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方法

家教方法
 
1.      
优秀父母,“问”出水平:1、接纳式提问,“你一定很伤心,如果是我,也会伤心,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问题。能告诉妈妈,你现在的观点是什么吗?”注意:接纳不等同于赞同,接纳强调的是关注和理解。2、重复关键词后提问,“哦?你感觉你和你们老师水火不容?怎么用水火不容来形容呢?看来你真的有很大的委屈,告诉妈妈好吗?”注意:提问后,不要再做那个主观建议者,否则孩子刚刚打开的心门又会被关闭。3、开放式提问,“可以告诉妈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注意:是真正的开放式提问,而并非反问句,如:你以为你没有错?4、安全感提问,“考了79分,一定很难过吧?来吧,告诉妈妈,需要妈妈怎么样帮助你?”注意:家长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给孩子安全感。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安全感,而不是带着情绪进行沟通的人。
 
2.      
孩子为什么没有主见?苗苗是全家的宝贝,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注意力。苗苗渴了,爷爷说让他喝白开水,奶奶说喝现炸的橙汁才有营养,而爸爸说她可能更喜欢喝可乐……结果,为了少引起点麻烦,苗苗可能什么也不喝了,久而久之,苗苗对很多事情变得无所谓,你问她喜欢什么,她常常说“随便”;问她某件事情怎样,她常常说“还行”;如果你问她一会儿干什么,她会漫不经心地说“不知道啊!”家长们觉得苗苗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实际上,恰恰是他们的过度关注导致苗苗不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孩子是敏感的,她会察觉到家长间的矛盾,她不肯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感受,但这种做法妈妈就演变成了没有主见和处事冷漠。
 
3.      
快乐是什么滋味?小刚的家境非常好,爷爷奶奶有高额的退休金,每天给他50块钱作为零花钱。这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资产。但是,他却很少高兴。班上有的同学吃顿肯德基就很开心,但他很难体验到这种感觉。人生的苦与乐是相对的,正是因为小刚得到的物质过于丰富,从小没有吃苦的体验,所以反而感受快乐的能力降低了。爷爷奶奶希望小刚每天都开心,不曾想却使小刚不知快乐是何种感觉。
 
4.      
孩子的兴趣哪去了?小冉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但妈妈最近却发现,小冉看到画笔扭头就跑。询问得知,奶奶最近给妮妮报了个少儿绘画班,每天学习两个小时,这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过于枯燥,导致原来喜欢画画的小冉现在一见纸笔就跑。一个本来可能成为天赋的爱好,被奶奶的强制学习变成了厌恶。
 
5.      
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造成的?强强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玩具,奶奶突然推门进来:“宝贝,晚上想吃什么?”强强想了想说:“带鱼”。刚过一会儿,爷爷又进来了:“强强,爷爷刚洗了水果,赶快吃一个!”于是,强强又停下来吃水果。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喊:“宝贝,快来让妈妈抱抱,想死妈妈了。”于是,强强又被打断了。逐渐的,强强的心里开始形成一个个“断点”,潜意识中常会习惯性地想:“奶奶来了没?爷爷来了没?是不是到了吃水果的时间了……”可想而知,强强慢慢开始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6.      
祖母教育的常见误区:过度保护;重男轻女(重女轻男);成龙成凤的预期;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唯学习论;苦乐教育不平衡;关注焦点;虚拟人格;忽略孝道…
 
7.      
关于隔代人教育:祖母的任务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摔跤。一位青年的奶奶“平时总是鼓励我,无论我做什么家务,她总对我说:‘好孩子,你做得真棒,奶奶都做不了那么好!’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帮我包扎好伤口,然后很细心地拿着苹果给我演示了一刀到底的绝技,然后笑着对我说:‘别着急,你就快学会了。’”另一位青年的奶奶“总是很照顾我,无论我做什么,总是对我说:‘不用你,呆着吧,有奶奶在,什么也不用你干!’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特别紧张,一边赶忙帮我包扎,一边不断地埋怨‘谁让你自己削的,下次还敢不敢了?要是削着脖子就没命了。’”前者成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常常想起祖母的鼓励,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任何工作。后者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至今仍希望有人像祖母一样替自己完成一切。
 
8.      
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引导呢?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为孩子创造激发阅读兴趣的环境,如为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阅读区、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家长亲自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第二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故事情节、图画、语言文字等都比较合适的书籍,并要注意所选书籍覆盖的范围尽量宽广;第三步,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两种适龄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提问式阅读、接龙式阅读、角色扮演式阅读等,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9.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独立性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独立性强的孩子,适应能力强,而且能够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探索倾向,较快适应新环境和认识新事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鼓励孩子生活自理,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创造让他们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渐学会做力所能及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自然就形成了。
 
10.   
孩子眼中的家庭教育:一个8岁的小姑娘,听到大人们聊起女童失学问题甚是不解,满脸疑惑地问妈妈:“不让她们上学?那以后他们怎么教育他们的宝宝,怎么教育他们宝宝的宝宝呢?!”稚嫩的声音,却是一语道破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无限责任……更让人感慨,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眼睛有时很深刻。
 
