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表药(百科)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和主治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多属辛温,故又名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多属辛凉,故又名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代表药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1、共有主治功效: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主要治疗外感表证。症见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其中∶

1)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适用于恶寒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紫苏、羌活、白芷、生姜等。

2)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适用于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常用药物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蝉蜕等。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本类药物以其祛风之功,还兼收止痒,通鼻窍之效,又常用于风邪郁闭肌表之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①辛温解表药。辛以散风,温可祛寒,故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又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生姜、葱白、香薷、胡荽、柽柳等。②辛凉解表药。辛以散风,凉可祛热,故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又称发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蔓荆子淡豆豉、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贼等。此外,某些解表药还可用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肌肤有湿,复感表邪,风疹瘙痒;肺失宣降,咳嗽气喘;风邪袭表,肺失宣降,风水水肿;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痈疽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眩晕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根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1、药性:发散风寒药主治表寒证,发散风热药主治表热证。前者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后者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

2、药味: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故一般为辛味;发散风热药又因能清泄,而多兼苦味。

3、归经:因为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一身之表,故解表药的解表功效应归太阳病膀胱经的证侯,现代中药学多言其归肺经,而古代本草多言其归太阳经或膀胱经

4升降沉浮:其作用趋向以升浮为主,其中兼能平喘、止咳或清泄者,在升浮为主的同时又具有沉降之性。

5、毒性:根据狭义毒性,本章中的细辛、苍耳子为有毒之药。

表证兼里寒者,配伍温里药;兼里热者,配伍清热药;兼暑邪者,配伍解暑药;兼湿邪者,配伍化湿药或其他祛湿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应根据虚证的不同,将解表药分别与补气、养血、助阳、滋阴等补益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解表药1、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2、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3、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4、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5、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6、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7、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失血等症,都应慎用。

8、解表药根据自身特点,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轻;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 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半身风寒湿痹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滑肠通便。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解表药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致病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解表药分别对西医诊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突发性耳聋等病。

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本类药物一般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有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理论,可见发汗是中医治疗表证的重要治法之一。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麻黄中所含挥发油有发汗作用,近有资料证实麻黄碱和麻黄水溶性提取物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生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受寒后煎服生姜汤则感觉全身温暖,说明生姜能改善体表血循环而协助发汗。桂枝也因能扩张末梢血管,促进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致热动物体温降低,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方式,有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促使体温下降。此外,葛根等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镇痛作用:柴胡、桂枝、细辛、防风、紫苏等对小鼠尾部机械压迫法或醋酸扭体法等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它们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桑叶等对多种细 菌,如金葡菌、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茵以及某些致病性真菌分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柴胡、紫苏、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解表药材
1. 解表药
中药小帮手之——解表·淡豆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解表药
中药分类——解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