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教师报·三访杜郎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三访杜郎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记者 茅卫东 李炳亭

 

■去年3月和10月,本报记者两次赴山东杜郎口中学采访,3月份的《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和10月份的《再访杜郎口》《杜郎口中学课堂变革探秘》《专家眼里的杜郎口》《杜郎口教学实录》《杜郎口旋风》(书摘)等八版联动的深度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校长拿着《中国教师报》,带着学校的老师涌向杜郎口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经验、课堂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依然格外忙碌,学校管理的重点依然是落在课堂教学上,不同的是,今年开始,校长崔其升明确提出了“去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不少学校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执行乏力,“去制度化”真的是没有规章制度吗?杜郎口中学的管理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听营养专家的报告,看名厨的现场演示,就能学会厨艺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但是专家报告加名师课堂,这一流行的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似乎就要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杜郎口体验式课堂研修将会向您展示一个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所学校、几十万人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谁会表现得不太适应?杜郎口中学是初级中学,高中学校可以实行这种模式吗?掌握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及操作细则,就能轻松复制杜郎口中学课堂的精彩吗?

时隔一年,本报记者三访杜郎口中学,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从能做事到会操心

——杜郎口中学的管理之道

杜郎口校门口的景象与一年前记者来时并无二致,照例是停满了各式大小客车,车牌上有“鲁”、“冀”、“豫”、“津”等字样。

传达室早被改成了接待室,每天达数百人的参观者先在这里登记,领取听课证,然后进入校园自由参观,任何一间教室都是开放的。记者注意到,传达室还挂上了“杜郎口中学警务室”的牌子。在校长室,记者遇到杜郎口镇派出所的两位警官。他们告诉记者,现在校园安全是一件大事,每天来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又特别多,虽然警力非常紧张,他们还是在学校设立了警务室,今天来就是与崔其升校长具体落实这个事的。遗憾的是,崔校长临时有个会议脱不开身,两位警官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决定先回派出所,下次再来。

校园内,实验楼、学生公寓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众场所多了些标语牌,还安放了不锈钢垃圾筒;每间教室里出现了书柜,书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提供,借阅手续由学生自己负责;操场上多了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械。

学生们穿着款式颇为新潮的新校服,老师们则都穿上了深蓝色西服,男教师还打着红色的领带,显得比以往精神了很多。工作时间,如果哪位教师不穿西装,不打领带,那是要罚50元钱的。

“学校现在是不是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且人手一册?”考虑到学校受到的关注程度,记者以为学校一定会加强管理,对课堂教学、工作纪律、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做出一些细致明确的规定,并加强奖惩力度。老师们的回答令人意外,他们说,学校现在没有这样成文的制度规定,一切都是约定俗成,大家都习惯了。

 

他这样成为一名教坛新秀

董立强,山东聊城人,陕西师大体育学院07届本科毕业生,今年7月被杜郎口中学聘用担任初三体育教师。

董老师是这个学期以来受表扬最多,获得奖金最多的老师。数学学科主任徐利老师说,董老师工作非常积极主动,环境卫生、后勤事务,只要他能帮忙的,就会很自然走上前去。更重要的是,他还“挽救了音体美教研组”。他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开发了室内体育课,改变了以往下雨天体育课学生只能在教室自习或者下棋的状况。

就是这样一个进校才三个月却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老师,回顾自己刚进学校时的心情,却用了“特别迷茫”四个字。因为他知道杜郎口的课堂与一般学校不一样,但没有人告诉他杜郎口的体育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学校没有给他安排师傅,也没有给他诸如杜郎口课堂常规之类的入门指导。

刚开始,董立强凭着师范学校学到的知识,跟着自己的感觉,经常开展游戏教学,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很快提高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董立强说当时他的课堂“还是比较老套”。

上完自己的课,只要有时间,董立强就去听课,各种学科的课都听。没过多久,他就明白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怎么回事。学校每天都有年级组、学科组、课堂验评组的老师检查上课情况,并及时把检查情况通报给全校老师,每次董立强都会细细品味这些课堂点评。很快,董立强就掌握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