11.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分享对于儿童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主动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孩子的分享观念还没有形成,还不懂分享的意义;有些孩子缺乏分享的技巧。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既需要利用书本循循善诱,又需要生活中潜移默化。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分享行为时,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与人分享。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的道理。
 
12.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好,怎么帮助他呢?3岁起,孩子开始发展出真正的友谊,并认识到朋友的意义。与好朋友交往,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学习沟通与解决冲突。鼓励孩子结交好朋友,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迈出走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伙伴、异龄伙伴甚至成人交往的机会,可通过故事或以身作则的方式交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巧,并且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与人分享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成为在同伴中受欢迎的角色。
 
13.   
孩子总是怕生,是不是太内向了?害羞情绪的出现,和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标志着宝宝在长大,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害羞的孩子,通常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被认同,家长一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发觉孩子试图表达时,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勇于继续向前,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当看到孩子想参与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时,最好的办法是用言语或行动给予指点,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学会与人交往。
 
14.   
“像狐狸一样爱孩子”。一只狐狸妈妈生下四只小狐狸,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四只小狐狸健康成长。期间,狐狸妈妈带他们捕猎,训练它们在山野中奔跑,和天敌周旋。一天,狐狸妈妈做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它把四只已经成熟的小狐狸驱赶出自己的洞穴,小狐狸们感到突然而不能接受,纷纷躲回巢穴,但狐狸妈妈发怒了,怒吼着,毫不留情地撕咬它们,不允许它们回来,一连几天,双方对峙着,小狐狸们终于放弃了,依依不舍地离开母亲走进茫茫的草原,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必然有磨难,有挫折,有挑战,却也有成长与挑战的快乐……没有溺爱,没有心软,换来的是孩子们的真正成长。
 
15.    孩子需要培养的几个“成功者的人格特质”:品德技能、善良与感恩的心、纪律和责任感、勇气与进取、诚实与正直。
 
16.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优势。1、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粗”。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是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爸爸则喜欢选择一些较剧烈、带冒险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会受到孩子的喜欢。爸爸不会时刻盯着孩子,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对孩子的问题、困难“熟视无睹”,其“粗心大意”反而给了孩子调整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主动适应、锻炼自我、尝试错误与自主更正的机会。2、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狠”。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妈妈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爸爸则很刚性甚至“暴力”的办法解决问题。只要“狠”不过度,“狠”有理由,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遵守规则、懂得规矩。家庭教育中“粗”、“狠”正是爸爸式教育的好处,是母性教育所不能赋予孩子的财富。
 
17.   
父母五句话教出好孩子:1、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且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2、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3、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孩子多数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4、好沟通是听出来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倾听,第二个步骤是理解,第三个步骤是建议。5、好成就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18.   
根据对待孩子情绪的不同态度,可以把家长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忽视型的。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出现的忧伤、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不闻不问,认为无关紧要。第二种是批评型的。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常常持批评态度。第三种是放任型的。这种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但不去给予指导,也不限制孩子的行为。第四种是感情指导型的。这种类型的父母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尚未激化的情绪,如小烦恼或不高兴,并把这些消极情绪作为密切亲子关系或教导孩子的机会。他们能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即使孩子有错,也能理解错误背后的情绪。而且,能对孩子情绪不好时的行为加以明确的限制,就是说,理解但不放纵。感情指导型的父母懂得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懂得与孩子沟通是进行家教的基础。您属于哪一类?
 
19.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右脑支配感性思维,呈非直线性,学龄前为发展关键期;左脑支配理性思维,呈直线性,上学后自然发展。让孩子拥抱幸福、成功人生,请先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20.    家长应给予孩子的经历:1.幸福家庭的经历 使孩子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下成长,一旦家庭有所动摇,孩子情绪会变得不稳定、甚至神经质。2.独立处事的经历
孩子初次尝试,难免失败,不应干预,更不可替代,应让他从失败中学习,只在重要时刻替他作决定。3.参与工作的经历
训练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分配工作给他,让他力所能及帮忙做家务,孩子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会觉得备受重视,自会变懂事。4.失败后成功的滋味
教孩子容易掌握的运动,使他不会多番失败,既会感到趣味,也可启发他凡事要尽力而为。5.出外活动的经历
孩子喜欢活动,父亲闲时应多跟孩子游戏、运动;或到图书馆、博物馆;或趁假日一起到郊外。6.父母过往的经历
当孩子倾诉问题时,不妨将以往的经历、失败、所得教训等讲给他,不必害怕会破坏自己的形象,相反,会使孩子更了解您,与您的关系更亲密。
 
