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

              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龙游县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内容提要: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
    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家长、老师也对照各自的礼仪行为内容与要求。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给幼儿面前,身先士卒做幼儿的表率,形成老师、幼儿、家长良好礼仪行为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儿童  礼仪行为  养成  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礼仪,通俗的解释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即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有时甚至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是关系到国格、人格的大事。随着我国WTO的加入,世界“地球村”格局的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决定了学好礼仪知识,培养礼仪习惯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培养的获取成功的重要素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礼仪教育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例:英国学前教育计划学校委员会(Shools councy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ject)把“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评价学前教育的标准之一;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1990年4月)中也把“人际关系”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礼仪教育。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因此礼仪教育是各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题组组长:陈玲  成员:金向明、蓝晟、韩正英、郑智慧、张根菊、叶瑛
顾问:商祝泉、劳小春、余建平     执笔:蓝晟
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具有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养成教育着眼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吸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探索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部机理。
2、学前课程理论
学前课程理论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有利于研究者处理好课程编制中的各种问题,选择及组织课程要素,使其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
3、《纲要》及浙江省《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课程》,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
(二)实践依据
1、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历史遗产。
2、我园教师在日常的礼仪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新的创造,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是本课题着重要加以总结发展的内容,因此,要十分注意发现新观点和新做法,探索新理论和新经验。
三、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在总结第一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制“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总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内容”,制订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开展分年级试验性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礼仪教材 ──“2-6岁学前儿童礼仪教材”,以充实园本课程。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家长、教师的礼仪得到显著改观,形成一个人人懂道理、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
3、礼仪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组成,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其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要我做”变“我要做”。
(二)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需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的、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注重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中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挖掘结合起来;不仅考虑“显性”的教育影响,而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等等。
2、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既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在课程的组织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
3、缺失优先原则
应把学前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孩子们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4、正面教育,鼓励引导的原则
在对学前儿童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为习惯,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循循善诱,热情耐心地加以纠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
不仅要向学前儿童讲明什么应该做,如何做才对,而且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也要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这种成人的示范效应,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研究:
  从2001年9月2001年10月止,时间2个月,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
1、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做好笔记。
2、进行广泛调查与摸底。
3、确定发展目标,寻找教材。
4、成立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
5、邀请顾问组的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并广泛吸收我省其他地方幼儿园的一些经验。
(二)第二阶段
从2001年10月—2003年9月止,时间2年,全面进行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实践研究阶段
2001年10月──2002年9月
(1)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2)集体教学,明辨事理。
(3)日常渗透,习惯养成。
(4)榜样示范,熏陶感染。
(5)业务研讨,共同提高。
2、中期检验修正阶段
