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敢教日月换新天

原创 奚仁德 群学书院 2022-08-14 08:57 发表于江苏

收录于合集#主席诗词鉴赏29个

题图:傅抱石《毛泽东到韶山诗意图》

81.8cm×116.3cm 纸本设色 1960年 南京博物院藏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举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教”应读平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看”应读平声,“菽”应读仄声。

敢教日月换新天

文 | 奚仁德



01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又名韶山冲,是一片狭长的山谷地带,长约10里,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西北部,在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处,距离长沙131公里。因其西南方约二里半有著名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500多米的韶峰而得名。一说 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得名。

1893年至1910年,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以后,他一共回来过五次。

第一次,1921年正月初八至初十,毛泽东父母先后去世,毛泽东回韶山处理、安排家务,并动员家人跟他出去干革命。

《毛泽东年谱》:2月上旬,和毛泽覃从长沙回到韶山过春节。一天晚上,同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王淑兰等,谈论家庭及国难当头,民生多艰等情形。劝毛泽民把家里的事安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说: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几天后,毛泽民随毛泽东离开韶山,到了长沙,被安排在一师附小任教务,同时在该校工人补习学校学习。毛泽覃、毛泽建于1918年、1921年,先后到长沙读书。其它许多资料都把这一次回韶山忽略掉了。

第二次,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运。

这一次时间较长。2月6日,毛泽东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到韶山。6月中旬,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8月28日,湖南省长赵恒惕得到成胥生的密报后,派快兵抓捕毛泽东。毛泽东在党组织和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离开韶山,去了长沙。

第三次,1927年1月4日至9日,毛泽东再回韶山考察农运。

在韶山,了解到此时的韶山同1925年离开时大不一样了。祠堂、庙宇做了农民协会会址,农民协会还组织农民修塘,修坝,禁烟,禁赌  ,办农民夜校,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毛泽东在祠堂召开有妇女参加的大会。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搞革命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我所爱,所交的朋友,是穿草鞋的没有钱的穷人。我们的革命还才开始,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还得三四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2月5日,历时32天的湖南五县考察结束。考察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3月5日——4月3日,《湖南农民运动报告》全文,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第三十五、三十六期合刊,第三十八期、第三十九期连续刊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于三月间,还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汉口《民国日报》的《中央副刊》先后发表其中的前两章。3月28日,《湖南民报》开始连载。4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为书名,瞿秋白作序出版单行本。5月和6月,《共产国际》的俄文版和英文版先后转载了《向导》刊印的《报告》。

第四次,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第四次回韶山。

第五次,1966年6月18日至6月29日,毛泽东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回韶山。

1959年6月22日,毛泽东从武汉到长沙。6月24日,毛泽东在长沙畅游湘江,视察橘子洲小学。6月25日,下午四时四十五分,从长沙到达湘潭,换乘汽车,于晚七时左右才到达韶山。晚上,召开地、县干部会,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调查韶山的现状,直到夜三时才睡。

26日,晨五时,径自朝韶山冲旧居对面的山上走去,来到父母墓前。接过身边工作人员采自路边的一束松枝,神情肃穆,敬献在墓前,三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当地干部问要不要把坟墓修一下,毛泽东说:不要了,添一下土就行了。

拜祭了父母的墓后,到谢家屋场和毛霞生等人亲切交谈,并合影。接着,在看旧居时,指出1925年在阁楼上成立的不是党小组,而是党支部。又回忆起毛泽民的往事。又视察了韶山学校,并题字,合影。回到招待所后,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26日,下午,慰问了毛福轩烈士的妻子、儿子和儿媳。接着,一路看禾苗生长情况,一路问生产生活情况。在新修的韶山水库里游泳一个多小时。接着,在震公祠前和韶山广大群众,以及从湘乡几十里外赶来的群众约三千人亲切会见。

26日,晚上,接见并宴请老地下党员、自卫队员、农协会员、儿童团员、女子联合会员等革命老人。席后,又和他们亲切交谈,征求意见。夜三时入睡。

27日,又忙了一上午。中午,请来几家亲戚一起吃午饭。下午与群众合影告别,乘汽车离开韶山,经宁乡回长沙。途中,两三次下车同群众交谈, 了解基本核算单位、口粮、密植等问题。又在橘子洲下水,游湘江。

这首诗是26日晚,在韶山招待所(现在的韶山宾馆故园一号楼)写的。毛泽东宴请老乡后,高兴不已,非常激动,自25日以来,在韶山的所见所闻,勾起了他对32年前和32年来的深沉回忆,抚今思昔,感慨不已。一会儿在窗前卧室外的走廊里踱步微吟,一会儿在蜡烛光(当时还没有安装电灯)下伏案疾书,直到翌日凌晨三点,才写成了《到韶山》这首光辉诗篇。

有人说是25日写的。25日晚上七点才到达韶山,才安顿下来,还没有任何活动、交往和见闻,怎么会写呢?



