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班级文化建设宜“软硬兼施”
   

 

                                                       班级文化建设宜“软硬兼施”

 

  看了钟杰,梅洪建,郑学志三位老师的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文章,颇有收获。

  钟杰老师的《走出班级文化的误区》,纠正了对班级文化的曲解,然后从三个层面谈了班级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班级文化的理解比较全面。梅老师写的《我的班级文化观》,着重从班级文化的精神层面谈了他对班级文化的理解,重在“文化”二字,可以看出梅老师重在理论上的探讨和思考。郑学志老师的的《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八个一”》结合他的实践,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例,真正体现了“建设”二字,且操作性很强。同样也可以看出郑老师已经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又在实践中将之用理论提升。

  我认为“文化文化”借“文”而“化”,最终的目的通过“文”的途径达到“化”的目的。“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不管是物质文化的建设还是精神文化的建设,你的班级文化能陶冶人熏陶人,使之班风积极向上,使班级充满正能量就是可行的。反之,则是应该摒弃的。物质文化可以看做是一种硬文化,而制度精神可以看做是一种软文化。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宜“软硬兼施”。比如钟杰老师谈到的的班级文化误区就是看墙上是否有东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通过教室的布置能给人一种美感,使孩子在那种或艺术或文化或个性的教室布置中陶冶性情,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收敛顽劣,明白什么是美,然后将美进行延伸,我想这才达到了文化建设中“化”的目的。如果,班名,班徽,班歌形同虚设,走过场,重形式,用硬文化来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而缺软文化来给心灵以浸润,这样也难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没有达到“化”的目的。这样的班级文化无异于“叶公好龙”。

  所以班级文化先要有精神文化引领,然后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再用制度文化来保级护航,我想这样的班级不仅有生命力,更有延续性。

 

 

附:

 

三人行·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一个班级若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班级就是一盘散沙,就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这个班级就是一个紧紧聚合在一起的集体,就是有灵魂的整体,就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生命体。因而,班级文化成为众多班主任苦苦追寻的治班法宝。然而,何为班级文化,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设班级文化,却让诸多班主任颇为苦恼。这亦是我们需在此一同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走出班级文化的误区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钟杰

 

每每听教师们谈及班级文化,无非就是如何布置教室,在墙上贴些标语。似乎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贴上东西,弄得花哨或雅致了,这个班级就有文化了。甚至学校领导,在评定一个班级是否有班级文化时,也是看墙面是否有东西。文字、图画上墙了,这个班就有文化,反之,则没有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而准确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表象、行为、思想三个层面来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制度、精神。

一、物质文化的建设

表象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文化。这是班级文化中最浅层的文化,也是每个班主任驾轻就熟,学校领导最喜欢用来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有文化的标准。贴在墙面上的东西虽然不能说话,但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布置教室、美化教室,把教室打扮成一个雅致且温馨的教室,是一项基本功。

那么,班主任该从哪些方面去打造班级的物质文化呢?

这个没有定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特点以及学生的喜好做出特色,一般情况下,可以从黑板报、公告栏、智慧屋(学习园地)、晋级榜(评比栏)、标语张贴、图书角、盆花、桌套、桌椅摆放、劳动工具归置、书画长廊、科普长廊、爱心地球村、一展风采等方面入手。

以上墙面文化,可以模仿、可以复制,除了创新,不涉及太多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对班主任来说,不是难事。因此,希望每个班主任都要重视这项物质文化的建设。因为,没有这层物质文化建设,后面要进行层次更高的文化建设,就好比是在沙滩上修城堡了。

二、制度文化的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不相信,不要任何班规制度学生就能习得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素质。就算没有明确的班规,那也一定有隐形的道德约束或者舆论。

