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楹联高手杜召棠

  “柏叶追随双鬓绿,梅花隔断万山青。”这里扬州冶春后社诗人杜召棠到台湾后所撰的一副春联。

   杜召棠(1891-1983),原名发恩,字鎏辉,笔名负翁、扬州小杜。原籍陕西,生于扬州。早年习诗文、法政、体育。抗战初在四川重庆开创设建国书店,后迁书店总管理处于南京,辖有二十六处分支店、四家印刷所,营业遍于全国。1948年去台湾,任江苏文史编委,扬州同乡会常务监事。1951年曾辑印《负翁联话》。并有《负翁诗存》、《负庐诗钟》、《蜗涎集》《惜余春秩事》等多种著述。

   杜召棠诗文极佳,又是创作楹联的高手,香港梁羽生称他为二十世纪四大楹联家之一。他的楹联专著有《负翁联话》和《负庐诗钟》。在《惜余春秩事》中记载了不少扬州文人的佳联,特别提到被人们誉为联圣的方地山,列举了他的作品。其他人如臧贻孙、吉亮工、陈含光、吴召封、孔剑秋、叶贻谷等名士也都一一作了介绍。他还特地将惜余春主人高乃超的“集扬州俗语联”介绍给读者,说明他对乡邦文化的热爱。

  1938年,杜召棠在重庆开创设建国书店时,坚信抗战必胜,开张之日他特地在书店门口悬挂一副楹联:

  万里经商惭报国;
  中兴有日始还乡。

  抗战胜利后,他回扬州,喜制门联曰:

  读芜城赋;
  曝草堂诗。

  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典故,其实是极含深意的。公元450年北朝魏太武帝进攻南朝,一直打到扬子江北岸,军队到处,烧杀抢掠;第二年北撤时,又纵火把广陵城烧成一片废墟。八年后,刘宋孝武帝派大军来广陵剿灭刘诞,广陵城又遭劫难。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鲍照写出了著名的《芜城赋》。草堂诗是指诗人杜甫避安史之乱,八年后还家,曝其遗迹。杜召棠运以这两个典故隐喻抗战八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亦追念先贤之意耳。”

  杜召棠的楹联并非象一些名士那样,一味地吟山歌水,应酬唱和。他能在联中注入对国家、对民众、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1937年,日寇攻陷扬州,有位少女名叫严淑端避难于北乡公道桥。第二年寒食节,遇日本兵追索,投水而死。杜召棠为她制作一副挽联:

  满窗明月,半榻茶烟,多少可怜宵,庸知碧水无情,杨柳千丝,系不住芳魂一缕;
  已告家亡,又惊国破,凄其寒食节,漫道红颜薄命,梅花深处,更赢得香冢千秋。

  50年代,台南工学院有位女讲师朱振云,因为发现宿舍中有老鼠,心中害怕,被院长王石安剩机进入房内,强奸后,又对其加以侮辱,迫使她投日月潭自尽。杜召堂听说此事,义愤填膺,拟联题其墓门,并公诸报端:

  孤冢傍寒潭,有衔石冤禽,欲抱此心填恨海;
  清流漩浊浪,误穿墉饥鼠,竟教舍命赴深渊。

  杜召棠的楹联内容广泛,手法灵活,运典娴熟,读来使人回味无穷,不愧大家手笔,限于篇幅,列举数则:

  集句联:

  柳摇台榭东风软;
  花压阑干春昼长。

  题西园茶社嵌字联:

  西望落霞飞,莫教茶烟迷画本;
  园留明月驻,欲扶花影上拦干。

  贺包明叔八十大寿:

  上寿同庚.屡世通家传翰墨;
  平生知己,八旬流寓志鸿泥。 包明叔与杜同里同庚,素负才名。1970年包明叔八十大庆,杜撰此联以贺。

  贺王世杰夫妇九十双寿:

  有夙缘焉,共度九旬,各占春秋一日;
  非奢望也,相期百岁,再经寒暑十年。 王世杰,法学博士,曾任武汉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80年杜贺其夫妇九十双寿撰此联。

  挽姐:

  千里托孤身,抱恨终天惭李绩;
  六旬呼小字,索诗无复到袁枚。 杜召棠之姐名杜英,献身教育事业,守贞不嫁。1953年秋故世。

  挽狄膺:

  病鹤不梳翎,文章自华美;
  老骥久伏枥,天人无怨尤。 狄膺,原名福鼎,字君武,自号平常老人。江苏太仓人。早年北大毕业后赴法留学,雅好制联,书法亦佳妙; 1964年3月病逝于台北。

  挽马绍文:

  其志也洁,其行也芳,今德不让古君子;
  与世无争,与人无侮,遗型足式今少年。 马绍文,早年治经世之学,以诗、书、画闻名艺林。1968年11月在台病逝。

  挽太沧法师:

  普照大千,共仰金山一轮月;
  归真上界,永留宝岛万家春。 太沧法师,原镇江金山寺方丈,圆寂于台湾。

  (原载《扬州史志》2004年第一期)

 