02




2019年7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召开的,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共同主办的“首届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讨会”。
     

这次开会的地点就在韶山宾馆。开会,吃饭,都在韶山故园六号楼。住宿,在韶山故园三号楼。

韶山宾馆,原来叫韶山招待所——这跟全国各地的许多宾馆一样,原来都叫招待所,后来(改革以来)都改成了宾馆。

韶山宾馆现有一至六号楼。一号楼,是1959年,特意为毛泽东回韶山而建的。二至六号楼都是后来扩建的,与其它各地的宾馆楼房一样,就是一般的宾馆,并没有什么大意义,或特殊意义。而有着特殊意义的,就是一号楼了,也就是故园一号楼。它位于二号楼与三号楼之间,只供参观,而不接待普通宾客。为什么呢?因为当初它是专门为毛泽东回韶山而修建的。除了毛泽东居住了三天外,其后也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来访元首居住过。其他的所有宾客,只能参观而不能居住。2005年5月1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园一号楼,虽然是免费参观的,但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是韶山宾馆的房客,必须持有韶山宾馆的房卡,才可进入到里面参观,否则,只能在外面观观而已。我住在三号楼,每天吃饭,开会都在六号楼。每次去吃饭,每次去开会,都会从一号楼旁经过。每次经过,我都认认真真地外观一次。我的房卡随身携带,凭房卡,我跟随别人,一共两次进到楼里参观了。真是里外观了个够,看了个透。

楼的外观,跟媒体上的照片一样。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个是大门左边的廊柱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故园一号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楼房的右侧墙角外有一块又大又圆的石头,石头上刻着有关故园一号楼的简介。如果没有这块牌子和这块石头,你又怎么能看出,这就是毛泽东当年回韶山时下榻的宾馆呢?

从大门进去以后,管理员先让你在客厅里看一下有关故园一号楼的有关介绍,以及毛泽东1959年6月25号回韶山的有关影像资料。然后再带你参观。所有房间,只有西边的大会议室是可以进去的,其它的房间,只能在门口看看,拍拍照片。我进到会议室里面去了,仔细观看了里面的陈设,以及墙上挂的照片,并在里面拍照留念了。

看看外观,看看里面的陈设,我感慨万分。1959年,在当时,这也许是一座豪华的宾馆。可是跟六十年以后的宾馆相比,跟二至六号楼相比,它显得是多么的简陋啊!我住的三号楼的房间,都不知道比这套房豪华多少倍呀!然,毛泽东是韶山之仙,毛泽东是湘江之龙。此陋室,因毛泽东居住过,它,陋室不陋。我有拙铭赞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毛德馨。谈笑无鸿儒,往来有白丁。可以请乡亲,写诗经。无谗言之乱耳,无宫斗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故园一号楼,原来最初筹建的时候定名为韶山内部招待所,后来因为是建筑在松山上,建成后就叫松山一号楼。再后来因毛泽东在此楼里写了一首《七律·回韶山》,诗里有“故园”一词,所以再改成了故园一号楼。

此楼的来历是这样的。1957年,毛泽东有回韶山的意向。消息传到湖南,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就召开省委会,决定筹建一处毛泽东回韶山时的住所。建房之前,这里的地名是芦家湾,位于韶山的松山山麓,前面有梯田、水塘、枫树,左边有楠竹林,右边有茶园,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故园一号楼,虽然叫楼,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楼,只是一套长而宽敞的平房。它,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采用内外双走廊设计。正门进去是客厅,客厅左边依次是:主套房、副套房、休息室、工作人员室,右边是会议室,总面积约605平方米。

1959年6月26日晚,毛泽东自费在会议室里摆了六张八仙桌,宴请当年的地下党员、自卫队员、农协会员、儿童团员、妇女联合会员,以及亲戚们。宴席上,毛泽东起身向比自己年长12岁的堂兄同时又是当年的私塾老师毛宇居(毛泽启)敬酒。毛宇居随即起身说到:“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说:“敬老敬贤,应该应该!”这一细节,一直被传为佳话。宴会结束时,毛泽东与大家合影留念。这些照片,现在都陈列在会议室里。