21.   
您更看中孩子的语言还是行为?不同分苹果的方法,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小行为,大后果。美国社会学者用童年追忆反射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的烙印。某人回忆:当母亲分苹果的时候,小弟弟说想吃大的,母亲鄙视看他,我就小声地说想吃小的,把大苹果给弟弟妹妹,当母亲听到时,母亲眼睛顿时发亮,夸我懂事,分给我大苹果,于是觉得说违心话反而可以达到目的。另一人回忆:母亲拿来一筐苹果,我们都会举起手来要吃最大的,母亲会说花园该收拾了,房间该打扫了……按年龄给我们分配任务,做的最好的得到最大的苹果。母亲用行为告诉我,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自己的果实。两个母亲都希望孩子变好,但一个看中孩子的语言,一个是看中孩子的行为,养成不同的教育习惯,造成不同的人格,最后形成不同的命运。前者是狱中的犯人,后者是社会佼佼者。
 
22.   
独二代时期如何应用分苹果原理?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二代现象,几代人在一起的几率更大的多,听专家分解个中道理:爱父母应胜过爱孩子,用行为世范教孩子最基本的品质——孝敬父母。以分苹果为例,最大的苹果给爷爷奶奶,中间的给父母,最小的给孩子,让孩子从小点滴中体味孝敬的真实。即使爷爷奶奶不吃,把最大的给孩子,也要让他明白最大的本是爷爷奶奶的,是他们给的自己,不是自己“该”得的。而如果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无疑是在用爱心培养小霸王,但很多时候又怪不得孩子,是家长长期培养的结果……
 
23.    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不幸的人,答案是对他百依百顺。
 
24.    父母不必要的帮助是孩子智慧发展和性格发展的最大障碍。
 
25.    让孩子亲历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在错误中得到成长。
 
26.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
 
27.   
家长教育是根,根的特征是看不见但相当重要,它为大树所有的部分汲取营养。家庭教育是干,干是唯一并不可逆的,它负责输送营养到枝叶,所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辅助。学校教育是枝,枝可以有许多条,但向阳的粗大,靠近根干的结实。社会教育是叶,叶春生秋落,紧跟季节,帮助果呼吸和发展。果实则是整个大树的追求,我们的孩子就是一枚果子,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才能果硕。
 
28.    即刻的援助相当于贬低孩子的智慧。
 
29.   
在南太平洋一个岛屿上,对于粗到无法用斧子砍伐的大树,有一种古老的砍伐树的方式,就是众人围住这棵树以后,使劲地叫喊,“倒下!倒下!……”结果没有多久这个树就会死掉倒下。树之如此,人何以堪?你每天给孩子听到的是怎样的声音与“期望”?
 
30.   
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1、先知先觉——有心有力。在已经意识到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出来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特色的教育方法。此类家长需要更多正确的方法“点拨”。2、后知后觉——有心无力。在已经意识到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常常感觉“有心无力”,常常在孩子出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根据问题寻找解决的答案。此类家长需要更多的“学习”。3、不知不觉——无心无力。没有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学校和孩子自己的事情。此类家长需要的是“改变”。
 
31.   
您的孩子迷恋网络吗?您为此而大动干戈吗?1、正确对待电脑和网络。电脑和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是现代孩子成长的必须选择。家长对待孩子使用电脑和网络就应该像对待孩子青春期异性朋友交往一样,鼓励使用、正确使用、监督疏导、防患于未然。2、使用技巧。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让孩子成为您的网络老师;让孩子在家里正确上网;将电脑摆在家里的公共位置。3、关于网瘾。网络成瘾不单单是孩子的责任,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源是家长不会和孩子有效沟通,父母教养方式不正确,家庭环境不和谐。
 
32.   
如果家长能够很快改变态度来适应儿童的变化,那么危机期就会很快过去。不良倾向、否定性行为并不是这些年来儿童的必然缺点,只要教育得到,危机期也就没有危机了。
 
33.   
孩子为何叛逆?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这些时期称为“危机期”。
3岁、7岁、11-12岁一般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如3岁儿童常常以“不,就不”来回答成人的任何要求;不少12岁的孩子学习兴趣低落、成绩下滑,行为带有不少盲目反抗性……该如何看待危机期呢?危机期一般处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儿童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用老眼光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了儿童的否定性行为。比如,3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与活动能力,希望独立做事,而妈妈们总觉得他们还是个小孩子,一百个不放心,于是在母子之间也就出现了矛盾,“就不”成了孩子的口头禅。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执拗。
 
34.   
您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爱玩?是否跟孩子说过“就知道玩,不知道学!”“别玩了,赶快写作业!”“自己玩去!”家长请注意,大部分孩子不会玩,瞎玩!什么是玩?玩是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玩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玩是人的天性——追求快乐;玩是兴趣,是非正式学习。正确对待玩:“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学得越好,玩得越好,越会玩!”告诉孩子:你希望和他一起玩。玩的原则:玩前有约定,玩中有提醒,玩后有总结;不要“贪玩”。
 
35.   
影响孩子学习的三个因素。1、爱不爱(态度因素,往往受情绪的影响);2、会不会(行为因素);3、能不能(能力因素)。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基本方法:改善在关系,学会有效沟通。学习方法的好坏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倾向特点,“友善用脑”,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能不能学习则涉及智力水平、个性和知识储备。关注孩子学习,从改善亲子沟通方式,“舒畅”孩子情绪开始。
 
