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10 针灸

【6-常用腧穴】

【一、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图10-19-1)】

                                

                                图 10-19-1 手太阴肺经循行及常用腧穴

    1、时辰    寅时 3 ~ 5 

    2、歌诀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3、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即该经起自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至肘中(尺泽)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少商)。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4、主要证候    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行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5、主治概要    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尺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 10-19-2)。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 0.8 ~ 1.2 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列缺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或向下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太渊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 ~ 0.5 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少商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二)手阳明大肠经(图10-20-1)】

                                

    1、时辰    卯(mǎo)时 5 ~ 7

    2、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liáo)迎五里,臂臑(nào)肩髎(liáo)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liáo),终以迎香二十止。

    3、经脉循行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外(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止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4、主要证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咽喉肿痛、齿痛。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麻木等。

    5、主治概要    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图 10-20-2)。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合谷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心点(图 10-20-2)。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曲池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成直角,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热病,上肢不遂,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入为“合”。(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β-链球菌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合“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肩髃(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疬。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 0.8 ~ 1.5 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 0.5 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    鼻塞,鼻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配伍】    斜刺或平刺 0.3 ~ 0.5 寸。

    【附注】    (1)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秘要》: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图10-21-1)】

                                

                        图 10-21-1 足阳明胃经循行及常用腧穴

    1、时辰    辰时 7 ~ 9 

    2、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liáo)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3、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 3 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4、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bìn)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5、主治概要    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rún)动,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阳治目赤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 0.5 ~ 1.5 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处。

    四白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rún)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瞤(rún)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3 ~ 0.5 寸,不可深刺。

    地仓

                                

    【定位】    在面部,口角旁约 0.4 寸,上直对瞳孔(图 10-21-2)。

    【主治】    口歪,流涎,口角瞤(rún)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向颊车方向平刺 0.5 ~ 0.8 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颊车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平刺 0.5 ~ 1 寸。

    下关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图 10-21-3)。

    【主治】    耳聋,耳鸣,聤(tíng)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缺盆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 4 寸。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3 ~ 0.5 寸。

    【附注】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 2 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附注】    (1)大肠的募穴。(2)《千金方》:孕妇不可灸。

    梁丘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qià)前上棘()与髌(bìn)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上缘 2 寸。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1 ~ 1.2 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郗(chī)穴。

    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嵴()外 1 横指(中指)(图 10-21-4)。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léi)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痈,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刺灸法】    直刺 1 ~ 2 寸,强身健体用灸法。

    【附注】    (1)足阳明经所入为“合”;胃的下合穴。(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参考资料:①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驰缓时针刺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②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③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素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 17.85 单位,兔增加 62.1 单位,两者均在针后 12 小时增加最明显。④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椎”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丰隆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 1 寸,距胫骨前嵴外 2 横指(中指)(图 10-21-4)。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症,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厉兑

                                

    【定位】    在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 0.1 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四)足太阴脾经(图10-22-1)】

                                

    1、时辰    巳时 9 ~ 11

    2、歌诀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jī)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dòu)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3、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zhí)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夹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穴、公孙穴),上向内踝前边(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穴、阴陵泉穴),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穴、箕门穴),进入腹部(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中极穴、关元穴,属于脾,络于胃(腹哀穴;会下脘穴、日月穴、期门穴),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络大包;会中府穴),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4、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跟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5、主治概要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隐白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图 10-22-2)。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 0.1 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公孙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 1 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图 10-22-2)。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 0.6 ~ 1.2 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参考资料: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 X 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三阴交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图 10-22-3)。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阴陵泉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 ~ 2 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入为“合”。

    血海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bìn)骨内上缘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图 10-22-4)。

    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 至 5 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 45 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五)手少阴心经(图10-23-1)】

                                

    1、时辰    午时 11 ~ 13

    2、歌诀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郗(chī)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3、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心系”向上支脉:夹咽喉上行,连于目系(眼球连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腕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4、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5、主治概要    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少海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入为“合”。

    神门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参考资料:①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②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郗、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少府

                                

    【定位】    在手掌面,第 4、5 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yíng)”。

    少冲

                                