故园一号楼,自建成后,毛泽东也就在1959年回来住了一回三天。

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第五次回韶山住了11天。不过,这次回韶山,是秘密回来的,没有住进故园一号楼,而是住进了西方的滴水洞。



03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当年离别故乡的情景,回想起来像梦一样。

依稀:隐隐约约,不甚分明。鲁迅《无题》:“梦里依稀慈母泪”。

咒:诅咒,痛恨。

逝川:流逝的河水。喻指消逝的光阴,过去的岁月。李白《古风》:“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故园:故乡。唐代刘长卿《客舍喜郑三见寄》:“遥想故园今已尔,家人应念行人归”。

三十二年前:指1927年和1927年以前。从1927年到1959年,已经三十二年了。

首联和诗的小序相照应,提供了理解全诗的指导线索,是下文32年前、32年间、32年后,历史内容的发端和总起。

三十二年前,即1927年以前。那时,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于一月从武汉回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在此期间,曾经回故乡韶山住了三天。此后,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三十二间,再也没有回来过。

三十二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韶山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农民头上三把刀:债多,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毛泽东一想起那个时代,就要诅咒那个时代。

“咒”字,既饱含了对那个时代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的斗争岁月的深沉而激动的回忆,并由此引出“三十二年前”的“红”与“黑”的波澜壮阔的大搏斗的历史画卷。

有人把“咒逝川”和古代作品中的“泣逝川”“感逝川”“哭逝川”相提并论。其实是不一样的。古代文人的“泣、感、哭”,只是表达了个人的叹老嗟贫,自伤迟暮的感情和心态。而毛泽东的“咒”,是代表阶级,代表人民,对整个黑暗时代的诅咒。而且,其情感的深度和烈度也不一样。“泣、感、哭”情感的深度和烈度远不如“咒”的深沉、激动和强烈。“逝川”也不一样。古代文人的“逝川”是个人的光阴、时光。毛泽东的“逝川”是历史的光阴,是时代的光阴。诗的后三联的内容就完全说明了它的不同。

红旗举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红旗:象征党的领导。

卷起:反卷而起。喻指“唤起工农千百万”,即号召和组织起,有迅猛异常的意味。

农奴:喻指非常穷困的农民。

戟:古代兵器,在长柄枪尖旁附有月牙状利刃,可直刺,又可横劈。这里喻指梭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梭标——一种接以长柄的单尖双刃刀,单湘乡一县有十万枝。这个广大的梭标势力,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黑手:罪恶的手。象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手。1961年,郭沫若曾经问毛泽东诗中的“黑手”指谁。毛泽东回答说指反动派。

高悬:高举。

霸主:春秋时代势力最大的,并取得首领地位的诸侯。这里喻指国民党新旧军阀的总头目蒋介石。1959年9月13日,毛泽东给胡乔木的信中说: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鞭:古代的兵器,如铁鞭,竹节鞭。也指刑具,如皮鞭等。这里喻指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屠杀人民的工具,包括反动军队的武器。

颔联,承,写三十二年间。红与黑对举,色彩鲜明,旗帜鲜明地写出当时中国对立的,壁垒分明的两大阶级,两大阵营的如火如荼的大搏斗。

通联比喻,借代。用“农奴”借代农民,说明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程度深如农奴,而且与“戟”一致,人与武器相配。

此联,逻辑顺序倒装。应该是先“黑手高悬霸主鞭”——剥削压迫。然后,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才会有“红旗卷起农奴戟”。

把“红”句放在前,把“黑”句放在后,有人说这是因为格律的需要。不然的话,就失粘。从格律的角度讲,是这样。但是,从诗意的角度讲,意义就非凡了。它强调了“红”,突出了“红”。从武器的角度,从力量的角度,也可看出这个非凡意义。戟的兵器,远强于鞭。而当时,实际上,农民的武装,远不如敌人的武装。“卷”的力量也远大于“悬”的力量。而当时,实际上,农民的力量,远不如敌人的力量。这都说明,毛泽东特意在强调,突出“红”。强调了党的领导,突出了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气势。也寓意了毛泽东正义——红,必将战胜非正义——黑;东风——红,必将压倒西风——黑的革命信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有:正因为有。“为”有强调意味。李商隐《为有》:“为有银屏无限娇”。

