯电动客车的研发。“我十分看好新能源客车的前景,并购传统客车企业也是为了获得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资质。”
据徐中大介绍,到2010年9月,中大集团埋头研发十多年之久的纯电动客车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生产的纯电动客车成功服务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至今运营状态良好。那时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徐中大预计,其新能源客车离产业化生产不远了。而一旦产业化成功,中大集团或许就借此一跃而成为民营企业中的巨擘。
香港上市公司事件
风起于青萍之末。徐中大却迟迟未能察觉,而终至酿成风暴。
2011年10月2日,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K.00909)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公告:董事会以多数票通过免除徐连国(徐中大)先生董事局主席以及徐连宽先生副主席兼行政总裁职务,即时生效。
中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14日,注册地为百慕大。至徐中大被罢免时,股本108725.83万股港币。其中中大BVI有限公司占股28%,中大集团副董事长张玉清持股3.4%,公众持股68.6%。而中大BVI有限公司则由徐中大、徐连宽两兄弟控股,分别占股57.22%、42.78%。
按理说,中大国际是徐中大和徐连宽兄弟俩人一起创办的。二人仍然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也分别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那么,二人为何又会被董事会罢免呢?
造成这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1.5亿元存款事件”。原来,2011年9月5日,中大国际就发布了大意如下的公告:公司曾经将一笔1.5亿元的存款存于深圳一家银行,目的是偿还中大国际的外汇借款。当时,董事会要求徐中大和徐连宽兄弟俩负责监管及处理购买外汇和偿还贷款事务。然而,截止2011年8月底,该转账尚未执行。于是,董事会作出了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暂停徐中大和徐连宽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身份的决议。
换句话说,中大国际董事会其实是怀疑大股东徐中大和徐连宽未经允许擅自挪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对此,徐中大给出的解答则是:“这1.5亿元集团分文未用。”据徐中大介绍,这一事件曾引发了一场诉讼,最终以对方撤诉而不了了之。
徐中大怀疑这一事件和中大集团前副董事长张玉清有关系。张玉清,同样是江苏盐城人,曾任燕舞电器副总裁。早在1994年中大集团成立之时,张玉清就成为了集团决策委员会委员,负责资本运作。
据徐中大介绍,中大国际的上市基本都是由张玉清来运作的。上市后,张玉清在中大国际任董事局副主席,所有重大决策、财务账目、资本运作、年度业绩审计报告、各类法律文件、公告等都由张先签字确认,再报集团董事局主席徐中大签字执行。
如今,在中大集团的官网上仍然可以看到一篇名为《香港中大内乱的真实起因》的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尤其是此次以张为首的香港利益团伙所提出的1.5亿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预先设计的圈套,目的就是逼迫集团主席、总裁允许将其个人运作的南京中大青山项目装入香港上市公司,方便其融资、贷款等谋私行动,以最终出卖中大,侵占集团资产。”
文中所说的南京中大青山项目是指中大集团与湖北保康青山能源研究所曹青山于2009年9月29日成立的南京中大青山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中大集团和曹青山各以货币出资4000万元和6000万元,分别占有40%和60%的股权,法定代表人则为张玉清。
据徐中大称,多年来中大集团已经为此公司累计投入了几千万元,产出却很少。徐中大认为这一合资公司前景渺茫,张玉清则持相反意见。在1.5亿元事件爆发前,张玉清希望中大集团能够为该公司提供1000万的抵押贷款担保,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然而,这一请求却被总裁徐连宽拒绝了。徐中大怀疑,这就是张玉清“策划”1.5亿元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在此事件中当事人若能有所感悟,那其中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企业要比想象中脆弱。徐中大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1.5亿元事件爆发后,内陆银行竟然纷纷停止了对中大集团的贷款,其现金流骤然被斩断。徐中大更没有想到的是,当集团深处危机之中时,他和他的父亲以及兄弟们不但未能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反而从此走上了彻底决裂的道路。
家族矛盾爆发
在中大集团的徐氏家族里,除了徐中大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其三弟徐连宽。中大集团成立伊始,徐连宽就担任中大集团的总裁。
据徐中大介绍,危机出现前,徐连宽和他在对企业的管理上就有分歧。在徐中大看来,中大集团有着一套自己的本土管理方式。而徐连宽的管理理念则比较偏西方——徐连宽先后在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多所院校读MBA,并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证书。“徐连宽学了很多西式管理,但这些不符合中大的实际情况。”徐中大如是说道。
