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德学堂微课堂第三期

 

明德学堂微课堂第三期

 

2014.04.06


明德学堂微课堂已经进入第三期,可以说现在是进入了学习管理的深水区。

 

课堂虽微,但志向远大。我希望通过对管理知识的普及来提高中国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眼界,拓宽他们的视野。为提高中国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做点贡献,德鲁克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和拓宽管理者的视野。微课堂的目的也是如此。

我把自己称为“管普工作者”,其实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名称,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做管普工作者,从事管理工作。

管理者必须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得更远,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但是要想学习德鲁克,理解德鲁克,就必须了解德鲁克这个人,了解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孟子曰,“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只有了解了德鲁克这个人才能够读懂他的思想,才能够知道为什么只有他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为了帮助大家完整的了解德鲁克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从今天开始我将用一个系列的微课程与大家分享德鲁克管理思想。为什么要用系列的课程呢?因为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往将管理知识碎片化的培训只能够培养出“第二种石匠”。

 

德鲁克管理思想非常博大精深,非系列课不足以达到了解德鲁克的目的。

也许大家还记得,上一期微课堂讲座,代伟峰老师给大家讲的三个石匠的故事,第二种石匠就是那种只知道熟练技巧而没有清晰目标的人。管理者需要有工具与技巧。好比老师有教书的工具和技巧,外科医生要开刀、缝合的工具和技巧,厨师有做菜的工具和技巧一样,但是工具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尽管没有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颠覆时代,被颠覆的管理理念有哪些?

 

管理者的工具是知识,管理者的技巧是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和技巧来达到管理好企业的目的。管理的知识来自不同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而这些学科都有自己的假设和历史背景,当时代发生了变化,有些假设已经不适合它本身所归属的学科,更不用说不适应管理的需要了。

在第一期微课堂中,我曾经讲过学习管理的八大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新社会。那么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新社会与旧社会有哪些区别呢?这些区别颠覆了哪些管理的假设呢?为什么德鲁克说,现代的一些经商假设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现实呢?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完全是基于他对新社会的认知。他提出了一套新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实际上是颠覆了以往的假设。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社会发展是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以采摘,狩猎为主。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主,而农耕的技能,颠覆了狩猎的技巧。工业社会以工业生产为主,资本与资料,如土地资源等掌握在资本家手里,他们替代了过去的地主,工业社会进一步展到了知识社会。知识社会,德鲁克称之为“后资本主义社会”,知识替代了资本,管理替代了资金。管理者成为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德鲁克提出他的管理思想,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颠覆了工业生产时代的很多假设。

人们经常说现代社会是一个颠覆的社会,它颠覆了许多人们视为“习以为常”的概念。著名学者,画家陈丹青曾经说过,现代社会的人,身体步入了新社会,脑袋却留在了门外。管理者是否也是这样,身子进入了新社会,脑袋却仍然留在门外。人如此行走会很危险,管理者如此做管理就更加有害,因为他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他人乃至社会。

新社会颠覆了哪些理念呢?我想从三个大的方面,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三观,来开始说。第一个是世界观,第二是人生观,第三是价值观。

也许有人会问“这跟我做管理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关系大矣。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从世界观的角度来讨论。

所谓的世界观,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如何看周边的世界,我们如何认识自然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每个人都相信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世界在变化的过程当中,是有序地在变,还是杂乱无章的在变?企业管理是有序地变还是无序的变?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把握这个规律对做好又有什么样的帮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这上帝不掷骰子”。他认为,事物变化不会是随机的。

事物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呢?有!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到生老病死。人有生老病死,季有春夏秋冬,企业有兴盛衰亡。把握住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对企业发展生命周期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我们就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告诉农民如何在不同的季节做该做的事儿。

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因为离农村,农业生产太远了,离自然太远了,很容易忽视自然规律。

我在设计一门创新的课程的时候,就是那个突破性创新,提醒企业的管理者要把握企业发展的周期,在不同的周期内做该做的事情。

世界观就影响到了我们的系统思维。系统思维,不是我的强项。我们的群里的人,其实邱昭良老师对系统思维比我要更专业。我只是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对两种不同系统思维的认知。

一种系统是机械系统,一种系统是生态系统。机械系统,源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他们视整个社会就像一部机器。所有的关系都是线性关系,有因就有果。

而德鲁克的世界观不同。他认为这个社会是一种生态系统。德鲁克称自己为社会生态学家。将企业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认识企业,才能够做好管理。

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呢?事物互为因果。

 

在管理当中很容易造成一种悖论。这个悖论就是,容易发现的问题很难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很难发现。用生态学系统来指导管理的行为,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现在管理当中的问题。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绝对不可以用机械式的、绝对化的思维来指导管理的行为。

这就牵扯到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

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二的,非对即错,非此即彼,非黑既白。这种绝对式的思维,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解释和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中,一分为二很难解释复杂的现象。

在西方,反对一分为二的学者和管理的研究者大有人在,他们包括,吉姆?柯林斯,斯蒂芬?柯维,爱德华?德博诺,当然还有彼得?德鲁克。在这些人当中,不可以忘记提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彼得?圣吉。

如果读过这些人的著作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更接近东方人的,或者是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恰恰是一分为三的思维,儒家思想的“中庸”。“执两而用中”就是典型的一分为三思维。

其实这也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德鲁克的思维方式,以及将德鲁克的思想应用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当中的落脚之地。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用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行为会有哪些好处呢?

一分为三的思维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人如何看人,我们下一个要讨论的人生观。

如何看人直接影响到了管理方法。

说到这里我要稍微跳出一下现在要讨论的话题,跟大家说一下儒家思想以及国学热。

儒家思想看人是一分为三的看人,这与西方一分为二的看人有极大的区别。而德鲁克恰恰是一分为三的看人,这也就是我认为德鲁克管理思想在中国可以落地的根本原因。

西方将人分成本能和理智。本能是趋利避害,理智是计算利害得失。因此他们认为对人的激励,只要用胡萝卜加大棒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胡萝卜加大棒对现代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并不起作用。使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我们根本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使用中国的一分为三的思维,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一分为三的看人,不仅仅看到人有本能,有理智,还可以看到人心。内心中的情感活动才是人们做善事或者是做恶事的根本来源。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能够体会到,为什么现代管理当中大家都在讨论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了吧?愿景是满足员工情感诉求的。

了解了德鲁克如何看人,既将人看成是精神和物质的,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价值观的问题了。


价值观里面涉及到大约有十个小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不把它展开来说,等到下一期时,再与大家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德读书汇】当德鲁克遇到王阳明
在知识社会里更好的生存,你必须掌握这3个关键能力
No.10 公司的概念(悦读德鲁克)
张国维 |彼得.德鲁克,为什么让一些大师双手颤抖?
引用 做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稻盛和夫逝世,阿米巴将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