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食文化:断酒肉令以身作则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

编者按:大凡帝王,以万乘之尊,拥举国之财富,享天下之丰美,是自然而且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不但数次想出家,还颁布法令护持佛教,进而戒杀茹素,并且以身作则垂范国民,更藉此开创了中国佛教千年延续至今的素食戒律,护佑的生命自是不可胜数,尤具深远意义的是,为汉传佛教焰续法灯,为后世众生续佛慧命,都是重大贡献,他留下的梁皇宝忏法仪轨义理兼备,至今惠泽我们这些后世罪苦众生革心向善,达摩祖师播法东土,因缘际会梁皇武帝更传为佛门公案,是值得今天的我们永远纪念的佛教先贤。至于身为皇帝,在佛教的影响之下,以帝王之尊,却节俭到几近清苦,仁民爱物勤勉治国,那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是不是一位明君或许各人角度不同,但称史上罕有的仁君,当属无有异议,文后附录公正史评以飨读者。(凤凰网华人佛教·素食

梁皇武帝——萧衍(图片来源:资料图)

不知读者是否记得,历史上曾经有个皇帝三次舍身入寺出家,最后被臣下用钱赎回的空前绝后纪录?没错,他就是使中国僧人一体恪遵素食信条的南朝梁武帝——萧衍。素食的争论,主要来自佛经中有容许三净肉的不了义教与断肉食的了义教。

由于低标准与高标准间,会形成肉食与素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在梁武帝之前,皆任由僧人自由心证,选择性遵守见诸大乘经典记载,却不见律文的规定。但梁武帝深谙佛理,真正了解大乘佛法慈悲教义的重点,所以不但下了一道“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用肉食祭祀,也不准太医以“生类合药”这项措施,若在现代,中国会赢得世界保护动物人士的尊敬,更重大一项历史性的措施,就是梁武帝以身作则,以王法为后盾强制执行。

为此,梁武帝亲自写了一篇《断酒肉文》,公告说明这项历史性措施。

在《断酒肉文》中,除了引证《大般涅槃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等大乘经典依据外,梁武帝还详举了各种理由,充分说服僧人遵行。

一、僧人不断鱼肉,会有九项理由“不及外道”,但一流的佛法,要有一流的弘法人才,若被外道比下去,太辜负僧宝之尊了。

二、僧人不断酒肉,也有九种连在家居士不如的嫌疑。僧宝要领袖群伦,作大众依皈,怎能有不如在家人的行止呢?

三、僧人食肉,会有远离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道、佛果等四十六种修行障碍。

四、僧人食肉,将种下魔行、地狱种、恐怖因等一百一十六种恶因。

五、若相信佛所言不虚?就不能因为尚未证得道眼,就看不清、想不透,众生肉即过去生有缘眷属,一旦吃肉,便会有至亲成为怨敌的果报。

六、啖食众生,产生理、事二障难,理障就是“愚痴无慧”,翻成白话就是“变笨”。事障就是在修行路上,易被干扰引入歧途。当然,聪慧的梁武帝,除了愿力深广外,也明白好心不见得有好的回响,执行新信条,一定遭致部分的反弹力量,所以,他索性以身作则起誓,自己若做不到自己定下的戒律,就“愿一切有大力鬼神,先当苦治萧衍身,然后将付地狱阎罗王与种种苦,乃至众生皆成佛尽,弟子萧衍犹在阿鼻地狱中”。

皇帝没出家,却发出如此弘誓大愿来保证恪守出家人的信条。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公布了这篇断酒肉文,也等于在强制执行淘汰那些素行不良的僧尼诸众,续佛慧命。但为了取得全体僧众共识的认同,梁武帝接着邀集僧尼众一百九十八人,在宫廷举行了一场研讨会。研讨“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的争议。

