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狮子和舞狮是外来文化?

春节期间,不管南北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少不了请来舞狮助兴。每头太狮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大锣、大鼓、大钹伴奏下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比如“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等。


特别是一人所扮演的少狮手持绣球逗引太狮的“狮子滚绣球”表演更是受到了男女老少的喜爱。


传说舞狮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名将宗悫(东晋书画家宗炳之侄)于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与南方林邑国(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发生了一场战争。


宗悫为先锋,在接连受挫之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命令部下雕刻木块,制成狮子头套和面具戴上,身披黄衣,敌方误以为是无数头狮子冲过来,均败阵而逃,宗悫因此获得了全胜。


随后狮子便开始流传到民间,增加了舐毛、搔痒、打滚、伸腰、掏耳朵等动作,形象也变的格外可爱,逐渐演绎成“舞狮子,送祥瑞”的习俗。时间一长,很多中国人都相信狮子和舞狮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符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庙会狮子滚绣球,来源网络

 

狮子在中国一直被视为瑞兽。其实中国本土并不产狮子,它是外来动物。在古代亚洲,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以及小亚细亚地区,狮子是很常见的动物。


亚洲狮是亚洲仅次于老虎之后第二的大猫科动物,雄狮重160—190公斤,雌狮重110—120公斤。毛皮蓬松,尾巴端的穗及肘上的毛发较长。现今野外的族群只生活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


根据2015年5月发布的调查,数量约有523只。它们主要的猎物是水鹿、花鹿、蓝牛羚、印度瞪羚、野猪及家畜。

 

亚洲狮,来源网络

 

亚洲狮从伊拉克进入埃兰(现为伊朗的胡齐斯坦及伊拉姆省),然后沿伊朗南部扩散,东传阿富汗和印巴地区,然后再入阿富汗,北传中亚和中国。


狮子具有震慑力和辟邪的功能,在中国古建筑宫殿、寺庙、官衙、园林、陵墓前常常用它来看守大门。元人熊梦祥撰《析津志辑佚·风俗》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凿成,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最早、最详细确凿的记录。

 

塌腰石狮

元代(1271年—1368年)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

 

其实这种习俗不单单只在中国,伊朗、阿富汗也一直传播。到现在这些地方的银行、博物馆门口依然流行用石狮子看守大门。在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的门口,就是一对已经残缺了的石头卧狮。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来源网络

 

随着狮子传入中国,表示狮子的两个词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一个词是“狻猊”,与古印度语发音接近,美国学者谢弗认为在公元前由印度传到中国。最早见战国《穆天子传》卷一:柏夭曰:“征鸟使翼,曰……乌鸢、鹳鸡飞八百里。名兽使足……狻猊日走五百里……”两晋学者郭弘农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之前的《尔雅·释兽》记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狻麑即狻猊。郭弘农又注:“即师子也,出西域。”


而林梅村教授认为,狻猊出自斯基泰语sarvanai,而斯基泰人自商代便与中原往来。其实到唐代,这个词就不再使用了。


第二词就是“师子”,美国学者薛爱华认为这个词是从伊朗传入中国,西汉初年始有,但到中世纪时才常用以称呼这个动物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狮”字直到北宋才出现,释为猛兽,但当时人们依然习惯用师子来称狮子。


一直要到明代,狮才正式替代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明人张岱著《夜航船》卷十七四灵部·走兽称:“狮子,一名狻猊。”

 

德化窑狮子香插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琼姿玉骨·明清德化白瓷精品展

 

中国对狮子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书·西域传》。西域的乌弋山离国(今阿富汗之赫拉特),据说物产与罽宾同,“乌弋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子。”


另一条是班固赞语,讲西汉盛世各国向中国进贡,其文曰:“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玳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嶲,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如果此说可靠,那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应该已经有狮子进口了。

 

狮子真正进入中国的明确记载要到东汉时期。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从月氏进口。


《后汉书·班超传》:“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从月氏进口。《后汉书·章帝纪》:“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后汉书·西域传》曰:“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从安息进口。


《后汉书·和帝纪》:“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


《后汉书·西域传》:“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等等。

上述这些地名都出现在现在称为丝绸之路的干道上。而从这些文献上的记载得知,中国出现的狮子主要从伊朗、印度、经阿富汗和中亚,最后从新疆,一站一站输入汉地。


如唐代白居易在《西凉伎》诗作中写道: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师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流沙指的就是玉门关以西的地带。


