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0年前的正月,紫禁城中的那场世纪婚礼(下)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百子帐。

合卺宴的结束,标志着大婚典礼中最重要的成婚礼接近尾声。紧接着要举行的是一系列的婚后礼。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的第八册《礼节图》就描绘了这些婚后礼的场面。

1889年农历二月初二,皇帝在紫禁城内举行朝见礼,初四举行庆贺礼,初五、初八分别举行筵宴礼和祈福礼。

局部放大

《礼节图》中的《太和殿庆贺礼图》部分表现的就是农历二月初四举行庆贺礼的情景。太和殿上高悬巨幅“囍”字,皇家乐队分列东西两边,光绪皇帝坐在太和殿内,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

庆贺礼结束后,还举行隆重的颁诏礼。颁诏礼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礼部官员把帝后大婚的喜讯昭告天下。

《礼节图》,慈宁宫庆贺礼图,光绪十五年二月初四日,皇上率群臣诣慈宁宫行礼。

1889年农历二月十五,光绪皇帝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皇后娘家的男性成员和王公大臣,而皇后则出面宴请娘家的女性成员。

至此,这场历时104天的光绪皇帝大婚典礼终于落下帷幕,19岁的光绪帝终于娶上了媳妇。可殊不知,这看上去是一场普天同庆的大喜事背后,却隐藏着影响晚清国运走向的最大政治斗争,更直接影响着后来甲午战争的走势。

《礼节图》,局部放大,正中跪着的是光绪。

清朝皇帝多在14-17岁之间成婚。光绪迟迟未婚,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成婚即意味着彻底成年,成年即意味着慈禧太后必须结束所谓的“训政”,归政交权。于是乎,光绪皇帝成了有清一代最晚婚的皇帝。

1889年皇帝的大婚乃是拖到不能再拖的结果。与大婚典礼同时筹备的亲政典礼,同样也是老太后拖无可拖的结果。从这一年开始,光绪皇帝开始正式接触帝国的最高权力,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严重影响晚清政治走向的“帝党”与“后党”之间的党争拉开了序幕。

《礼节图》,太和殿庆贺礼图,光绪十五年二月初四日。

名义上归政后的慈禧,按照惯例应该住在慈宁宫——慈宁宫是专供先皇们的遗孀们居住的地方。从孝庄皇太后开始,慈宁宫就一直是历代皇太后、太妃和太嫔们了却残生之所。可慈禧偏偏不想去慈宁宫,她看中的是宁寿宫。    

宁寿宫有它自己独特的权力隐喻。此宫始建于康熙年间,后乾隆皇帝对其进行了改造,目的是打造一个自己归政之后的养老之地。但乾隆85岁退居太上皇之后,并没有入住宁寿宫。理由是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很硬朗,还可以继续留在养心殿主持朝政。

《礼节图》,太和殿庆贺礼图,光绪十五年二月初四日。

慈禧选中宁寿宫显然是选中了它背后这种明晰的权力隐喻。老太后到了必须归政的时刻,但老太后不愿意交出她的权力,她以入住宁寿宫这种政治隐语,向帝国的大小臣僚宣布,她就是此时此刻清帝国的太上皇,她要仿效乾隆皇帝归政但不交权的先例。

本来,为了给自己归政之后继续操控最高权力赋予“合法性”,慈禧未雨绸缪,已在1889年1月2日授意礼亲王世铎等人拟定了一个太后归政后清廷政务运作规则的“条目”。条目虽然承认光绪皇帝有接受中外臣工奏折的权力,但同时强调必须坚持“诸大政,莫不案承慈训,始见施行”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慈禧可以继续光明正大地干涉朝政。

《礼节图》之颁诏图,光绪十五年二月初四日。

稍后,出于形式主义的需要,礼亲王世铎以皇帝已经亲政,一切可以恢复祖宗旧制为由请求辞去职务,慈禧批示不允,要求“所有开去要差之处,仍俟数年后一切全复旧制”,也就是说,在这个未知确数的“数年”之内,朝廷必须继续维持慈禧的旧班子。

很显然,这是慈禧不愿交出权力的再明确不过的讯号。慈禧不愿交权,光绪又已亲政,这一组无法调和的矛盾所造就的结果,是晚清政治日趋陷入帝党与后党之间的党争的漩涡。

《礼节图》,赐宴图,光绪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皇上御太和殿,赐后父及其族属宴。

