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吃糖很简单

健康吃糖很简单

      每回出去做科普讲座,无论是面对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授课的内容都紧紧围绕“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而且宝塔顶部的油盐都是讲课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导致我们目前慢病人群如此庞大的两大“元凶”,除油盐之外,最让我烦恼的就属“糖”。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糖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既然人们喜欢甜味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究竟又该如何健康吃糖呢?

    

      难以抗拒的甜蜜——“糖”

      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糖果、宛如艺术品般的生日蛋糕、时尚的各种饮料等都是人们亲近糖、追求甜味的佐证。另外,在菜肴的烹调方法上,糖也帮了很多的忙。比如最常见的糖醋类的菜肴,它一旦入口,就会让舌尖感受到清爽的甜味和原料本身的鲜香味,而同时我们舌头的两侧则会感受到酸味和咸味,这种萦绕在口腔中的妙不可言的味觉盛宴,怎能不让人食欲大增呢?而当食材的苦味或者酸味过浓时,加入少量的糖,就立刻可以掩盖或减轻不愉快的味道。一杯酸甜可口的蜂蜜柠檬茶,不正是因为有了糖才让柠檬既发挥营养作用,又保护了主人的食欲吗?

      以上说的只是糖给人们的一种外表现象,实际上广义的糖(指碳水化合物)是维护人们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糖能给人提供热量。食用1克的葡萄糖或蔗糖可以给人体提供4千卡的能量。1千卡的能量定义为:把1千克的纯净水,从15℃升高到16℃所需要的能量(或称“热量”)。正是因为有了能量,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不仅如此,糖在我们血液中需要维持在70~110mg/L的浓度时,我们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学习。当低于70ml/L时,人体就会出虚汗、全身感到无力、甚至昏倒,就是俗称的“低血糖”。

    

      挥之不去的烦恼——“糖”

      大自然真的很公平,它从不让一种食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冷落了其它,所以糖也不例外。糖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

      当儿童出现第一颗龋齿时,常常会听到父母责怪的声音“糖吃多了!”这让“糖”瞬间就变成了“罪魁祸首”。 没错,这确实是“糖”惹的祸。当我们吃完甜食、喝完甜饮料后没有及时漱口或刷牙时,残存在口腔中的糖,就会被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和部分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酸性产物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逐渐腐蚀牙釉质,久而久之,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形成龋洞和其它牙齿疾病的发生。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进而使大脑对甜食产生更强烈的渴望。所以“糖”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和吸烟十分类似,尤其体现在女性生理周期前。此时,甜食会让大脑中本已下降的快乐物质——5-羟色胺和多巴胺再次合成增多,因此很多女性选择吃甜食来缓解不良的情绪。 但是久而久之,嗜糖如命,最终让这个“甜蜜大使”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除了少年儿童和生理期的女性以外,过量食糖对其他人群也危害甚多。如果糖吃的太多,特别是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含蔗糖比较多的食物,也是造成人体肥胖、高血脂、脂肪肝一个诱因,因为身体中过量的糖可以加速脂肪合成的数量。 此外,虽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摄入甜食过多,但是血糖值偏高人士应该尽量避免吃含有精制糖类的食物,以防加重身体负担,使药物治疗效果下降。

      研究人员也发现,日常饮食中偏爱甜食者,常常会因为过量食糖而导致“甜食综合征”。表现为:无名烦恼、任性、易冲动、易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以表现为头发变黄、身体骨骼酸痛、龋齿、儿童弱视、近视;重者可导致高血压与肥胖,而肥胖又会被卷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的恶性漩涡中。

 

      健康吃糖其实很简单

      并非所有的糖都“十恶不赦”,毕竟剥夺人们享受甜蜜本身就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习营养学的相关知识,看清各类糖的真面目,从而正确地选择糖,健康地食用糖。

    