除了管理理念的差异之外,家族企业不可化解的矛盾通常还由战略而起,中大也不例外。在中大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就是上马客车及新能源客车项目。2003年开始,中大先后收购盐城中威、北京燕京、四川峨眉、上海光辉、南京金陵等客车制造厂,进而获得了新能源客车的各类生产资质。
据徐中大介绍,彼时,在家族成员看来,新能源客车前期研发投入巨大,中大现有的汽保业务很可能无法对其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家族成员并不赞成中大上马该项目。然而,徐中大却坚信新能源客车有着广阔的未来。最终,徐中大力排众议,全力发展新能源客车业务。
据其介绍,在2003到2013年的十年里,中大集团累计在新能源客车上的研发投入高达1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大集团的贷款也多是在此期间、由此项目而形成。在外界看来,这或许也正是其资金链如此脆弱的最大原因。“中大集团生是为新能源而生,死也要为新能源而死!”徐中大激动地表示。
据中大集团一名老员工告诉《中国机电工业》,在香港上市公司停牌事件之前,徐中大在中大集团的话语权一直很强,重大决策都是由其最终拍板。“徐连宽虽是集团总裁,但发言一般都不超过三句。”
集团资金链断裂后,徐氏家族成员在战略和管理上的分歧被进一步放大,徐中大的话语权较过去也有了削弱。据《汽车商业评论》报道,徐中大在一次会议上直言:“面对困难和危机,集团高层有人若无其事、与己无关,甚至故意回避、逃避、躲避、怕担当……各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的一本账,集团的管理形成了真空,职工比喻集团是三个老板、三驾马车,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形成了集团管理的危机。”(“三个老板”指徐中大、三弟徐连宽和张玉清)
危机出现后,心灰意冷的徐氏兄弟最终决定出售新能源客车项目。而也就是在这次出售中,徐中大和徐连宽兄弟俩的矛盾和不信任被进一步放大。
据徐中大介绍,他曾经联系了一家国外的世界500强企业,对方愿意高价接手该项目,他还曾联系了一家国内的金融巨头,对方愿意领投该项目。然而,这两个项目都被其三弟徐连宽否决了。据了解,在这期间,徐连宽也和国内外多家企业谈判,而其谈好的提案也都被徐中大否决。
就当兄弟俩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使局面突然有了转机。据徐中大描述,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我是谁吗?”
2012年5月,一个衣着光鲜的人突然来到徐中大的办公室,如是问道。
“不知道。”徐中大答道。
“你再想想,当年……”来人如此说道。
“哦,原来是你!”徐中大突然想了起来。
据徐中大称,来人名叫徐耀群,是自己的一个远房本家兄弟。徐耀群旗下有一家名叫创益能源的公司,从事煤炭等资源的开发和销售。此次,或许是为了抄底中大,也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在制造业板块的空白,徐耀群主动找到徐中大洽谈合作一事。
有了本家兄弟这一层关系,徐耀群很快赢得了徐中大和徐连宽的共同信任。徐中大还特意给徐耀群写了一个《委托书》,委托其行使徐中大在中大工业集团公司的一切权力。
2012年11月27日,中大集团在集团办公楼六楼召开了以公司重组为议题的股东大会。经与会股东商议,一致通过了以下决议:
1.徐耀群担任中大集团法人代表、董事长。
2.重组后,徐耀群旗下江苏创益能源出资5000万现金,将持有中大集团50%股份。
3.鉴于创益能源已经支付1000万元的定金,该重组方案正式生效。
经过了长期的停产和高层内斗,彼时,或许所有人都认为,中大集团终于要翻开新的篇章了,没有人会想到,这次看似转机的事件日后却将中大拖入了更大的泥沼中去。
徐耀群担任董事长后,分别任命徐中大的父亲徐步俊为公司副董事长、任命其三弟徐连宽为总裁、任命其四弟徐仕为常务副总裁,而徐中大本人则成为了集团的名誉董事长。
转眼间,2012年的年底就到了。中大集团的生产还没有恢复、员工更是长达一年多未能获得报酬。这个春节对于所有中大员工和高层来说,都必将是一个难过的年关。
对于徐中大来说,过去几十年里,他都是和父亲、弟弟等亲人们一起吃年夜饭,从无例外。2012年的除夕夜,徐中大选择一个人在北京度过。那时候,他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用他的话说,这个年夜饭他不愿意和亲人们一起吃。另外,他还希望徐耀群等人看到员工们是如何艰难过年、进而能够尽快出资恢复生产。
然而,据徐中大称,徐耀群一直未能履行协议、兑现承诺,集团的状况也没有好转,反而更加危重。2013年6月30日晚,距离凌晨还有5个小时、4个小时、3个小时……徐中大说他一直在默默的倒计时。凌晨一到,徐中大开始给徐耀群写一份《撤销委托书》的文件——由于出资额没能到位,他决定撤销徐耀群董事长的职位。
此时此刻,由于徐耀群已经垫付了一定的资金,而徐中大又要收回委托其董事长的职位,双方的矛盾迅速被激化。另外,徐中大还怀疑,徐耀群正在联合父亲徐步俊、三弟徐连宽、四弟徐仕一起来对抗他。
2014年3月12日上午,据徐中大介绍,徐仕、徐耀群、徐连宽等人“强行霸占了集团办公室”。此后,徐中大身体不堪重负、不得不住院休养。3月14日,徐中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名为《热烈祝贺、不法成功》的文章,发泄自己对亲人们的不满。
在其下面署名为徐耀群的人(未经核实是否为本人)多次留言。其中一条留言是这样的:“请问你什么叫不法分子?真心帮助你的人、你的亲生父亲、一娘生的两位弟弟是不法分子吗?再请问,你告政府、告父亲、告弟弟、告股东、掩耳盗铃报警,你是什么分子?你不召集股东会,不开董事会、监事会,就罢免董事长、总裁等管理层人员的职位,合法吗?……”
还有一条留言是这样的:“你不同意创益重组,只代表你个人股权的部份,或者你把创益预支的帮中大发陈欠工资的、打样车的、尽调审计的款项3100万,银行担保的1.9亿还了,我不要损失,马上让创益撤出……”
中大未来