牺牲:动词作名词用,指烈士的流血牺牲和牺牲精神。也可指牺牲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用。指增加,充满, 激发。

壮志:革命的雄心。

敢:能愿动词,敢于,能够。

教:使动词,使,令,叫,让。

日月换新天:旧的日月换成新的日月,旧的天空换成新的天空。意即:旧世界换成新世界,旧社会换成新社会,旧中国换成新中国。

颈联,转,由斗争转到胜利。还是写三十二年间。“为有”句,是说敢于斗争。“敢教”句,是说敢于胜利。由斗争转到胜利,这是一个飞跃的发展。

在革命斗争中,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了。从1927年到1949年,韶山地区有36位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英勇牺牲。单就韶山冲来说,毛泽东亲自培养和介绍的五位共产党员——毛福轩、钟志申、庞福侃、毛新枚、李耿侯和另外八位烈士,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毛泽东的家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事业而牺牲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同志,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

毛泽东的二弟,毛泽覃同志,1935年4月,在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交界地区,同敌人作战时,壮烈牺牲。

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同志,1929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衡山。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同志,1943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乌鲁木齐。

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侄儿毛楚雄同志,1946年秋天,在赴延安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抗美援朝时期——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同志,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

满门英烈啊。

毛泽东这次回故乡,很自然地想到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和亲人,想到成千上万为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一面悼念他们,一面更赞扬他们的革命志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因果关系。“为有牺牲多壮志”是因。“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果。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所以才换了人间。这是一个很沉痛,很严重的话题,命题。毛泽东在告诫人们和子孙后代,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珍惜和热爱新中国,要守住红色江山!否则,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对不起无数革命先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辟概括和高度赞扬了韶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之为“韶山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是“韶山五杰”和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主要代表的韶山无数革命前辈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断培养、积累而形成的。其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特征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是开拓进取。

韶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满怀喜悦地看到。

稻菽:稻谷和豆类作物,泛指农作物。

千重浪:形容庄稼长势喜人,风一吹就泛起千万层绿色的波浪。

遍地:满地,漫山遍野。

英雄:喻指劳动人民群众。

下:动词,指下工,下班,从山冈上、田野中收工回来。

夕烟:暮霭,黄昏时的轻烟薄雾和云气山岚。李白《登黄山……》:“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有人说是傍晚时的炊烟。

尾联,合,承转“换新天”而来,是“新天”的具体表现。描绘了三十二年后的韶山景象。

六月的韶山,满山遍野的都是水稻和豆类等庄稼,在微风吹拂下,如大海碧波。劳动人民忘我地劳动,直到暮色苍茫时分,才满怀劳动后的愉快,披着黄昏时分的烟雾,谈笑着从天地里走向自己的家。家里,已经开始炊烟袅袅,忙着做晚饭了,等着他们回去共享。

庄稼丰收在望,人民喜气洋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新天地,新农村,新景象啊!当然,这样的新景象,只是一个缩影,“遍地”不限于韶山,而是遍及全国,全国“遍地”。

三十二年,国,还是这个国;人,还是这些人,却前后两重天,新旧两重天!

看到这样的“新天”,毛泽东能不高兴吗?一个“喜”字写出了毛泽东的心情。



04



这首诗,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到家乡后而吟咏的诗作,也是毛泽东为家乡写就的唯一的一首诗作。

这首诗,用回忆追叙的方式,艺术地概括了韶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走过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深情地歌颂了韶山人民的伟大志向和英雄气概,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景,揭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这首诗,以“别梦”开篇,以“喜看”作结,中间两联贯连新旧两个时代,展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巨大历史画卷,合成了一首伟大的史诗。

写过去,愤慨深沉,用“咒”字来概括;写现在,无限喜悦,用“喜”字来抒怀。既有悲壮激昂的讴歌,又有诗情画意的描绘,把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写照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对历史、地理、人物、风物和古典加以观照、改造和重铸,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这首诗,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运用拟人、比喻、借代等手法,以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披荆斩棘,付出了巨大牺牲,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依靠的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THE END

声明

奚仁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原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海安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海安市诗联书画研究会原副会长、顾问,海安市老干部诗书画研究会理事。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赏析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文/书法
《七律.到韶山》赏析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赏析
毛主席时隔32年重回故乡,挥笔创作一首七律,想象雄奇,震慑人心
真正的伟人​毛泽东: “敢教日月换新天”前人辛苦,后人享福”-记于长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