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正说汉朝四百年沧桑与辉煌(第一部分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初版)共143页 
作者:老李船长 提交日期:2007-02-24 20:36
        很多人都写过或正在写汉朝,我也开写。其实我最喜欢唐朝,但是唐朝太过耀眼,我的文笔太弱,担不起这份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历史,这里就把我所理解的汉朝写出来,所谓喇叭花虽小,也学牡丹开,本人献丑了。
  
  没什么规划,我本人有自己的工作,有空就写,没空就歇,比较慢,如果太监了,大家能骂一句也是对我的支持。
  
  1 黑客帝国
  1-1
  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即位后二十六年,秦国的军队开进了繁华的东方城市临淄,六国最后一个抵抗者齐国灭亡,嬴政宣布天下统一于秦,他要给自己起一个封号,肯定不能是王,因为六国的王都被他干掉了,再称王顶多算个大一点的王,没有质的飞跃(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于是他再向前寻找,中国有过皇,也有过帝(三皇五帝),嬴政还觉得皇也不够,帝也不够,于是就把两个称号凑一起,皇帝,由于他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帝,赢政开创了从此后中国这块地方的帝国时代。
  
  随后嬴政开始了继统一土地之后的一系列统一措施,他好像对统一有过分的热情,包括统一行政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制衡,统一金融,统一历法等等,他甚至想统一颜色:衣服,旗帜,符节全部染成黑色,整个帝国上下一片黑;统一了外在的物质,他还想统一人内在的思想,于是他烧书;他害怕被他打倒的六国后人反抗他,于是把天下的兵器收到咸阳,熔了铸成金人---很不幸,都被后人毁了---做完这些,他就像创世纪中的上帝,拍拍身上的尘土,要在第七天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或者一位雕塑家翻来覆去欣赏自己的作品,或者一位程序员在编译成功后,一行一行读源代码一样,不是在研究哪里有bug,更多的是在精神上自己褒奖自己。
  
  他开始全国巡游,踏遍了都城以东,国境以西的山川湖泊,除了享受征服后的快感之外,也不排除向六国余孽示威的可能。公元前210年,嬴政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游,也许年轻时的东征西讨过多地耗费了他的心力,此时的嬴政,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这次是向东南方向行进,随行的有秦帝国的缔造者李斯,一直忠心耿耿的赵高,还有最让他喜欢的儿子嬴胡亥,他们走过现在的湖北和浙江,走到了钱塘江,然后入海,北上到现在的青岛,转陆路,向西回都城咸阳,走到平原津(在山东省德州市境内)时,嬴政染病了,而且一病不起,史书上也没记载是什么病。始皇帝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却不像统一六国那般气吞山河,一开始时,他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许别人说他有病,似乎只是在逃避死亡,等到病情严重到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连最重要的事情---继承人问题---都没有做。
  
-
作者:老李船长 提交日期:2007-02-25 08:54  
       按从周朝一直传下来的制度,储君应该首先考虑长子,始皇帝的长子名赢扶苏,然而赢扶苏却被始皇帝打发到北部边疆(山西,陕西,河北北部),跟着蒙恬将军一起守长城。关于扶苏的问题,这里插一句,有专家认为根据古制,储君应该在都城,所以由此推断赢政本来就不想立扶苏为储君。这个问题…实在讲不清楚,我查不到什么反对或者支持的证据。
  
  始皇帝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康复了,于是给赢扶苏下了一道诏书,由赵高起草,赵高的头衔是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负责皇帝的车马,还有就是兼管始皇帝的玉玺和符节,起草文件,传达命令等等,诏书的内容是让他把军队都交给蒙恬将军,自己回咸阳,如果赢政死了,就由他主持葬礼。这封诏书的内容--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封诏书的话--大约也可以认为赢政要传位给长子赢扶苏。赵高把诏书写好,盖上大印,还要封起来,赵高有条有理做完这些操作----然后自己藏起来了,没有交给信使,谁也不知道赵高有胆子私藏诏书。
  
