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家魏坤琳:这个世界最后胜出的,不是那些追剧追得最积极的人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里,总有人不焦虑地生活着。“


青年100 x 魏坤琳


魏坤琳是通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走入大众视野,比起魏坤琳这个称呼,大家可能对Doctor Wei更亲切一些,他在北大教书9年,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老师。


主要从事研究脑和认知科学,更详细且易懂的说法是,Doctor Wei的专长是研究人脑怎么控制运动的,这个专业又叫“运动控制”。


小时候,我们都会写一篇叫做“我的梦想”的文章,有人长大后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宇航员,但现在长大后的我们基本都做着跟“儿时梦想”不一样的工作。


而魏坤琳却活成了我们作文本上那篇“我的梦想”里的样子,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但在成为科学家的这一路上,他也绕了好远,走了好久。

 

1

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人走得更远


跟那些从小就找到热爱的人不一样,魏坤琳并不是从小就对脑和认知科学这个专业感兴趣,为了找到自己的热爱,他做过很多尝试。


在读运动控制这个专业之前,他还读过好多个专业,读过理科、工科,还去过医院。


他之前学的专业大门类叫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分类下有运动身体学、解剖学、生化、和生物力学。


他觉得自己对工科的工程更感兴趣,于是选择了生物力学,后来去国外读硕士博士,学的是运动控制,因为他觉得人脑更神秘一些,有很多挑战性,他喜欢学习有挑战的东西。



博士期间,他还想挑战一下自己,就又再学了一个工科,所以把电子工程等硕士拿下了。


学了电子工程后,一方面研究人脑怎么控制运动,一方面从工程思路方面,研究怎么控制机器的运动。


对世界,对人脑的好奇心,鞭策着他不断学习,不断深挖,但也是因为这么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始终好奇的过程,最终帮他找到了他喜欢的专业。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并不是出生就知道的,所以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地去尝试,去经历,去寻找最适合我们的人生。

 

2

学会用科学家的态度对待生活


在我们很多人眼中,科学家是高智商、高智力、高能力、尽责心很高的集合名词,但成为一名科学家,不仅字面上看很不容易,提起科学家这个词,魏坤琳说,“实际这个行业也需要非常高的行业成本”。


很多人很好奇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以及科学家的每日工作是什么,魏坤琳也跟我们讲了一下科学家这个行业的具体情况。


“为了做一个科学家,你付出的成本是这样,读完本科以后22岁,读博士至少再有五六年,你毕业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八岁,如果做自然科学,就像我的行当一样,做自然科学家,极大的可能要做一个博士后,3到5年加上去你已经三十二三岁了。


三十二三岁以后你去大学里找一个职位,大学说我给你6年时间证明你的自信,如果你6年以后你学术上有成果,做的不错,教学也不错,什么都不错,我留你下来,给你终身职位;如果没有的话,请你走人。


你愿不愿意选一个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你可能在40岁的时候失业,你工作的时间极长,因为你是为自己工作。


科研并不代表你去努力就能得到成果,因为你是要做创新的事情,谁告诉你创新就可以成功呢?所以科研工作是风险,时间成本、家庭成本,这些东西都得放进去。”



整个过程看下来,会发现当一名科学家并不容易,但大多数科学家们都在这个行业坚持着。


尤其在这个焦虑发展很快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科学家,更需要定力、耐心和能力,在焦虑的大背景下,沉住气去努力,这是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品质,这也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地方。


人生经历越多,越会发现,不论你选择任何一条道路,都是充斥着挑战的,这世间并无一蹴而就的选择。


所以面对生活的糟糕的时候,不妨少抱怨些,多想想科学家们的精神,不断去学习钻研,多点耐心,沉住气,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坚持下去的美好。

 

3

“最强大脑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关于“聪明的人,主要是因为先天的大脑聪明,还是后天开发的大脑”的问题,各种争论都有。


对于这个问题,魏坤琳是这么回答的:


你的人和能力,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先天跟后天共同塑造的结果,包括你的大脑,你所有的能力,当然爹妈给你的基因决定了你大脑的很多特质。


但你的环境,可能决定得更多一点。后天是否努力,是否用了正确的方法,是否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多地决定你的学习成绩。


一个聪明的人,都是投入且持续性学习的结果。你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哪里,是看得到的。



尤其是在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人脑的一部分工作分派给了人工智能,分派给了你的手机,我们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是选择把闲暇时间用来学习,用来创作,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还是用来刷剧,刷微博、刷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站在科学家的角度,魏坤琳也给了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建议:


注意一下你的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生活,如果你老是被手机、被电脑所奴役的话,而不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思考。


去尽量读本书,去锻炼身体的话,你就会有很大收获。你可以放心,这个社会最后胜出的人,还是那些善思考、勤学习的人。


这个时代很焦虑,但这个时代也很公平,因为这个时代最终还是属于那些肯学习,肯钻研,肯吃苦,肯坚持的人。


生活很难,但努力真的有用。

 

 

魏坤琳给大家推荐的红色电影叫做《地雷战》,这部片子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各村的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电影中用了很多的战术,它的地雷战的战术总结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处开花。


电影展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与敌人斗智斗勇。


在团中央宣传部、十点视频 、西瓜视频 联合出品,HUAWEI nova 3 实力呈献 的《新时代青年说》中,倾听这个时代青年人的表达,感受每一个新时代青年的新鲜力量。


看青年榜样,习青年力量。由团中央宣传部和十点视频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档青年精神价值纪录片“青年100计划”,将梳理当代中国青年的气质,弘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向上向善的精神,记录100位科技、文化、基层一线军人、警察、文艺、体育、音乐等领域的青年榜样典型,拟邀请易烊千玺、主持人尼格买提、中国击剑队教练雷声、京剧传承人王珮瑜、北大教授魏坤琳、演员张子枫等等各行各业嘉宾,讲述自己不一样的青年态度,人物微记录 +  青年说让你更了解当代青年的养成轨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强大脑》魏坤琳:生活很难,但努力真的有用
第一个成型的人造大脑问世:体细胞培育
让智商飞起来的4个日常习惯
脑开发
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
科学家证实人类的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未来人类能够未卜先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