班主任要大方地与学生一起挖掘班级存在的问题,并直面问题,商量对策,与学生一起制定促进学生成长的班规或公约。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规则应该是严肃的,甚至严厉的,同时也应该是柔性的、人文的,而不是那种霸权的,充满暴力和控制的。班规既要教学生怎么做,也要告诉学生哪些方面不可以做。班规出台之后,还要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我的“一心走路”的班规,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做,也告诉了学生哪些不能做,最重要的是,每条班规都有理由。这些班规的内部都渗透着“人文、柔性、严肃、规正”的意思,所以学生在执行的时候毫无异议,并且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班规出台了,如果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推行时效果必定不佳。因此,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令大家都能接受的奖惩措施。这个难度不大,不在此赘述。

三、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名。一个班,只用一个数字表示,没有感情,没有温度,也没有凝聚力。所以,从精神层面来讲,班主任首先就要和学生一起为自己的班取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名字。这样的名字,既有温度,也有力量,最主要的是,这个名字可以把学生凝聚在一起。我带过的班,有诸如“奋进班”“意搏班”“乐美家族”“涅■班”“一心走路”。学生都很喜欢自己的班名,即便毕业了,也不是以数字来呼自己的班级,而是自豪地将自己的班名挂在嘴上。

班章。每个国家单位,都有一个鲜红的章,表示正式、正规。我的班级,也会有一枚鲜红的章。制定制度、发布消息,都要让“掌印大使”(特设的一个班干部岗位)盖一个章,表示这件事非常正规,也非常郑重。鲜章一盖,文件生效。

班徽。一个班,如果没有自己的标志,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这个班的文化也缺乏凝聚力。所以,班主任在打造精神文化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设计班徽。班徽的寓意就相当于班级的愿景。

班花、班服。班花彰显的是一种精神内涵。比如,我的“一心走路”的班花是“莲”。为什么要取“莲”呢?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随时都在告诉学生“远离诱惑,做一个高洁的人”。而班服,就是普通的文化衫,前面印制班徽,后面印制班花,学生穿出去,很自豪、很得意,跟别人言谈的时候,就在传递我们的文化。当然,为了对得起身上的那件衣服,他们的行为总是会比别的学生更得当。

班歌。班歌唱响,激情昂扬,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积极心、正能量就被歌声渗进心田。打造班歌并不难,如果学生自己填词、谱曲,那当然好,如果能请到著名的音乐家谱曲,那更好。但是如果这些都做不到,也没关系,可以选一首积极上进、适合自己班级风格的歌曲,去掉歌词,借用曲子,让学生重新填词,一样可以唱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还有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班级标语,一步一步地打造出来,并且落实到行动上。我相信,假以时日,这样的班级,一定是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学生在这样的班级里,能找到归宿感、安全感、依恋感。

以上这些精神层面的文化,还算是精神的低层,但是这个低层必须要做。一旦低层精神文化变为学生的行动,那么接下来就要打造高层的精神文化了。

1.形成班级的核心价值观

要形成班级核心的价值观,先要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正确的价值观。我承认当下社会价值观多元,只要不伤人、不害己、不违反国家法律的价值观,都能得到认可。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植入学生的心田。比如,责任、实干、阳光、善良、热情、承担、勇敢等。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就要着力打造核心价值观。当下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存在严重的“知而不行”的问题,尤其是学校,“知而不行”已成为德育瓶颈。所以,我会为学生打造“知行合一”的价值观。一个人,只要能做到“知行合一”,还怕什么呢?

2.打造班级愿景

我每带一个班,我都要为班级打造愿景。以“乐美家族”为例,说说我是如何打造班级愿景的。这个班级是由51个学生组成的集体。那么,这个集体的共同愿景是什么呢?这个不能由我来决定,而是由我引导学生一起来完成。愿景里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是由乐美家族的成员提供的,我只是将关键词进行调整、重组,最终形成如下愿景——

打造一个温馨、体谅和自觉关怀的和谐班级;

打造一个干净、快乐,每天都能成长的幸福班级;

打造一个人人都有理想,且能够自律、团结的活力班级;

打造一个奋发学习,乐观自信,积极思考的上进班级;

打造一个有信仰、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班级;

每个孩子都要成为别人的重要他人;

每个孩子都要得到尊重和欣赏;

