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源易眼】易经的起源与发展(双源精华整理版)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始祖,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原点,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形成、发展、进步、辉煌的基石,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中医药学、礼学、儒学、道学、佛学、声乐学、兵学、政学、农学、地理学、气象学、法学、经学、风水学、建筑学、金石学、考据学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总而言之,《易经》是古代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智慧、理想和文明的结晶,是大道之源、圣道之基、仁道之始、至道之巅、求道之路、问道之门、成道之纶、得道之经。


一、《易的起源及伏羲八卦:

《易经》起源于远古采集渔猎时代,是中华民族先祖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并不断完善才形成的生活与生产工具——“原始易”,直到伏羲时代才将原本并不系统完整的“原始易”进一步归纳整理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伏羲八卦,也就是先天八卦。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观来解释宇宙形成的过程,并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卦序来排列。


因四对卦所代表的东西的性质两两相对,每对都是两个性质相反的东西,相对立的站在各一端,即阴阳相对,这四对东西交错起来,就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南北对峙,上下相对;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泽气于山,为山为雨;山气通于泽,降雨为水为泉;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南,相搏者,其势相迫,雷迅风益烈,风激而雷益迅;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不相射者,离为火,坎为水,得火以济其寒,火昨得水以其热,不相熄灭。

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卦,震、坎、艮卦都是由一阳爻两阴爻组成,而且爻画均为五,为奇数,为阳数,故此三卦为阳卦。巽、离、兑三卦都是出一阴爻两阳爻组成,而且爻画均为四,为偶数,为阴数,故此三卦为阴卦。


先天八卦方位与先天卦数的排列形式中,由乾一至震四,系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旋至巽五,由巽五至坤八又由上而下,其路线形成太极形的曲线,这种运动方式称为'逆行',从运动迹形中,由乾至坤是按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的,这种从上而下,先左后右,由少至多的数字排列方式,称作“逆数”,反之,由坤至乾,从下面的开始,由下而上,先右后左,由多至少的数字形成倒行的方式,称作'顺数'

按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两两对待之本,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图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八卦本着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的宇宙生成自然之理,来预测推断世间一切事物、数不离理、理不离数。

八卦的诞生,为当时的人提供了认识自然界的媒介,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预测天气、地理变化、自然灾害等,有助于先民们更好的采集、渔猎,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而使更多的先民在恶劣且变化多端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为年华民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更对早期象形文字的诞生打下了“符号基础”,所以伏羲八卦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和早期文化的开端。

二、《易经》的沿革与“三易”:


自伏羲时代之后,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族群的扩大、原始农业的兴起,伏羲八卦已渐渐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所以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人们根据认识和实践活动对八卦进行了改造和换代,到神农时代形成了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其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是用对客观世界的实体论、摸看论来定义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行为作了系统的规则并论证论述。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起点。


农业的兴起使得食物越来越丰富,从而带动了人口的激增、人地矛盾的凸显、人际矛盾的扩大、以及阶级矛盾的形成,各种矛盾的交织、冲突、碰撞使得原始社会的矛盾开始加剧,社会开始动荡、战争开始出现、阶级压迫逐渐扩大,到黄帝时代各个部落之间矛盾不息、冲突不断、纷争不已、战争不止,极大地损耗了各部落的人力、物力,使得各自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被打断,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在这种背景下,轩辕黄帝先后整合了北方各部落,击败炎帝统一了黄河流域,并趁势和北上的蚩尤联盟展开大战,最终击败以蚩尤为首的南方部族联盟,整合并建立起了华夏民族。而在这一过程中,黄帝及其文武大臣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战争的威胁和人族的发展,在之前先天八卦、连山易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归纳出了《归藏易》。归藏由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之后不断完善,至商代时彻底完成,所以又称归藏为《商易》。


到商代末期,周文王根据当时的社现实和需要在原有的两易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后天八卦,也称文王八卦,并以之为基卦创作出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其后天八卦的创立的基本依据是:阴阳的对立互存、混元而成太极,四季的变换不止、交替轮回,五行的相生相克,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荣枯变迁。在文王八卦中,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离、坤、兑、乾、坎、艮,并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在二十四节气中则以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文王后天八卦的完善使给当时周的部族的发展和后来的武王伐纣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指导。及至周公时期,有进一步丰富了爻辞,完成了《周易》。此后周易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纲领,周人事事皆要卜筮。

“三易”是中华民族远古时代文明的结晶、智慧的集合,但令人遗憾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亡佚,成为了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唯有《周易》流传至今。


三、《易经》的完善及《易传》:


至西周取代商汤之后,大肆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亲信,建立起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统治秩序,《周易》大行其道。但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微、诸侯实力的日益强盛与争霸、自耕农经济的兴起,整个社会对“易”的需求扩大,但《周易》依旧艰涩难懂,在新的时期渐渐显现出了其不足之处、已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于是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各地人杰志士不断解读、推演,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发展,衍化出了众说纷纭的易理学说。

至孔子的时代,为了教学和传播其思想学说,孔子和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等广泛收集各地易理学说加以归纳,并以本派学问、学术和思想为骨肉,杂糅多家之要旨,遂编成《易传》一书,分为:《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篇,又称“十翼”,成为儒家重要典籍。


《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认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

至秦统一中国之后,其他的易理学说逐渐消亡,唯有《周易》和《易传》得以保留,到西汉以后,就将《周易》和《易传》合称为《易经》或《易》,并不断涌现出了诸多易学派别,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易经》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包含了小到最基本的学术论点、治政方针,大到治国之策、宇宙之源的庞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入门看这些就够了(1)10分钟纯干货《易经》轻松学
周易卦数及先天八卦数图解
《易经》卦序的分析探讨
《周易》探源(一)
第一讲 《周易》的形成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