2002年10月──2002年11月
(1)邀请顾问组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2)组织教师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讨论,检验与修改教材草稿。
3、再实践阶段
2002年12月—2003年6月
修改后的教材在实践中验证,各教研组分别负责本年龄段的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营造氛围,使集体教育和日常渗透相结合,习惯养成和榜样示范相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双向交流网络,密切地与幼儿日常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每月“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召开各级教师参加的例会,进行业务研讨以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并且定期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三)第三阶段
2003年7月—2003年11月
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印教材,形成成果。其步骤为:
(1)分年级编印学前儿童礼仪教材:《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集》与《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个案集》。
(2)指导组审核教材。
(3)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的操作策略
(一)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有效地开展,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首先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幼儿礼仪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向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18个班级的幼儿发放调查表491份,调查表的具体内容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填写,要求老师对表格五大项中的54条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一)如实地反映,并着重申明此项调查不作为幼儿及班级评定的依据,其数据仅供课题研究所用。调查结果显示,有16.9%的幼儿缺乏文明礼仪、18.2%的幼儿不能与同伴之间进行友好交往、17.1%的幼儿对自己的举止不能控制,特别严重的是有32.2%的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不知珍惜爱护,而且家长的礼仪行为现状也不尽如人意(调查统计结果见附件二)。
这些调查数据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修正研究目标、制订研究措施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开展2-6岁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为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幼儿园门口披挂了7米长的书写有“开展礼仪星级活动,争取文明小公民”的大红横幅;门厅两侧墙壁上六块2.3平方米的宣传栏内分别书有“致家长的一封信”、“各年龄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行为道德规范”、“学前儿童行为道德规范”、“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大厅正中则挂着“全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两侧是“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表彰栏”、“小小督查兵名单”等。
让环境感染人,让环境教育人,使环境在儿童礼仪养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的幼儿、教职工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中。
(三)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1、做好班级礼仪指导
为了使各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通过讨论确立班级礼仪内容,再由课题组成员组织各年级组的班主任明确幼儿礼仪现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班班主任对照“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逐条落实,着重对进餐礼仪、课堂礼仪、活动室礼仪进行教育指导,并且每周都将本班幼儿的礼仪表现作出记录(见附件三:班级礼仪记录表)。根据班级幼儿礼仪行为所表现出的不良礼仪行为,进行科学地指导。
例如,有的幼儿在做完游戏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我们就有意识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游戏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2、随时检查,及时改进
在各班班主任指导、记录、检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对照“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对各班级礼仪进行检查,并认真如实地填写“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检查记录表”(见附件四),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随手丢弃废纸屑的现象比较常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礼仪小标兵”做好表率,同时开展“人人捡一把,洁净无比”的活动,利用早操后的五分钟,人人参与此活动,经过两个星期的强化训练,操场上的垃圾不见了,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整洁宽敞的校园,幼儿由衷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幼儿园会如此的干净!”“整洁的幼儿园变得更美丽了!”
3、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个别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教育,允许幼儿在礼仪行为养成中表现出的反复性以及不稳定性,当幼儿违反了规则,教师给予每个幼儿的引导、帮助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仅给予语言提示性帮助;有的则让大家讨论谁对谁错;有的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摒弃原有的不良礼仪行为,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我们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措施实施过程中,再次观察其效果,然后从此个案中,归纳出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在整个课题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共收集了540份 “2—6岁学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个案观察记录表”(见附件五),这些记录表真实地反映了学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
下面是韩正英老师教育幼儿从小爱劳动“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个案观察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
●现象: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又回到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我照旧请小朋友做值日生,当我请到祝君怡时,想不到她对我说:“韩老师,我不想做值日生,做值日生会弄脏我的新衣服。”听了她的话,我决定暂不请她,先寻找原因,再对症下药。