梁武帝佛学修养深湛,以他对佛法超凡的理解与精密的思虑,向与会者提了五十个问题,藉由三位律师的回答,以明辨各种当时对佛教僧众食肉与否的问题上发生的错谬见解。

总括说来,三净肉的说法是渐教,若是依究竟正理解来说,佛法是不许食肉的,也就是说,利根的人听到三净肉的不了义教,就会举一反三地知道,不该吃肉的究竟内涵,而钝根的人,则必须等善知识进一步引经据典说个明白,再或者,就必须像梁武帝一样用王法作为棒喝的工具了。

【附:梁武帝萧衍简评】
     (下一页)

【附:梁武帝萧衍简评】

凛凛然不能正视 拒援兵定业难转

太清三年,侯景叛乱,至建康陷台城,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皇上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使人引他就三公榻。侯景惶惧不能对,便向左右道:“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侯景自称丞相,令武帝忧愤成疾:可是他仍斋戒不衰,口苦索蜜未至,举手曰:“荷荷!”就崩驾于净居殿,世寿八十六岁,在位四十八年。

江陵地方有一居士陆法和,隐居奉佛;侯景遣将任约,进攻湘东王于江陵,陆法和与他的弟子八百多人,役使神祗阴兵,把侯景击败了;复于江夏聚兵,欲协助武帝讨伐侯景,可惜武帝恐怕他为乱,不听他的话,法和对武帝愤然的说:“贫道学佛者,尚不希释梵坐处,况人王之位乎?但以空王佛所,与你有香火缘,今知王遭受宿报,故欲救之,既然见疑,当是定业,不可转移也。”可见武帝与侯景,并非今生之事,而是宿世定业,偿还前债罢了。不然为什么不接受陆居士的协助,来消灭敌人呢?因陆居士知道他要遭宿报,特地来救他,他还不肯领情,这就是佛说定业不可转的道理。

佛学深湛著作浩瀚 清苦生活勤政爱民

武帝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有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关于佛教的著述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诸经解义共数百卷。 持戒精严解行并进武帝自受菩萨戒后,就严守戒律,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头陀,他日中一食,而且只吃点豆羹粝饭而已。有时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过午,就不吃了,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布;一冠三年,一被二载。从五十岁起,便断绝房室,不饮酒,不取乐,除宗庙祭祀大会,或其他法事外,他从不举乐。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在冬天须过四更方才就寝,夜深天寒执笔撰写,手皮为之破裂。他不但勤政而且爱民,亲近侍从,犯过者每多纵舍,每判一死刑,常常矜哀流涕。居小暗室殿,亦常理衣冠,暑夏炎热,而不褰袒,虽见内宫小臣,仍然如遇严宾,虽古之贤君,又有几人及此呢。

史评公正璞玉微瑕 饿死台城纯属胡言

史官魏征,他给梁武帝的评语中写道:“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不过武帝并非没有缺点,魏征亦曾不客气的批评道:“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终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遣荣,虚厕苍头之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 

魏郑公批评梁武帝,持论最为公正:新唐史上对武帝的评语也不偏执,他说:“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当然他没有魏征说的详细了。然而不信佛教的韩退之,他硬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人不去鉴察,只是人云亦云罢了。要知道武帝日中一食,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布衣素食,到了临终之前,仍然斋戒不衰。武帝如此简单的生活,在那些恣情丰美,嗜欲享受者看来,就近乎是饿死了。 笔者亦曾目睹耳闻有佛教人士撰文对梁武帝恶意的批评,因为他们未曾看过武帝平生的事迹:如果看过了本文以后,那将要大生惭愧心,不该再道听途说的加以批评了。希望现今四众弟子们能以此自愧自勉,以求上进。

(参考:释氏稽古略,佛祖历氏通载,南史,辩正录、梁武本纪、佛祖统纪、僧镜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教分餐制和禅茶素食溯源
中国和尚吃素都是因为“他”
和尚化缘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吗?
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
和尚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荤,那不吃肉是从谁开始的呢?
酒肉和尚现象试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