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较文学史||中国上古神话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神话传说是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口头艺术形式,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大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反映出原始人类希冀用想象以及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努力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奇葩,神话是上古人民最重要的作品,是人类知识百科尤其文学的源头,神话自诞生起,就深受人类喜爱,在后世依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广的影响。

 


一、中国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同世界上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曾创造了美丽、奇伟、丰富的神话故事。中国上古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初民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面对神奇莫测且又具有无穷威力的自然界,思维能力极为简单的原始先民只能是迷惑、惊异和恐惧不已,于是,“万物有灵”的盲目崇拜思想占据了先民的思维空间,宇宙万物皆有神灵,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话了,人格化的神的形象也被创造出来了,“神”的产生,意味着神话时代的开始。

在已出土的远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测原始人心目中的“神”的形象,阴山岩画中有“巫师祈祷娱神的形象,也有拜日的形象”;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天神表现为各式各样的人面画,包括太阳神、月神等等”;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上的十二月神形象,“或三首,或珥蛇,或鸟身,不一而足,有的骤视不可名状。”在记载中国神话的后世典籍中,我们可以体味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膜拜,如羲和“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常羲“生月十有二”(《大荒西经》)、女娲“抟黄土作人”(应劭《风俗通》)等。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讲述神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面对万千变化的宇宙世界,个人必须溶入氏族中。上古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到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哲学家休谟说:“人类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认为所有存在物都像他们自己一样,于是他们就把自己意识到的亲密而又熟悉的特质转嫁到所有的对象上。”由于上古人民相信万物和人一样,于是《国语·鲁语下》有“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说文解字》中这样理解“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虽然这是后人的解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原始先民对“神”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上古神话陆续产生后,就有一个长期口头流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神话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加工,内容也逐步丰富、系统。我国古代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因而这些神话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除《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书中各有少量片段记载外,以《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保存较多。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鲁迅先生认为,《山海经》可能是古代巫师们的集体著述,作为“古之巫书”《山海经》,较为集中的记载了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保存神话最多,对后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神话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是由多民族创造的,源远流长,尽管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但依然是很丰富而复杂的。简单地说,有下面几类:

(一)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是对于世界的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中国的整个创世神话的形成时间十分长久,囊括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正因为如此,它包含的意蕴也十分丰富。创世神话中最著名的是“开天辟地”的神话。其故事如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述异记》卷上)

 

这些神话反映了原始人极为朴素的宇宙观,他们认为天地最初混沌如鸡子,后鸡子破裂,天地方才形成,而盘古则居其间。东西方不少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有类似“天地混沌如鸡子”的观念,卵生这种生命现象被先民用来解释开天辟地、万物生化,进而生发出带有哲学意义的“蛋”的具体形象,原始思维的混沌性、象征性、神秘性等特征在这里都一一体现了。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正是原始人坚信人自身力量的体现。后人又在“开天辟地”的故事基础上,进而引申出山川田土、日月星辰、雨露甘霖、金石珠玉的成因——皆为盘古身体所化而成。这种“垂死化身”的宇宙观,也暗指了人和自然的相互对应关系。

(二) 始祖神话

在远古时代,有关人类自身起源的问题始终困惑着原始人类。《五运历年记》中说,人类的起源是由盘古身上的虫子所化;《述异记》说,“盘古夫妻,阴阳之始也”,此外还有“诸神共创”说等等。但是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

 

综观“女娲造人”的神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创造者是一位女性,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古人想象女娲抟黄土作人的思维可能来源于当时已出现的制作陶器时用泥土作坯这一现实生活。

女娲不仅作为人类的创造者,而且还有一项丰功伟绩——“补天”。记载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这个神话的内容较为复杂,既有星坠地震等天塌地陷的内容,也有山洪肆虐、火山爆发等水火之灾的内容,反映了在远古时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等地球表面的变化远比现代要频繁得多。“女娲补天”的成功也形象化地反映了原始人与自然斗争的巨大胜利,如幻想天幕有四极,这显然是从人类建造房子使用柱子得到启示;“积芦灰以止淫水”,又是从日常生活中用灰铺垫积水得到的启发。女娲的胜利意味着人们战胜自然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体现了原始人的气魄、智慧和力量。

“女娲补天”是原始人借助想象构思出来的一个使大自然回归正常秩序的神话。女娲的故事原型应是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产生的,女娲实际上是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动、对人类充满了慈爱的女性形象,她也是所有女性的代言人。

(三) 洪水神话

在各民族的神话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但又有所不同。西方的洪水神话侧重于洪水对人类的惩罚,洪水之后人类的再生过程,这个再生过程其实也是对人性反省和批判的过程。而在中国洪水神话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与自然灾害斗争的人类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人类的智慧和力量。《鲧禹治水》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流传也最为广泛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内海经》这样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是一个父死子继的治水故事,是原始时代洪水危害人类以及初民奋起反抗的现实的反映。鲧的不待帝命、冒死盗取息壤以堙洪水这种无畏精神足以令后人敬仰,然其被杀又令人扼腕痛惜!其中自有一种悲壮美!大禹的形象较鲧又更崇高,也更丰满。大禹在父亲惨死之后,人民依然饱受洪水之苦的情况下能毅然挺身而出,尤其是他善于思考,采用疏导为主的策略战胜洪魔,在其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人”(《孟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我们可见其中治水过程之艰辛以及大禹辛勤踏实、英勇无谓、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鲧禹治水”的神话不同于《圣经》中面临洪水浩劫,人们只能依靠上帝恩赐和“诺亚方舟”方能存活,更多地表现了中国古人面临洪水敢于牺牲的精神和其中所体现的聪明才智。

(四) 战争神话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开始萌芽,部族之间开始争夺财物、扩大土地占领,冲突也因此不断升级为战争。此时的神话开始更多地表现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描述了“黄帝杀蚩尤”的故事: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了: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有: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无论是黄帝与炎帝交战、共工与颛顼争帝、黄帝与蚩尤火并还是刑天与天帝争神等一系列的战争都向后人展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英雄群像图!其中“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这种头可断、志不灭的英雄浩然之气影响深远。

(五) 传奇等其它神话

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奇国异域、神物怪人的传奇神话、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以及以人类自身形象出现的众多的英雄形象。当主人公为半人半神的英雄神话出现时也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其中充满了人类渴望了解宇宙并征服自然的决心。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和“精卫填海”: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不论是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去追逐太阳,狂奔不息直至渴死的夸父和果敢无比、为民除七害的后羿,还是虽被淹东海,却以小鸟之躯对抗渊深莫测的沧海的精卫,这些都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著名神话形象,他们体现了原始人了解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些神话都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论中国神话的类型
创世神话:开辟鸿蒙天地⽣
文化漫谈丨中国古代神话知多少?从盘古到黄帝
上古神话的三大时代,哪个时期最精彩?
神话系统:创世、自然灾害和战争神话
华夏神话史02:失落的传说 人类迁移神话 盘古的原型究竟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