    【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图 10-23-2)。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六)手太阳小肠经(图10-24-1)】

                                

    1、时辰    未时 13 ~ 15

    2、歌诀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则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nào)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liáo)入听宫。

    3、经脉循行    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4、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5、主治概要    主治头、项、耳、目、喉咽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少泽

                                

    【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图 10-24-2)。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后溪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 5 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头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养老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缘中。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手太阳经郗(chī)穴。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天宗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 4 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 ~ 1 寸。

    秉风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 ~ 2 寸。

    【附注】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听宫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耳鸣,耳聋,聤(tíng)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1 ~ 1.5 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图 10-25-1)】

                                

    1、时辰    申时 15 ~ 17

    2、歌诀    足太阳经六十七,精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zhù)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lǚ)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郗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

    3、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niè)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夹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guó)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和于腘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第五趾骨粗隆,至小指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4、主要病候    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臀部及下肢循行部位痛麻等。

    3、主治概要    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晴明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图 10-25-2)。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物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 0.5 ~ 1 寸。不捻转,不提插(或之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处,约在目内眦直上(图 10-25-2)。

    【主治】    头痛 ,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瞤(rún)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 0.5 ~ 0.8 寸。禁灸。

    天柱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 1.3 寸。

    【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 ~ 0.8 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风门

                                

    【定位】    在背部,当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5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

    【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心的背俞穴。

    膈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膏肓治贫血。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兔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 4 × 10 ** 12 / L以下,血红蛋白在 65 g/L以下),针刺“膈俞”“膏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肝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9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肝的背俞穴。

    胆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10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黄疸,口苦,胁痛,肺痨,潮热。

    【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治胆道疾病。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胆的背俞穴。

    脾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便秘。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脾的背俞穴。

    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

    【附注】    胃的背俞穴。

    肾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    配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

    【附注】    (1)肾的背俞穴。(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大肠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0.8 ~ 1.2 寸。

    【附注】    大肠背俞穴。

    上髎(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qià)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 1 骶后孔处。

    【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次髎

    【定位】    在骶()部,当髂(qià)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 2 骶后孔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中髎

                                

    【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 3 骶后孔处。

    【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下髎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 4 骶后孔处。

    【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

    委中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肱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膀胱的下合穴。

    承山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 1 ~ 2 寸。

    昆仑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

    【附注】    (1)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至阴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浅刺 0.1 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八)足少阴肾经(图10-26)】

                                

    1、时辰    酉时 17 ~ 19

    2、歌诀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huāng)俞脐(qí)。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yù)中俞府毕。

    3、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过脊柱(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4、主要病候    ‍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证。

    5、主治概要    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涌泉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 2、3 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图 10-26)。

    【主治】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夹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肾经井穴。

    太溪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肾经腧穴、原穴。

    照海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    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证,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

    复溜

    【定位】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 2 寸,跟腱的前缘。

    【主治】    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    配后溪、阴郗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    直刺 0.8 ~ 1 寸;可灸。

    【附注】    肾经经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图 10-27-1)】

                                

    1、时辰    戊时 19 ~ 21

    2、歌诀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xì)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3、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胸中,出于胁肋至腋下(天池),上行至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经之间,经肘窝下行于前臂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4、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惊、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痛、掌心发热等。

    5、主治概要    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曲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图 10-27-2)。

    【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0.8 ~ 1 寸,或者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    心包络合穴。

    郗()门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5 寸。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痫。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络郗穴。

    间使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    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络穴。

    内关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 10-27-2)。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肢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震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治胸闷。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劳宫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 2、3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络荥穴。

    中冲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体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    心包络井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图10-28)】

                                

    1、时辰    亥时 21 ~ 23

    2、歌诀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luò),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yǒu)翳风瘛(chì)脉青,颅息角孙丝竹空。和髎耳门听有常。

    3、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 4、5掌骨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经肘尖沿上臂外侧达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4、主要病候    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外侧痛等。

    5、主治概要    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关冲

                                

    【定位】    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指寸)。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    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浅刺 0.1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    三焦经井穴。

