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兽之王——瓷上狮子纹


    狮子以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等各方面完美的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时候的官府、宫殿、庙宇等处处可见。中国人喜欢用狮子保平安、纳富贵。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

    中国人如此厚爱狮子,然中国并非狮子的产地,狮子的故乡在非洲、中亚、西亚和美洲。狮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狮子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章和元年(87)大月氏与安息国各遣来使进贡狮子。还有在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狮子出西域国......为百兽长。”这就是狮子的来历。狮子造型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其实,疆域辽阔、生灵繁盛的中国并不出产狮子。作为外来的瑞兽形象,被吸纳于中国文化中,却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形象而流传于世。

 

    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其威武凶猛、优美健壮的体态令人敬畏,继而崇拜。史籍描述称,狮子体魄雄壮,吼声如雷,威震百兽,为动物之长。日行五百里,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吼则群兽避易,马皆溺血。虽死而虎豹不敢食其肉,蚊蝇不敢附其身。《狮赋》云:“(狮子)钩爪锯齿,弭耳宛足,瞋目雷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瀛涯胜览》一书写道:“狮子形如虎,黑黄无斑,头大口阔,尾尖毛多,黑长如缨,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狮枕

  关于“狮子”的名称,也有许多称谓。如“狻猊”、“辟邪”、天禄”等,郭璞注:“狻猊,师(狮)子,亦食虎豹。”唐代高僧慧琳提到:“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狮子以威武吉祥的形象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人们希望用狮子威猛的气势降魔驱邪,护法镇宅,这与佛教中狮子为圣兽的宗旨是一致的。佛教经典对狮子十分推崇,狮子是佛法威力的象征。随着东汉明帝时期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狮子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升华为神祇。在佛教中,狮子是智慧的化身,具有护法护教和辟邪消灾的功能。《玉芝堂谈荟》云:'释者以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座骑,'菩萨'意为'觉有情',能使众生觉悟,具有'已身未度先求度人'的胸怀。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亦是七佛之师,地位显赫。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狮子以瑞兽的形象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到了宋代,狮子开始被世俗化,人们赋予它更多的功用和象征意义,逐渐成为吉祥的象征。


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

    在民间,舞狮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三国时期已有狮子舞了,至唐代,狮子舞已经发展成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曾作为燕乐舞蹈自宫廷内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唐代之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常见的有狮子滚绣球,或者一大一小两头狮子互相嬉戏,这种图案称为“太狮少狮”。


湖田窑胡人骑狮像

    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少师、太傅、少保,为辅天子之官,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故太狮少狮纹样既有仕途顺利又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其中还有狮子与莲花灯组合而成的'连登太师',用一只大狮子和一只小狮组成'太师少师'图案,寓意为望子成龙、官运亨通。而二狮滚绣球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汉代开始流行。《汉书·礼乐志》:“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太狮、少狮是官名。《书·周官》云:“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变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太师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是在朝中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少师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师、狮谐音,这是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反映古人祈望升官的愿望。

 

    太少红狮瓷绘艺术也是古代狮子文化中象征意义最独特的一类,太少红狮滚绣球表示财源不断、子嗣昌盛;狮子配以绶带,表示喜事连连、吉庆绵绵;太狮踩绣球,则表示'统一环宇';太狮与众多小狮子一同嬉戏,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喜庆;或以九狮图寓意家族兴旺,更以双狮戏球、三狮戏球以示吉庆祥瑞。


15世纪青花狮戏球纹蒜头瓶

    诸如官阶、权力、等级等内涵。如旧时置于达官显贵门前的狮子,门左为雄狮,其脚边踏一只绣球,绣球象征权力,俗称'狮子滚绣球';门右为雌狮,其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这已成为一种习俗惯制。同时,狮子头部鬈毛疙瘩的雕刻也很有规矩,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石狮的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门前摆放石狮即为僭越,必当问罪。


清康熙釉里红描金三狮图锥把瓶

    狮子纹,作为中国瓷器装饰常见的纹样,是陶瓷文化与狮子文化联姻的结晶,在长期的交融与演化过程中积淀了人文内涵。

 

    狮子在中国出现的最早年代,是东汉末年看上去有些像虎,但狮头比虎多了鬣毛,狮子身上有双翼,带有西亚装饰艺术的风格。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狮子图案作为佛教艺术中常用的题材,出现在陶瓷器上。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佛狮戏球」图蒜头瓶

    以狮纹为瓷器装饰始于六朝时期,唐代瓷器上的狮子纹饰出现单纯构成画面的,也有与人物配合构成画面的。五代时期出现了双狮子追逐嬉戏纹样,开创了后代狮戏类纹饰的先河。

    宋元时期,多见狮子绣球纹。宋代以磁州窑狮纹多见,生动流畅的线条表现了狮子的活泼好动神态,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元代狮子纹饰多见于青花瓷器,构图饱满,纹饰层次繁多,绘画细致,生动有趣。


矾红太狮少狮茶壶

  相传雄狮和雌狮在一起相戏,狮子的毛便会缠在一起滚为球,球内会生出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因此,明清的狮子图案都与球联系在一起,表示多子多福。明代青花、五彩多见双狮戏球或三狮戏球,狮子神态生动,显得很萌萌的。还有狮球纹绘有群狮戏球图案,憨态可掬,神态各异,有的正襟危坐,忠于职守,有的母子嬉戏,亲情脉脉。


上世纪70年代末十全十美·釉下五彩狮纹碗

    清代狮子纹饰作为吉祥纹饰之一,构图多样,有单狮、双狮、群狮、狮子戏球等,器物品种既有青花也有粉彩,纹饰从清初到清末均常见。狮子纹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深入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富有吉祥寓意的美好纹样。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摘自公众号长物居美瓷,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一品雅集,同行转载请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狮子纹 | 足踏寰宇,百邪尽消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狮子绣球图蒜头瓶
雍乾盛世秋季新加坡拍卖重点展出狮子绣球纹青花釉里红辅首将军罐
故事感十足的清末民初新粉彩方形提梁壶
狮球纹 | 上吉神兽 万世国风
明   宣德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瓷砖(赏析之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