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健康的兴趣和爱好;

每个孩子眼里都要充满求知的光芒。

3.形成班级灵魂

一个人,没有灵魂,他就是行尸走肉;一个班级,没有自己的灵魂,那么这个班级也就没有活力和发展力。所以,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自己的班级打造班魂。当然,要打造班魂,班级文化的前期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功夫做足,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前期功夫做足了,我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时机教师随时可以制造),把《亮剑》里李云龙在军事院校结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给学生看,看得他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然后,我就把其中的“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和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进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段话挑出来,气势高昂地读给学生听。读完,我告诉他们:“一支部队,之所以有战斗力,之所以能‘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因为这支部队有灵魂。那么我们的班级,也要有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那就是‘知行合一,永不言弃’!”一个班级,有了班魂,哪怕就是经历了惨痛的挫折,抑或是中途换了班主任,这个班级都会永立不倒。因为,魂在,人就在,精气神就在!■

 

我的班级文化观

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    梅洪建

 

关于班级文化,有一种在很多人看来权威的定义:“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不知它的权威来自何处,唯独感觉莫名其妙。因为一方面我们追求教育的个性发展、个体的充分发展,那另一方面怎么又会出现个“共同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呢?仅一个“态度”,恐怕就很难一致吧。

或许事情本来很简单,往往被某些“权威”的威风给吓得找不到事物该有的方向了。笔者不才,愿意谈谈自己的意见,以交流、以求教。

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力

精神力本来是意识的代名词,一种人的大脑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不可估量的能量。具体到班级文化上来,精神力即是班级学生由于其内在驱动力的激发而呈现出来的向上的精神指向。内在驱动力是精神力的核心因素,而向上是精神力的显性因素,因此精神力是内在存在和显性趋向的结合,它不是客观的物质展示。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是要推动学生生命的向上生长,推动学生生命以最优化的状态向上生长。从生命的神圣来讲,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把学生的成长框定在特定的阈限之内。因此,所谓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竭尽全力地给予学生一种向上的动力,用昂扬的姿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太阳,用宽广的胸怀抹去每一丝悲哀。

而通常我们看到的班级文化建设,无非就是一种物化状态的标语、口号或其他放在那里的、“死”的东西。很多人以为,那些班级布置之类的东西就是班级文化。或许有人说这是班级文化的物化呈现啊,物化了就是物,就是相,它怎么可能不是文化本体呢?还有一种类型的班级文化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理念要求班级形成特定的价值取向,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具备某种班主任认定的特质。前者的实质是伪文化,它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后者则可能是一种可怕的精神引领。说其可怕,是因为这种所谓的文化建设班主任个人化色彩比较浓厚,而班主任的个人化就可能是偏颇的;另外就是道德因素浓厚,因为道德有普世的一面,也有场域的一面。普世的一面不言而喻,是我们追求的;场域的一面就值得警惕了,因为某种道德品质在这个场是必要的,而到另一个场里就可能是对学生有伤害的。而将班级文化设定为精神力、向上的精神力,就避免了上述的不足。

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构建这种精神力。

二、实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唯一途径

有这样一则案例——

“枫枫,你看CJH搔头挠耳的样子,一定是又遇到麻烦了,你能不能帮助她呢?”因为有年级值日任务在身,我只是交代了一句给枫枫,相信他一定能完成。巡视一圈回来,枫枫居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闷闷不乐,既不读书也不去CJH身边帮助她。怎么回事呢?难道他刚才没有听到我说的吗?“枫枫,你过去帮帮CJH,教教她怎么读好这一课的单词。”我以为他会高兴地马上答应我,可是他居然只是挪了挪自己的屁股,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枫枫,你听到老师的话了吗?”出乎意料的是,枫枫把头压得低低的,竟然拒绝了我的要求。

通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该教师是想在班级中构建一种相互协助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成长。可是为什么枫枫会拒绝教师的要求呢?很明显,这里教师只是“告知”了他“帮助别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的哦”!这是很无力的表达,因为教师告诉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很遥远,他没有切实体会到帮助别人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在枫枫的认知当中可能就是“让我帮助别人就是我的付出,是吃亏的”。