    中渚(zhǔ

    【定位】    在手背部,当无名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 4、5 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    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ài)痛。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腧穴。

      外关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支沟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暴喑(yīn),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    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络穴。

    肩髎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    配天宗、曲垣(yuán)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翳()风

    【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直刺 0.8 ~ 1 寸;可灸,勿直接灸。

    耳门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    耳聋,耳鸣,聤(tíng)耳,齿痛。

    【配伍】    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0.5 ~ 1 寸;可灸。

    丝竹空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瞤(rún)动,齿痛,癫痫。

    【配伍】    配耳门治牙痛。

    【刺灸法】    平刺 0.5 ~ 1 寸。不宜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图 10-29-1)】

                                

    1、时辰    子时 23 ~ 1

    2、歌诀    少阳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木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风池肩井渊腋部,辄筋日月京门标,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邱光明宵,阳辅悬钟邱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第四指端窍阴毕。

    3、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kuān)关节(环跳)。

    耳后支部: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向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与缺盆部。下行腋部,沿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之间,经腓(féi)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 4 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 1、2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4、主要病候    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颌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腋下、胸胁、股及下肢外侧、足外侧痛等。

    5、主治概要    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瞳子髎(liáo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 0.5 寸,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头痛,目赤,目痛,畏光,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    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法】    向后刺或斜刺 0.3 ~ 0.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阳白

    【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 1 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    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阳维之会。

    头临泣

                                

    【定位】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 0.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图 10-29-2)。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    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    平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    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 ~ 0.8 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环跳

                                

    【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中 1/3 交点处。

    【主治】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参风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    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    直刺 2 ~ 2.5 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风市

                                

    【定位】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guó)横纹上 7 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骚痒,脚气。

    【配伍】    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可灸。

    阳陵泉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    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素、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向下刺 1 ~ 1.5 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经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光明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5 寸,腓骨前缘。

    【主治】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伍】    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起白内障。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胆经络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图10-30-1)】

                                

    1、时辰    丑时 1 ~ 3

    2、歌诀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3、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 8 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夹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联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汇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4、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5、主治概要    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大敦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    疝气,缩阴,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证,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    斜刺 0.1 ~ 0.2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    肝经井穴。

    行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 1、2趾间,趾蹼缘的上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月经过多,经闭,痛经,带下,阴中痛,遗尿,淋证,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chì)疭(zòng),失眠,口歪,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    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肝经荥穴。

    太冲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 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肝经腧穴、原穴。

    曲泉

                                

    【定位】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可灸。

    【附注】    肝经合穴。

    章门

                                

    【定位】    在侧腹部,当第 11 肋游离端的下方(图 10-30-2)。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期门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图 10-30-2)。

    【主治】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可灸。

    【附注】    肝的募穴。

【(十三)督脉(图10-31-1)】

                                

    1、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中,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2、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3、主治概要    神志疾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生殖疾患及循行所过部位相应内脏病证。

    4、督脉歌诀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腰俞

                                

    【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图 10-31-2)。

    【主治】    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    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    向上斜刺 0.5 ~ 1 寸;可灸。

    腰阳关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图 10-30-2)。

    【主治】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配伍】    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命门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图 10-31-2)。

    【主治】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    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争;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艾灸)治痛经(寒湿凝滞型),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中枢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10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 10-31-2)。

    【主治】    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    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    向上微斜刺 0.5 ~ 1 寸;可灸。

    大椎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图 10-31-2)。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细胞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    斜刺 0.5 ~ 1 寸;可灸。

    哑门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第 1 颈椎下。

    【主治】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    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 ~ 1 寸。

    风府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    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qiú)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 ~ 1 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百会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头部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    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qìn)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梅尼埃综合征,针百会头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

    【刺灸法】    平刺 0.5 ~ 0.8 寸;可灸。

    水沟

                                

    【定位】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 交点处。

    【主治】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痛。

    【配伍】    配百会、十宣、涌泉用于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 0.3 ~ 0.5 寸,火用指甲按掐;不灸。

    龈(yín)交

                                

    【定位】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    齿龈肿痛,口臭,齿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xuǎn),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    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向上斜刺 0.2 ~ 0.3 寸;不灸。