但是他并不满足。校长提出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董立强就开始琢磨这事。经过几次尝试,他成功地把一些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与自编的准备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9月中旬,董立强到北京学习校园集体舞,听专家说中国学生体质普遍比日美学生差,回到学校,董立强马上在体育课加强了学生的柔韧训练和力量训练。现在,他正在酝酿开展一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健身工程。

在杜郎口,董立强迅速成长了起来,似乎是无师自通,但又好像每一位同事都是他的老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从背诵常规入手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前几年,学校还有一些形成文字的东西,慢慢地都被人淡忘了。现在,教师办公室里的墙上也见不到“教师职责”、“课堂常规”之类的规章。

 

奖惩和聘任,不搞量化考核

更有意思的是,董立强几次得到奖励,同样也找不到具体的文件规定。

去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校园集体舞,学校批给董立强1500元钱。报到那天,董立强到得晚了点,一时没找到接待的人。自己开房一晚要200元,他觉得太贵。虽然9月的北京夜里已经很冷,还有蚊子,但董立强硬是在校园的长椅上将就了一夜。3220元的伙食费,他同样舍不得,自己花几十元在地摊上解决了3天的伙食问题。

回到学校报销差旅费,领导觉得这钱花得太少了一点,一问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副校长张代英在教师晨会上向全校教师介绍了董立强为学校节省经费的事,表示要特别奖励董立强老师。崔其升校长在一边接过话说:“对,要特别奖励,我看就奖1000元!”张代英说:“今天我只准备了400元,剩下的回头再补上。”

开学不久,学校要参加县里的一项比赛,董立强负责学生队列训练,嗓子喊哑了,还在操场上坚持。张代英在晨会上奖励了他100元。没想到,下午学科主任因为董立强主动参与比赛的筹备工作,又特别奖励了他100元。有奖也有罚,有一回,因为调课出现了失误,董立强被校长罚了100元。

算下来,3个月里,董立强已经得到了2000元的奖励,而他的月工资不过一千出头。

不论是上课常规,还是奖罚措施,现在的杜郎口中学都没有明文的规定。

“淡化建章立制,这才是我们这一年来最大的变化。”崔其升校长说,只有在没有秩序、没有标准、教师思想混乱的情况下,学校才需要制度。秩序建立起来,就重在自律了。“什么问题上了墙,其实就是说明这个问题学校还没有解决。”而在杜郎口中学,不是学校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能够马上被发现,并马上就能得到解决,所以不需要成文的制度。

因为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杜郎口中学也就没有现在很多学校普遍采用的量化考核制度。奖惩教师,依据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但是这些都是相关领导自己的判断,不是根据一堆数据得出的结论。教师的奖惩是这样,甚至教师的聘任也是如此。在杜郎口中学,教师聘任依照这样的顺序:校长室聘任学校各处室主任,学科主任聘学科教师,年级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最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做一些后勤工作。如果后勤工作也没有聘上,就只能待岗。这个过程,也只有各种意见,不靠打分。

会不会有领导徇私舞弊,或者落聘教师心怀不满?杜郎口的领导和老师都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他们的看法是,工作做得好不好,别人都看在眼里,自己心里也清楚。董立强虽然是新教师,但他工作非常主动,因此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副校长张代英的一个大学同学也在杜郎口中学工作,因为工作不积极主动,缺少团队意识,落聘了。她哭着找到张代英,既不是求情,也不是泄愤,而是找老同学谈心,表示了自己的悔意和决心。在后勤工作上,这位老师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表现,重新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权力下放,责任上移,把工作落到实处

一所学校,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甚至教师的奖惩和聘用也全凭学校各级领导决定,这岂不会乱了套?教师真的能信服?

