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良生活习惯才是被忽视的健康大敌

不良生活习惯才是被忽视的健康大敌


     

    食品问题一旦曝光,总是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但另一方面,吸烟率居高不下、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依然在国民中盛行,中国平安5月17日发布的《国人健康调研报告》指出,国人健康赤字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8.2岁。83%的人营养不均,66%血压异常,37%运动不足,34%压力过大。不知人们有没有细想过: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食品安全风险相比,哪个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更大?而让国人未老先衰的也是我们一直忽视的一些生活细节。

    食品问题一旦曝光,总是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专家说,“老百姓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健康!”但另一方面,吸烟率居高不下、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依然在国民中盛行,专家又说,“老百姓都是不怕死的!”
    中国平安5月17日发布的《国人健康调研报告》指出,国人健康赤字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8.2岁。83%的人营养不均,66%血压异常,37%运动不足,34%压力过大。
    不知人们有没有细想过:过去几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个案,对我们的健康风险到底有多大影响?又或有没有人研究过,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食品安全风险相比,哪个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更大?专家提醒,人们并不清楚,真正的健康大敌依然躲在“暗处”——它便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威胁远大于食品安全风险

    经常在外就餐非常不利健康。“我们总说,健康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殊不知每次外出就餐,我们正把健康交到厨师手里,他们并不知你是否为高血压高危人群,今天的食盐摄入是否已过量;又如果你点的菜品中包含腌渍、罐头等加工食品,那么,你又把健康转手给了千里之外的食品加工点,加工环境是否干净,食品在运输中有没有受污染,健康风险再度升级……”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在宣读一份面向全国5.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营养知信行调查”时强调:华东地区(主要为上海)“在外就餐比例”为全国最高,达到9.5%,且主要集中在晚餐。
    “经常在外就餐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过高,非常不利于健康——我们知道油盐摄入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的直接风险因素。”马冠生说。
    不良生活方式是肿瘤和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还发现:华东地区的吸烟率也为全国最高,达到20%(此前其他机构有调查显示,上海吸烟率超过50%)、高油高盐饮食人群比例高达17.2%,仅次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人群比例也低于西北、东北、西南三地。
    “现阶段,不良生活方式才是健康最大的威胁。因为根据目前威胁国人健康的前几位疾病来看,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居榜首,而不规律的作息、吸烟、压力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医学院营养系主任蔡美琴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仲伟鉴曾专门从事过食品毒理研究,他直言,“尽管食品危机频发,但老百姓必须明白,所有毒物都有量的累计概念,比如前阵子让大家人心惶惶的红心咸鸭蛋,要每天吃1000个才有致癌风险。相比之下,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造成的危险因素,其实远远大于食品安全风险。”

    现代人其实不懂平衡膳食也不会吃蔬菜

    十多年前,中国营养学界开始撰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它根据国民健康水平与疾病风险定期修订。其中,“平衡膳食”,尤其是“多摄入蔬菜”,一直被专家挂在嘴边。但“怎么吃蔬菜”,近年来却一直困扰着老百姓。
    根据《膳食指南》,每日推荐摄入蔬菜400克~500克,但专家发现,大部分人吃不足量。“以往我们认为蔬菜是小菜,小菜得有味道,得有咸味;但现在我们的健康观念改变了,蔬菜不只是为了‘下饭’,我们提倡吃蔬菜要量多,追求的是蔬菜中的抗氧化营养素、矿物质。那么,蔬菜就要淡下来,不然蔬菜吃多了,盐也吃多了,很可能会超过健康专家推荐的每日6克。所以说,现在的蔬菜得像饭一样吃,饭是没有味道的,蔬菜味道也要尽量清淡。”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提出。
    针对现在提倡饮食多样化的膳食结构,蔡美琴告诉记者,她通常自己煮饭,每天要吃30多种食物,比如在煮骨头汤时,除了放小排,还加入胡萝卜、玉米等食物一起煮;喝酸奶时,加几颗新鲜草莓或坚果。在专家看来,眼下新的健康饮食观念已经为许多人所知晓,但具体的饮食方式却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出现“不会吃蔬菜”的尴尬。

