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保山市农村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您的位置:国家环保总局 >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云南保山市农村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5-12-27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农”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全国全省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创绿”活动深入广大农村,经过各级的努力,施甸县姚关镇200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乡镇”;腾冲县和顺镇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获“中国10大魅力名镇”称号,荣膺“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度大奖”,同时,该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专家复审;已创建农村中小学“绿色学校”10所。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以水污染、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利益受到伤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是摆在各级党和政府的一件大事。就我市情况看,农村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水污染严重。据调查,2003年全市农业人口214万多人,农村生活用水(含牲畜)3885m3/a,人均18m3/a。污水排放量为3023.17万吨,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5.17万吨;排放COD67352吨,其中畜禽养殖排放279吨;排放氨氮8773.3吨,其中畜禽养殖排放55.3吨。在全市污水排放中,农村的污水排放所占责任率为36%,COD达72.2%,氨氮达93.2%,成为全市水污染物排放的“大头”。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它会造成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会造成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降低农产品质量,甚至丧失价值;会造成渔业损失,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早己司空见惯,重污染水体养殖鱼价低甚至卖不掉的伤农事例也时有发生。水污染直接威胁着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一些昔日“渔米之乡”,“小桥流水鱼戏虾”,“老井清水担我家”之景象己不复存在。
2、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生活垃圾:2003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总量39.1万吨,是城市生活垃圾的5.6倍。农业垃圾:主要来自水稻、小麦、玉米、烤烟、花卉、蔬菜等作物秸秆及畜禽养殖粪便,2003年全市产生农业垃圾448.67万吨,占全市固体废物总量的90.17%。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密种植和农田农地复种指数提高,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农业氮、磷等有机物流失,农业秸秆固体废物量增加。表层土壤受到多种有毒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土壤处于警界状况,土壤污染使农作物遭受严重污染,一些农作物和蔬菜中有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已大大超标。
3、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历史形成的毁林开垦地较多,水土流失面广,治理水土流失投入不足,治理速度慢,建国以来累计治理面积只占流失面积的16.5%,而且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仍然存在。生态建设修复工程效果短期内难于显现,除重点治理区外,新增流失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三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难度加大,澜沧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03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5%,怒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58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4%,伊洛瓦底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20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5%。我市境内陡坡开垦现象普遍,坡度小于8°的土地面积仅占9.9%,坡度在8°—35°半山半坡地占75.8%,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区内土壤有机质流失较大,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减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呈日益加剧趋势,灾害区内农村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农村环境问题的致因很多,也很复杂,较为突出的是人口压力大、滥垦、滥牧、滥伐、滥采、滥用水资源、粗放农业、畜禽养殖、生活污水乱排、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村企业污染加剧、农民环境意识不强等因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稳定,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任重道远。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1、坚持走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应坚持社会公正、因地制宜、资源与环境永续利用及科教兴农的基本原则。公正性强调一是本代人的公正,即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二是代际公正,即本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持续性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必须约束人类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行为,共同性坚持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
要注重优化农业布局,建设节水生态农业,积极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在实施规模化种植条件较好的坝区要特别注意在市场需求调控总体规模的前提下,不同经济作物最适宜种植区的细化选择以及不同品种发展规模的适度控制。积极推广节水生态农业,科学控制土地复种指数和化肥、农药施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还地,避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坝区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类型,不适当地套用坝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来发展山区农业经济不仅会带来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得到的经济回报也是微薄的、短期的和不可持续的。山区和半山区农业发展有着特色生态产品开发的小气候条件优势,要充分考虑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利用,突出主打品种的规模效益和特色产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发挥环境质量优势,着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积极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荒漠化和耕地利用不当产生的土壤理化结构贫瘠化,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更有人为破坏的因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绝对不应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过程,在农业化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问题,就有可能加速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进程。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和更新,达到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严禁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对有可能加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进程的项目和经营方式要坚决加以制止。
