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车马须臾,技礼渐在途——先秦车马知识

想聆听更多考古大咖、文博达人的讲座吗? 

点击上方“爱考古”关注我们

☝☝☝ 

          

大家好,我是常怀颖,欢迎大家来到爱考古,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先秦车马的背景知识,以及中国考古学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先生第一次的田野实习和殷墟车马坑的早期发掘。



常怀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先后参加了重庆云阳李家坝、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群、河南安阳殷墟孝民屯、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河北临城补要村、河北行唐故郡等遗址的发掘;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室内发掘、整理工作。曾参加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湖北随州叶家山与文峰塔曾国墓地出土青铜器范铸工艺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中国考古学史及铜器范铸工艺研究。



车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在先秦的文献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准时,会用车的多少和车的品种来框定或形容一个国家是不是很强盛,所以文献里经常会提到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图2-21


对于墓葬而言,殉葬的车马以及车马的种类、数量也是区分先秦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族群的一项重要标志。比如某些国家或人群是要殉葬车或马的,而某些国家或人群不殉葬车或马,而且在埋葬车马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埋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当中也会有不同的方式。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想来与大家分享,在先秦的时候,各个国家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通过车与马进行区分。


先秦时期为什么说车马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做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因为做车涉及到不同的手工业工种。车体主体是木头做的,需要将不同曲度和硬度的木头按车体所需的不同弧度加工。因此,做车的木匠又分成了好多行,在《考工记》里记载有轮人、舆人、辀人之类的区别,说明他们专门生产木头车当中的某一个部分。除了木头之外,还需要其他工种,比如皮革的加工工匠、金属工匠,还需要油漆工匠进行髹饰和油漆防腐,各种各样的手工业都汇聚在做车这件事情上。而且,有了车之后还需要拉载它的动物,无论是牛还是马,都得进行驯练调教,从饲养马匹到选马匹,然后要让几匹马同时来配合行进,都需要专门的人来负责。所以《考工记》说“一器而工聚焉,车为多”,意思就是说车在当时是一个复合的工业体系,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手工业生产当中的调度与配合能力。




那么在讲述殷墟早期车马坑发掘的故事之前,关于先秦以前的车马有六个背景的知识跟大家略作普及。

No.1

车的分类

在先秦的时候,车辆总体来说可以分作两大类:一是车舆,一是肩舆车舆是以牲畜或者人作为牵引动力的运载工具,这种车根据它的大小和形式的差别,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车,一类为小车。大车指车辀和车轴基本上都在三米左右,车轮直径在一米三以上,这种车拉人拉货都可以。上边坐二到三人,这是称为大车。还有一类车是小车,它的车轮和它的车厢都是比较小的,按照文献的记载,这种小车是未成年的男性贵族或者妇人所乘的车。

 

根据考古发现,从商代晚期开始就已经发现了有实际的车的遗存。从晚商开始一直到西汉早期以前,这种车体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有多有少,陆陆续续都开始出现了。


中国先秦时期最主要的车都是独辀车,也就是单辕车。而到汉代以后,独辀车陆陆续续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变成了双辕车,在历史剧或者现在农村里的这种牛车或者人拉的架子车,都可以理解为双辕车。


一般来说大车上边并站或者并坐的是三个人,那么这三个人是所谓的立乘,中间一般是御者,就是驾车的人,两边各有一个人就是车左、车右,先秦的文献里记载车左是射箭的人,车右是用戈勾兵的人。


小车一般来说不是用牛马来拉,一般它有可能是一个人来拉,有的时候由羊或者鹿来拉。《资治通鉴》记载西晋晋武帝就坐在这个羊车里在宫里来回走,它停在哪里今天晚上这个皇帝就留在哪里,后宫的妃子为了争宠留着他过夜,因为羊喜欢舔盐,就在门口撒盐水扔新鲜的竹叶来留住羊车。


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图2-22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独辀车,独辀车就是它中间只有一根輈作为传动装置,独輈也可以把它叫做单辕,然后两边各有一匹马,这是先秦最主要的车的形态。