●措施:在自由活动时,我把祝君怡叫到身边向她询问:不愿做值日生的原因?原来不是她不愿做,而是她妈妈特别交待过,不要把衣服弄脏,不要去倒垃圾,不要去擦桌子……这样衣服就不会脏了。找到原因后,我决定先做通家长思想,于是,到了离园时,我特意把她妈妈请到午睡室和她交谈,原来她妈妈特别爱清洁,祝君怡在家时,什么事也不干,一切都由妈妈包揽了。当我了解了这一切后,一方面与家长谈心,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集体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在家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通过故事《兰兰爱劳动》、诗歌《值日生》及谈话等形式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值日工作出色的幼儿予以表扬,使祝君怡从中受到教育。
●效果:经过两天的努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祝君怡想做值日生了,每当安排值日生时,她的小手总是举得高高的,干活时,也是最认真的。
●备注:孩子出现问题可能是幼儿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而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家长工作,只有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开展各类评比活动
(1)开展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制订了各年龄阶段的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见附件七),分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年龄阶段。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具体的标准,如小小班、小班幼儿的“星级礼仪行为标准”评选条件有10条,凡符合其中3个条件的幼儿为“一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符合5个条件的幼儿为“二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符合7个条件的幼儿为“三星级礼仪行为标兵”,所有条件都符合的幼儿为“四星级礼仪行为标兵”(中、大班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见附件)。每月在月底由班级老师把符合条件的“星级标兵”名单上报教科室,我们再组织所有的“星级标兵”参加挂牌仪式,当一块块星级小红牌戴在小朋友的手臂上时,那种自豪感写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田,深深地激励着自己,并感染着其他幼儿奋发向上。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一学期全园共发放“一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462个,“二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192个,“三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83个,“四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36个。
(2)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
每月我们将对18个班级进行评比,对文明班的评比有具体的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班级卫生当月扣分或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一律不得进入文明班的评比,被评上“文明班”的班级,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由园长室授予“文明班”的循环三角旌旗,学期结束也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开展教师“礼仪之星”评比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我们坚持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教师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敬业、爱生、奉献”等主题活动。教师每月对照“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见附件八)进行自报,月底根据教师自报情况,由课题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核实后公示三天,无异议的给予通报表扬。星数越多,所需的要求也就越高,如评“三星级”的老师要与当月班级的卫生、安全挂钩,凡班级卫生、安全扣分的就没有资格申报。学期结束,对“礼仪之星”给予相应的奖励。
(4)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比活动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礼仪行为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发倡仪书(见附件九),让家长了解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活动的意义,明确“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的具体内容(见附件十),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每月的26—28日将“家长行为礼仪标兵”的名单在班级家园联系栏中进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员的监督。最后,凡被评上“三星级”以上的“家长礼仪行为标兵”将在园内进行通报表彰,由园长室授予荣誉证书。
2、开展“行礼仪,说文明话”的活动
每天都有6名中大班的小朋友身穿大红礼仪服装,胸前斜披礼仪彩带,头戴礼仪帽,在园门口迎侯家长和小朋友,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也净化着家长,使得小朋友成为课题实践研究的“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在实践中涌现。
3、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我园把课题推向社会,与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相结合,6月份组织“小手牵大手,创建文明一起走”的活动(见附件十一),1500多名家长、小朋友和老师与县领导在大红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吕玉茹副县长到会并致词,县教育局书记姜铁作了热情洋溢讲话,园长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幼儿代表用稚嫩的声音向家长和老师宣誓,家长和老师字正腔圆地朗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领导到群众,从幼儿到家长,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更为壮观的是小朋友把2000个五彩气球放飞天空,这不仅是向不文明告别,而且也是把自己美好的心愿放飞蓝天,让气球为我们作证:良好礼仪行为将深埋我们心中,明天的栋梁之才一定会有良好的做人品德。同时,还将签有1500多个名字的大红横幅展示给幼儿园大门口,使得更多全社会的人都投入到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的行列中来,整个活动内容健康,组织有序,气氛活跃,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天。
4、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
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全园“四星级礼仪小标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标兵们来到社区小花园,把一些不协和的废纸、包装袋等杂物清扫干净。对灯柱上、石椅上的城市“牛皮癣”(广告纸)进行清除,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啧啧称赞。过路的人都翘起大拇指说:“这样的活动组织得很有意义,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也鞭策着我们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
5、开展“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
“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
