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上)
2016-04-08 李玲瑶博士 硅谷的秘密

不断有学生或朋友向我咨询:“李老师,我想送孩子到美国留学,孩子多大出去最合适?”“李老师,我的孩子叛逆不听话,不爱学习,我们实在拿他没办法,只有送他出国受教育了……国外教育理念先进,总有办法教好他!”

这样的问题很多,几乎每次讲完课都有人来问我。我在美国生活三四十年,对美国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今天我就以美国为例,说说孩子出国留学的事情。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世界教育最先进和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美国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中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世界大学前100强排名当中,美国的大学要占到一半以上,这也是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经济实力的中国家庭越来越多,客观上降低了留学美国的门槛。留学美国,已经从之前学术精英们的专利,变成了中国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的教育机会。中国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认为,花上半个房子的钱送子女出去留学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但是,经济只是外部因素,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因素,却是孩子和家庭等内部因素。如果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失败了,所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孩子的大好青春,甚至是让他们美丽的梦想破灭,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如果你的孩子根本就不适合出国留学,家长一定要送出去,对孩子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有的家庭也不适合送孩子出国,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只能通过家庭成员的努力,在家庭内部解决,不是把孩子送到“先进”的地方,这些问题就可以消弭于无形了!



 心理准备比资金筹备更重要 

有一个男孩从小到大非常优秀,像很多中国的尖子生一样,他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高中一毕业,他就被父母送到美国读本科。刚出去的前半年里,他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抱怨学习压力非常大,周边都是优秀的同学,自己没有朋友,感觉很孤单,还经常失眠。

他在电话里和父母商量:能不能回国读大学?父母坚决不同意,钱已经花了,亲戚朋友同事都知道自己的儿子刚去美国,怎么能说回来就回来?夫妻两个人轮流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坚持下去。但没过几个月,这个孩子还是自作主张回来了。回来之后,家人发现这个孩子完全变了:双眼无神、反应迟钝,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整个人变得非常消沉。带他去看精神科,才发现这个男孩得了抑郁症,而且是重度抑郁,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

原来,这个男孩虽然在国内成绩很好,却很难适应美国的学习环境,学习非常吃力。首先,语言关就很难过,上课听不懂,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听老师的录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学生已经习惯“标准化”的测试,美国老师则鼓励原创的解决方案和独立思考,这一点让很多中国学生无所适从,他也不例外。最后,大学是个性尽情展现的舞台,很多美国本土学生不仅学习努力,还擅长体育、社交、公益,个个光芒四射。相比之下,这个男孩唯一的优势是曾经的“好成绩”,但如今这个优势也不复存在了,他的心理支柱一下子坍塌了,整夜整夜地失眠,没多久精神就崩溃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样的例子每年都层出不穷,心理疾病尤其容易找上那些年龄小的留学生。有的父母虚荣心太强,倾尽全力将孩子送进美国非常好的学校,但像哈佛、斯坦福等这些一流大学,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有些孩子在国内是顶尖的学生,但在国外却跟不上学校的进度,这造成了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孩子因此得了抑郁症,甚至想不开而自杀,真是令人十分惋惜。

 所以,留学对于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而言,不仅是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更是严峻的心理考验。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出国就完成了一个重要目标,接下来只要不断给孩子汇钱就可以了,但其实还差得很远——孩子出国,真的仅仅是一个开始。父母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更要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从熟悉的国内环境转换到一个文化、语言、历史、风俗、学习氛围等等都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较高的情商、心理素质不够坚韧是很难顺利度过过渡期的。


 准备出国留学,以下几方面要过关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留学呢?

 第一,孩子应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有辨别是非和约束自我的能力。因为现在中国的家庭多是4-2-1的结构,孩子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有人监管或照顾,在学校有老师来管理和约束,回家后有家人督促。然而到了国外,学校的管理比较松散,基本上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

就像一根弹簧,孩子在国内受到父母和学校的约束,处于一种压缩状态。一旦到了国外,突然身边没有任何人管束,处于极度的伸张状态。反差之下,如果孩子不够自律,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就容易出现各类问题。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有的根本没有学习目标,每天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在玩儿。有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越玩越上瘾;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不健康的东西,由于抵御能力差,容易走上歪路,最后无法自拔。


 第二,孩子要有一定的自学的动力,懂得自我激励;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乐于接受挑战,且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中国很多家长对美国的教育不太了解,认为美国的孩子学习很轻松,有的父母甚至就为了不让孩子在国内受学业的煎熬而将其送出国,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美国的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如果想在毕业时有一个良好的成绩,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激励。所以,尽管美国的大学对学生上课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管理显得很松散,但其实每门课都作业繁多、考试不断。那些已经习惯了死记硬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很难较快地转换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如果这样的孩子出国,他们适应的时间明显要更长一些。

情商高的孩子无疑更适应各种充满挑战的生活,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碰到很多困难。因此,乐于表达、懂得沟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能够真诚和准确地表达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的学生,会更快建立自信心,交到朋友,这些都有助于一个孩子在异国他乡顺利地开展学习生活。


第三,孩子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中国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主动为孩子做得太多,尤其有的家庭还请了保姆,太多人为一个孩子提供精心的照顾和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就没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得不到生活的磨砺和锻炼,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有的孩子甚至在什么天气该穿多少衣服都不知道。(这种现象也可以用一种“凹凸理论”来解释:根据中文“凹”和“凸”的字型,我们在这里用“凹”表示被动、退缩之意;与其相对应,用“凸”表示主动、积极之意。即家长太过主动,有时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大人越是积极,孩子就越发被动,被剥夺了在某些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