再说一下轿子,轿子也就是肩舆。


图上现在有两个轿子,一个是发掘的实物,是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墓葬里边出土的,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实物里最完整的一个先秦时期的轿子。实际上在殷墟的王陵里头就已经发掘到了商代晚期的轿子。先秦时期的轿子差不多都是这样。大家如果看过日本的大河剧,你会发现日本的轿子和固始侯古堆的轿子非常相像,只是它的抬动方式不太一样,它从下边的两根杠变成了上边只穿一根梁,把装人的轿厢吊起来走。日本江户时期的轿子实际上是从中国先秦的这种肩舆发展来的。还有一种肩舆是司马金龙墓漆屏风上画的这种肩舆,有靠背,四周没有遮拦,只有上面一个伞棚,这是另外一种肩舆的形式。

No.2

马车的起源问题


对于马车的起源在考古界和历史文献当中实际上是有矛盾的。先说说考古的情况。在考古界从殷墟发掘了车体本身之后,考古界就一直在探索中国的车是什么时候起源?什么时候发明的? 


有一部分考古学者觉得在殷墟以前的夏代晚期或者说商代早期就已经有了车,但是并没有发现当时的车体本身。请注意这里要说的是没有发现车本身,而是只发现到了车辙或者车的构件。之前学者曾提及郑州商城可能有车的发现,是因为有些先生认为郑州商城发现的一块陶范,是用来做车軎——车上的一个铜构件的铸范。



大家看这张图上的这件器物,中间两个凹坑一头大一头小,很像是车軎的柱形的槽,但如果我们仔细看它,实际上是两个铃铛的范,它并不是车軎的铸范,所以这个证据应该被排除。 


而在文献里记载在晚商以前车就已经被发明了。文献里最主要的两类对车的发明传说。

●  一是黃帝造車,屬上古傳說。如《漢書·地理志》記:“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

●  一是奚仲造車,屬夏代,有的文獻說他是夏代的“車正”。此說比較普遍。如《墨子·非儒下》云:“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荀子·解蔽》也說:“奚仲作車,乘杜作乘馬,而造父精于御”。《左傳》定公元年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


一说是黄帝造车,《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提到他造了指南车,既然有指南的,下边又有一个车,那就说明在文献的传说里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车。另外一种说法是战国以来的说法,是说奚仲造车,也是在夏代,奚仲是黄帝的臣属,这是文献传说当中的情况。


关于马车的起源,主流考古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晚商时期,当时商代的人自主发明的;另一种说法是商代的人看到了北方的族群,甚至来自于更远地区的人驾驶的车之后,他们据此开始仿制,慢慢地把车制造出来。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可能第二种说法更靠谱。从时代的先后顺序看,差不多在距今4000年前的辛塔什塔(Sintashta)文化当中就已经有了车,而在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流域车的出现可能会更早。


苏美尔文明,乌尔王陵四轮战车(公元前2600-前2500)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图是苏美尔文明中的乌尔王陵里的乌尔军旗,画面上就有四轮车。请注意这个车的轮子是实心木轮,它和我们后边要看到的中国的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在在我国北方比较偏僻的农村里边,还能看到这种木轱辘的老牛车,是一个大圆片的木头咕噜咕噜转,乌尔王陵的车就跟它很接近。 


赫悌马车(公元前14-12世纪)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再晚一点赫悌的马车,你会发现这个车和乌尔王陵的车又不一样了,车轮开始有辐条了,但是它的辐条比较少,还有差不多同时期的卡伦奈什战车也有辐条。


卡伦奈什战车 图片来自网络


拉美西斯法老战车(前1290年前后)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这是埃及的战车,也是有辐条的,但是请注意无论是石雕的、漆画的还是这样的壁画,它所显示出来的辐条数量都比较少,一般都在十根辐条以下。


阿姆河宝藏金车(奥克瑟斯宝藏)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阿姆河宝藏的黄金车,它的辐条也很少,也在十根以下。这些车与中国的独輈车是不一样。



那么有车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说是马车,马车有了车还不行,还得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驾驶它的动物——马,对不对?