36.   
学会正确给孩子开家长会:1、开家长会前写下孩子的优缺点和最近你认为的问题。2、带上笔和记录本。3、沟通并记录,“翻译”老师的评价。4、家长给孩子建设性建议(笔记或书信形式)建议或书信内容:①叙述家长会;②告诉孩子你现在的真实心情;③家长客观评价及鼓励;④老师和家长给孩子的建议;⑤沟通并讨论;⑥书面约定目标及改进方法。5、回家让孩子看笔记或书信。6、回避情绪,使用教育滞后原理,不当下教育。7、充分沟通、讨论建议、制定目标、互相书面约定、奖罚分明……
 
37.   
您的孩子处于以下哪种状态?1、麻木状态——缺教育的学生。家长如果不紧盯,孩子就不知道学习,甚至连老师留的作业都不能完成。这些孩子的学习状态虽然不是被动,但也不是主动。学习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2、痛苦状态——逆教育的学生。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家长指责孩子成绩不好,就会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快乐状态——顺教育的学生。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38.   
您考虑过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吗?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罪魁祸首。电视是单向的“它说,你听”。电视整天喋喋不休,却没插话的份儿,让人的思维退化。当孩子沉迷于电视,其实就是进入了一种催眠状态,思维随着电视的节奏任其牵扯。孩子看电视时是不思考的,不会思考的孩子注意力也不会集中。2、孩子无聊时的伙伴。很多家长限制孩子出去玩儿,而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玩伴,当孩子感到无聊时,就会看电视,逐渐养成看电视的习惯。3、切勿把电视当保姆。孩子往往一看到电视就会安静下来,殊不知,这是孩子以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因为电视节目内容频率快,对大脑刺激严重,当电视一关,孩子就要寻找刺激,特别容易引起多动症。4、电视是孩子的教唆犯。电视能传播知识,同样也能传播不良行为,比如暴力和色情。家长最好让孩子少接触电视
 
39.   
六步走给孩子选择兴趣班:1干,根据您对孩子的了解,您想让孩子干什么?2看,想好了就带孩子去看。3站,当孩子看得入迷不想走的时候,说明他对这个很感兴趣。4要,孩子感兴趣,就会想要。一定让孩子自己开口“要”。5逆,孩子要,不要立即答应,要逆着孩子说,比如“弹钢琴你不一定能弹好”,激发孩子欲望!6约,“勉强”答应孩子,与孩子签订书面约定,要求孩子签字。例如“如果真给你买了钢琴,我们应该…”
 
40.   
孩子犯了错,您是怎样处理的?是否有过以下经历:1、情绪化批评(情绪激动,手舞足蹈,眼睛发直,分贝升高……)孩子知道错了挨骂,但愧疚不安的心被骂没了,不考虑为什么错怎么改,骂完就完了。2、泛滥化批评(慷慨激昂,语速飞快,联想丰富,上纲上线……)陈年旧账一起算,导致孩子讨厌甚至憎恨家长,主要问题反被淡化,批评没有针对性。3、唠叨式批评(边批评唠叨边帮孩子做)如一边批评孩子起床晚,一边帮忙拿衣服,整理书包挤牙膏,孩子知道,如果走路会迟到,爸妈一定会想办法。对父母的批评孩子根本不听,导致家长没有威信。所谓该批评时不批评,不该批评时乱批评。4、急躁化批评(急不可耐,过早干涉,过多介入,唠叨评论)如孩子做错题被家长骂“笨”,导致孩子恐惧、厌倦、甚至逆反。当孩子犯错时,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41.   
您平时是怎样表扬孩子的?正确的表扬分两部分:父母表扬孩子时说的话,孩子听了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在表扬孩子时,要表扬他的行为(你把桌子擦干净了,原来桌子那么脏),侧重于孩子的行为对周围的影响(“现在这么干净”),而不是对孩子的定性(不要说“你是个乖孩子”)。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谢意(“我很开心,帮妈妈干活了,谢谢你”),而不是物质奖励贿赂(“奖励你10快钱吧!”),让孩子感到表扬不虚,有成就感。不用用无意义的词语(“你真强壮,你真棒”),更不要用煽情的形容词。孩子会英文父母正确的表扬得出结论,感受父母的爱和肯定,进而积累进步的勇气和决心,树立自信,以后会做的更好。——《家长必修课》
 
42.   
您的孩子赖床吗?叫孩子起床的正确步骤:1、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光线刺激,唤醒眼睛)2、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降低温度,唤醒身体)3、坐在床边,盯孩子一分钟(享受人生幸福时刻,孩子潜意识会知道,享受“爱”)4、抚摸孩子(抚摸孩子头、后背、四肢,“幸福感+爱心”,唤醒皮肤)5、语言表达(“早安,7点了,该起床了”时间要准确,不欺骗孩子)6、允许讨价还价(“再睡五分钟”,让孩子感到占便宜,说话算数,提前约定,有奖有罚)7、自己承担后果(“再睡五分钟”,违反约定,不再提醒,承担后果,起床是责任心的培养)8、随着孩子长大,逐步养成孩子自己起床的习惯。
 