光绪何时开始对慈禧心生不满已难具考。但1887年慈禧以 “训政”规避光绪“亲政”之时,年轻的皇帝已屡次在书房内对帝师翁同龢表达过内心的苦闷和不满,翁明白皇帝何以如此却又战战兢兢无言以对。迨至1889年大婚,皇帝的不满已开始公开发作。

这是一场由太后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光绪帝毫无喜悦和欢欣之感,婚后第4天,他借口有病,竟把原定在太和殿宴请“国丈”及整个皇后家族、在京满汉大员的筵宴礼给撤销了。命人把宴桌分送给在京的王公大臣时,竟然又“未提后父、后族”,以致京师街头巷尾,议论纷纭。年轻皇帝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对老太后的不满。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双喜被,长284厘米,宽225厘米。

皇帝甚至怀疑老太后想害死自己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早在1887年,奕譞病重,御医无可奈何,其私自延请的民间医生徐某诊治之后却大有转机,然而宫中传旨,不许醇亲王服用徐某所开之药。光绪皇帝当时即已生疑,曾就此询问帝师翁同龢。

翁日记记载:

“上曰:徐某方有效,而因用鹿茸冲酒,不令诊脉矣,此何也?臣未对。上又曰:余意仍服徐方耳。又问:今日往问候耶?臣对:无事不往”。

光绪大婚当晚所用的百子枕,长68厘米,高17厘米。

醇亲王奕譞死于光绪亲政后的第二年,当时市井间便有流言,称其死于慈禧的操纵医疗。奕譞之死已成谜案,但其病危之际,医生药方药品全部由宫中派遣,醇王府毫无医疗之权也是客观事实,光绪皇帝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更何况,奕譞死后,慈禧还曾派人砍掉了其坟墓上生长的两棵白果树,理由是白果树长在亲王之墓上,“白”在上,“王”在下,合在一起便是“皇”字。如此种种,光绪实际上已颇有将慈禧视作杀父仇人之意。

光绪大婚时,皇后所用的龙凤盖头,长75厘米,宽75厘米。

帝、后不和谐的案例不胜枚举,上述不过是光绪亲政前后一、二年间事。与这种不和谐一并生长的,则是帝党势力与后党势力的对垒。甲午战前,总税务司赫德的英国秘书濮兰德已然观察到了朝廷内的党争形势:

“至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李(鸿藻)翁(同龢)同入军机,于是争斗愈烈,以至牵引宫廷。盖太后袒北派,而皇帝袒南派也。当时之人,皆称‘李党’、‘翁党’,其后则竟名为‘后党’、‘帝党’。‘后党’又浑名‘老母班’,‘帝党’又浑名‘小孩班’”。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拜垫,直径85厘米。

“老母班”与“小孩班”之间的明争暗斗深刻影响了晚清历史的走向。甲午年光绪皇帝与帝党领袖翁同龢的极力主战背后,即有帝党势力欲趁机崛起的意图。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怀挡(即餐巾),长73厘米,宽73厘米。

光绪皇帝屡屡下旨催战而李鸿章能够屡屡抗旨拒战,恰是借助了后党势力来抗拒帝党势力——虽然严格来说,李鸿章既不是帝党也不是后党,但其卷入了党争,乃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战后慈禧太后对其力保,更是彻底坐实了其后党的身份。

光绪大婚时的火镰包。

无疑,1889年“老母班”与“小孩班”的碰撞,将这场本来欢乐的世纪婚礼带进了不可逆的命运洪流。5年之后甲午的惨败与帝、后党争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今天不再赘述。而这样一场看上去有着“成人礼”意义的光绪大婚,本该是以皇帝掌权、太后放权,大团圆的形式收场,实则又转化成了新一轮更激烈的政治斗争。若干年后,世人都在骂当年“老母班”的顽固与愚昧,可谁又能笃定在当时的时局下,若“小孩班”掌权,大清的收场能体面三分?光绪不能,康梁不能,你我亦不能。政治原本就是平衡权利的游戏,有些改变从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前文链接:
130年前的正月,紫禁城中的那场世纪婚礼(上)
130年前的正月,紫禁城中的那场世纪婚礼(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的自述108:我是光绪皇帝 
恭亲王之死,对大清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历史上最豪华的婚礼,花费相当于10亿元人民币!
太监都是恶人吗
溥仪和慈禧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慈禧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看后大吃一惊!
清朝还有一位溥雋皇帝大多数人却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