马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的?从现在动物考古学和所有的商周考古的证据可以证实,在殷墟一期以前,中国的北方或者说广义的中原地区是没有确定的家马。而在这之前,马在北方的长城沿线,甚至更北边的蒙古高原是有出现的,但当时的家马应该不是用来拉车的,而是用于食肉和产奶,是一种肉食和奶制品的原料提供者,而不是用来作为畜力拉车或骑乘的。真正将马驯化为拉车或者系驾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马传入中华大地并在中国北方地区开始饲养并使用为一种驾车的动物,实际上年代更晚了。我们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在殷墟以前中国北方就已经开始饲养家马。最新的考古发现是在石峁遗址的废弃倒塌堆积里边发现了三颗马牙,经过DNA的鉴定是家马。但是年代的数据还没有公布。


我们知道石峁的废弃堆积里有相当于殷墟一期或者二里岗上层偏晚阶段的遗存,我个人觉得,如果在二里岗上层偏晚阶段到殷墟一期有家马出现在石峁,那和中原地区饲养家马年代就能够串联起来了。这条证据隐隐约约暗示我们中国的家马传入大概是通过了这样一条路线:可能沿着南流黄河和太行山两麓由北向南,由蒙古高原和欧亚草原逐步向中国的中原地区进行传播


No.3

早期的车辙


既然否定了车也否定了马的出现,那么中国早期还有车辙怎么解释?它和中国的车起源是否有关系?


什么是车辙?就是车轮碾过的印迹。比如三苏父子,苏洵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的名字其实都跟车是有关系的。苏轼的轼是指车上的一根横杆,即扶手;苏辙的辙就是车轮碾过去的印记。苏洵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起的名字说明车的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其实是非常有渊源,有久远的历史传统的。


来看看现在发现的早期车辙的情况。首先在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和相当于早商时期的望京楼遗址里纷纷发现了车辙。



这是二里头遗址的车辙,它发现在二里头宫城的墙外边,这条大路上的车辙很有意思,两条辙距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左右。 


中国早期马车的轴距或者说轮距得在2米以上,如果是一米的辙距的话,两匹马别说拉着车了,两匹马并排走都没法塞在一米宽度的这个范围内,所以这一定不是马车的车辙,最有可能就是人力拉的架子车。


偃师商城东北隅车辙痕迹


比二里头稍晚的偃师商城遗址宫城里边也发现了这样的车辙,在宫城外边的大城东北隅也发现了类似的车辙,两个辙印之间的距离也是在1米2以内,说明它和二里头的车应该是同一个类型的车,肯定不是马车。 


望京楼城址二里冈时期城内道路及车辙痕(L3)


年代再晚些新郑的望京楼遗址发现了一条大路,大路上面密密麻麻的有车辙印,即便我们拿两边最外侧车辙印去计算它的话,仍然是在1米5以内,证明它仍然不是马车。然后到了晚商的时候会看到像殷墟的大路上面的车辙印,已经是车水马龙的状况了,车辙印很密集。


2008年刘家庄北地的路网


但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目前看到殷墟的车辙印最大的间距也只有1米8到2米左右,还不能达到殷墟所发现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


目前没有太好的解释。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殷墟实际驾驶使用的车,是一种相对比较小的车体,而用于墓葬中随葬的车辆可能是特制的,车体比较大,所以它们的辙距会有不同。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目前在发掘当中的这种车辙印可能是一种特殊形成的迹象,并不是车辙印。


殷墟刘家庄北地发现的商代道路


当然后一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从逻辑理论上来说,我们必须把这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出来,然后将来等到材料丰富的时候再一一进行排除。


No.4

商周时期的车的样子


刚才我们看过一张图:商周时期的独辀车大概的样子。现在下面这张图是一个俯视图,通过不同的标记,给大家简单的做一下解释。


因为商周时期的车体可能是当时最复杂的有名称记载的一种器物,就好比说在英文单词里单词数量最多的一定是和航海和船有关系,因为船上的每一个部件,每一根绳索,每一种帆,每一种旗,都有不同的名称,车实际上也是一样。


郭宝钧《殷周车制研究》 图一


中国先秦时期的独辀车按照它的车体的结构和传动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主要的结构。第一个,这根横着的木杆它叫衡,和它十字相交的这个曲木杆,叫辀,后来叫做辕。辕和衡这样搭起来,因为马的脖子架在这里边,马拖动衡,衡拖动这个辀再拉动轴,然后轴再传动到车轮上,车就能转动起来了。所以这个车最主要的骨干结构是一个工字形的结构,工字形前边的衡是传导动物的畜力的,而中间的辀是传导力量,让后边的轮子能够转起来的。而这里的这一根轴,请大家注意,这个轴和现在的车轴是不一样的,它是一根不转的方木。这根方木在下边和辀进行相交,十字扣扣起来之后,通过车轮上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叫毂:一个空心枣核一样的东西,轴横穿两个车轮,然后毂是可以转动,所以毂要不断地要和轴去摩擦,那个时候没有润滑油,经常要塞进去动物的油脂把它填满来减小它的摩擦系数来以便它能够转起来。