所以我建议中国的父母,无论你的孩子将来是出国留学,还是就在本国受教育,父母在平时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叫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的话,将来他们独自生活的时候,才不会因为离开父母而寸步难行。

举一个吃饭的例子,美国大多数学校食堂里的食物虽然很丰盛,但口味上还是不太适合中国人,比如油炸食品较多,蔬菜基本上是生吃等。有的学生最开始时会出现肠胃不适。如果一个孩子完全不会做饭,就只能忍受这些。别小看吃饭这件事,事实上,正是这些生活上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起来,才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内心充满乡愁。如果做饭难不倒一个孩子,他就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必对着汉堡暗自想家了。


 孩子身心不成熟,留学风险大 

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件大事,父母的一个决定,改变的是孩子的一生。

近年来,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的热潮持续升温,留学美国的人数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据报道,2009—2010年度,美国在校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为12.8万人;到了2011—2012年度,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达到19.4万名;2012—2013年度,美国在校的中国留学生总数达23.52万人;有关机构预测,2014—2015年度,这一数字将突破28万人。中国已经连续第四年成为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除此之外,留学美国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以前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大多是在国内读完了本科,再到美国读硕读博。而现在选择在本科就把孩子送出去的家庭居多,本科留美学生的人数已经连续两年超过硕博留学人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读中学、小学时就将孩子送了出去。

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留在美国发展,甚至计划全家移民,那么想早一点儿送孩子出去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前提是孩子在国外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孩子不能少了家庭的温暖。如果父母都不陪读,就让孩子一个人在大洋彼岸生活,将他寄宿在一个非亲非故的美国家庭里,或者叫他上寄宿学校,这样的安排真的很冒险,得不偿失。孩子在成长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是任何所谓先进的教育的替代不了的。


人的心理年龄和身体年龄是协调同步发展的,十几岁的孩子,在生理没有发育成熟的同时,其心理承受力、阅历、思维方式、心智等也不成熟。他们在家中被照顾得好好的,一点儿风雨都没经受过,生活自理能力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不足。突然一下子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亲人,被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境地,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心理上是非常脆弱无助的,这种勉强“被留学”的结局往往不尽如人意:轻者使留学初衷不能实现,重者会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去年6月19日,密歇根州立大学大二学生张新悦倒毙宿舍,被发现时已死亡多日。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警方得出结论,张新悦是由于吸毒过量致死,而且根据对其毛发的鉴定——这个女孩吸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仅是两个月后,还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刚刚考入该校、尚未开始上课的19岁北京女孩戴嘉艺被发现猝死在学生公寓。经警方调查,戴嘉艺是死于饮酒过量。而再早前的2013年12月,19岁的中国留学生邓俊显在参加勃鲁克学院Pi Delta Psi兄弟会宣誓仪式的时候,在名为“玻璃天花板(GlassCeiling)”的游戏中不幸重伤殒命。 

 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加入了“兄弟会”或“姐妹会”。美国很多大学都有类似的社团组织,通称“希腊社团”Greek Organization”,它是美国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由学生自发组织形成。每个社团均有自己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成员需要认同并且遵守这些规定。“兄弟会”和“姐妹会”一般是由高年级的学生来带低年级的学生,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这种社团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增进友情,认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专业学习或未来发展中相互提携,锻炼个人在社团中的交往及活动能力,日后走向社会后也能相互关照。弊端是个别“兄弟会”、“姐妹会”组织活动的内容不太健康和积极,一些成员经常聚在一起狂欢作乐,彻夜饮酒甚至吸毒。

 以前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少,几乎没人加入这种以白人为主的社交群体。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且都年龄偏小,非常渴望抱团取暖,就把加入“兄弟会”、“姐妹会”当成了进入美国一些社交圈子的捷径。但因为判断力不够,一旦进入个别不太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难免受里面一些负面行为的影响,最后染得一些坏习气,行为出现偏差,有的孩子甚至身心都备受伤害。

有的家庭选择由母亲陪读,一方面孩子在国外的起居有人照顾,另一方面也是为申请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做些准备,父亲一个人留在国内做经济后盾。

这样的安排看似不错,但许多家庭都先后出了问题。一家人长期无法团聚,一年到头见不了两面,时间长了,在国内的男人就容易耐不住寂寞,出轨的几率比较高。不要轻易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考验一个男人的意志,男性虽然刚强,却普遍禁不住孤独的侵蚀,他们害怕寂寞,身边习惯有女人照顾和陪伴。但“纸里包不住火”,一旦远在大洋彼岸的妻子知道真相,一场家庭内部的轩然大波就无法避免——聚少离多,再加上第三者介入,一些感情原本不错的夫妻走到了缘分的尽头,好好的家就这样散了,真的十分可惜。孩子出国留学本是件好事,但成本若是一家人好几年时间都要天各一方,且冒着失去婚姻的风险,这样付出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未完,待续)


作者:李玲瑶博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情感及家庭教育专家

Harmony Plus交流群会定期举办关于出国留学的分享会,

入群请加群秘微信:zzt3349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父母教育孩子,从四个方面注重培养 - 小学交流区 - 金战论坛 金战家庭教育网|家长论...
为什么状元、学霸多出自教师家庭?高三老班主任说出其中真相
家庭教育分享
家务劳动:孩子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起跑线
家长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家长怎么培养有观点愿表达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