在外界看来,中大集团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仅仅是因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背后还有一个不同于一般家族企业的因素:内部成员股权不清晰!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还要从1995年说起。彼时,徐中大想带领中大集团在香港上市。然而,在此之前,江苏省还没有民营企业在港上市的先例,地方政府和香港方面对此都缺乏经验。据徐中大回忆,为了能够上市,当时香港方面需要政府出具的中大集团股权证明。
于是,1996年盐城市委常委召开了会议,来确定中大集团的股权结构。在当年市委常委第8期会议纪要中如此写道:“会议认为,对中大集团资产权属界定,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中大集团的前身是徐中大承包(租赁)的新洋乡乡办集体企业。二、中大集团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徐中大、徐连宽及其家人在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大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最终,该会议确定在中大集团的股权结构中,徐中大、徐连宽共占股52.64%,职工共享股42.36%,政府占股5%。就这一结果,政府征求了中大集团的意见。中大集团在给政府的回复中写道:“我们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从进一步有利加快中大发展和国际发行股票进程需要,原则同意市里对中大集团产权界定的结论。”
此后在2001年,中大集团也如愿成为了江苏首家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那时,徐中大或许没有想到,这份助其成功上市的股权界定竟也成了日后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在这份股权界定中,只写着徐中大、徐连宽共占股52.64%,却没有明确标明各自具体的占股比例!
在过去,伴随着中大的快速发展,兄弟俩对此都没有太多意见。然而,当危机爆发后,兄弟俩对话语权、控制权和现实利益的争夺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这一矛盾也就被迅速激化。
徐连宽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说道:“两个人的股份在一起是52.64%,那就是一人一半,不存在什么争议。”而徐中大则坚持认为自己理应是单一最大股东。“如果是一半一半,那我的地位就受到了威胁。作为创始人,我的股份一定要比徐连宽多,哪怕只多0.01个百分点!”
按照这样的股权结构,徐中大和徐连宽都是大股东,重组和改革都需要两人同时同意才行。也就是这个原因,之前双方才有权利否决对方提出的重组方案。据了解,目前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彼此互不相让,中大的重组和改革也就迟迟无法推进。
然而,留给中大集团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中大集团的核心资产之一就是客车及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资质和能力。据了解,中大的客车停产已经快两年了,中大集团也濒临破产的边缘。而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有明文规定,企业如果一旦破产或进入破产程序,亦或是长期年销量低于一定标准,其各类生产资质也将被注销。
在徐中大看来,要挽救中大集团于如此危局,必须当地政府出面。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中大集团的事并不全是徐氏一族的“家事”。有些事,比如关于股权界定的事,政府当年就“断过”。因此徐中大希望已经进驻中大集团的政府工作组,在协调各方关系的基础上能牵头开好“三个会”:其一是项目推进专题会。徐中大坚信自己的新能源客车技术世界领先,只要政府组织召开一个项目推介会,中大集团必能在发展中起死回生。第二,是政府协调专题会。徐中大希望政府能够出手,重新调取曾经的股权认定等资料、协调好审计机构等各方,为明确他和徐连宽的持股比例打下基础。第三,金融司法专题会。在徐中大看来,他和他兄弟之间的股权结构明晰还需要通过司法途径化解矛盾。
尽管已经处于如此困境,但展望未来,徐中大对中大集团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以国家批准的新能源客车项目为抓手,邀约国内外有远见卓识、有强烈愿望、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巨头并购重组,彻底废除家族式管理,切实实现股权社会化,完全由职业经理人运作,真正建立起中国式的人性化的现代企业,相信中大集团一定还能够起死回生、再创辉煌。然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对于“老板”这个看似光鲜的身份也有了重新的审视。他说:“我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老板,我已经立下遗嘱,后三代不准当老板。”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马安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嘉诚追债昔日盟友曹忠 事起内蒙准兴高速败局
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再遇中年困局:资产被冻结
家族·声音 | 史上最“偏心”的遗嘱引发的家族内斗——长荣集团的家族企业传承之憾
【家风家训】家族传承 传给谁?
纠结的传承 民企富家子弟之思
砸下100亿,现在又一个富豪迷上造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