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杜郎口,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面对杜郎口,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四川省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李镇西

 

第一次知道杜郎口中学是在《中国教师报》上,很为其创造的神话而震惊。

但我很快心平气和:这么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界创造的“神话”太多太多,但大多在掀起一阵风暴之后,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喧嚣归于平静。日出日落,一切照旧。

到了武侯实验中学,我在思考学校发展的时候,却想到了杜郎口。一样的乡村学校(当然,杜郎口更加乡村一些),一样的初级中学,一样的公办学校……我们能不能从中学习一点可以学的东西呢?

于是,我把杜郎口的材料印发给了全校老师,老师们学得很认真,有的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然而,似乎也是一阵风,震动和激动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好像觉得杜郎口不好学。于是热闹也渐渐变成了宁静,老师们都回到了过去。

习惯势力之强大,在武侯实验中学也不例外。

其实,不光是老师们,就连我也对杜郎口产生了一些怀疑:课堂真能变成学生的舞台吗?不只是怀疑,我甚至还质疑:老师只讲10分钟,太机械了吧?进而又自我安慰地想: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照搬。

也不只是我,在我的视野内,对杜郎口不以为然的人不少。就在得知我打算请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来我校讲学之后,一些我尊敬的专家提醒我:“对杜郎口不能迷信!”

 

初识崔校长

请崔校长纯粹是一种缘分。十月中旬我去郑州讲学,见到同被邀请讲学的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当时主人请我吃饭,但说要等等崔校长下来一起吃。等了一会儿,我看到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来了,走近后他茫然地看着大家,问:“哪位是李镇西老师?”

我马上伸出手去:“您是崔校长吧?”

我们紧紧握手,然后进了电梯。

松开手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的崇拜者,几年前就读过你的《民主与教育》,读了三遍,还写了心得。”

我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听来却只有讽刺:写出了20多本书的李某人至今在学校管理上没有什么建树,而一本书都没有写的崔其升,却创造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奇迹!

饭桌上,我发现崔校长和我一样滴酒不沾,而且很不喜欢把时间花在酒桌上。看他坐在座位上,很无聊的样子,我便和他套起了近乎:“我们有许多共同不爱好呀!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吃这种饭!”他如同遇到知音,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对我说:“是呀是呀!不喜欢不喜欢!”可出于礼貌,他依然默默地坐在饭桌旁。我却没有他的修养,便对主人们说:“你们先吃吧,我和崔校长回房间了!”

在崔校长房间,我们聊了十来分钟,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都没有任何客套,完全像老朋友一样,用崔校长的话来说,是“一见如故”。我向他提出,能否在合适的时候到我校来给老师们作报告,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并主动说:“我叫两个老师和我一起去,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借用你们学校的学生现场上课!”

回到学校把这消息对老师们说了,大家都很高兴。英语组的老师提出,最好能够请一位英语老师也来现场上课。我把这个建议给崔校长一说,他依旧很爽快:“行!”

于是便有了这次崔校长和三位老师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之行。

 

正是他们创造了奇迹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和三位老师——语文徐立峰老师、数学徐利老师和英语张静老师来到了我校。

他们是中午到成都的,我和书记把他们接到镇上住下。刚吃完饭,他们便投入了工作:问教学进度,钻研教材,和学生接触交流……

他们一走进我校,便惊叹我校的气派,因而不停地赞叹:“好漂亮的校园!”以往我听到这些赞叹都有些自豪,今天听来却隐隐不安。

一些细节很让我感慨。英语张老师看到教学楼上一个个阳台,问:“这是你们的教师宿舍吗?”我说不是,是我们的教室,她很惊讶:“还有有阳台的教室呀!”崔校长和我一起下楼,指着脚下的楼梯台阶说:“这地面多么光滑呀!”我不得对他们说:“惭愧呀!我们的教学硬件比你们好,却没有取得你们那么辉煌的成就;你们的硬件不如我们,却创造了奇迹!”

崔校长和三位老师都不太善于言辞,不多的话语中透出一种淳朴厚道,还有发自内心的虚心。但下午第二节课,当三位老师分别和相关教研组老师交流时,我们却感到了他们的教育魅力。谈教育理念,谈学校发展,谈学生成长,谈课堂教学……他们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下午第四节课,崔校长在阶梯教室给全校老师作了一场报告。生活中话语不多的崔校长,一谈起他的学校和他的事业,一下变得雄辩起来。他的演讲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学校,带进了他的事业,让我们感受着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走过的艰辛历程,当然,也分享着他们的成功。

天渐渐黑了下来,平时这时候,老师们已经在回家路上了,但现在他们都被崔校长的魅力征服了。会场一直很安静。我相信,老师们正随崔校长的演讲而心潮起伏。

我给老师们讲了关于“阳台”和“地面真光滑”的细节,说:“也许有人会笑他们‘土’,但我要说,正是他们创造了奇迹!”

老师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他们!

