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忆苏轼

      苏轼出生于1036年,逝世于1101年,终年65岁。

    一、苏轼具有旷世之才,可谓大才、奇才、全才。

    说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诗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致使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双峰并峙;自不待说,他的诗有大量名篇,脍炙人口。苏轼是当时文坛领袖,很多人追随他。历史上有“苏门四学士”之说,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书法与绘画:苏轼是书法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作品《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为镇馆之宝。苏轼擅长画竹,据说成语“胸有成竹”就与其有关。

    纵观历史文坛,没有那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如此全才,而又能在每个领域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此外,苏轼还是政治家;是美食家,留下了“东坡肘子”、“东坡肉”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工程师,是诗人。

    二、苏轼的政治生涯。

    说起苏轼的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充满波澜。从其科考入世那天起,他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但因其少有的耿介和执拗,一生更多地是在贬谪,在地方做官,充满坎坷和失意。  

    苏轼做的最大的官是翰林学士知制诰(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另外还做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兼侍读、太常博士直史馆等官。不管当时的尚书应为虚职,也就是说,他更多的是在京挂职(副部级)而实际是在外地做地方官,如我们熟悉的:通判杭州、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等。至于多次被贬,什么黄州团练副使、宁远军节度使惠州安置、琼州别驾、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等,那就另当别论了。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当中,他都能济世安民,每到一地,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现在杭州有著名的“苏堤”,这就是在杭州做官的时候,率众治理西湖留下的杰作。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漂泊坎坷,起起伏伏。因朝廷再次起用,离开杭州,不久被贬至惠州;二年后,又被贬至海南。谪居海南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历尽劫难,得以保全性命,从海南岛渡海北归,返回大陆。1101年三月,苏轼去世前两个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此时,厄运降临了,终于走到了人生的重点。历尽磨难,痛苦失意,舍不去,似又看得开,也好像有着一种坚守和满足。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自题金山画像》,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乌台诗案”与黄州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是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太守,43岁。

    “乌台诗案”的直接原因是受人弹劾,说他“谤讪朝廷”,实为政治斗争。苏轼被投入监狱,交付御史台审理。——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东汉至元代设置(相当于现在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因其院中遍植柏树,树上栖满乌鸦,所以又叫“柏台”、“乌台”。

    这次事件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苏轼以其过人的才华和政治才能,在当时的影响和名望极大!而这次事件,几乎给他判了死刑!苏轼在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诗《狱中寄子由》中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审问在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说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真是生死未卜,一日数惊。

    当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暗中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消息,就改为送鱼。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给一个远方亲戚,但却忘了告诉他约定之事。那个亲戚想借此给苏轼改善一下伙食,就做了一条鱼送去。苏轼一见大惊,极度悲伤给其弟苏轼写了两首诀别诗

    当然,最后由于朝廷内外众多人求情,包括太皇太后曹氏,也因为皇帝宋神宗确实欣赏苏轼的才华,最终下令从轻发落,免其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试想:一个人遭受如此打击,会怎样?这个坎,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特别是精神上的,怎么面对?怎么跨得过去?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落谷底。要知道,这个黄州团练副使并不是有实际意义的一个什么官,实际上是一个虚职,公文上标明他“不得签书公事”说来,不但没有官俸,还要受人监视,一家人衣食都成困难。另外,从京城到黄州,不仅路途遥远,而又偏僻荒凉。当然,苏轼所说的赤壁,是黄州的赤鼻,并非真正的赤壁之战古战场(一般说是湖北武昌的赤矶山)。

    而苏轼的非凡之处在于:无论面对怎样的遭遇和人生挫折,他都能走出来,虽然有巨大的痛苦,但却有非凡的勇力,有常人未有的超脱与豁达。所谓豪迈与豁达,怎么看?所谓《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诗,就写于被贬黄州三年后的一个春天。