    每个人关键要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并严格遵守

    “人类花了数万年时间爬到生物链的顶端,必不甘心每日再吃草,总要吃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小宁分析,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健康挑战是:身体机能与生活方式不协调——身体不需要这么多热量,但现在的生活方式却为高热量提供了温床。
    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例,这是一本中国营养学界威望颇高的科普书籍,但老百姓接受程度并不高。有专业人士说,可能是因为《饮食指南》“规矩太多”,许多人觉得做不到。以最新一版中的用餐时段为例,书中建议,早餐在早晨7:30前用完;每天三餐中,早餐最好花20分钟,午餐和晚餐建议在30分钟至1小时。不少人就大呼,“难道七点半之后吃早餐就不行了?”
    知晓此书编写过程的马冠生解释,这本指南实则是依据大部分国人的起居习惯所制订的,比如我们的用餐习惯是一日三餐制,大部分人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由此制定了这样的饭点。
    “我们知道消化过程并非始于把食物送进嘴巴的那一刻,而是看到食物的那一刻——那时,消化液开始分泌,比如人们会咽口水,消化吸收过程就开始了。如果用餐时间过短,食物与消化液不能充分融合,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人也难以达到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啃个汉堡,5分钟早早解决午饭,结果到下午两三点就饿了,没有吃好午餐的负面感受从中午一直延续到下午。”马冠生解释。
    专家的共识是,指南仅仅是建议,不用太教条地遵守,关键是每个人要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蔡美琴调侃,“晚睡也不用有负罪感,偶尔吃些清淡的夜宵也无妨,但是得有自己的规律。以饮食为例,如果你通常是晚上7点才吃晚饭,那么到点就要吃东西,因为身体会很准时地分泌胃液,如果没有进食,久而久之会伤胃。”

    吃、懒、忙、愁使中国人身体比实际年龄老8岁

    年轻时用健康换金钱,年老时用金钱换健康。可现在的情况是,不等年纪变老,身体就已经先变老了。而让国人未老先衰的也是我们一直忽视的一些生活细节。
    吃出来的营养不均。吃能吃出好营养,也能吃出营养不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力松说,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很容易被自己的味蕾主导,什么好吃吃什么,结果可想而知,营养不均衡了。
    当然也有些人讲究科学饮食,刚听说什么对身体好,就不管不顾自己身体具体状况开始吃。我们是吃杂食的,也就是什么食物都得来点。色彩、粗细都要有,而且尽量选择自然饮食,烹调方式也要简单。
    懒出来的血压异常。“现在血压高的人越来越多,与其说这些人是懒出来的,倒不如说这些人是不爱活动才使得血压升高。人们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使得自己忽略了可以控制血压的很多机会。”刘力松说,在临床上见到很多这类心理偷懒的患者,问他们是否抽烟喝酒时,都说已经戒了,等你再细问什么时候戒的,就会发现,他们是在检查出自己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后才开始戒烟戒酒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减少钠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钾,多运动,有效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由于钾的摄入量与血压的水平呈反比,每天吃绿叶蔬菜应不少于8两。
    忙出来的运动不足。工作忙也成了现在很多人不运动最常使用的借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兰萍说,现在很多人的工作是很忙,一周7天,推荐至少5天,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等)。每天30分钟的时间还是可以抽出来的,比如早起半小时。工作单位远的,每天早早地上班,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可以选择两段时间进行,每次15分钟来完成。
    愁出来的压力过大。很多人抱怨压力大,除了工作本身外,还跟工作的人对工作的感受有关。许兰萍说,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容易焦虑的人,就越发容易体会到压力。很多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工作上稍有不顺,就会有很多担心,最直接的体会是自己被否定了,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压力感就越发大了。
    也可以说,压力过大很多时候是愁出来的。要学会自我调节,除了调整工作方法外,还要降低自己的焦虑程度,工作跟自己的能力有关,但并不能说直接就是自己能力的表现形式,也就更不能因工作的不如意而否定自我了。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衰老才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衰老。延缓心理衰老,要有意识增加脑力活动,主动增加社交往来,正确对待疾病,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等。(本报记者 项丹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良生活习惯成健康大敌
高血压病人控制好血压 原来对吃这么讲究
为什么空腹血压与饭后血压不一样?
高血压,要怎么吃才健康?
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四大营养陋习
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 二级预防临床操作指南(八)——营养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