崔其升校长依然坚持他的一贯看法:“学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崔其升看来,学校领导要么是学校工作的促进者,要么是学校工作的阻碍者,不存在功过相抵一说。学校工作出现滑坡,责任不在教师而是在校长。这就是杜郎口中学提出的责任上移。

在学校,崔其升经常强调的三句话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庭,把事业看成自己的生命。在崔其升看来,工作的30年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退休后才是享受生活。

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崔其升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工作也日益繁忙,“有时都不敢接电话”。崔其升在接受荣誉的同时,还是像以前那样把奖金交给学校,或者作为给学校教师的奖励。虽然外出开会、讲学占去了他很多时间,但只要在学校,崔其升还是坚持去教室转课。同样,为自己注射胰岛素也还是身患糖尿病的崔其升每天必做的功课。

崔其升并非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相反,他非常注重班子成员和普通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他希望每个杜郎口中学的人都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他说:“一个教师,从能做事到会操心,这是一个境界的提升!”

为了让老师们为学生进步、为学校发展而操心,学校在坚持“责任上移”的同时,不断将“权力下放”。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在原有的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教学验评组多重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度。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验评组长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科任老师中选出。这些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并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下一天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好的建议,马上会被学校领导确定为一项新的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下去。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日常管理以校长室为中心,分常规和教学两条线,实行四级管理。

常规工作(如卫生、三操、就餐、就寝等)方面,由正副校长和值日校长总负责。每个年级组每天设1名值日年级主任,与年级主任共同管理本年级组的教学、班级、学生等常规工作。根据检查结果为年级各班排名。每2个班为一个班级,每天设值日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班级,形成校长室——年级组——班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

教学工作方面,在校长室领导下,由骨干教师担任文科、理科两个教学验评组,检查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给学科组排名。学科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考核排序,形成校长室——验评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

 

小周期,快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教师签到后,马上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情况反馈会,由值日校长主持。

记者观摩了一次工作反馈会。当天的值日校长、学校政史地学科组长常燕老师向老师们通报了上午的听课情况,重点指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数学老师陈宝国因为课堂教学有创新,被奖励50元,几位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因为工作出色也获得了一份奖品。随后,年级和学科组相关负责人简短地交代了一下工作。10分钟左右,会议结束,教师们或去教室上课,或回办公室备课。

常燕向记者介绍说,值日校长负责当天学校的全面工作,与校长共同处理全校各方面的常规工作,但以教学工作为主。这天上午,她听了3节课,其中第三节是转听,就是在教学楼里转,每个班听几分钟。这样的听课,值日校长每天上午、下午、晚上至少要有一次。在当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的反馈会上,值日校长把检查情况向全校教师通报,表扬优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可提请张代英副校长批准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值日校长还要与学校领导和其他值日人员沟通,根据各学科、各年级当天的表现进行排序评比,优秀学科和年级可获得50150元的奖励。当然,有奖也有罚,如果出现问题,普通教师可能要被罚50100元,领导的被罚金额加倍——200元。为增强团队意识,教师个人奖惩情况会影响学科组、年级组的考核。值日校长一天工作下来,学校给予10元津贴。

董立强说,学校对课堂教学抓得非常细致。学校的校长、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班主任,以及教学验评组每天都会出现在教室里,学生板书是否工整,相邻两个学生板书的内容是否按照规定没有重复,小黑板上是否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及警示语,在某个教学环节教师站立的位置是否合适、点评是否精彩,学生的参与度如何……这些都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反馈会上通报。

数学学科组长徐利老师把这种值日制度和反馈制度概括为六个字:“小周期,快反馈。”每天学校有2位值日校长,3位值日年级主任,每个年级有2位值日班主任,“都是干活的”。加上学校原有的各级领导班子,每天负责监督检查的人员占了学校教师总数的近一半。这么大的检查力度,加上每天两次的反馈会,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能够发现,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此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回顾自己一周来在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并写在小白板上放在教学楼的大厅里相互交流。每学科推出3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帮扶课),并及时进行研讨。为体现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管理,班主任每天听任课教师的课,并写出意见。

各级管理层的关注重点都指向课堂,指向班级,教师们的心思也都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水平上。很多校长头疼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问题在杜郎口中学几乎不存在,“学校现在根本不需要成文的规章制度”。

江苏一位校长在了解了杜郎口中学的管理模式后感慨地说:“我们是每周都在积累问题,等到了下一周才把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而能不能解决,又得到下下周才反馈。这就是差距啊!”

 

最难改变的是学生还是老师?