非但如此,苏轼在黄州创造了他人生的辉煌,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巅峰期,书写了文学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生活,演绎了一段独有的精彩乐章。苏轼,把黄州活成了他的精神地标。

    就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其让人惊叹的旷世之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一词”)。我们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当然还有很多。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关于苏东坡的号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十分拮据有一位老友马正卿从扬州赶来探望,看到苏轼一家人缺衣少食,就帮助他从官府那里申请了五十亩废弃坡地。那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马场,土地十分贫瘠,但对苏轼来讲也已是十分难得了。于是早起晚归开荒耕种,除草,收割,虽然劳累辛苦,但也身有所托,也有秋天收获的喜悦。苏轼也乐得优哉游哉俨然一个农夫无异。苏轼还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东坡。

关于东坡肉:据说也是在黄州,自身生活困难。当时,猪肉很贱,富人不愿吃,穷人不会吃。苏轼潜心琢磨,发明了一种做法,做成了美味,乐得享受。还为此写了一首有趣的诗叫《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后来到杭州,正式得名“东坡肉”。由此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说苏轼豪放、超脱、豁达,这绝不仅仅是他生活行为上的一种表现,而是他思想、胸怀和精神境界,乃至人生态度的体现。甚至于佛入道,如《赤壁赋》后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苏东坡作品集荟

《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
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五、苏轼的生活:真情,温馨,豁达,洒脱,充满情趣。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的父亲苏洵,虽然“二十七,始发奋”,但仅从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父子三人一同赴京科举,就足见父子关系和谐,令人津津乐道,成为美谈。

苏轼与苏辙一生兄弟情深,这也确实难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们感到了兄弟情谊从未有过的笃定和深厚。“乌台诗案”,苏轼罹难,苏辙竟能舍掉自己一身的官职代兄受罚。苏轼在几近绝望的情况下,写了《狱中寄子由》诗与苏辙诀别,说出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真是令人感动泣下。

 

苏轼有两个妻子,家庭和睦,夫妻情深意重,感情甚笃。

王弗是苏轼原配夫人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令人扼腕的是二十七岁便世了。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苏东坡为她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东坡续娶了王闰之。王闰之作为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二堂妹。她性情温顺,是一位贤妻良母,也深得苏东坡敬重。

此外,苏轼还有像王朝云这样的红颜知己相伴,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王朝云苏轼侍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王朝云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其与苏轼是在西湖的一次宴饮中相遇,被收为侍女,当时只有12岁,在18岁时被纳为侍妾。据说:《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此次相遇而作。王朝云为苏轼生有第四子,名遁,半岁夭折。苏轼遭贬岭南,姬妾遣散,唯朝云执意相随。染时疫病逝,时年34岁。苏轼为其撰《墓志铭》,作诗《悼朝云》

轶事:

王朝云与苏轼相知甚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会知其。苏轼有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词为苏轼聊解愁闷,而次都惆怅悲泣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后来,朝云去世,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轼和佛印,一个是才子,一个是高僧,两人相遇,就是一对欢喜冤家。

一天,苏东坡作诗一首赞佛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得意洋洋,这诗写的好,不仅赞了佛,还暗喻自己。于是他就派个门童把这首诗送到河对面,向佛印显摆。谁知道佛印竟然回复了两个字放屁”,让门童带回来。苏轼一看,可是坏了,二话不说亲自渡河找佛印理论。佛印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一日,苏轼地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答道:“居士像佛。”苏东坡十分高兴,接着反问佛印,“大师可知我看您像什么?”佛印摇头说不知,苏东坡大笑道:“我看大师似粪!”佛印这下子没有回应,只是笑笑苏东坡回到家中,忍不住向苏小妹炫耀。谁知苏小妹却一语道破天机:“佛印心中有佛,观你似佛,你心中有粪,观他似粪,你明明是落了下乘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 | 全中国最懂得生活的男人,非他莫属
苏轼小故事七则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 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
苏东坡: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苏轼写作素材集锦
黄州:苏东坡的涅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