晚饭本来说好是在镇上酒店为他们接风的,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出席作陪。但崔校长执意要在学校食堂吃,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因为我吃饭也喜欢越简单越好,很不喜欢把时间花在吃饭上。于是,我决定,就让他们在学校食堂吃份饭。崔校长高兴极了,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这样最好!还是李校长理解我!”

 

目击杜郎口课堂

其实这三堂课都是在我校上的,但因为执教者都是杜郎口中学的老师,鲜明地体现了杜郎口风格,因此,我还是将其称为“杜郎口课堂”。

那天上午第一节,杜郎口中学徐老师上语文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前,徐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下面是我的课堂记录:

先是每一个组的同学上黑板去写自己所在组的口号——

第一组:To  be  No 1

第二组:尽自己的力,做完美自我!加油!

第三组:一切皆有可能!

……

老师宣布上课,请各小组站起来高呼自己所在小组的口号,然后请同学们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复述故事情节。

学生很积极,都主动站起来发言。发言完之后,其他同学评价,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就说。

复述结束后,老师请学生们根据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请各小组代表自由发言,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

一女生:“‘紫色的阴影’是不是他们的心情?”

另一个同学说:“不对,应该是烘托当时的气氛。”

老师说:分析课文最好有顺序,先从开始,再一步步往下分析。

一女生:“为什么文章一开头要写这么一句话,‘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

另一同学解释,谈自己的看法,说得非常精彩。

一男生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还是于勒?

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发言者争先恐后。

老师说:谁是主人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争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继续分析:“我看了一眼他那双手……这里先是写了手,写了脸,我想问大家,这句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一女生站起来说:“这烘托了心情吧!”

学生们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很热烈。

一男生:“我最讨厌‘母亲’!请大家翻到……”

大家又开始讨论母亲的形象……

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不止一次出现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来的情况。

教师总结:还有许多同学们没有能参与,还有许多环节没有完成,将这份无奈带到同学们以后的课堂中去吧!

课后我的评论:这堂课如果就教师“讲”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如果就学生“学”而言,则教师真正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鲜明地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而教,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换句话说,我们从这堂课中,重要的不是看出老师教了什么,而在于怎么教!当然,发言学生的面还相对窄了一些,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作为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不熟悉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另外,预习是否花的时间太长?让学生讨论小说主人公是谁,意义不大。不过,如果是通过讨论主人公,而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似乎也无可厚非。

第二节是数学课。

老师先是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争取机会,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然后,学生小组交流,老师来回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完毕,论坛派代表上台将题目,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气氛很活跃。老师的评点非常精当。

第三节的英语课同样生动活泼,学生一直处在快乐之中,的确成了课堂的主人。

这三堂课,都不是无懈可击,但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真正把学生推在了前台,尊重学生,让学生展示,在快乐中学习。我说这三堂课都是好课,有一个直观的标志,那就是在这三堂课中,学生们都很投入,都很专注!

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

我听见的对杜郎口中学非议最多的,是说他们搞的是“应试教育”。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声誉鹊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升学率由过去的倒数一二名成为现在的全县一二名。

但是,从杜郎口经验的视频资料上,我看到的是最素质的东西:孩子们的自信、他们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的自学能力、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对人的彬彬有礼、他们生活的简朴、他们高远的志向……

即使从他们在我校上的三堂课上,尽管是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可依然能够看出教师的追求:追求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提高、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追求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句话,他们搞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令人显赫的升学成绩只是他们素质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或者说只是他们教育成果中最容易引人注目的一点。

他们的课堂结构模式无疑是最让人感到具有颠覆性的:三面黑板、六个小组、课堂秩序很“乱”、教师几乎不讲、学生人人参与……

这给人(包括我)一种错觉,他们正是因为课堂结构的改变,才创造了教学成绩(当然主要体现于升学成绩)的辉煌!

于是,一些人开始简单地学习他们的课堂结构,也把学生分为几个大组,也把教师用的黑板取消了,也限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也让学生熙熙攘攘地上课……

但是,至少在我的视野中,还没有出现第二个杜郎口,就像前几年那么多人学洋思,却至今没有出现第二个洋思一样。

原因何在?是杜郎口或洋思“不可学”、“不可复制”吗?

有人正是这样想的,总以“个性”、“特殊性”来看待别人的经验,于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别学。

我认为,杜郎口是可学的,关键是我们不能仅仅是学其课堂结构的改变。

那天上完三节课后,我们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位老师进行对话交流。我提了一个问题,表达了我很久以来的疑问(我相信这个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在你们课堂上,老师的确讲得很少很少,那么课后你们是不是还花了大量的时间补课呢?因为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够仅仅靠课堂就掌握了全部应该掌握的知识,换句说话,你们的学生课堂上很活跃,但课后的负担时不是很重?”我总是怀疑他们在“1035”的课堂模式后面,还有一些不便对人公开说的秘密,比如利用晚自习补课呀,比如对后进生开小灶呀,等等。

徐立峰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们的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展示,但我们非常注重预习,预习往往要花一节课到两节课的时间,另外,我们没有课外作业,因为我们的学生都住校,在晚自习内就能解决作业问题。我们星期六星期天都不补课的。是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达到同等的水平,你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待转化生’的问题——我们不把差生叫差生,而叫‘待转化生’。对于这一点,我们有四个关键词:信心,兴趣,习惯,方法。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去着力。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从最后一名抓起’,一个班处于最后三分之一名次的学生成绩,将占教学评价的80%的权重,这都决定了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来抓待转化生。因此现在我们可以说,在我们学校,没有差生!”