  始皇帝的病情赵高很清楚,他那颗一直蠢蠢欲动,而一直也被始皇帝的威严压制着的心,这两天也不受控地加速跳动起来。他有很多理由不让这封诏书发到扶苏手里,其中最实际的一个是,如果扶苏即位,蒙恬蒙毅兄弟两个肯定会更加得势,真如此,他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了,因为蒙毅看他不顺眼。当然了,他看蒙毅更不顺眼。
  
  始皇帝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终于:
  公元前210年七月廿日(秦历),秦始皇帝赢政死,带着他万世帝国的梦想死了,年50岁。
  
  他死的地方叫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85年前,赵国最雄才大略的君主武灵王赵雍,就是在这里-----饿死的。
  
  据说人死之时,会有闪回,一生的经历会如照片般出现于眼前,始皇帝死的时候,有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他的百万雄师?
  
  一个国家征服另一个国家,或者,用这两年比较流行的词汇,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基本分两步,第一是身体上的征服,第二是心灵上的征服,始皇帝只能说勉勉强强完成了第一步,十几年前,当齐楚燕韩赵魏等国那些世袭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贵族们,眼睁睁看到来自遥远西部的邪恶军团,毁灭了自己美丽的家园,掳走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奴为婢,那是何等的心情,真正意义上的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十几年时光,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年轻人已经成为壮年,仇恨不会淡忘,复仇还有希望,这群复国主义者,或曰六国余孽,他们在等待机会...
  
  普通老百姓是没多少想法的,他们只需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患贫而患不安,始皇帝统一了中国,他们满心欢喜,以为几百年的战乱结束了,从此后可以安居乐业,但是始皇帝似乎让他们有点失望…
  
  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系统,一个小小参数的变化,也许就会引发强烈的链式反应,最后如核弹般席卷一切,当年始皇帝站在高高的咸阳城楼上,遥望他的江山时,他没有看到,在遥远的东南方,有一个无赖般的人在酒店喝酒,却没有给酒钱;还有一位面容刚毅沉稳的中年人,正在教导一个少年学剑。
作者:老李船长 提交日期:2007-02-26 10:06  1-3
  始皇帝死时在场之人有赢胡亥,李斯,赵高,及几个近身的宦官。李斯很镇定,他早想过一旦出事应该做何反应,毕竟他是丞相,举秦全国,除始皇帝他最大。李斯明白,一旦皇帝死在都城之外的消息传开来会造成什么反应,首先最有可能,咸阳都城内的皇子们会起来夺帝位,因为赢政没有立太子,每个人都有资格;其次,各国的复国主义者们,或曰六国余孽肯定会借机起事。
  
  他马上就命令在场的几个人严格保密始皇帝的死讯,并且把始皇的尸体转移到通风的大车里,继续向西行进,每天该送饭送饭,该参拜参拜,一切如故,所有事也如李斯所料,始皇帝的车队缓缓向咸阳城驶去,帝国一片平静。
  
  平静的水面下总会有暗流涌动,赵高…赵高…他又有动作了。
  
  做大事(大事的对错取决于日后的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统一战线,成不成事先另说,别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赵高拿着他私藏的始皇帝诏书---赵高是始皇帝指派给赢胡亥的老师---找到了赢胡亥,说了他的想法,赢胡亥大惊,赵高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直接发问:“如果这封诏书发出去,大公子到了咸阳就是皇帝了,而先帝未尝有尺寸之地封给公子,那时公子该怎么办?”
  
  胡亥板起脸来,一本正经回:
  
  “父皇何其英明,自然非常了解他的臣下和儿子,父皇不分封诸子,自有他的用意,不要再多说了。”
  
  赵高继续:“公子要知道,现在能决定天下归宿的,只有公子,赵高和李丞相三个人,请恕赵高直言,难道公子就没有想过继位之事?君王和臣子,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区别,但是能同日而语吗?”
  
  人的心理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也许在我们看来,皇帝有什么好当的,但赢胡亥是皇子,他不像我们,每日为三餐一宿而奔波,在他这样的人眼里,唯一的追求就是一步之遥的皇位,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他的情绪波动太大,需要时间适应,所以暂时跟赵高打官腔:
  
  “废兄而立弟,不义;不奉父皇遗诏,不孝;我才疏学浅,不适合治理国家,强登皇位,恐怕天下人不服,身为皇子,不应考虑自己,应该为社稷着想。”
  
  “当年商汤,周武,杀其主而自立,天下没有人说不忠不义;卫君杀其父,连孔子都没说不孝(这句话怀疑是赵高胡说八道,我没查到孔子说过这个);行大事者不可拘小节,事前犹豫,事后必悔,公子立即决断,有神杀神,遇鬼杀鬼,大事必可成!”
  