班级文化建设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文化的价值和力量。笔者在构建“幸福班级”的过程中,曾经出台了一项叫单向“教导”的政策。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分组的前提是按照学科互补,确保学生必须合作,并将作业时段分为自主作业时段、交流校对时段、教授时段3个部分。同时,自主作业时段,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时段里,学生们自主做作业,谁也不问谁,不会的部分留下来以备讨论。交流校对时段,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和其他学生的对照,一致就证明是正确的,不一致就讲各自的理由。教授阶段,就是讨论后,让懂的学生给不懂的学生讲解,但不能面向集体讲解,要一对一地讲解。甲给乙讲会了,甲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来就是乙对丙讲解,以此类推。这样,在合作中,小组成员都能通过讨论明理,并获得小组合作的幸福感;二是先会的学生做“老师”的成就感和比较优势的幸福感;三是基础稍差的学生既可以在集体中学会,又可以在集体中找到温暖,从以往的“被遗弃”心理中走出来,找到情感的归宿,看到学业进步的希望。这个实践活动,自然将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如果不采取活动,而是直接讲述,他们是感受不到合作的幸福和快乐的。

诚然,我们说的班级文化是精神力。精神力的基点是内在驱动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内在驱动力才是精神力的关键。内驱力的激发更多的是靠成功感和自豪感,所以一位教师欲构建好的班级文化,就必须创设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推动成功感,让成功感激发内在驱动力,形成精神力。

三、成功的标志是精神力的延续

总是听说到某某校参观班级文化建设。看什么呢?班级标语、班级布置、班级徽记,甚至班级旗帜或者学生表现出来的守纪律、有礼貌等。但一个人的精神力你能看到吗?精神力是一个可以长期考评而无法即时看到的东西,它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存在。而班级文化成功的标志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离开这个班级之后,他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在这个班级时构建的那种精神动力。

2012年4月,我收到了已经考上大学2年的王广会同学的来信:

“老师,你知道吗,在我们学校里,同学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哪些是出自我们高三(3)班的。因为在别的学生因为进入大学而突然放松的时候,依然在刻苦学习和努力追求的身影,都是你的弟子。”

这或许才是班级文化建设成功的明证,因为数年后,学生的骨子里生长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

每个班级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都会在一个阶段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但是,它应该是怎样的比它是怎样的要重要得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追寻班级文化的真谛,笔者斗胆,谨以个人观点呈示如上,以交流,以求教。■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八个一”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一中学    郑学志

 

 

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精神水泥,它能够给予我们的班级以灵魂、以活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因此,我喜欢借助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但是,好多教师反映,他们也喜欢做班级文化,可是,总觉得无从下手。这里,我结合我自身的实践,和大家聊聊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八个一”。

1.取一个有意思的班名

这个“有意思”,是学生觉得喜欢、特殊、有味道。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总觉得要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有热情。因此,取一个有意思的班名,让自己的班级和别的班级有所区别,学生是十分喜欢的。因此,我接手组建一个新班,总是带领学生一起酝酿一个有意思的班名。

我所带的班级,先后有“奋进班”“朝阳班”“青春梦想”“快乐一族”等名称,都是学生自己取的。我为什么要学生自己取班名,就是在取班名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对这个“家庭”的期望,把握他们的脉搏,从名字中发现他们建设集体的愿景。取一个有意思的班名,其实就是增强班级认同感,营造共同的心理期待。

我现在的班级叫“星座班”。这是简称,不是全称,全称是“四季星座守护天使班”。来源很简单,全班分为4个大组,他们喜欢西方的星座说,所以分别叫春季星座、夏季星座、秋季星座、冬季星座。一个星座有一个班干部团队,轮流值周,一起守护大家,因此叫“四季星座守护天使班”。