来杜郎口参观访问的人之多,是出乎想象的。

但从今年起,来校参观的不仅有校长,教导主任、普通老师,也有学生。这些学生跟着自己的老师一起来到杜郎口,成为“取经新鲜人”。

走进课堂,很容易分得清哪些是外地来学习的学生,哪些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看着杜郎口的学生分散坐在课桌前,高高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争辩,他们更像是一个沉默旁观者。

“他们真活泼,真大方。”一个男孩子倚立在课桌前,不无羡慕地这样评价自己的同龄人。他来自河南安阳华侨育霖学校,尽管在学校时看过杜郎口上课的录像,但见到“真人”,还是被深深地震动了。

比之“活泼”、“大方”,杜郎口的学生听到过更多的赞誉:“主动”、“张扬”、“积极”、“自信”,没有农村孩子所谓的“土气”、“羞涩”、“腼腆”,甚至比城市的孩子、名校的学生更外向,更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热情……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脸上没有“厌倦”,而是写满了快乐。来参观杜郎口的人,首先被打动被感染的,不是这里的老师,不是这里的教学,甚至不是校长崔其升,而是学生的快乐。他们成为学校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同是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

 

习惯,需要多久时间养成

任何事情的开始,都有一个源头。

为什么杜郎口的学生就这么热情这么快乐?追溯到开始,每年9月,杜郎口初一年级都会迎来新生。他们来自“传统课堂”,不曾见过“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阵势”,不知道什么叫“我的课堂我做主”。他们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选择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而从一个沉默的旁观者到参与者,需要的时间是多少?一个月?一年?十年?杜郎口给出的答案是两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参观者知道,杜郎口新生开学的两星期内是不上课的,初一的学生会先到初二、初三各班中去体验和感受,为进入课做准备。就像一个客人挑选商品,聪明的商家会先让客户先体验服务,然后再做选择。

有了这两周做准备,再在细节上下功夫,就事半功倍了。课堂的问题就必须要在课堂解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有非常严格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的声音洪亮还是低沉,讲台前的表达流利还是结巴,板书认真还是草率,等等。这些标准就是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渐渐制订出来的。

数学学科主任徐利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刚开始时,课堂上只有优秀生举手发言,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敢参与。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激励措施来“刺激”学生走向课堂。以“声音是否洪亮”为例,老师们一走向讲台,就说,今天我们上课来看看,哪位同学上课声音最洪亮,搞一个评比,谁的声音不洪亮,就扣掉小组量化分5分。“孩子们都好胜,你说,他能不大声吗?”徐利笑着用一种自豪的口气说,咱们杜郎口,抓什么,来什么,发现了哪个不足,就在这方面搞评价,学生就能在这方面“表现”。

但很显然,不知道是因为答案太简单,还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来学习的同行们对这个说法并不持肯定态度。在学习杜郎口的众多心得体会中,记者发现,在提到杜郎口的学生,提到杜郎口的成果时,经常听到的、看到的一句话是,他们那儿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咱们这儿不行。虽然,这种习惯于杜郎口而言,不过几年的时间,或者,对于每一拨新生,都是一个新开始。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习惯,可以用一小时培养

在诸多学习杜郎口的学校中,来过次数多的达40多次,而这些“弟子”中,校长崔其升比较欣赏河南安阳华侨育霖学校,因为这个学校是真学。而那里的学生,也曾经让崔其升感动了一回。

那是在2006年,崔其升与徐利等几个骨干教师到育霖学校上课,分别教三个班级。晚上,累了一天的老师们正在一起吃饭,忽然闯进来十几个学生,当时大家都很纳闷,却听见学生们要求,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用这个模式上课,我们也要这样上课。原来同学们私下一交流,这些没轮着“杜郎口模式”的班级不乐意了。李彦军校长当即表态,从明天开始,全体同学都用这个模式。

现在,崔其升的名声在育霖学校非常大,尤其是孩子们,“见到他,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一位老师这样说。