  赵高这话明显偷换概念,应该说赢胡亥跟商汤王,周武王实在没有多少可比性。
  
  “父皇还没下葬,这种事就不要说了吧。”
  
  “大好时机,公子决不可错过!”
  
  赢胡亥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好吧”
  
  “丞相不同意,恐怕难以成事,臣代公子去和丞相商议”
  
  赵高找到李斯,没说闲话,他没时间,政变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危险系数很高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犹豫,直接把想法就透露给了李斯:“我有先帝立储的诏书,没发出去,没人知道,定太子之事,只在你我二人,丞相大人以为如何?”
  
  李斯大惊失色,面如死灰,“这是亡国之言,而且这种事,你我都是人臣,没资格议论。”
  
  “那请问丞相大人,你和蒙恬比,如何?你的能力,你的功劳,你的谋略,你的威信名望,你和大公子的关系,哪一个比得上蒙恬?”
  
  李斯支支吾吾半天,“都不如……你什么意思?”
  
  李斯这是方寸大乱,赵高明显在胡扯嘛,李斯是文臣,一直在始皇帝身边做参谋;蒙恬是武将,一直在外边征战,两个人并没什么可比性,可惜李斯是读书人,读书人一向有个毛病,胆比心小,患得患失。尤其李斯是从仓库的看门小吏,千辛万苦才爬到如今这么高的地位,他最怕的就是失去现有的一切。赵高跟李斯同殿为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太了解李斯是个什么人了:谋事而不能谋己。
  
  赵高继续对李斯“痛陈利害”,原文太长,写上来也没什么意思,他的话有这么几个含义:
  
  一、秦法严酷,一旦罢免你,必死,且后代永无翻身之地;
  二、赢扶苏即位,蒙氏兄弟得宠,李斯你必然被罢官;
  三、赢胡亥这个人不比赢扶苏差,帮他也是帮国家;
  四、今天你帮他,明天他就会帮你,这样就不用罢官了。
  
  这是假设论证,就是胡说八道。
  
  李斯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他还有梦想,有一天他退休了,他希望能领着儿子孙子,坐着考究的车子,回到他的故乡,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孩子的欢呼,姑娘的笑脸。两年前,他在外地为官的长子李由,回到咸阳,他设酒宴接风,都城所有的官员都来了,一个一个向前敬酒,觥筹交错,笑声满园,门前停着的车子,从头看不到尾。当时他感慨万分,他的一生已经到了最高峰,但是总有一天会繁华落尽,那个时候,他该何去何从?难道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吗?不,没有,我是李斯,我是帝国的丞相,我要做丞相!!
  
  李斯同意了。
  
  于是,帝国北方的某一个点,在昏暗的灯光下,三个各怀鬼胎的人,聚到了一起,经过一番商议,谈判,妥协,最后达成了一致:改诏书,废扶苏,立胡亥,杀蒙恬。
  
  赵高有玉玺,一切都好办。
-
作者:老李船长 提交日期:2007-02-27 11:08 
     改后的诏书内容如下,当然是以赢政的口吻写的:
  立赢胡亥为太子,回咸阳立即即位;
  赢扶苏戍边十年,寸功未立,士卒大量伤亡,且因不得回咸阳做太子一事,诽谤寡人,心怀怨望,赐死;
  蒙恬身为将军,不匡正赢扶苏的德行,还参与其阴谋,不忠,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赐死。
  
  见到这封诏书,赢扶苏大哭,回到屋里,拔剑自杀,蒙恬没劝住他;不过蒙恬本人对这封诏书很不以为然,觉得里面有鬼,拒绝自杀,要求回咸阳对质,赢胡亥的使臣不敢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将军下手,把蒙恬就地囚禁于阳周(在今陕西北部),留下李斯的一位部下作为护军。
  