43.   
养成好的睡觉习惯是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培养意志力,调整好好生物钟的重要基础。让孩子睡觉的正确步骤:1、提前30-40分钟做有准备的“脑减速”(避免激烈争论,避免刺激饮食)2、准确告诉孩子睡觉时间(培养时间观念)3、睡觉前准备(明日衣物,收拾书包,玩具等归位)4、洗澡或泡脚(卫生且起“睡觉暗示作用”)5、上床(小孩子拍打、催眠曲、讲故事)6、互道晚安。注意事项:不要陪孩子入睡。不要在时间上没有足够准备时就让孩子睡觉(小时候孩子想玩,家长让早睡,长大了孩子想早睡,家长让多学习)。不要让孩子对您产生依赖,可以用抱枕、玩具熊等替代。不要强迫孩子入睡,这可能导致孩子失眠。如果孩子恐惧,留一盏柔和的灯,不要封闭空间,让孩子知道您的确切位置,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孩子独立睡眠很重要,到一定阶段必须和父母分床睡。
 
44.   
家长必修课:创造一个孩子是容易的,塑造一个孩子是不易的,孩子并非是我们个人或者家族的私有财富,他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孩子是因父母而来,不是为父母而来……
 
45.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陪伴越多,孩子成长之后的麻烦越少。因为在爱和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更容易找到安全的归宿。父母性格开朗,热心与人交往,对孩子的豁达性格的养成往往大有帮助。
和孩子交谈,6岁之前适宜面对面,6岁之后要逐渐改为肩并肩。因为6岁之前的孩子在意你对他的关注,而青少年则不希望你“盯着他”,而是能够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交谈,这样他更容易打开心房。
成长关键期受到冷落和忽视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令你意想不到的状况,任何的改善都极端困难。而缺少关爱和鼓励的孩子也往往比较自卑,缺乏主动性。在16岁之前,儿童大都难以自主改正自己的错误。好父母就是帮助孩子设立限制、规范和期望,并耐心协助他逐渐实现的人。
 
46.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大孩子,但大部分父母的爱总是带着溺爱、宠爱等印记。这样的爱是盲目的。真心的去爱+不正确的爱的方法=假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学习的。过高的期望带给孩子的是无望;过多的保护带给孩子的是无能;过多的溺爱带给孩子的是无情;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的是无奈;过多的指责带给孩子的是无措。
 
47.    孩子本可以做的更好,是家长没有给他们机会。测测自己有几项“原罪”。中国家长“十大原罪”:1、家长作风 专制主义;2、暴力倾向赏罚简单;3、重智轻德
分数第一;4、己之私愿 施之子女;5、娇惯溺爱 包办代替;6、急功近利 实用主义;7、扼制创新 中庸心态;8、趋炎附势 盲目跟风;9、明哲保身
虚伪世故;10、精神空虚 缺乏信仰。
 
48.   
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于小孩获得较好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即使父母双方只有一人能赶上晚餐也会有上述效果。孩子的未来,往往在餐桌上和客厅里就已经决定了。
 
49.   
家有淘气男孩怎么办?活动是孩子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男孩与女孩相比,更是天生的“活动家”,精力旺盛,几乎一刻都不闲着,几个成人都“玩”不过他,令很多家长头疼。某些研究证实,爱动的男孩更聪明。严厉制止的效果自然不佳,也有违孩子孩子天性。建议孩子提供足够活动的机会,使其合理释放能量。如根据其爱好带他参加体育运动,武术、跆拳道、球类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有专家建议男孩都要学习武术,首先,“功夫”是每个男孩都梦想擅长的,更主要的是能通过此种运动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试想,两人较量时若稍不留神,岂不不堪设想?孩子走神吃一次亏就能记住。而且,也能强身健体,一举三得。球类也一样,比如篮球,男孩们同样喜欢,而且运动讲究“童子功”,早些接触会让孩子受益更多的。总之,建议家长疏﹥堵。当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50.   
家长若希望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要求内容越具体越好,避免诸如“你怎么还不改”、“你怎么老是这样”之类对孩子而言比较笼统的说法,他会无所适从,并产生“免疫”和反感,“怎么办”应多于“应该怎样”。可以将某件事分成具体的几个阶段,家长帮孩子做理性的分析,如孩子上学(或幼儿园)磨蹭,可以将上学前的活动分解成穿衣服→整理内务→洗漱→吃早饭→上学途中(还可以更细),帮孩子分析哪一段可以快,该怎么快,并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比赛、玩,期间多鼓励孩子,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是很具有挑战精神的),带着孩子按既定的流程做几次,并计时,多重复几次大脑便能趋于自动程序,同时还能强化孩子的时间意识,说不定还能让孩子学会合理统筹呢。
 