今年,为了让学生更深切体验杜郎口的课堂,李彦军把初一的新生也带来了。“外向的学生适应特别快,几节课下来,就和杜郎口的学生一样举手了;内向的学生,适应慢一点”,李彦军说。事实上,在这里上了几天的课后,已经开始有学生打听在杜郎口上学需要多少钱了。“所以得好好学杜郎口,否则学生都转学了。”老师戏言。

育霖学校的学生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喜欢、适应了杜郎口的课堂,还有用一节课时间实现改变的。

这些经验,徐利几乎是信手捻来,作为经常出外讲公开课,宣讲杜郎口模式的教师,他面对的都是传统课堂教出来的学生,并且时间更为紧张。一节公开课,如何让这些学生配合你?你要表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如果缺少了这个主体,这节公开课还怎么上?但,正如自信的杜郎口学生一样,杜郎口的教师也很自信。

课前一个小时就够了。徐利笑着说,关键是如何调动积极性。他会用10分钟介绍杜郎口的情况,为什么这个农村学校门口停那么多的车,每天来那么多的人?“先制造一个悬念,然后告诉他们,到杜郎口中学,与其是听老师们讲课,不如说是看同学们演讲,所以站到讲台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鼓足劲了,就搞一个自信心擂台赛,“我让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写一个小东西,比如我的格言,我的理想,然后分成6个小组,组长开会决定排名顺序,大家轮流上台发言,一个都不能少”。

有了这课前一个小时的“总动员”,课如何上不好?

“你必须让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而展示的过程就是赏识的过程,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被肯定、被赏识。”徐利说。

 

需要改变的是谁

其实,想让学生变成“杜郎口式的”并不难。无论在河南的安阳、开封,还是江苏的无锡、嗄希不盏母费簦爬煽诘慕淌ι衔缃啵挛缪涂疾斡肟翁茫欢爬煽诘慕淌戳?天,学生就适应了;杜郎口的教师给初三的学生开了一个班会,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们都哭得“泪流成河”。

徐利说了一句大实话,其实最难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老师的理念决定了老师的课堂,什么是最省事的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一旦把课堂让给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何才能学好杜郎口,徐利说:“校长是关键,学科主任是保障,教师起决定作用。”

学生动起来不难,学生本来就喜欢杜郎口这种形式。问题是老师不动起来,学生怎么动起来,想动也动不了。

“放手就是爱”,曾经,崔其升几乎是这样恳求自己的教师,少讲乃至不讲。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方向标,指路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明白”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有几个学校能做到这一点呢?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呢?

从表面上看,现在学杜郎口的学校很多很多,但老师真正动起来,真正去相信学生却少而又少。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学校的老师依然牢牢把握课堂的主动权,并没有把这项权力还给学生。他们学到的是,四周挂满黑板,课前预习,分组讨论,但教师讲得并不少。

育霖学校的魏老师去年9月曾来过一次杜郎口,今年是第二次学习。他直言,杜郎口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这样的课堂,毫无疑问,碰到的问题比原来多,突发性事件也会增加。但却是一定要改变的,魏老师引用了鲁迅的名言——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何况改变传统课堂?

同样是教语文的张老师也承认,学习杜郎口,最大的挑战是老师,学习了杜郎口之后,感觉比原来要累,备课要想很多东西。

而今年才真正转变过来的朱老师笑着说,虽然加重了负担,但直到现在,她才体验到教学的快乐。

这让人想起了一句话:你打破了枷锁,获得的快乐不仅仅是你一个人。

我不再是课堂里的傀儡

教师的改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一些人的理解中,所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上课多发言不就行了?学生展示是有限度的,你说展示的过程就是赏识,但赏识不就是肯定加赞扬,多表扬就好了。但真有那么简单吗?