还有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学校的老师是不是负担很重?他们是不是很累?”

徐利老师回答:“投入教育,肯定很辛苦。但这个辛苦是别人的认为。对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来说,心甘情愿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不会觉得累。一个人最累的是心累,只要心不累,就不可能真正累。在我们学校,感到累的老师,都是因为工作没有做好,才觉得累,因为觉得丢人呀!”

我们还有老师问:“如果课堂上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不发言怎么办?”“如果学生当天的单词背不下来怎么办?”“如果学生就是不想学怎么办?”

杜郎口的老师感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笑了笑,正准备回答,我抢先说话了:“请让我代为回答,我听到刚才杜郎口几位老师的回答,我可以这样认为,在杜郎口中学,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存在!我们这些问题,都是武侯实验中学式的思维,是仅仅就课堂而言,但杜郎口的改革,绝不仅仅是课堂。如果做到了上面他们所说的那些,怎么还可能有不愿参与讨论和发言的同学呢?怎么还可能有不想学的学生呢?”

徐立峰老师很自豪地说:“在我们学校,几乎没有在课堂上不想听课的学生!曾经有教育专家不相信,到我们学校来暗访,到了每一个教室寻找不听课的学生,结果一个都没有找到。”

我对老师们说:“我们从课堂上看到的,只是杜郎口经验的冰山之一角!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课堂结构,而要关注课堂背后都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

 

不可比的和可比的

杜郎口经验究竟可学不可学?

有人认为不可学,因为我们武侯实验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不可比。

“他们学生只有六七百人,而我们的学生总数是两千八百多人!”

“他们的学生是纯粹的农家子弟,而我们的学生是刚刚失去土地的农民子弟,由村民便成了居民,所以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不太重视读书了。”

“他们杜郎口中学地处偏僻,相对闭塞,没有更多的诱惑,思想淳朴;而我们的学校地处近郊,学生既没有纯粹农民的淳朴,又没有城里人的教养。”

“他们的学生全住校,当然好管理;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住校,管理难度大多了!”

……

其实,如果要继续找两个学校的“不可比性”,还可以找出很多。

这些都是事实。但我要说,难道两个学校真的就没有一点可比之处了吗?

当然是有的!

我们都是涉农学校,我们都是初级中学,我们都是薄弱学校(这里的薄弱指的是教育质量——当然,杜郎口中学过去是,现在不是了,而我们现在依然是),我们的生源都不理想,我们都愿意改变学校现状,我们都肩负着社会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

我特别要说的是,我们眼中的杜郎口中学优于我们学校的许多特殊性(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学生人数少”等等),在他们当地却并不算特殊,可是,他们却在当地同类学校中拔地而起,一跃而成为人人羡慕的名校。这里面难道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吗?

如果一味强调人家的特殊性,那等于是取消了任何学习的可能。因为任何人任何单位的经验都有其独特的东西,因为这“独特”便否认任何经验,这肯定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是懒惰的借口!

科学的态度是,以开放的胸襟和虚心的态度接纳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要多看看人家哪些是可以学习的!

 

我们可以和杜郎口比的是——

我们的理想。既然我们无法离开教育,那我们就索性干一番事业吧!杜郎口的艰苦和当初的艰难,已经成了他们今天辉煌的衬托。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理想,这样的抱负,让一所学校在我们的手中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一生更加精彩!

我们的勇气。杜郎口人在兵临绝境之时,选择了血战突围,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片争议甚至质疑声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后取得了成功。其实我们也不缺探索的勇气,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危机是潜在的,如果现在不拿出勇气,大胆改革与探索,那么我们将错过历史的机遇!

我们的拼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都在抱怨(包括我)现在待遇低,但如果没有学校的变化,就没有我们个人境遇的变化。而学校的变化,必须靠我们每一个人的拼搏。这种杜郎口人的拼搏精神,我们并不缺少!

我们的业绩。我们都赞叹杜郎口奇迹,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团结一心,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我们同样能够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我们常常对学生说:“不要强调客观困难,要主观努力!”“凡是找借口,什么都做不成!”这些话,现在应该拿来对我们自己说说!其实,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机遇,是当年杜郎口中学所没有的:一流的校舍,美丽的环境、优越的教学条件、教育局的政策倾斜、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些都是杜郎口没法和我们比的,如果我们占有了有利条件而不能创造辉煌,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这样一比,难道我们还会心安理得吗?

 

摘自《中国教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学勇:崔其升,这样的校长不简单
杜郎口旋风精彩导读
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推进课堂改革的有效策略
课改路上的行走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