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建筑(四)中国建筑文化从未中断

《史记轩辕本纪》有皇帝筑城邑的记载,《竹书纪年》有夏幾作琼宫瑶台,嬋百姓之财,的记述。现在的考古已发现了两处夏代城址和两处夏代宫殿遗址。中华文明初始期的建筑踪迹,已经可以通过遗址的发掘来追寻。

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转变。社会形态和经济生活的发展鲜明地反映在当时的城市,特别是作为国家象征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中。从夏商都城到东周列国都城,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 择中型布局和因势型的布局均已出现,以小城做宫殿,以大城(郭城)划分里坊的封闭性都城格局,已具雏形。

夏商周三代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下游。属湿陷性黄土地带。承继原始穴居和干阑的营造经验,华夏先民突出地发展了夯土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把木构技术与夯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晚夏的二里头宫殿遗址充分展示了这一点。西周的凤雏宫殿,召陈宫殿进一步将“茅茨”演进为“瓦屋”,奠定了中国建筑以土、 木、瓦、石、为基本用材的悠久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台榭建筑,推出 了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的一种土木结构的新方式,把简易技术建造大体量建筑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本时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木构榫卯已十分精巧,梁柱构架已在柱间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运用斗拱之滥觞,组群空间的庭院式布局已经形成,既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的许多特点,均已初见端倪。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以及自身能力。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的建筑都在各自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成长,转增繁褥,其活动乃嵻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艺术之探底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其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步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以及思想方面,中国虽然常与它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以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到最近半世纪,未受其他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掺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标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熊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以上段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说明一种情况,不管历史怎么发展,民族之间怎么相互融合发展,中国在几千年以来,(民国以前),在建筑方法都顽固的执行自己的审美和建筑结构和方法,中间从未间断,一直都在改善,修缮,精益求精,是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从未动摇。

现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传统的复古建筑,真心的希望我们能够反思,继续把中国的建筑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我不禁想起毛姆的一段话,文化这东西,不是一件现成的衣服伸手穿上就行,而是要吸收进体内,用来树立个性的养料,如同食物增强发育期孩子的身体一样,它不是词藻华丽的修饰,更不是炫耀你的学问,而是一种丰富灵魂的方式,得来实在不易。

我不禁去想象,一个建筑,通过族人一起合作,一起设计,并且融合当时对美所有的想象,丰富而美好,并且和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在贴个四季平安的红色对联,冬暖夏凉,安全而舒心,晚上住进去也一定能做个好梦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朝的都城在哪里,夏朝宫殿复原图
中国风 | 图说中国古建筑的演化
元上都
中国古代宫殿之夏朝
制度文明:陶寺文化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