【(十四)任脉(图10-32-1)】

                                

    1、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前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再向上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

    2、主要病候    疝气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3、主治概要    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神志病。

    4、督脉歌诀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石门是,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接,脐上五寸上脘在,脐上六寸巨阙穴,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四八华盖举,膻上璇玑六寸四,玑上一寸天突取,廉泉颔下结上已,承浆颐前下唇中。

    会阴

    【定位】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    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    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证,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孕妇慎用;可灸。

    中极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 寸。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    配大赫、肾俞、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证(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关元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    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泻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气海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1.5 寸。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泻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关元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泻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肓(huāng)之原穴。

    神阙

    【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泻痢,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    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泻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    禁刺;可灸。

    中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鼓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 20 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    直刺 0.5 ~ 1 寸;可灸。

    【附注】    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膻(dàn)中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咳嗽,气喘,咯(kǎ)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鼓胀。

    【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    平刺 0.3 ~ 0.5 寸;可灸。

    【附注】    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天突

                                

    【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图 10-32-2)。

    【主治】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    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    先直刺 0.2 ~ 0.3 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 0.5 ~ 1 寸;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    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承浆

    【定位】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图 10-32-2)。

    【主治】    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    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    斜刺 0.3 ~ 0.5 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任脉之会。

【二、常用经外奇穴】

    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图 10-33)。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    平刺 0.5 ~ 0.8 寸;可灸。

    鱼腰

                                

    【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正中。

    【主治】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瞤(rún)动,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    平刺 0.3 ~ 0.5 寸;紧灸。

    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毛内侧端连线中点(图 10-34)。

    【主治】    头额痛,眩晕,鼻渊,小儿惊厥。

    【刺灸法】    向下平刺 0.3 ~ 0.5 寸。

    太阳

                                

    【定位】    在颞(niè)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图 10-35)。

    【主治】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3 ~ 0.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安眠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失眠,头痛,眩晕,癫狂。

    【刺灸法】    直刺 0.8 ~ 1.2 寸;可灸。

    定喘

                                

    【定位】    在背部,当第 7 颈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

    【主治】    哮喘,咳嗽,肩背痛,落枕。

    【刺灸法】    直刺 0.5 ~ 0.8 寸;可灸。

    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5 寸,一侧 17 穴,左右共 34 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    直刺 0.3 ~ 0.5 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腰眼

                                

    【定位】    在腰部,当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约 3.5 寸凹陷中。

    【主治】    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

    【刺灸法】    直刺 1 ~ 1.5 寸;可灸。

    腰痛点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 2、第 3掌骨及第 4、第 5 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 2 穴,左右共 4 穴。

    【主治】    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由两侧项掌中斜刺 0.5 ~ 0.8 寸;可灸。

    外劳宫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 2、第 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 0.5 寸处。

    【主治】    落枕,手臂痛,胃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 ~ 0.8 寸。

    八邪

                                

    【定位】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 1 至第 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

    【主治】    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

    【刺灸法】    斜刺 0.5 ~ 0.8 寸,或点刺出血。

    四缝

                                

    【定位】    在第 2 至第 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 4 穴,左右共 8 穴(图 10-36)。

    【主治】    小儿疳积,百日咳。

    【刺灸法】    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

    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 寸(指寸),左右共 10 穴(图10-36)。

    【主治】    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

    【刺灸法】    浅刺 0.1 ~ 0.2 寸,或点刺出血。

    膝眼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主治】    膝痛,腿痛,脚气。

    【刺灸法】    向膝中斜刺 0.5 ~ 1 寸,或透刺对侧膝眼;可灸。

    胆囊

                                

    【定位】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 2 寸。

    【主治】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1 ~ 2 寸;可灸。

    阑尾

                                

    【定位】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 5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

    【主治】    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1.5 ~ 2 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经络及其穴位功能(整理)
人体经络穴位图 11(高清图、各经络穴位详解)
《针灸学》_十二经脉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_中医世家
12.足厥阴肝经14穴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穴位图,肺经的功效
足少阳胆经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