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安新片让观众颤抖,这部神作到底有多神?

你可曾想过用5倍速度放映一部电影会是什么效果?最近,著名导演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就用120帧的新技术然我们见识了这种效果。120帧究竟是怎样的技术?这样的升级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新体验呢?

3D,4K超清,120帧。这三个词对于普通影迷来说可能只是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专业术语,然而对于电影业内来说,这却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10月14日,由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就将和在纽约电影节上第一次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承载了上面全部三个关键字的影片,这个消息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先来看看各路大神对这部影片的反应。

前迪斯尼CEO,现任SMPTE公司CEO霍华德卢克在接受《Variety》采访时表示,自己完全被震惊了。并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带感的电影。“这是我见过最好的3D,太棒了。”

而曾经负责过《世界之战》,《绿巨人》,《星球大战前传》等一系列大片的特效导演丹尼斯·穆伦对此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感兴趣。

“这太伟大了。我和李安谈论了关于科技的事情,这简直太棒了,我感觉自己就在影片现场。你能看出明显的差异,你能感觉到。也许很多人都会问,120帧是不是和看超清电视一样,我的回答是‘像也不像’。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部电影可能像看电视里的肥皂剧一样,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部电影和他们以往看到的所有都不一样。”

前索尼技术总监约布勒夫也对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表示了认同,而前索尼CEO斯塔克也坦诚这和之前自己所看的电影完全不同,会让人有深深的“代入感”。此外,《阿凡达》制片人乔恩·兰道;高速电影先驱,曾经指导《星际旅行》等影片的道格拉斯·特鲁姆布等人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也对48或60帧的电影颇有兴趣。他曾经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3D电影像是透过窗户向外眺望的话,那么这(48帧或60帧以及更高)就像把玻璃拿下去,直接盯着外面看。”

看了这些牛人的热捧,老圈估计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120帧到底有多神呢?

首先来解释一下“帧”(Frame)的概念。

帧是最小的单幅影像画面单位。我们通常所说的“帧”就是每秒的画幅张数(Frames Per Second,缩写FPS),24帧就是每秒24张画面,120帧自然就是每秒120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电影几乎一直是以每秒24帧的格式放映。24帧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的普通人眼最容易接受的速度。

虽然24帧已经是约定俗成,但为了获得更鲜明的图像,减少观看3D电影时对眼睛的压力,有些拍摄者开始尝试更快的放映速度。彼得·杰克逊在2012年的《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中尝试了每秒48帧的速度,足足把速度提高了一倍。但遗憾的是,由于电影的故事节奏以及诸多观影者的不适应,这场“影院革命”并没有得到太多积极的回应。

120帧前景究竟如何呢?

据唯优传媒董事长毛红霞透露:

“胶片时代的电影一般只能拍到24帧,但采用了新的数字技术之后,更高的画面速度已经成为可能。这样的技术自然会让画面看上去比之前清晰很多,但在应用过程中却也有许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放映技术,虽然李安的电影拍摄已经可以达到120帧。但受制于电影院的放映技术,即使在美国,这部影片也只能被还原到80帧左右播放;而在国内,这部电影甚至只能被还原到40帧,难以和拍摄时的效果相提并论。”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这部影片“英雄无用武之地”。毛红霞补充道:

“虽然电影会被还原,但画质依然会比用24帧或者48帧拍出的电影清晰的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画面连续的问题。特别是在有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上,其真实性要比普通电影好的多。如果影院在还原时用的是顶级设备,顶级还原,能让衰减更少,还是能让画面效果比之前提高几个档次的。”

但之前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画面过于清晰也可能会让观众有不适的反应。特别是《比利林恩》中充斥着大量激烈的战争镜头。本片监制之一本·热尔维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过类似的担忧,“参加测试的观众看了一部分镜头,他们说,看过战争场面的40分钟之后,他们还在颤抖。”

电影的首次放映地林肯广场

据传,这部电影在将在纽约的AMC林肯广场首次放映,时会采用“双放映机模式”,设备则使用时下最高端的克里斯蒂和多尔比3D放映机。只有通过这样的设备,目前的院线才能放映这部120帧的电影,而且即便是使用这样的设备,这部电影的最佳放映制式也只是3D/4K/60帧。

看来我们要是想欣赏不打折扣的120帧电影,恐怕还要在等上一段时间了。

画面这么拼,故事有没有拖后腿呢?

除了令人眩目的技术,该片在剧本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比利林恩》是根据美国小说家本·方登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本书获得了2012年“美国书评”奖,并被《纽约时报》评为畅销书。小说讲述了一个伊拉克战争英雄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之后,和其他老兵一起调回美国并参加了一场庆祝胜利的巡回宣传,以一场感恩节橄榄球的中场秀告终,此后又被派往伊拉克前线的故事。整个电影穿插了很多战争片段,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

早在今年年初的拉斯维加斯美国广播电视展上,这部电影就让那些资深业内人士都被震惊了。那时候他们的赞美就不仅仅限于技术上的突破,很多影评人也对电影的内容和其中表达的反战思想称赞有加。

士兵们回家后作为一名表演者在球场内庆祝的场景与战争中他们并肩战斗的镜头形成了对比。这样的故事安排隐喻了美国政府对于老兵的态度——看似把他们“捧上天”,实际上却是在无视他们的生活。这种叙述方式配合上虚拟的特效让整个战争场面显得非常富有深意。《好莱坞报道》提到,在观影后甚至有人在看完电影后说,“真应该让所有美国人都看看这部电影,这样的场面一定会让他们厌恶战争。”

对于影片体现的人文主题,导演李安评价道:

“我觉得比利的旅程既有个人性,又像是史诗,几乎完全是从他的角度来讲述,所以从情感上和强度上都特别适合这种新形式,技术应该一直为艺术表达服务,令其变得更加强烈、鲜活,因为故事和戏剧性才是最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编剧是比尤弗依,他曾经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此次,这位金牌编剧定将把原著用更好的电影语言呈现给大家。

比尤弗依

当然在高科技和好故事的配合下,对于演员的要求自然也会相应提高,电影的女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就坦言:

“120帧技术能给你一种参演慢放镜头电影的感觉,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单位时间能显现的内容显然要比其他影片多得多。这感觉就像是在电视上做直播,观众们会感到自己身临其境。所有东西似乎都在焦点之上,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了,任何瑕疵都会非常明显。”

老圈有话说:

技术的改进一定会提高人们的体验,但在一开始也肯定会让很多人感觉不适。比如3D电影的普及就让更多人习惯通过3D眼镜观看电影,但最开始时也让很多观影者感到头疼眩晕。这里也能看出李安导演确实很大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会冒很多风险。

再者就是好故事,任何一部成功的电影都必须建立在故事上。一部投资只有4000万美元,还有这么强特效的影片依旧请来了奥斯卡级别的编剧,足见人家对于故事有多重视。

这部影片值得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刷完120帧的《比利林恩》之后, 聊一聊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组图】《比利林恩》120帧浸入感与李安并非笃定的未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20帧
120帧颠覆观影体验,李安跑太快,我们快追不上了
好莱坞的技术流革命:从卡梅隆的《阿凡达》到李安的《双子杀手》
李安的一小步,电影的一大步|报道
李安的悖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