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18个主题,其中小小班有“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学着自己做”、“有礼貌的好宝宝”、“我爱玩具”4个主题,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玩玩具”、“我们讲卫生”、“洁净的家园”5个主题,中班有“我爱你们”、“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这样做”、“我们来环保”5个主题,大班有“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谦让”、“学会做人”4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个详实的具体活动案例。我们在整个“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中共设计了18个主题、252个活动案例。(见附件十三)
现在,选取中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一个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案例展示如下:
我们来环保
●设计理念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成为地球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有作为地球人的环保意识,热爱并保护我们的环境,对我们的地球环境有初步的印象,我设计了关于环保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时时处处都有关于环保教育的题材,要想我们的孩子能成为环保小卫士,我们老师必须用慧眼去引导每个孩子环保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主题活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生成,不断完善。
●主题网络

 

 

 

 

●教材体系
表一         探索型主题活动教材体系一览表
●活动案例:
活动一
认识环保标志(科学)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环保标志,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几种参与活动,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为。
3、在看看、听听、画画、讲讲中发展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器官图、灰兔市的整治)
2、图片两幅(白兔市和灰免市)、各种标志各一、奖牌1枚、正方形纸、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评比卫生城市(出示白兔市和灰兔市的图片)。
2、认识各种标志。
(1)认识垃圾入箱标志。
(2)认识禁鸣喇叭标志。
(3)认识禁烟标志。
3、整治灰兔市。
(1)讨论治理的办法。
(2)幼儿制作环保标志。
(3)送标志(演示课件)
4、小结

活动二
快乐碰碰响(环保智力活动)
活动目标: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热爱、探索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2、体验竞赛活动的快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题,丰富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
(1)快乐碰碰响一只:用彩色皱纹纸把题目纸封在八个格子箱里。
(2)小铃、铃鼓、钹、玩具架子鼓各一只,贴纸小红花若干,海洋队、蓝天队、大地队、高山队的卡通手形状的牌子各一块,写有选手号码的纸及篮子,“优秀绿色小卫士”的授带五条;
(3)准备多种形式的环保题目若干:两块题板,两段录象(水污染和地球环境的破环);头饰:花蝴蝶、蜻蜓、青蛙、蛇、鹰
2、知识准备:
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
观看关于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专题录像片。
进行环保小卫士的绘画比赛。
环境保护日的社区宣传,爱护母亲河的环保活动,绿色小天使的捡垃圾活动,学习关于环保的儿歌,歌曲等。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介绍《快乐碰碰响》的四队队员海洋队、蓝天队、大地队、高山队分别入场。
2、以多种形式围绕环保问题进行《快乐碰碰响》活动。
(1)第一轮比赛是单人必答题。
(2)第二轮比赛是小组必答题。
(3)第三轮比赛,我们以乐器为号进行抢答,增强集体荣誉感。“一、二、三,快乐碰碰响,碰呀碰呀碰,嗨!”
3、游戏评奖“优秀绿色小卫士”。
4、小结,结束。
●点评: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增加了环保的内容,设计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利用参观、表演、故事、儿歌、谈话、讨论等形式宣传有关知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区角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会分类收集各类物品,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并进行“巧手”比赛。全班共制作玩具几十件,品种丰富多样,数量多,既合理运用了废品,又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墙饰上的内容生动活泼,以“环保列车”、“擦亮蓝天”等为题的墙画,形象生动具体,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幼儿身穿与家长共同利用“废物”制作的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巧妙的构思赢得满堂的喝彩。全园参与面广,吸引了许多观众,获得了家长的好评。
六、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过课题组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1、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已成习惯
在园内大家都说普通话,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见人会说:“你好”,“请”、“谢谢”常挂在嘴边,“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钥匙”。如今,当你走进实验幼儿园,孩子们都会很乐意地主动地与你打招呼,就连小小班的孩子也会向你问好,当他不知你是什么教师时,会大方地走到你面前拉一拉你的手或拍一拍你的身体,并朝你甜甜地一笑,然后说一声“老师好!”
2、幼儿行为得到规范
幼儿经过两年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后,礼仪行为得到规范,能做到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讲究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吐痰,不践踏花草,知道上下楼梯行走规则。如每天出操,近200幼儿从一个楼梯上下,没有出现过拥挤的现象,大家已经习惯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今年“非典”时期,全园没有一个幼儿因为“非典”而弃学在家,家长说:“幼儿园的各项制度很到位,卫生工作做得很好,环境整洁优美,孩子放在这样的幼儿园我们放心”。省、市、县领导来园考察,对我园的环境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实验幼儿园是集“花园、乐园、学园”为一体的现代化幼儿园。
3、养成团结同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通过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孩子们已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在交往中,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孩子们也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他们,使得全体幼儿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如大三班有一个叫徐艺茹的小女孩,她的各方面能力相对于同龄孩子稍弱一点。刚开始,班上的小朋友总是欺辱她,使得她常常独处一角,通过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利用“结对子”的形式给她找到了玩伴,她的玩伴余晟琼对她很照顾,在玩伴的带动下,其他小朋友也为她伸出援助之手,帮她系鞋带、扎辫子等,徐艺茹渐渐地与同伴相处的更融洽了,喜欢为集体和同伴做些好事,如借彩色水笔给同伴画画。
4、孝敬父母长辈习惯进一步养成