轮子外边这一圈东西叫轮牙,轮牙和车毂之间有辐条把它串联起来以分担它的力量,然后这辆车就能转起来了,上面人乘坐的这个位置叫车舆,就是车厢,车厢正好搭在字工体的后半部分,车厢架在上边,人坐在里边。


据郭宝钧《殷周车制研究》图改制


在车厢和车衡之间的位置就是两匹马所在的位置,这两匹马在文献当中称为“服马”,服服帖帖的“服”,御者是要把马控制在这里头,不能让它来回乱跑。如果是四匹马拉的时候,就在衡的外侧再加两匹马,这两匹马叫“骖马”,是帮助这个服马一起来拉车的。而所谓天子六驾,就在骖马的左右两边各再加一匹马,这样形成六匹马一起来拉车。所以先秦时期的车体的主体结构就是这样的。



在先秦时候车厢有方有圆,圆形的接近簸箕形,这种样式只在晚商时期见过,晚商以后就不太常见了。这是石璋如先生通过殷墟发掘的经历复原的簸箕形车。


当然有一个地方他复原错了,就是他把车辀和车衡的相对关系弄错了,因为车辀是一个从下往上掏过来翘起来的一块木头,那么车衡应该是靠在这个车辀的内侧,这样才能传动,如果靠在上边的话,仅靠这个皮条和绳索把它捆起来的话,马的力气是很大的,跑不了两下绳索一断,这车就散架了。 


据孙机《从胸式系驾法到鞍套式系驾法》图十四改制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出来四匹马去拉车的时候,中间两匹是服马,然后两侧两匹是骖马,车衡上面是有不同的装饰。殷墟车体的基本结构实际上和先秦时期的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是在殷墟的大司空发掘的一辆车,前边是车衡,然后车衡下压着两匹马,方形的车厢,圆的车轮,样式是一模一样的。

为什么说考古研究当中车马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时商周的大型墓葬当中,很可能其他的容器、乐器都被盗了,我们只是发掘到几件小的车马器构件。如果我们对车马器不熟悉的话,可能对这座墓葬的年代、等级什么都说不清楚了。实际上,中国青铜器发展史过程当中,除了像鼎像簋像钟这样的大型器物可以排出序列之外,车马器和兵器也是非常好的断代依据,甚至有的时候它比青铜容器、礼乐器还要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特征。因为它变化的速度最快,它的使用最多,在一辆车上可能会使用很多件同样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研究车马器的时候,要重视车马构件形制的变化以及车体本身的形制变化,这对于考古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车在先秦的时候装饰是很华丽的,我们发掘到的车马器看起来其貌不扬,灰突突的,但是把它放到X光下边,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非常漂亮。


                             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殷墟出土器物选粹》


这些发白的地方和发黑的地方分别代表了两类东西,这个发黑的地方就是青铜构件比较薄的地方,它上面镶嵌了绿松石。现在绿松石因为锈蚀的原因看不清楚了,但是大家想一下,金黄色的铜构件,上面再镶嵌了绿松石,又有黑漆或者红漆的木头的车体在一起的时候,你能想象这个车真的是很漂亮。


No.5

先秦时期车辆的拥有者


我这里举几个小故事来说,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孟尝君。

《战国策·齐策》:“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 ‘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


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待遇,他经常弹铗说:“唉呀,我出去没有车坐呀,出去没有车坐”,没有享受某一级领导的这个干部的待遇,所以孟尝君给了他车。


还有一个例子是在《左传》里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叫颍考叔,就是帮助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出主意让他们母子相见的颍考叔。他后来死得非常憋屈,原因也恰恰是因为一辆车。因为他在郑许大战之前,和别人去争有一辆特别好的车。他挟着车輈就跑了,没抢着这个车的人心里很气愤,在登城打仗的时候在他的背后一箭把他射死了。可以看出来先秦时期其实车是非常重要的,也不是每个人能有的,所以当一旦有车去坐的时候,大家都会争相去坐车或者拥有车。


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

《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回死了之后,颜回的父亲去找孔子,意思就是说我儿子安葬的时候能不能给他辆车陪葬,孔子拒绝了颜回父亲的这个请求。虽然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但是他仍然没有给他车,因为他觉得他才有资格有一辆车,而弟子颜回是没这资格的。实际上在先秦的时候车是非常重要的财富、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


No.6

先秦的车有哪些功用?