中亚史料记载每送给明朝一只狮子,可得30箱共1千种商品,到了大明弘治帝朱祐樘时下令拒绝再接受这种食肉动物当贡品,这些无实用价值的异兽除了价格昂贵,估计日常喂养它们的费用也不低。


据学者统计在历代正史本记中,共有21次贡狮记录。最后一次是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葡萄牙使臣携狮朝觐见,只不过这一次献的是非洲狮,而不是之前的亚洲狮了。康熙爷下江南时为了夸耀显摆,还曾船载狮子同行前往。

 

东汉墓前石刻制度化,狮子最初的功能是守护阙门,位置在神道的前端,左右相向,以侧面亮相。当时贡狮作为外来的稀罕物饲养于皇家苑囿里供玩赏,石匠很难看到真实的形象,因为缺乏写生对象只好借助于老虎的造型。所以东汉时期石刻狮子的形象显得虎头虎脑,身体呈S形起伏。并且把鼻孔做的很大,前面有个小平面,有点像猪鼻,不管雌雄,都加上了长须。


刘汉造石狮

东汉(公元25—220年)

山东博物馆收藏

 

狮子除了守门、镇墓功能之外,在东汉佛教入华时,佛教艺术对狮子视为神灵之兽形象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狮子吼”就是形容佛陀(或菩萨)说法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同时它还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坐骑。宋人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之六元宵》曰:“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

 

文殊座

辽(公元907年—1125年)

辽中京遗址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不单单在中国,同一时期的犍陀罗地区也把石狮摆放在佛塔周围。

 

石狮

灰色片岩

犍陀罗(公元2—3世纪)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

 

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宗得到一头从康国贡献的狮子。特命秘书监虞世南作赋赞誉。于是就有了一篇辞藻华丽的《狮子赋》:“……阔臆修尾,劲毫柔毳。钩爪锯牙,藏锋蓄锐。弭耳宛足,伺闲借势。暨乎奋鬛舐唇,倏来忽往。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碎遒兕于龈腭,屈巴蛇于指掌。践借则林麓摧残,哮吼则江河振荡……”


但其实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以来,狮子的形象与萨珊、波斯有着同步性,开始卷发、而且狗化。


到了唐代更是这种趋势的定型期,也因为唐代统治者刻意渲染中原传统文化,以示自己为正统的继承者,故刻意尊龙贬狮,使其形象大变,越来越不像猛兽。从传统的勇武、矫健,转向低眉善目,身体也日渐臃肿起来,多以蹲狮形象守四门,以正面亮相。还打破了雌雄不分、左右难辨的样式,确定了“牡牝有别,左雄右雌”的摆放形式。


到了清代,戏曲作家李斗著《扬州画舫录》更是规定了狮子的营造格式:“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其造型更具有装饰性,完全世俗生活化了。

 

石狮

隋(公元581年—619年)

静志寺塔基地宫

 

既然狮子是外来动物,那舞狮也是外来文化吗?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礼乐志二》记载:“常从象人四人……”三国·孟康著《汉书音义》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唐人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


到五代,刘煦著《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子舞。师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戏弄之状,各立其方色。”


在这些文献中讲的很清楚,舞狮的传播是从中亚、南亚传入,先传新疆、青海、西藏、然后再到中原地区。归纳所有传播地点,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和狮子传入的路线基本一致,所以舞狮这个颇具中国文化符号的艺术也和外来影响有关。

 

黑釉胡人驯狮纹枕

金(公元1115—1234年)

首都博物馆收藏

 

而中国人所熟悉的“狮子滚绣球”图案就来源于舞狮,经过长期改造已经变成本土化。到了明清时期这个图案出现的越来越多,成为了一种吉祥祛灾祈福的寓意。希望狮子能够赶走厄运,绣球可以带来好运,于是就有了:“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这样的说法。

 

青花狮球纹盘

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超越感官所表达的精神意识。如台湾设计师柯鸿图在《创造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生命》说:“图案,则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它和生活的脉动息息相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两者相互融合。这些图形在各个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门口摆石狮子石兽,这种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 |
倪方六:从古丝绸之路走来的狮子
中国没有狮子,石狮子是何时在中国流行起来的?
龙生九子系列(四)——狻猊
瓷器上威武之狮,中国最著名神兽之一,居然是个“舶来品”
拴娃石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