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僧侶與哲學家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一九六六年,馬修?李卡德二十歲,看了朋友所拍攝的西藏大師的影片,深受感動,買了一張前往印度的便宜機票,動身前往大吉嶺,在那裡遇見了他的第一位西藏老師,和佛教有了初步的接觸。

  那時他正是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賈克柏的門生,學業正要步入輝煌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經過暑假的精神之旅,卻使他的心時時飛向印度。完成博士學位後,他告訴父親和老師,他要定居亞洲,開始過心靈的生活,他們驚訝之餘,有著不解的失望。

 

  馬修和西方的關係並未全然斷絕,他成了僧侶,跟著西藏大師學習、翻譯佛典,成了佛教西傳的橋梁。三十一年後,馬修和哲學家父親針對佛教和生命的意義展開對話,父親對佛教犀利的質疑,讓馬修有機會揭開佛法神祕的面紗;佛法不是無為、迷信、被動的東方思想,它是一門心的科學。

  佛教源起東方,和我們的生活、價值觀緊密相連,但是我們是否認識它?接受西方式教育的現代人,不乏理性的思考和積極的工作觀,可是要如何轉化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您要深入了解佛法,甚至於西方文明的整體價值觀,僧侶和哲學家之間的對話,絕對可以提供您最佳的解釋。

 

 

深度推薦

 

當西方科學的理性思維創造出高度的物質文明,人類對於生命意義卻沒有因此獲得同等的瞭解。許多追尋自我的腳步紛紛來到西藏,企圖從東方的佛教智慧中,找到通往生命快樂滿足之門,《僧侶與哲學家》要呈現的,正是一對法國父子就佛法、哲學、科學、心靈進行的跨界對談。


書中以哲學家父親與僧侶兒子的對答貫穿全文,從而搭起東西文化的橋樑。在受過科學訓練、而後轉向佛法修行的兒子說明中,父親企圖找出以理性思維瞭解佛法的途徑,讓讀者揮別佛教是消極、虛無、被動、無為的刻板印象,瞭解佛教具有的人文、社會、政治、科學、哲學層面,而能關照佛法的核心,破除西方加諸佛教的不當神秘主義色彩。


兩人在書中對談的另一重點,是當代汲汲探索的科學與心靈關係。僧侶兒子強調,佛法不是宗教性的教條,而是一種心靈的科學;它也不是純然的知識哲理,更是一種個人內在轉換的實踐。佛法和科學一般要追尋真理,然而佛法的真理教導心靈,才是真正的完美智慧。

 

正如書尾所說,在這場對談中,僧侶兒子想做的是「分享和解釋」,哲學家父親想做的卻是「分析和比較」。當我們跟隨著不同文化背景的父子進行佛法的追尋時,也正以自己的方式踏上了心靈之旅。

 

作者:珍.法蘭可斯雷蒙,馬錫.理察
原文作者:Jean-Francois Revel
譯者:賴聲川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及譯文
西藏医心术- 译序-其他书籍-修行者
科學時代,西方人為什麼要出家?
佛門對聯 摘要
欲养生,先养心
玄奘大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