在先秦的时候,这些车它实际上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有如下几个:一个是用于战争,第二是用于田猎狩猎,第三是交通运输,拉货拉人都是交通运输。用于战争文献的记载非常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的时候,只要是比较正规的战争,或者说是双方带有赌国运的大型的战役,一定是车战! 


这种车战在打仗之前双方是非常讲道理的,也非常符合礼仪,是一种君子之战,在车战之前双方需要先商量有左旋和右旋,就是我的车队向前冲,然后到了跟对方相交的地方,我往左边转,你从右边转,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影视作品里两边的车队直接冲到一块去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因为车左车右上这个人是不一样的,如果说都往一块儿冲这个戈勾不着对方,所以只有一个往左转一个往右转,二马(车)错镫交锋的时候才能够去勾人以决胜负。所以先得商量好。那个时候,车战其实是非常讲究道德。


另外我们经常看到在西周的文献里尤其是金文里常有有关赏赐品的记载,经常会说给下边的人赏赐车或者车上的装饰品,甚至只是一些车马构件。


大盂鼎及其铭文(西周早期)

铭文记周王的赏赐物中有车马


还有在战国的漆器上边、战国的有些线刻纹的铜器、汉代的画像石,上面也能看到,在日常的田猎或者战争的时候所使用的车上有的时候有三个人,有两匹马拉车的,有四匹马拉的,像包山楚墓上面有三匹马拉的这种车,这是非常特殊的情况。



湖北包山2号楚墓漆奁  车马出行,每车一至三人


在诗经里头经常会描述到在战争里的车阵,战争规模的宏大,也会有关于战争之后的缴获的战利品,会提到缴获了多少辆车。比如禹鼎和多友鼎里提到俘获了敌军的车有多少辆,那么这里你会看到一个重要的现象,如在多友鼎和小盂鼎铭文写的是和戎狄打仗的时候,从戎狄的手中缴获的车有一百多辆。 


这意味着在同时期中原地区在使用车马的时候,北方的草原族群他们也在使用车辆。刚才我们说过,从地中海沿岸一直到欧亚草原当中,他们的马车是比中原地区或者中国北方地区的车马年代是要早的。而当中原地区开始广泛使用马车的时候,活跃在北边的草原人群当中,它的马车数量仍然是非常多的。这暗示着在北方草原地区用车的传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甚至可能要比我们的中原地区还要发达。


另外一类车是田猎用车,诗经里头经常会有“田车既好”之类的说法,就是我们出去打猎的。

《诗·小雅·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艞设旄,搏兽于敖”。


甲骨文里也有这样的记载:商王和小臣一块驾着车出去打猎,结果两个人发生了车祸,两辆车撞上了,把商王和小臣都撞下车了,商王还为此受了伤,所以就可以看出来车里还有一类车可能专门是田猎用车。




我们知道,“声色犬马”作为男性贵族在先秦时期奢靡生活的四样追求里,声是对音乐的追求,色可能追求的是美人,然后犬可能是爱犬或者猎犬,那么马和这其他三样是并列在一起的,一个人玩物丧志的一个说法就是“声色犬马”。这种爱好可能从晚商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



好,所有的背景知识介绍完了。最后,作为先秦时期的贵族来说,他还有一项重要技能,就是驾车,驾车实际上是先秦君子的六艺之一,他得学会怎么样去控制马,学会怎么样去驾车。讲了这么多,是向大家提供一些先秦车的信息,让大家明白车在先秦社会中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礼制意义。

· 未完待续 · 

下期内容:问少年心事 车轮马迹当在——夏鼐先生第一次的田野实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马车源于本土还是西亚?
殷墟 · 最早的中国车马
【碎言】聊聊古代驾驶技能吧
牧野之战周武王凭啥大胜商纣?学者:周人战场杀手锏,可能是马车
试论中国牛车、马车的本土起源
殷墟出土一座古墓,考古发现令人不解:世界第一支骑兵源自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