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较文学史||西域舞蹈种类以及在唐诗中的反映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西域的胡舞多姿多彩,隋唐时期胡舞在中原达到了鼎盛时期,胡舞中尤以胡旋舞、胡腾舞、狮子舞、柘枝舞等著名。唐朝的诗歌中对它们都有所描绘。

胡旋舞来自西域康国,《通典》卷146《乐典六》载,“康国舞二人,绯袄锦袖,绿绫浑裆裤,赤皮靴,白胯,双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北周天和三年(568),武帝的阿史那皇后入长安时,将《康国乐》带入长安。隋炀帝设“九部伎”,唐太宗设“十部伎”,其中都有“康国伎”,康国伎的主要内容就是胡旋舞。胡旋舞以动作敏捷轻盈、旋转急速连续而出名。传入中原后,曾风靡一时。白居易的诗《胡旋女》对胡旋女的舞姿有生动的描写: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环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旋转。

 


从诗中可以看到此舞风行长安,不仅宫廷有此舞演出,还涉及到贵妃大臣、臣妾宫女。他的宠妾杨玉环和胡人安禄山都能熟练跳胡旋舞。白居易还在诗中提到:“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说明中原有很多人学会胡旋舞,并且在舞技上超过了胡人。元稹《胡旋女》:“蓬断霜根羊角疾,竿载朱盘火轮炫。骊珠并珥逐龙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喑口翕笪海波,四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回座安能分背面”元稹对胡旋舞表演地旋转技巧和演出盛况,做出了精彩地描绘。白居易的诗中有:“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一个侧面反映胡旋舞对中原文化影响之深刻和所处地位之重要。

胡腾舞起源于西域石国,大约在北朝后期,胡腾舞就已传入中原。西安还出土了唐代描绘《胡腾舞》的壁画。这幅唐代苏思墓室的壁画,正中是一男子舞者,两旁分别是伴奏的乐人。舞者深目高鼻,戴尖顶软帽,穿圆领窄袖长衫,腰结布带,足踏软靴,在一方形毡上腾跃舞蹈。两侧乐工也是胡妆胡貌,演奏的西域乐器有箜篌、琵琶、横笛等,还有人在打响指或应节伴唱。《胡腾舞》是西域典型的男子独舞。舞蹈动作以急速旋转的跳、腾、踏、蹴为主,运用了西域舞蹈常用的蹉步、移步、碎步、踏步、跺步等以及腾跃技巧,面部表情是“扬眉动目”,身段是“反手叉腰”、弓如弯月,脚下“双靴软弱”、“环行急蹴”,整个舞姿呈现出“东倾又西倒”的狂欢情趣。西域胡人的舞姿,都具有胡腾舞的某些特点。在唐代,胡腾舞盛极一时。中唐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  

石国胡儿人少见,蹲舞尊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桃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遍头促。

乱腾新球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

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

 

中唐另一位诗人李端的《胡腾儿》诗对此舞有更深的描绘: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光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鸣鸣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这两首诗绘声绘色,把《胡腾舞》的舞姿、步态、表演者的激情和高超技巧、观看者的感动及与西域舞者的艺术交流以及产生的震憾和影响,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莲花舞与胡旋舞类似,因舞女穿着鲜艳的舞衣,舞蹈动作多旋转,舞衣飘起犹如莲花,故有此名。岑参《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前半部分,对莲花舞有较细致的描绘:“如莲花,舞北旋,世人有眼应未见。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旋右旋生旋风”。据岑参的描述,莲花舞不同于胡旋舞有两点,一是莲花舞在红地毯上舞蹈,演员的活动范围稍大。胡旋舞则在圆球上舞蹈,旋转范围小,难度似乎更大些。二是莲花舞局限于女子舞蹈,胡旋舞则男女均可舞蹈。

柘枝舞也是从石国传入中原的西域舞蹈。它的流行程度不亚于胡旋舞和胡腾舞。柘枝舞的特点是以鼓伴奏为主的女子独舞和双人舞,舞帽上有金铃,转动时铃声悦耳。此外该舞突出腰部动作,舞者腰身纤细、体态轻盈,同时也重视面部表情和眼睛的生动传神。唐诗中描写柘枝舞的诗句甚多,反映出柘枝舞兴盛。白居易《柘枝伎》:“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白居易对艺人粉面轻回,秋波横转,妩媚可人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章孝标《柘枝》诗说:“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刘梦得《观舞柘枝》说:“垂带复纤腰,安钿当舞眉。”刘禹锡《观柘枝舞》说:“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和乐天柘枝》:“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张祜咏柘枝舞的诗最多,如《柘枝》:“红筵高设画堂开,小妓妆成为舞催。珠帽著听歌遍匝,锦靴行踏鼓声来。”又如《双舞柘枝伎》:“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诗人们对软骨细腰的柘枝女的赞美,是对当时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冲击。



狮子舞来自西域的西凉,《旧唐书·音乐志》载:“五方狮子舞,出于西南夷天竺。”“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 白居易《西凉伎》云:“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置辞。道是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这两段引文说明了狮子舞的表演方式和来源。白居易还在《西凉伎》中抒发了狮子舞深受人们的喜爱:“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常在目。”从西域传来的狮子舞被中原文化消化吸收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中华大地上,在有华人居住的角落,在重大庆典、重要节日,都要有狮子舞。舞狮子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狮子舞体现了中华民族温和善良、团结友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寄托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域舞蹈的东传以及在中原的盛行,给中原地区的乐舞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新的素质,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故事:胡旋女
中国古代舞蹈-隋唐礼仪乐舞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杂舞(甲)
西域强国请求加入大唐被拒,一百多年后,该国一人毁掉大唐
教你3大招,跳好敦煌舞!
原来,风靡大唐的流行舞是这样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