学生喜欢这个班名,他们觉得和高一(3)班、初三(2)班有区别,毕业时都觉得自己班级和别的班级不同,特有自豪感。

现在,我们班不仅有班名,连小组也取了与众不同的名字,有些和组长名字挂钩,有些是学生的共同梦想,有些是一个良好愿望……在乎名字,就是在乎一个人,在乎一个班级。有了共同的名字,学生们就有了共同的追求。而文化,就在这种共同生活之中。

2.设计一个好看的班徽

一个好看的班徽,是班级的标志,也是我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图腾。好些教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带领学生玩这玩意儿?难道这也是教育?我是这么理解的,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必须有一个团队的追求。学生们没有标志的聚拢就是散兵,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标志,无论走到哪里,就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兵团或集团军。标志,就是我们聚拢起来的号角和口令。因此,我引导学生取好班名之外,还带领学生设计班徽。

现在我们这个班的班徽,是4颗璀璨的星星,飞向天际,尾巴拖曳成蓝黄2色的长虹,意思是我们班4个大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最后都指向共成长。这4颗星星,出于美学的考虑,有3颗是升腾在空中的,有1颗在下面托着,而且在下面的变形成光芒四射。别的班级学生有些不懂,这哪里有4颗星星啊?学生们指着说“这,这”,其他学生一想,“哦”地明白了。

为了增强标志的浅显性,知道那是我们班的班徽,学生还特意把自己的学校名称、自己班在学校班级的排名和独特的班名,分别用变形的美术字和拼音表示出来,那就是“四季星座”和“shaodongxian liangshizhen  yizhong 246ban”。这样,让人家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了。

3.改编一首有力量的班歌

改编一首激情的班歌,其实就是用一种游戏、娱乐的方式,唱响心中奋进的旋律。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带领学生改编自己的班歌。比如说,我们用《真心英雄》旋律,谱写过自己班歌的歌词——“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你我的爱融化所有的痛。未来世界,谁是真正英雄,勇敢拼搏的我们正走向成功……”一样的旋律,不一样的歌词,学生们觉得很开心。

随着学生们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也开始自己独创歌词,找人谱曲了。比如说,现在,我们班的班歌《星座上的光芒》,歌词和作曲都是原创的,学生们唱的时候特别带劲。但是这有一个过程,好多学生跟我说,他们忘不了“山寨”时,大家唱《真心英雄》时那些痛快的时光。

4.提炼一种班级精神

人活着就是一种精神,一个班级和另外一个班级的最大差别,就体现在精神上的差别。有些班级老是问题层出不穷,老一盘散沙,最关键的,不是学生没有向上的动力,而是班级缺乏一种精神。学生之间缺乏一种精神,他们是提不起劲儿的。

班级精神是班级向上的动力,在平日的学生生活中,酝酿、培养、提炼班级精神,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内在向心力,有利于从思想的深层次对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影响。

我先后带领我的班级追随过好几种班级精神。如,“做一个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的人”(苏联作家茨巴尔语),“做最有价值的自己”(师生一起创作),“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励志故事里的语言)……这些都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给学生输入一种积极的力量。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班级精神的力量,班级精神提炼形成之后,我们就用不干胶纸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大家每天都能看见。班上每发生一件事情,我们都联系班级精神进行深入阐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班级精神就如同水一样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有的教师说,我们班的学生走出去和别的班级不一样,连走路的方式都特别阳光、健康,关键就是他们接受了一种积极的班级精神的影响。

5.喊响一句班级口号

教室前面有班级精神标语,教室后面的墙上,还有我们的班级口号。班级口号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实现,也是一种行为、氛围的创建。喊响一句班级口号,就是振奋一种班级精神,就是营造一种班级行动号召。班级口号越响亮,对学生的影响力越大。

我喜欢带学生喊口号,尤其是早上跑步时,我们边跑边喊班级口号。当脚步声和班级口号的节奏声同步的时候,带给自己的感染力,带给别人的震撼力,都是最强的。

我带初一(7)班,一个本来不怎么样的班级,每天出操的时候喊:“初一(7)班,不同一般;奋发努力,前程辉煌。”喊了1个月,班级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休息时和我交流:“每次喊‘初一(7)班,不同一般’时,我就感觉真的不一般。好像自己那一刻变得特别有力,特别庄严。”还有的学生说:“刚开始喊口号,我觉得好笑,觉得滑稽。但是当大家一齐用力喊出来之后,我感觉班上同学很齐心,有一种被大家推着走的感觉,不努力都不行。”