附:文史名家杜召棠 闻史 文/扬州晚报

  冶春后社有四名成员,分别于1947、1948年底和1949年初离开古城扬州,移居宝岛台湾,他们是陈含光、蒋士杰、杜召棠和周湘亭。其中杜召棠虽从事体育教学,可他一生酷爱文史,勤于写作,是一代文史名家。

  杜召棠,原名发恩,字鎏辉,法号惟尽,笔名扬州小杜,晚号负翁,生于清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1891年9月28日),原籍陕南,后徙扬州,遂为扬州人。杜召棠自幼聪颖异人,读书过目不忘,业师惊为天才。对清廷腐败、军阀割据深恶痛绝。早年参加革命,在陈英士麾下任职。南北共和后,回到扬州,从事教育,先后在平民小学、正本小学、省立五师附小、省代用商业中学及江都县中任教。后由江都县政府保送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主办的体育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到扬州担任公共体育场指导员。时扬州有《民声报》,因社长徐公时与主编李涵秋不睦,李涵秋愤然辞职。经万毓之介绍,由杜召棠接任《民声报》主编。同时,杜召棠以“扬州小杜”笔名,在京沪各报发表文章,读者争相传诵。民国三年(1914),徐枕亚主编的《小说丛报》就曾发表杜召棠以“扬州小杜”为笔名的纪实小说《鸳鸯错》和奇情小说《镜中缘》。同年杜召棠又与汪二丘、戚素秋、丁悯公创办《怡情报》,因是年为农历甲寅年,人们称其为“甲寅四友”。杜召棠曾创建江都县中童子军五十九团,成绩显著,誉满全国。杜召棠还创办了建国书店,最多时开了26家分支店,遍布全国。

  杜召棠虽然从事体育教育,可他从未间断对诗文的研究,尤好地方掌故,1947年7月,他为董玉书《芜城怀旧录》一书写的序中说:“余幼年雅好扬州掌故,每于香影廊、惜馀春茶社中听诸前辈高谈阔论,乐而忘倦。”赴台后,几乎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据统计,仅1952年8月至1979年8月的27年中,杜召棠就出版了《负翁联话》、《惜馀春轶事》、《杜注扬州竹枝词六种》、《蜗涎集》(上下册)、《蜗涎集续集》(上下册)、《蜗涎集三集》(上下册)、《岁时乡梦录》、《北碚零稿》、《帘波花影录》、《负庐诗钟》、《负庐诗存》、《负庐日记杂抄》、《复兴扬州大纲》等10多种,近二百万字。其他散见在报刊上的轶闻遗事,则难以数计。可以说,杜召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著作充满爱国爱乡之情,是了解和研究扬州历史文化、名人轶事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杜召棠是扬州冶春后社重要成员,赴台后,又是瀛洲诗社、春人诗社、后乐诗社重要成员。他的诗,特别是八年抗战和赴台后的诗,反映了他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怀。1938年夏,他避往四川,写在《重庆舟中》的诗云:“国破家亡后,不容隐故乡。亲朋尽寥落,父子共流亡。历险不知暑,忧时直欲狂。空囊行万里,前路正茫茫。”抗战胜利后,他在返乡途中写有《近故乡》:“万水千山返故乡,故乡日近益彷徨。不知今日隋堤柳,可似当年淡淡妆?”题为《昨夜》的诗,写于赴台后的1954年,诗云:“江南已到落花时,不信春归未有期。昨夜似经廿四桥,箫声月影两迷离。”他在《七十述怀》、《八十述怀》、《九十述怀》诗中更是反映了他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如《八十述怀》四首之三写道:“爱乡情切尽人知,两字扬州梦也思。红药桥边波月冷,绿杨城郭岭梅迟。玉勾萤苑伤禾黍,锦缆龙舟付竹枝。收拾风流馀秃笔,永怀垂柳万千丝。”杜召棠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我爱扬州”的歌词,由康讴谱曲,在台北扬州同乡会中广为传唱。

  1983年7月12日,杜召棠病逝台北景美综合医院,享年93岁。遗言云:“平生不做官,不说谎,身后不留传。”王振尧挽联云:“大哉文豪,天下无双士;浩然正气,世间第一人。”朱沛然挽联云:“擅诗文,工联对,著作等身,真乃个中圣手;性淡泊,享高年,风流儒雅,定为天上神仙。”由此可见,人们对他的敬仰。1984年,台湾出版了《杜负翁先生逝世周年纪念集》。

  杜召棠有三子一女,均学有成,业有就,有名于世。长子其立,光华大学毕业;次子其本,贵州大学农科毕业,曾任台湾高雄检验局长;三子其南,中兴大学毕业,曾任台湾内政部科长;女其容,台大文学系毕业,后获硕士学位,专攻文字,从事教育,桃李满天下。


 原载:《扬州史志》2004年第一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时任诗歌《祝贺芸芸诗社一周年》
雁梦云天‖靓照美诗,每人一首代表作,哪首惊艳了你?
【云帆】2021 母亲节诗词大会
《诗家天地期刊》 第 396期己亥年贺岁同题:灯红酒暖盏酬天,纳福金猪拱旺年。
【中国红馆】第三季《迎春》种竹卷
商丘诗词楹联协会代表参加“河南诗歌朗诵艺术团”成立大会现场花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