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雅致的巅峰(问道高山2)


北宋的山水画,至今仍是世界公认最高品格和风格的山水画,毋庸置疑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北宋山水画强调写实、写生、写意、写情,歌颂高山、枯木和万事万物。他们含蓄、内敛、包容,尊重每个生命的存在。其美学影响力延绵千年,至今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山水画探索者。唐朝的美是大红大绿,到宋朝竟然敢只用墨来画画,且墨分浓淡五色,墨的表现力居然比彩色还要强,淡雅反而更显高贵。

宋代山水画无不闪烁着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郭熙的《早春图》是后人无法逾越的宋代山水画三座巅峰(《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之主峰。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 (1023—约1085),

字淳夫,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

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以东)人,世称“郭河阳”。

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郭熙被召入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宋初李成的画风影响了范宽、燕文贵、许道宁、郭熙、李公麟、王诜,其中郭熙和王诜格调最近李成。因郭熙山水师法李成而有“李郭”之称宋神宗最喜欢其画,《画继》记载“一殿专皆熙作”。神宗年间,郭熙给宫中画了许多屏风和壁画。郭熙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宽,并勇于革新创造,终自成一家。当时画院画家无不师效其画,有“独步一时”之誉。


郭熙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

郭熙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画家,还在绘画理论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其子郭思根据他的绘画理论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论著。书中全面总结了以往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绘画思想和经验总结,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平,对当今的绘画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郭熙早春图轴》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


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

这幅画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

他将“三远”法结合使用,巧妙地展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淙淙的景象;渔夫樵子,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
画幅左侧画家自题:“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下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方。钤盖作者印章,这在北宋的画中是很少见的。顾名思义,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画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题诗:

“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乙卯春月御题”

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画中山石以抑扬顿挫、粗细有变化的墨笔勾勒,皴法多用“舌坛皴”,挥洒恣意,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有的石头形状奇特像鬼脸,而远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势”。

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变,用墨清润秀雅,气格幽静清旷而又浑厚。


正如《格古要论》中所说,郭熙所作山水“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人物以尖笔带点凿,绝佳”。

《格古要论》指出了郭熙山水画独特的技法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宋神宗时想变法,就特别喜欢郭熙的画。因为郭熙画早春,代表变化、解冻,线条是流动轻松空灵的,构图出现S型,抓住剎那间光的变化,在云烟蒙蒙、有与无之间的美。

郭熙长于作大幅,善于表现高远、深远、平远空间和四时朝暮的变化,其构图奇变、画面内容之丰富的特点,在此幅画中尤可得见。

《宣和画谱》是这样评价《早春图》的:“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做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恋秀起,云烟变灭晻霭这间,千态万状。”


《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画面左下角有两个头戴斗笠、肩挑经书的行旅沿山路缓缓上行,与之呼应,山路前方山洼V字处,有一头戴斗笠之人面前而行,两个挑担童子回首翘望,一行人前呼后应。他们的连线直至前方目的地——亭台楼阁如仙境之处,也是画家郭熙理想中的静修悟道之所终。

整个画面意境深远,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郭熙非常注意关注山水画的季节特征所给予人的情绪感染,并提出“四如”之说,即:“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面景致空明净洁,幽趣万端,有“淡冶如笑”之情趣。郭熙山水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具有神秘感、高洁感、亲切感相结合的美学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欣赏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组图】
背起行囊,追随范宽游走在山水之间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和《林泉高致集》
中国名画介绍——北宋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