51.   
假期过后,孩子们回到学校往往都很兴奋,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回到家后,经常还保持着兴奋。此时,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而不是决然地打断他们,让他们“别老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事实上,孩子叙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而且畅快分享完再学习往往比被生硬地打断后继续学习效果要好;反之,孩子今后很容易因此不会主动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因为,曾经被“堵”过。
 
52.   
研究证实,婴幼儿时期会不会爬,对孩子的发育很重要,爬得越好,走得也越好,学说话也越快,认字和阅读能力也越强。在阅读困难的患儿中,大多数在婴幼儿时期缺乏爬的训练,不会爬就走或是爬得不好。比较发现,小学生协调性好坏与其是否会爬相关性很大。鉴于此,家长不妨与孩子多玩爬行游戏:匍匐、跪爬等,孩子喜欢挑战,还可以加一些难度,如爬行时不准碰触一定的限制(在卧室或客厅铺上泡沫,以防受伤),孩子快乐中成长,家长回味童趣,亲子更亲密。趁着周末,准备下泡沫板吧!
 
53.   
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须注意得当、得法。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已经学会分数的加减了”,“你的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这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
 
54.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55.   
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一个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为人父母,千万不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长。
 
56.   
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而所有优良品格则需要加倍的心力才能培植,同时它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新父母的教育信条
 
57.   
任何教育的进步都是极其艰难和缓慢的,与其期待国家的教育变革,不如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58.   
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苏霍姆林斯基
 
59.   
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门外。在学校生活的头几个月和头几年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只有当教师大量给予他们入学前的那种欢乐时,他们才会爱上学校。同时,又不能使学习迁就孩子们的兴趣,仅仅为了不使孩子感到枯燥而有意减轻学习。
 
60.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精神抚养。作为父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幼儿期,否则,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必然会大打折扣,且无法弥补。“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61.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事实上,智力只决定能力。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能自制、能付出的人,而责任、合作、自制、付出……均为性格,而非智力。
 
62.   
“我,是怎么来的?”“我”的胃口——喂出来的;“我”的脾气——带出来的;“我”的观念——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百般迁就出来的。——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结果。
 
63.    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布置+不检查=0,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
 
64.   
从人的发展看,是体、智、德、美的顺序,先要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才能学习文化,提高智力,有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良好的品德,品德发展到最高水平才是美——美德。人的发展最高水平就是美。
 
65.    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
 
 
66.    事实证明,心灵与手巧是相辅相成的,而笨手笨脚与呆头呆脑往往是互为表里的。
 
67.   
听关鸿羽老师如何解决孩子的“十小”问题,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要细目化。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养成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对孩子提要求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不用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在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形成习惯;所谓实,就是要实在、不要太抽象,以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
 
68.    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语言,而是看其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
 
69.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福州一位几乎文盲的下岗工人,把3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博士。人们专程到他家里请教,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说,他对孩子们的要求是每天打工回家能把他的自行车放好,能把瘫痪在床的奶奶喂饱饭。
 
70.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我将让小朋友养成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么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能一辈子受用。”
 
71.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72.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成功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教育孩子又不让他感觉到你在教育他,正是教育的智慧和魅力所在!
 
73.   
《述训》何以教子?修身之道,即教子也;何以齐家?教子之方,即齐家也。一言一行,不出于恩,即出于礼;不由于义,即由于情。子生而见之、闻之,以为理固如是。其不如是,必恐父兄知之,而知之又必不恕之也,潜消其非心而暗长其善念者必多矣。——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子女?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就是教子之道。用什么方法来治家?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是治家之法。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出于恩,就是处于礼不是义,就是出于情。子女生下来就见到这一切,听到这一切,以为本来就是应该是这样。子女不这样做,一定害怕父兄知道自己的行为,父兄知道一定责备自己,那么内心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就会暗暗消失,而善念就一定增多了。
 
74.   
再听听依然是马卡连柯在20世纪前期对作为父母的论述:您生养儿女并且教育他们,不只是为了得到当父母的快乐。在您的家中,在您的指导下,未来的公民、未来的活动家、未来的战士正在成长。如果您搞错了,您将培养一个不好的人,由此而产生的痛苦不仅是您个人的,这还将给许多人,给整个国家带来痛苦……
 
75.   
看到了苏联早教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论述:可以肯定地说,教育独生子女要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独生子女很快成为家庭的中,集中到这一个孩子身上的父亲和母亲的关怀,往往会超过有益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神经质。想到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外加四位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神经质”的爱是不是更甚?
 