通过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幼儿在家表现有了很大的改观。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也是另一个样的现象不见了。如今的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家长反映:“自从你们开展了星级礼仪行为小标兵评选活动后,我的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垃圾也不乱扔了,知道吃完东西找不到果壳箱会先放在袋中,变化真的很大。”
为了进一步反映研究成效,我们随机抽取了96名2-6岁学前儿童(托班20名、小班25名、中班25名、大班24名),分别在活动前后对他们的进园礼仪和校园礼仪行为等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幼儿园礼仪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后的比较表
  从上表反映,通过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幼儿进园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幼儿从活动前的59.3%上升到91.7%,提高了32个百分点;同伴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和爱护的幼儿从活动前的30.2%上升到56.2%,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不攀枝摘果、践踏花草的幼儿从活动前的34.3%上升到77.1%,提高了42个百分点;不乱扔纸屑、果壳,不随地吐痰等的幼儿从活动前的34.4%上升到70.8%,提高了36个百分点。种种事实表明实践后幼儿在幼儿园的礼仪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幼儿的仪表、班级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同样也得到很大地提高,其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后的比较见附件十二。
(二)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培根曾经说过:“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老师绝大多数都能按照“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老师们在待人接物、日常行为举止中,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课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良好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
(三)家长的礼仪行为得到规范
家长自身的礼仪行为习惯深深影响着幼儿礼仪行为养成。作为家长如何对待同事和孩子的行为,常常成为幼儿怎么对待他人的行为反应的基础。例如,一次大班幼儿贝贝说肚子不舒服,张萌妈妈刚好来接孩子,张萌妈妈用手帮贝贝擦肚子,突然,贝贝呕吐了,吐的张萌妈妈身上都是,张萌妈妈一边安慰贝贝,一边轻拍贝贝的背,还用手纸帮贝贝擦。当时有的小朋友埋怨说:“要吐到洗手间吗,弄到张萌妈妈身上多脏”,有的捂着鼻子走开。张萌妈妈却说:“不要紧,贝贝吐了已经很难受,她也不愿意这样啊!”在家长的言行感染下,孩子们转变了态度,纷纷询问,安慰贝贝,有的用纸巾擦贝贝身上的脏物,有的轻拍贝贝的背,还有的拿来扫把和铲子。事实证明,成人的言行,尤其是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成长。如今,部分家长送孩子入园不迟到了,在接人待物过程中,已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车辆的摆放井然有序,看到垃圾能及时捡起,进入幼儿园不大声喧哗;衣着样式大方,色彩适宜,并经常保持整洁等。
(四)形成了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礼仪教材
在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性、组织性、规范性、系统性、操作性、可行性等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要求,分别编印了各年龄阶段的“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案例集”、“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礼仪标兵评选条件”、“教职工礼仪之星评选标准”等,为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内容,为幼儿园今后深入开展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范本。
(五)社会效应凸现
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赢得了社会对我们此课题的肯定。一个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以“我爱幼儿园”为主题,开展了“我为幼儿园洗脸”、“我给垃圾找家”、“我送玩具回家”等活动;以“我为社区献力量”为主题,开展了“消除城市牛皮癣”,“我给花园洗脸”,“我爱小草”等活动;开展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小手牵大手,创建文明一起走”的大型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也让社会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赞同,得到了县委宣传部部长的高度评价,王浩平部长说:“实验幼儿园的活动搞得很有特色,值得大家推广”,还要求他的秘书把龙游实验幼儿园的活动在市级媒体上进行宣传。同样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活动成了龙游电视台、龙游报社等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龙游报社对我们的礼仪课题活动进行了多次的宣传,从而展示了实验幼儿园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实验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七、问题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课题的设定任务,达到研究的目的,这说明我们研究采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在实践与研究中,提出的活动内容和要求符合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特点,并对幼儿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以下一些问题有待于继续研究与探索:
1、在进行礼仪行为教育中,我们发觉孩子们对“同伴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尊重和爱护”、“按时和按场合问候”、“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礼仪有须进一步地提高。因此,拓宽教育路子,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礼仪行为的教育网络,并得到社会有力的配合,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训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部分家长的礼仪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3、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集腋成裘。特别是对记忆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行不通的。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王琪琪、徐子煜、扬黎 著:《幼儿园“完整”课题研究》长城出版社       
2、石筠 著:《学前教育课程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帼遐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5、《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韩雪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苏州科普之窗   
7、马立新:《好习惯是孩子的阶梯》   苏州科普之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实施激励教育的几点意见
林头幼儿园开展教师礼仪培训活动
幼儿家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幼儿礼仪教育从“小”抓起
2014年个人年度成长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