 

还是学生最有发言权。

现在看任晓梁,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上课积极发言,课后帮助同学,热情、积极、主动等词语放到他身上,非常恰当。但很少人知道,没来杜郎口之前,任晓梁是谁见都头痛的“小霸王”,打扰街坊四邻不说,和妈妈吵架,对着“干仗”,脏话连篇。当记者拐弯抹角问起他的“前科”,十三岁的任晓梁一点都不觉得“丢人”,他很“大方”地说,没关系,以前我确实挺爱骂人的。

在课堂上,任晓梁的表现非常活跃,他会自己找问题,每一次得到发言的机会就会很得意,有几个男孩特别喜欢他,戏称他为“我们班的活宝”。在这样的课堂,“小霸王”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捣蛋了。“大家都在抢着发言,想找人偷摸着玩都不可能。”

从小霸王到可爱的活宝,任晓梁实现了一个不错的转移。

任晓梁是杜郎口本地的孩子,还有从聊城转学来的田乐岩。在没来杜郎口之前,家人对他已经“绝望”,唯一的希望是别进“局子”。

那时候的田乐岩和其余三个哥们并称为学校的“四大金刚”,成宿上网,无法自拔。田乐岩的一个哥们被家人用铁链锁在家里,但他硬是砸掉链子,偷跑出来。谈到这些朋友,田乐岩的声音低沉了许多:“我曾经想让他们也来杜郎口,但他们没来,现在他们三个已经失踪了,半个月都没回过家了。”

为什么杜郎口能让田乐岩“戒网”呢?“以前的学校,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傀儡,在这里,我不是。”面对记者,田乐岩腼腆地说,“在原来的学校,老师可势利了,看不起差学生。在这里,老师和同学就像朋友,这儿的学生特别开放特别开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来到杜郎口的感觉,田乐岩不假思索地说,“如鱼得水”。在他看来,学习一天,过得特别快,好像玩儿一样。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口头的高调,不仅仅是拍拍学生的头,告诉他你很棒。否则教育不需要艺术,只需说你很棒就万事大吉了。杜郎口的课堂酝酿了一种氛围,体现了一种最为平等不过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不是“赏识”的露水,而是“倾盆大雨”。

 

快乐课堂我称帝

与任晓梁、田乐岩不同,从河北邯郸转学过来的陈诺更为“特殊”,内向、羞涩到了极点,家里来了亲戚,都不敢抬头讲话,走路都是溜着墙根。来到杜郎口之后,陈诺依然故我,上课不听讲,整日无精打采,和杜郎口学生俨然是两个世界中人。

班主任张代英就找他谈话,但陈诺还是不敢在课堂发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代英所在的班级被推选到报告厅上全校公开课。课前,张代英又走到报告厅的舞台上,对陈诺说:“这节课,你一定要主动站起来回答一次问题。”陈诺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笑了。

上课了,张代英让同学们自愿站起来朗读单词,张楠、李一峰,陈诺第三个站起来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下课了,张代英专门开了一次班会,为陈诺加油。

听到陈诺终于站起来发言的消息,他的妈妈在电话里哭着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们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不管进入杜郎口课堂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孤僻的、调皮的、内向的、外向的,不管你是立即适应,还是过了一个月才敢主动发言,但在这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至今,来自东北的李然都记得第一次发言的感受,“非常紧张,非常害怕,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也能站起来”。

但无论是任晓梁、田乐岩,还是陈诺、李然,都说,只要克服了这层“心理障碍”,迈出了发言的第一步,以后就再不会害怕了,即使面对这么多的参观者。正如任晓梁说的,就把参观的人当成一棵树,该干什么干什么。

杜郎口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什么能力,徐利老师来了几点总结。一是自学能力,一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勇敢、自信的精神,最后一点,是良好的竞争心理。为什么是良好的竞争心理?因为在杜郎口的课堂,发言有三个等级:等待机会、争取机会、创造机会。如果总是抢不到机会发言怎么办,记者现场看到一个学生“自揭错误”,以期获得发言。“这就是自己创造机会”,徐利说,在争抢中发言,大家有合作也有竞争,这不是培养了良好的竞争心理吗?

有了这四种能力,杜郎口的学生才那么“主动”、“张扬”、“积极”、“自信”,才那么“快乐”,甚至有种“霸气”。记者忽然想起在杜郎口的墙壁上看到的标语,其中最引入瞩目的是一个女生写的14个大字,“我的霸气无人敌,快乐课堂我称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学勇:崔其升,这样的校长不简单
杜郎口旋风精彩导读
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
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经验综述
李镇西: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经过“观帖——临帖——破帖”三个阶段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