76.   
古人之身教、言传:“教子以身不以言,非不以言也,所言皆其所行耳。其言如是,其身不如是,子固从其身不从其言也。彼自其有生而即习见矣。”——教育子女要用身教而不用言教。不是不用言教,是因为言语说的都是本身的行为罢了。如果说的是这样,做的不是这样,小孩子就会服从你做的而不服从你说的。
 
77.    让快乐学英语成为一种习惯(王一峰
北京新东方学校“酷学酷玩夏令营”项目经理)一、每天陪伴孩子晨读半小时,让孩子的嘴巴记住晨光的味道,培养孩子的语感。二、中午时分,将制作的单词卡片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记忆,在夏日的午后与孩子比赛记单词。三、下午3、4点,在一杯酸奶的陪伴下,和孩子一起阅读一篇英语美文,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四、傍晚时分,伴随悠扬的乐曲,和孩子一起学唱一支英文歌,美妙的歌曲让孩子记住更多漂亮的英文句子。五、夜幕下,伸伸懒腰,喝一杯牛奶,和孩子一起看一部原版英文电影,让惬意的一天在英语的陪伴下带来无穷的好心情!
 
78.    友善用脑,打造快乐假期(李荐
北京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友善用脑是运用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导孩子,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好方法,友善用脑相信:如果按照人的大脑规律学习,那么“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友善用脑建议: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身的体验远比书本的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能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提问、勤于记忆的习惯,满足其与人交往的需求,比上各类学习班、辅导班,让孩子无休止地对付怪题难题有益得多。二、健康向上的积极态度远比高分更重要高压下取得的高分不会给孩子带来乐观、自信、坚定的意志品质,反而会使他产生厌倦的心理。暑假让孩子融入社会,在团队活动中自我挑战,在同伴互助中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课堂不能给予孩子的。
 
79.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齐大辉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一、有商议安排孩子做什么一定与孩子先商议后执行,做到事前有商议、事中有提示、事后有总结。二、有准备安排事情一定要先有准备后有行动,比如旅游应先上网查好资料、带上地图、备好物品再出门三、有工具在各种活动中,应提示孩子利用工具记录发生,比如地图、指南针、太阳镜、日记本、笔纸、照相机、手机等。四、有数字用数据说话,创造机会让孩子将有趣的发生用数据描述,养成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五、有重复将要做的事情让孩子养成先口头重复目标,后行为执行的好习惯,将错误消灭在开始前。
 
80.   
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家庭环境——闵乐夫(原北京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家长朋友:现在,孩子主要的生活空间就是您这个家。您创设了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吗?居住环境:最好有孩子单独的房间、床、书桌、书架、台灯和时钟,鼓励孩子自主掌握时间,制定科学作息时间表。饮食环境:关注食品安全,给孩子均衡的营养膳食,荤素搭配,多吃蔬菜瓜果,多喝白开水、绿豆汤。学习环境:假期的学习,更要注重生活的学习。让孩子学习一两种家务劳动技能、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参加一两次社区公益活动、熟悉一两项体育运动、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美术馆、欣赏木偶剧音乐会,接触大自然,也是学习。特别是学龄前幼儿和小学生,家长要支持孩子多玩。
 
81.   
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与孩子逻辑思维的开发及其自信心的建立成正相关关系,显然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质量,忙禄的父亲们,从父亲节开始,多些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吧!
 
82.    家庭教育的最好境界: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83.    九大秘诀,让孩子爱上你
:1、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2、和孩子密切相处。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4、体会孩子的感受。5、解孩子的发展程度。6、回答孩子的问话。7、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9、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84.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言行就自然成了孩子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对象。想让孩子学好,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楷模。
 
85.   
尊重孩子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也做不到。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其次要认识到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世界;再次,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思考世界。
 
86.   
给孩子树立榜样。不过,榜样必须是孩子真心喜欢,认同的。比如说爸爸,如果爸爸是个出色的人,而且孩子也对爸爸充满敬佩,那麽,就可以让孩子有意识的模仿爸爸,像爸爸学习。
 
87.   
家庭成员必须要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向,不能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东说东的,西说西的,让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说,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中的一个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或责备,当然希望另一位给孩子一个台阶下,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中来,不然对孩子太不近人情了。歧视,这王全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误解。
 
88.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翻旧账,不要累积。要坚持及时原则,碰到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办法处理,绝不延期解决。
 
89.   
看看孩子们到底在做些什么。看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做决定,一定要耐心观察。通过观察,对孩子外在的表现出来的特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会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90.   
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时,并不一定要体现在教孩子读书时,孩子的注意力能坚持多久,而应该在孩子做任何事情时,不如说玩游戏,唱歌,跳舞,做手工等活动时,对孩子的注意力加以控制。
 
91.    每个人都离不开钱,孩子照样离不开钱,这是事实,所以,不要回避。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92.   
电脑进入家庭是信息时代的需要,孩子能够较早的接触电脑,是孩子的幸运,值得鼓励。但是,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独立使用电脑;另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从电脑里学到有意义的知识。特别要提醒的是,孩子玩电脑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93.   
家庭教育方法:第一、家庭环境熏陶法。第二、言传(教)与身教法。第三、聆听与沟通法。第四、鼓励(表扬)与惩罚(引导)法。第五、说服教育法。第六、暗示提醒法。第七、榜样影响法。
 