  事成,回报赵高,李斯,赢胡亥。车队的位置在今河北北部,蒙恬赢扶苏的位置在今陕西北部,离着并不太远。赢胡亥知道长兄的死讯后,便想把蒙恬放出来,但是被赵高阻拦了。
  
  随赢政这次巡游的,还有蒙恬的弟弟蒙毅,当初赢政山东境内染病的时候,便把蒙毅留下,为始皇帝向山川江湖祈祷,现在祈祷完毕,才刚刚赶上车队,他不知道始皇帝已经死了,也不知道赢,赵,李三人的阴谋,也不知道他的哥哥已经被捕了,他还没来得及知道,便被赢胡亥下令,逮捕,就地关押。他们当时所在的位置在今山西北部。
  
  当然,这又是赵高捣鬼。很多年前,赵高因罪被蒙毅判死刑,当时还是秦王的赢政出面,才保住他的一条性命,从此后他对蒙毅恨之入骨,这次也是他向赢胡亥进谗言,说蒙毅当年反对始皇帝立太子,这是不忠,不忠的人留着干什么,不如杀掉。赢胡亥囚禁了蒙毅而没有杀,他虽然智商不一定有多高,但应该还不至于不明事理,他也知道蒙氏兄弟对帝国的重要性,所以此前他有过释放蒙恬的想法。
  
  车队继续向咸阳城开进,始皇帝的尸体开始腐烂变臭,他们几个商议,命人向始皇帝的车里放了一堆鲍鱼,“以乱其臭”。
  
  生前富贵到极点的赢政,死后却和一堆臭鱼为伴。
  
  433年前,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年老体衰,行将就木,在他死后的六十七天里竟然没人料理,尸体腐烂,生出的虫子都从屋子里爬出来了,然后在棺材里呆了8个月才下葬。
  
  不过说起来也真是怪哉,他们现在在陕西境内,从哪儿搞来的鲍鱼?这东西黄河里是捞不到的,想来想去,估计就是回来路上在海边弄的,根据上一章提到的巡游路线,也就是上海,江苏,山东的沿海地带,不过海鲜这种东西太容易变质发臭了。他们是从山东青岛上的岸,乐观点算,他们在青岛海边弄到鲍鱼,向西走,当时可是大热天,再说他们在出游,即使当时有冰库,也不大可能随身带着啊,走不到山东潍坊,这些鲍鱼就肯定臭不可闻了,既然臭了,就应该扔掉,可是为什么没有扔掉呢?而且还一直带到陕西境内?
  难道始皇帝喜欢闻鲍鱼的臭味?
  难道始皇帝太喜欢吃鲍鱼了,以至于臭了他也吃?
  难道始皇帝是因为吃变质的鲍鱼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难道始皇帝是因为食物中毒,不治身亡的?
  
  按时间推算一下也差不多……嗯,看来我揭开了一个2000多年的谜团。
  
  以上纯粹是无聊的玩笑,确实很无聊,不要当真,此鲍鱼非彼鲍鱼,这里的鲍鱼是咸鱼的意思。关于始皇帝的死,还有葬在哪里,到现在也有人争个不停;还有《史记》里关于秦始皇以及李斯的记载,也一直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也许等秦始皇陵打开的那天,这一切该大白于天下了吧,考古学家说,始皇陵在近三五十年内,不大可能挖掘。我相信所有人都期望能一睹始皇陵真容,我也一样,但是还是别惊动他了,历史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恩遇已经够多了,何必奢求那么多。
  
  公元前210年九月,载着始皇帝和咸鱼尸体的车队回到咸阳,发丧,下葬,后宫的女人们,如果没生过儿子的,全部杀了殉葬。赢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后世称秦二世,当年二十一岁。
  
  在除了赢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之外的全天下人看来,帝国只是平稳地进行了一次权利的新老更替。就如一辆坦克,不经意死火刹车了,然后重新启动,继续前进,坦克向哪儿开,要看车长怎么开。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945/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汉系列20丨为什么扶苏选择死?
赵高谋杀秦始皇的如山铁证
瞒天过海,赵高假诏立二世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刘迅 | 李斯之死
秦始皇遗诏疑云,那些年,我们可能被带歪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