要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防治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按常规,大牲畜日均排泄粪便25kg、猪15kg、羊3kg、家禽0.05kg,随着我市畜牧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排放污染将严重威胁到水环境的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应引起有关各方的足够重视 。畜禽粪便污染防治要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强制性循环利用为基本立足点,以减量、廉价、实用为原则,合理规划、综合管理,因地制宜建立污染防控体系。农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是秸秆,以秸秆还田还地为重点和综合利用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运用,要积极推广大棚生物反应堆技术,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向工厂化、庭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要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过去,一般加工企业为了适应农副产品原料最佳自然供应半径要求,在企业选址布局上大都具有分散和单体规模较小的特点,成为产生分散污染群体的根源,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无疑对我市农业产业、各种绿特食品原料型种植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也会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但是,一般情况下每吨初级加工产品产生废水量约为1—2吨,废水中COD浓度可达5000—15000mg/L,BOD浓度可达3000—10000mg/L,悬浮物含量可达500—800mg/L,PH值达4—5,色度严重超标,恶臭、粉尘和噪声污染严重。一个废水排放口污染一条河的水质,一个粉尘排放口影响周边100公顷农作物的产量,邻近农村居民深受噪声、恶臭侵扰等污染伤害事件屡见不鲜,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认真审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四处开花,有水快流”所带来的环境后果, 90年代后期不得不强制关闭“十五小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把农产品加工企业污染控制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重要环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引导其加工上规模、上档次,提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技术。
2、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村生态环境减压的有效途径,是农村污染防治的有效选择。传统农业对以土地为核心的地表自然生态系统开发过度,从而导致环境超载,引发加重了环境问题。因而要积极推进城镇化,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和非农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以及空间转移,促使农民把生存或提高生活水平的客体放到非农产业上,从而减轻农业人口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城镇化是非农化的必然结果,非农化必须以城镇化为支撑。城镇作为一定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非农产业较好的聚集地、发展地,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污染源相对集中,便于有效治理,避免出现“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点多面广的传统污染局面。
3、加强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水污染防治。近几年我市城镇乡村饮用水受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以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直接排入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一是要加强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和保护,如隆阳区范围内的北庙水库、龙王塘、易乐池水源;施甸县的蒋家寨水库、小坝水源;腾冲县的观音塘、牛蹲庄水源;龙陵县的杨梅山、老董坡水源,昌宁县的河西水库水源。二是要加强对农村村社小型集中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和保护。广大农村由于面广、分散、小区域人口集中、投资等因素制约,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更要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三是重视对城镇备用集中饮用水源的保护,如隆阳的大、小海坝水库、青岗坝河水源;施甸的三块石水库水源;腾冲北海、素脑河水源;龙陵铁铲河水源;昌宁右甸大河、清灵寺老水池水源。
在重点现用饮用水源和备用饮用水源区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性措施加强保护:⑴由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地方规章,划定水源生态保护区域,制定强制性保护措施,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责任,实施强制性保护。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确定区域列为重点,在项目上、资金上、措施上给予倾斜和加大力度。如林业上要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和生态林建设;土地上要强化控制;水利上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农业上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水改旱,逐步将水农作物改种为旱作、经林作物、生态和绿色农业等生态修复项目措施。⑶林业、土地、水利、农业、环保、扶贫等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在保护区域内实施一些如水厕改旱厕、节柴改灶、沼气节能、截污及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等污染防治项目。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保护区域的监管,增加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建立预警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水源受益区、企业等的水源保护补偿机制。⑹对一些大中型水库水源,要逐步理顺和加强管理体制,落实职能和权益,走出一条以“水养水”、良性发展的水务管理路子。⑺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依据各自职能特点,加强保护区域内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保护水源,控制污染的意识。⑻要依靠社会和公众力量,重视社会和公众监督。要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对任何造成饮用水源和饮用水污染的事件、人员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
4、加强基础工作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较重区域的乡镇,应设立环保专(兼)职工作人员,逐步建设起市、县(区)、乡(镇)三级环保管理体系。各级都应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要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教育,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可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多层次、广领域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企业等“创绿”系列活动。让环境保护深入广大农村,深入广大农民心中,变为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自觉行动。为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字体:【】 更新日期:【 2005-12-27】
本页面被浏览了【 902 】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尔滨市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 从六方面解决我市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河北打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将实施6项重点任务
中央、省里正式发文!河北农村年内将有大变化,快看
13部门联动,山东打造乡村生态振兴齐鲁样板
乡村水污染原因与防控之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