 
94.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引导不听话的孩子、撒谎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于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在孩子身上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为孩子创造能够自觉听话的成长环境。
95.   
有些父母总是将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是从孩子身上学到管理孩子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同时,这样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96.   
为人父母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其次要深入孩子当中,与孩子相互学习;再次想方设法与孩子建立合作的方法,最后才能与孩子之间建立“双赢”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孩子既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得到了良好的成长,父母又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和安静的家庭环境。
97. 家庭教育关键的十个“一分钟”
1、 一分钟接触——父母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
2、 一分钟倾听——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在倾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态度和蔼。
3、
一分钟游戏——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求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父母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
4、
一分钟矫正——孩子有过错时,父母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父母首先要弄清这个错误行为是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孩子的错误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可急于求成。
5、 一分钟激励——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父母要有耐心与恒心,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促进孩子发展。
6、
一分钟赞美——孩子的身上总会有他独特的优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
一分钟参与——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过程中,父母应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
8、
一分钟惩戒——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避免产生对立情绪。
9、 一分钟示爱——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
10、一分钟期盼——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
 
98.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9个习惯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 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3、 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 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 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2、 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
3、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4、 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    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    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3.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4.    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    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 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 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 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好习惯之五——充满自信
1、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2、 自信在于积累。
3、 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
4、 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 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2、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 尊重别人的劳动。
4、 尊重不同阶层的人。
5、 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
好习惯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人
1、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
2、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
3、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
 
99. 8位教育大师给父母的建议
不要在饭桌上争吵、下班后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逐渐向他灌输对学习的热爱、纪律并不是多余的、制定目标,而不是惩罚、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担当起家长的责任、给孩子闲聊的乐趣
 
100. 课堂学不到却能改变孩子一生五句话
1、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2、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3、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4、 第四句话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5、 第五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101. 这样做父母才是最优秀的
家长要学会从容面对、无条件爱孩子、坚持原则、热爱学习、转移注意力、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移交权力、学会微笑、陪伴孩子、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102. 8个关键问题决定孩子一生命运
1、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2、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3、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4、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5、   让孩子敢于梦想
6、   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7、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8、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03. 看易做难的10条爱子原则
1、 第一条:家教军规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每一位家长都要遵守。
2、 第二条:家教军规的总体思路是让家长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3、 第三条:无条件地爱孩子,并让他感受到。爱是孩子自我价值的源泉,并将伴随他终生。
4、 第四条:父母每天都要鼓励孩子。不断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一定行!爸爸妈妈相信你!”
5、 第五条:当孩子进步时,及时表扬孩子。表扬使孩子将正确行为固定下来,下次接着做。
6、 第六条:帮助孩子辨认是非。客观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建立孩子的价值观。
7、 第七条:理解和倾听孩子。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是有理的,理解是走进心灵的通途。
8、 第八条: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家长在孩子的身边将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惧感。
9、 第九条: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批评要针对具体的错误,并要以孩子对你的信任为基础。
10、              第十条:帮助孩子制定行为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则,孩子的行为就有了依据。
 
104.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
第1招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长的好榜样
第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第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5招 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第6招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第7招 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
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第9招 主义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第10招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第11招 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12招 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
第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14招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第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第16招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第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
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
第20招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21招 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第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25招 用沟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26招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第27招 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孩子的心灵
第28招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第29招 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
第30招 让孩子感觉到深深的爱
第31招 包容孩子的过失
第32招 宽容孩子的缺点
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第34招 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第35招 不将过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第36招 不扮演孩子的“监工”
第37招 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第38招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39招 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
第40招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第43招 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较劲
第44招 永远不对孩子进行体罚
第45招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第46招 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
第47招 及时夸奖孩子
第48招 对孩子进行合理奖惩
第49招 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
第50招 用赞美点击孩子的缺点
第51招 肯定孩子的“叛逆”
第52招 不对孩子进行威胁
第53招 适时灵活地激励孩子
第54招 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
第55招 不对孩子一味指责
第56招 不对孩子下否定的预言
第57招 不拿孩子和他人随便比较
第58招 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
第59招 用小纸条和孩子进行交流
第60招 不向孩子提苛刻条件
 
 
105.            你关注孩子的心灵需要了吗?
  心理学家研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4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满足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却不能做到这些。当他们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一、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二、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三、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四、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属于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次抉择的结果。
 
106.            帮孩子走出“心疲”泥沼
  一、减轻精神压力全面评价孩子
  二、帮助孩子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自信心
  三、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四、改善营养,保证孩子睡眠
  
107.            训练孩子心理健康的10锦囊
锦囊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锦囊二、不要贿赂孩子。
锦囊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锦囊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锦囊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锦囊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锦囊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锦囊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锦囊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锦囊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108.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1. 粗俗的语言2. 暴躁的脾气3. 夫妻关系不融洽4. 不良习惯5. 不良嗜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对待磨磨蹭蹭的孩子
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专家何心勇: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解密成功家教
家庭教育中的三应三忌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