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不少贫困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催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3000万人[1]!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安定稳定。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1数量多、分布广

  据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指14周岁以下的儿童)约为1 980万人,流动儿童为农业户口的约有1 0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1]。

1.2留守儿童的问题多,并且相当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得到适当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产生了许多身心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生活中缺少亲情,亲子关系严重缺乏,渴求亲情,心理健康堪忧。据了解,留守儿童与其它同龄人相比,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薄弱;二是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这些孩子思想不健康,任其发展下去,则常常有可能成为社会中的危险分子。

(2)学业问题。浙江淳安县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县2 000名打工子女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48%的孩子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2]。这种情况只是中国留守儿童学业情况的一个普通案例,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可见一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督促,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主动性、自制力差。有的留守儿童思念父母,厌学甚至中途弃学而逃。

(3)身体健康问题。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家庭监督的失控,文化和治安环境不良,加上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好奇心强,自护意识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这样导致其发生凶险的几率明显增大,另外,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照顾,其饮食、卫生条件较一般农村儿童更差,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很大损害。

1.3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广泛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转移的经典理论是“一步转移理论”,即农村人口转移走的是一条独特的“中国路径”: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市民化,只是城市的农民工,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6]。因此,留守儿童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考虑和解决。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2.1社会原因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改变生存状况而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3]。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相关教育制度。比如,高考必须返回原藉。加之,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生活,但毕竟收入有限,无法承担子女在外地入学的高额费用,因此“留守儿童”便出现了。

2.2家庭情感缺失

   亲子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幼年时被迫与父母分离,在长期与祖父辈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交流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导致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内疚,常使用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缺失的精神关爱,而孩子对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甚至误入岐途走向犯罪道路。另外,被留守在家的孩子多半由祖父辈或亲戚代为监管,而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逐渐地,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便也突现了出来。

2.3学校教育的疏忽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呵护。然而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即使有,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留守儿童”明显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究其原因,便是那些“留守儿童”教育难、难教育的问题,从他们身上常常会凸显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生活中缺失亲情,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由于工作需要,大多数民工常常工作在外,回家次数很少。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质来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因此,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4]。

2.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失,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可以想像,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更是障碍重重。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妨碍,导致许多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是哀声叹气。

3.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做事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有的“留守儿童”的回家作业因无人监管完成得糟糕透顶;有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成绩明显下降。比如我们塘村学校的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骆老师介绍,他所带的班级43 名学生中,“留守儿童”竟占八成。这些“留守儿童”中,80%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班上中等以下水平,其中超过30%的学习属于“差生”。很多教师一旦教到这些学生总是怨声载道。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块“心病”。

4.行为出现偏差,违规违纪现象增多。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少数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很明显,现在“留守儿童”越多的班级就越难管;“留守儿童”越多的学校,就越容易出差错。“留守儿童”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5.隔代监护,职责浅层化问题突出。“留守子女”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属监管,由于精力、知识、经济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全方位教育的责任。有的监护人对待孩子迁就放任;有的漠视与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有的对待孩子粗暴,甚至漫骂、体罚。隔代监护往往不能提供健康的亲情交流环境,“留守子女”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

6.道德凸现危机。“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他们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而在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而上辈亲戚对寄养在自家的“留守儿童”,更是看而不管。他们通常也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行了,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保姆”。

 3、对策与建议
 

   既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无法避免,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一人群正在不断加大,问题正在突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入手,并注重四者的结合,齐心协力,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3.1政府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很多方面,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在发挥着其中坚作用的同时,更应协调好三者的角色和定位。

(1)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由于人口流动而引发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地方政府新增的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中央政府应拨相应的专项资金[5]。如,在村社可以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之家”,并在其中设立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及时沟通,及时为孩子们传送温暖;设立谈心室,为有心理疑惑的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窗口;采取疏导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其心理偏差,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2)加强户籍制度改革。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

3.2社会

(1)社会舆论。社会媒体和舆论在社会文化中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社会媒体应该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共同爱护、关怀留守儿童。

(2)执法部门。留守儿童对是非辨别力不强,自制力差,容易误入岐途,甚至遭到犯罪分子的伤害,这就要求执法部门能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取缔非法经营的各种娱乐机构,加强网吧、游戏厅的管理,杜绝未成年儿童入内,取缔不健康文化,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

3.3学校

(1)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化其寄宿条件,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

(2)增设相关的课程,在为所有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充分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青少年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3)加强对留守儿童生活能力训练的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4家庭

    外出务工家长尽量不要双双外出,实在无法克服,要双双外出的,要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沟通频率,同时注意沟通内容不仅谈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厚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如何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
【读书感悟】鱼红文: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其社会危害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