      一、糖类家族成员构成

      我们通常讲的“糖”只是糖类家族成员之一,其实糖类家族全名为“碳水化合物”,包括三类重要成员:单糖、双糖和多糖。

      能被我们人体吸收利用的糖都要变成“单糖”才能进入我们的血液,所以单糖是糖类家族中“最调皮的孩子”,双糖和多糖与之相比就“老实”许多。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分类(糖分子DP)          分类            组成成员

  糖(1~2)               单糖            葡萄糖、 半乳糖、果糖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糖醇            山梨醇、甘露糖醇

  寡糖(3~9)              异麦芽低聚寡糖      麦芽糊精

                          其他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

  多糖(≥10)             淀粉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亲水胶质物

 

      二、不吃蔗糖,我们也能健康生活。

      从上面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就可以给我们身体提供足够的糖,因为米饭、馒头、土豆、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中本身就富含淀粉,它们可以最终在体内经过代谢水解生成葡萄糖,供应能量。

      我们吃的水果,由于它们富含天然果糖,所以也可以被直接吸收入血液。除此之外,我们喝的牛奶当中含有乳糖,我们吃的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我们吃的蔬菜中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也称“膳食纤维”)。

      结论:如果一日三餐正常饮食,我们不吃任何额外添加蔗糖的甜味食品,我们完全可以健康的活着。

 

      三、追求“甜蜜生活”需要用心选“糖”!

      前文已述并非所有的糖都“十恶不赦”,那究竟是哪种糖既能让我们享受甜蜜生活,又让健康后顾无忧呢?准确答案是:糖醇类(如:山梨糖醇、甘露醇、木糖醇、麦芽糖醇)和低聚糖(如低聚果糖和大豆低聚糖)

      糖醇就不用我多说了,因为我们的“木糖醇口香糖”地球人都知道。它不产生热量,是优良的甜味剂,非常适宜添加到各类食品中。

      低聚糖家族成员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几种重要的低聚糖有棉子糖、水苏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它们有什么营养特点呢?我们以低聚果糖为例加以说明。

    

 

      1、低聚果糖来源于日常食用的水果、蔬菜中,如洋葱、大蒜、香蕉等。虽然人工提取的低聚呈糖浆状或晶体粉末状,看似化学合成,但实际上均来自食物,所以安全性高。

      2、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60%,甜味柔和而清爽。虽然字面上有“果糖”二字,但实际上名不副实,它属于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它在体内被大肠双歧杆菌所利用,因此被称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俗称“益生元“),发挥着润肠通便、排毒美容的功效。这可是它与木糖醇的本质区别哦!

      3、低聚果糖不会升高血糖、不会让人发胖、不会引起龋齿。所以蔗糖完全没办法与之相比。 而且由于它耐高温,可以在烹饪过程中代替蔗糖使用而不会像蔗糖那样微微泛黄,发生糖化反应。

      正因为低聚果糖有以上这么多的优点和独特功效,如今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低聚果糖之类的家用甜味剂出售。但是由于成本太高,我国目前仅限于一些高端的酸奶、乳酸菌饮料、婴儿配方奶粉、婴儿米粉等食品中有部分添加,产品尚未普及。大家购买甜味食品前,不妨从配料表中去寻找它的身影。

 

      健康提醒:坚持每天食用10克低聚果糖就会产生有益作用,食用过多则可能会引起胀气(由于肠道内的有益菌繁殖过多,细菌分解肠道代谢物产气引起)。成人每天吃低聚糖的量应当控制在45克以内,孩子则控制在30克以内为宜。容易腹胀腹泻的人首次食用时应控制好用量。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每一位朋友,都能选对糖,选好糖,健康幸福的享受“甜蜜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被分为白糖、红糖?那么单糖、双糖、寡糖...又是什么呢?
什么糖引起糖尿病
糖、糖、糖—— 什么是糖?
话“糖”,一个甜蜜的话题
糖和糖类差距有多大你造吗?!
所有的糖都是甜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