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留痕——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

2016年9月25日,我们从陕西清涧县的黄河太极湾出发,经辛关黄河大桥,路过石楼、柳林县,来到了蜚声中外的黄河古渡口古镇碛口。以前一直有着想沿着山陕边境的黄河走一走,观赏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流的壮观景象。但是一直没有成行。今年我去了吉县的壶口瀑布,又去了偏关的老牛湾,这次又去了石楼县的黄河第一湾,现在又来到了一个著名的黄河古渡口。在我的头脑里渐渐的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九曲黄河,直流万千。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有两个重要的口,第一个口是大家都不会陌生的山西“壶口”。而第二口乃本次所到之地位于山西吕梁临县的“碛口”,它位于黄河与湫水河交汇之处。

碛意指河流中的险滩,晋陕一带的人们称这类险滩为“碛”,它亦是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黄河在晋境,有许多以碛字命名的河道。“碛口”意为有碛之口,也是对碛口地貌的一个概括。虽然碛口不如壶口那么声名远播,但碛口却有着壶口无法比拟的辉煌历史。

明清至明国年间,碛口集黄河水运之优势,凭借水旱转运码头成为了我国东西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商贸重镇,享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名。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 “碛”字它的发音是“qi”(去声),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在黄河入晋的河段中,以碛命名的河道比比皆是,老船工们都能倒背如流将这些凶险地段口口相传在心里:老牛湾碛、梁家碛、死河碛、碛塄口、黑峪碛……一直到大同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弯急、浪大、石多、水浅。大同碛又名二碛,而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当流经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


站在碛口古镇卧虎山门前眺望,右手边是滔滔黄河,左手是出自吕梁山脉的湫水。湫水在碛口镇西南北屏风一样的壁立三百米的秃鹫山一档,扭头向西北扑进黄河。碛口便在这两条河相会的口子上。卧虎山从后面装上了它的腰,西北一半贴在了黄河岸边,东南一半贴在湫水岸边,从这头到那头,足有三里地长。镇子上的人把黄河叫‘老河’,把湫水叫‘小河’,道出了这两条和对碛口镇的血肉关系。


在过去交通落后的年代里,碛口以上的黄河水道是连结西北与华北物流的经济大动脉,而大同碛则成为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结点,货船至此不得不抛锚卸货改走旱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碛口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物资中转集镇,并逐渐发展到相当的规模,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康乾盛世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了碛口的繁荣昌盛,做为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码头上的货船每天少则几十艘,多则二、三百艘,拥挤时三排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这一景象即使在今天想象起来也依旧是蔚为壮观。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等,各类物资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碛口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三百八十余家大小商号。黄河岸边的老人们今天能够回忆起的不仅是昔日的繁华与兴盛,他们更怀念当年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犯碛口,古镇遭到破坏,许多富商巨贾远走他乡以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解放后,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京包复线的通车,黄河水运失去价值,碛口古镇最终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河沟壑中。


万幸的是,虽然吴冠中先生早在1989年就首先发现了这颗遗落在黄河岸边的古镇,但由于这里交通不便,且民众中的知名度还不高,故一般游人尚不多。加上当地政府和老乡们的改革开放热情还没开始释放出来,使这里还得以保留着古镇淳厚的民风和本色的味道,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不过,我真的希望这里能继续着它那被遗忘的历史,否则,用不了几年,这个原汁原味的碛口古镇也将会消失在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热闹之中了。


碛口镇背山面河,坐东向西,明清时代筑成的一条条街巷,千百年来一直矗立在黄河边,看着滚滚巨浪承载着五千年的沧桑向东奔去。镇子由一条主街和与之垂直的十一条小巷构成,主街由要冲巷向西南沿黄河延伸,在黄河与湫水的交汇处又沿湫水逆水而上,向东南逶迤而去,直到西头村号头止,呈“L”型走向,全长五华里。碛口主街当年被划分为三段,湫水河沿岸为前街和中街,前街又称食巷店,主要经营饭店、酒馆、大车店等,中街主要经营绸缎及日杂百货。主街沿黄河一段,被称为后街,现在被叫做老街,这里紧靠黄河码头,实力雄厚的商号均聚集于此。在后街与黄河之间,后来又扩充出二道街和三道街,二道街全长三华里,三道街只有一华里。不过,咆哮的黄河水患已经带走二道街、三道街和主街的半壁江山,只在长兴店一带,为我们留下了一小段200多米保存完整的老街。


由于碛口镇的商贸特征,来往的人都与商贸有关,均不带家眷,因此少有住宅建筑,主要的都是商贸建筑和骡马店、骆驼店之类的运输建筑。

从卧虎山的半山腰可以俯视整个小镇,那条老街就在不远处,那些规模大小不等的民居院落错落有致。院落大多都是院中院,院套院,一院连着另一院,沿着山势向上铺排开来。院中的房舍或窑洞最多可以垒叠六层之多。整个镇子看似零乱驳杂,仔细观察,却发现它绝对是经过仔细规划的,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摆布排列极有规矩。更称奇的是,整个小镇是街连着街、巷连着巷、街巷相通、院院相连。难怪我们刚才一路走来,竟从没走回头路。夕阳下的小镇静静地摆在那里:碧绿的青苔、雕花的飞檐以及屋顶的树枝瓦扉……任凭你从哪个角度审视都能让你被它的韵致吸引。


  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


  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倚庙廊俯而环视,只见黄河滔滔,批水潺潺,古老的碛口镇尽收眼底。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乐楼的音响效果更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老街上,四四方方的铺路石早已被磨去了棱角,变得坎坷泥泞。老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多道弯。街临的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估计夜间这边屋里说话,对面都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大多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样式。房屋不设门扇,而代之以活动式长条门板,门板卡槽的上方,镶嵌着刻有店铺名号的门匾,门前一律都是高圪台。店铺之间,间或是些当年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它的历史与繁荣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让人们充分感受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浓郁的商业氛围。走在老街上,看着老铺子门板、门板内的老家什、人们安然的闲聊,恍若碛口昔日的繁华旧梦又一点一点的复原;永顺店、兴盛韩、世衡昌、锦荣店、义生成、兴华院、日兴亨、丰记货栈、义记美孚、祥记烟草……一个一个沾金带银的老字号仿佛又纷纷回落到碛口街上。


历史的辉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碛口古镇
碛口-山西行之二
黄河碛口古镇
初春邂逅碛口 蓝格莹莹地天让人艳羡
烟雨碛口
山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