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很多时候,形式上的一些做法,往往也能够从精神层面影响学生。当一些形式上的做法成为程序,成为固定的动作之后,学生的精神追求,也就在落实这种形式中逐渐形成了。喊响一句班级口号,就是用固定的形式,内化、巩固班级精神,使之成为一种教育的影响和力量。

6.布置一堵班级文化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让学校的墙壁说话。布置一堵班级文化墙,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里,不仅有我们的班级文化核心理念的诠释,比如说我会把我们班级命名的缘由、内涵、象征意义在这里开辟专栏说出来,还会把我们的班歌、班徽等标志性的东西放上去——这些都是连续几年不变的内容。把它们一一展示出来的意义,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要做什么。这是不变的,和不变的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变动的部分,这个部分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为什么呢?因为那里面是他们的表现天地,记载着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们能够达到的辉煌瞬间。

我在班级文化墙上专门设置“每日之星”表扬栏,将每天做得最好的学生的照片贴上去;设置“年度感动人物”榜,每一个感动大家的学生,照片、格言、事迹材料简介,全部都在上面……每次开家长会,家长会第一眼去看的地方,就是那个每天、每月、每年都变化的内容。

7.出版一份班级报纸

班报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班报,就是一个班级的对外展示窗口,学生有没有才华,班上活动能够做到哪一深度,班级报纸上一览无余,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好多教师认为班级有什么可以报道的,几十个学生,天天在一个班级里,发生什么事情,一眼都能够看到,还有办报纸的需要吗?还值得办报纸吗?我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看的,所谓的需要不需要,要看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果您只需要学生学会考试,这个报纸不办也可以;如果您想利用班报引导班级舆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们在班上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我倒觉得这个班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且,班上学生对班级现象越关注,观察得越深刻,思考得越细致,班报的内容就会越丰富灵活。班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班级学生对集体事务关注的晴雨表。班报有内容可以写,说明学生对班级事务关心,每天都有人在思考。班报空洞无物,甚至只能够东抄西抄,成为一种文摘报纸,那说明那个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相互之间并不关心。

在我们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有学生关注。如迟到,如果说有一天,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迟到了,课后一定会有一批学生采访他:“请问您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的?是家离学校太远,还是路上塞车,还是昨天晚上作业太多,睡得很晚,今天早上起不来?……”马上就会有一篇新闻报道——《迟到背后的故事》在班报上登出来。

这还不止,还有另外一批学生会分头采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学生,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很多时候,我的教育手段有效,就是班报上学生的文章教会的。比如说,他们在《第三只眼看迟到》一文中告诉我,当一个学生迟到了,如果正是考试时,他们最希望教师说的话是“不要着急,刚开始”;如果是平日迟到,他们只需要教师提醒一下“已经上课了,快点”。不需要询问原因,不要责备惩罚,他们自己会把迟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以前我们做的是纸质报纸,一周出2张,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我们做的是电子报纸,几个学生同时进行,一天就能把报纸做好,用电子邮件一发,每位家长、每个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

8.举行一个开班仪式

仪式就是使得这一刻和别的时刻不同。举行仪式,能让学生觉得神圣。每学期开学,我们班都有一个开班仪式。有时候是宣誓,如“把玩心扔出窗外”,有时候是重温班级誓词,有时候是和家长共同读一本书……这些做法各异的仪式,往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假期玩散的心收拢起来。

这个做法,在上期的“三人行”里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我觉得重要的是在做。在做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级文化建设之见
大连市第四十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讲座讲稿:解读班级文化建设
用文化经营班级,构建思想和灵魂的家园
打造班级文化的三张名片
创造贴近学生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