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

 

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

——读《李镇西教育全集》

 无论如何,李镇西注定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

 对于基础教育界,李镇西不只是一个人,他是考察中国教育的一个标本,描绘教师教育生活的一幅全息图,展示你我精神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生就像一张蜘蛛网,联系着方方面面。不过李镇西这张网绝对与众不同。

 他的教育故事上至“那一代”的思想求索,下至“新生代”的教育诉求;上至人大代表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下至普通校长对学校教学的精细化引领。

 他的身份极为特殊,作为校长,他在武侯实验学校大刀阔斧地推动新教育实验改革;作为2个班的班主任,他具体而微的制定着班级公约,创造性地推动班集体建设;作为普通的语文老师,他还下班给学生上课,几天不见,学生们就惦记着他们的“大朋友了”……

 毋庸讳言,现在的学生很苦,教师很累,教育很危险。

 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李镇西却能够带领着他的老师和孩子,坚持“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奉行着“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进而获得了一种充盈的幸福,这简直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因此,我们与其说是在呼唤李镇西,不如说是在呼唤对自我的拯救。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的展示了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超验性的教育实验;又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思想发展史,又有李镇西的教育演讲录;既有李镇西的阅读史,又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还有李镇西的从教履历。

 这套书,完整的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或者说,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够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

 一、新教师发展需要指南针

 李镇西在《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一文里写道:“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得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对青年教师来说,情感和激情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思考。青年教师的思考力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理性思考,结合实际反思。在这个方面,李镇西能够提供最切身的借鉴。

 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把手在教导你。方法、步骤、跟踪、反思,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活泼泼地,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每一个案例的反思中,都有理论支撑,都有行动描述,都有实践反思,构成了一幅有目标、有方法、有纵深的经典案例库。

 在语文教学上,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通过创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间的真实交往,因此,他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独创性在于: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质上就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生活化。

 李老师的“三读”:“读出问题,读出感悟,读出自己”,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灵魂在场,面对真实的困难,能够真诚分享的教育幸福生活。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给新教师提供最切实的帮助,使其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经过什么教学路径,最后用“我”来建构,达成临时性的共识。 

二、老教师需要摆脱职业倦怠感

 很多老教师获得高级职称之后,残存的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年复一年的职业倦怠感袭来,他们得过且过,混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很多老教师甚至连撞钟也懒得撞了,直接申请到图书馆里等待退休。

 其实,当老教师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内心里也是痛苦的。作为教师,如果愧对学生,或者为学生瞧不起,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他们就是提不起工作热情,摆脱不了职业倦怠感。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面对学生,减少愧疚感,这就是他们想方设法逃避到图书馆的原因。

 这个时候,阅读李镇西就显得更为重要。李镇西如何拥抱激情,如何战胜职业倦怠感,如何赢得尊严和幸福感。在李镇西的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我看来,他至少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是永葆童心。

 李镇西认为,童心比爱心更重要,童心意味着理想、纯正、热情、好奇、良知,爱心更多的是来自童心。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永葆纯真,拒绝“成熟”,有一颗永不更改的童心。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课堂上,他依然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因而能与孩子心灵相通,因而能走进孩子心灵,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

 第二味药是和孩子互相编织。

 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叙事的书写者。对老师而言,学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而言,老师也构成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师生在共同生活中,构筑相同的精神底色,拥有相同的心灵密码,彼此编织,互相书写。师生的生活和精神生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

 李镇西老师说:“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老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老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而这花开的声音,不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是我生命流淌的旋律。”

 这是对师生生命不断编织最美的描述,拥有如此丰富的精神生活,何以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第三味药是不断创新。

 单调就会乏味,重复就会厌烦。这正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职业倦怠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工作也是新的,每一天都要有悬念,都要有惊喜,这就需要我们杜绝懒惰和懈怠心理,不断创新。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有的教案都没有重复过,哪怕同一篇课文,我也不会参照以前的教案,我把教授我的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我的“第一次”。我总以为教育是创造出来的,决不能拿着一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

 教育永远是在不满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现实中前进的。一个有作为的教师永远能够突破困境、超越现实。

 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有人做了一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3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李镇西说得好:如果你能够骄傲的说,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你就能战胜职业倦怠感。

 三、优秀教师需要专业成长地图。

 对于有志在教育上闯出一些名堂的老师,学习李镇西就更为重要。在黑暗中摸索的他们,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处在什么发展期;他们需要指引,下一步究竟怎么走,需要读那些原点书籍;他们还需要洞悉自己的瓶颈,这些瓶颈如何突破等等。李镇西老师30年的教育实践,犹如一张清晰的专业发展地图,能给骨干教师们最清晰地指引。对照这样的专业发展地图,成功之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能够让优秀教师多找到一些自信,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李镇西的阅读史,他读了那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思想发育有什么影响。李镇西如何从浪漫阅读,转向精确阅读,进而综合性的阅读。李镇西如何从一个文青转化为一个思想者。

 比如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发展史,李镇西如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如何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如何学习杜威,如何从杜威身上汲取营养,拉开了中国《民主与爱心》教育的序幕。

 还有李镇西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意识,对象研究意识,类型研究意义。

 李镇西老师说:“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最早的‘未来班’,是我的教育处女作,显然不完善,于是在第二个“未来班”便有了许多改进;接下来,第三个班,我着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后来的班,我先后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班主任历程有着清晰的足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成绩。”

 应该说,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学相长。骨干教师会在李镇西的全息地图中,找到自己的教育困惑,并寻找到灵验的妙方,未必能包治百病;但一定能够强身健体,那简直是一定的。

 四、卓越教师需要精神同盟。

 普鲁斯特说:“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身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

 卓越教师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孤独的,光靠周伯通式的左右互搏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结成精神同盟,互相取暖。在李镇西老师身上,我看到卓越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两大特质,并看到通过特质的吸引,一大堆老师聚集在李镇西老师的周围,形成了一种精神同盟。

 其一是信仰和价值观。信仰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为未来奠基。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永远在现实中创造可能,致力于培养走向未来的人。

 其二是平凡和朴素最美。这也是卓越教师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李镇西的伟大,在于平凡中的伟大,或者就是一种平民创造的伟大。钱梦龙老师说得好,“人人都可以学李镇西,但人人都成不了李镇西。”李镇西的成功在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到今天,李老师还保存着他初中的作文;做了20多年班主任,李老师记下了班级数不清有意义的事情,保存了绝大多数和学生还有家长的谈话,还记载下女儿成长的每一段经历,为女儿提供了两代人日记的道德长跑。

 李镇西也许称不上中国教师第一人,但在积累材料方面,李老师绝对是中国教师的典范。如果,你能做到这些的话,我敢大胆的说,你就能做李镇西,最起码能做最好的自己。

 恩格斯说,“凡能思考的,前人皆已思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李镇西老师的原创不多;但他的意义在于,对很多重要的经典他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这是另一个向度的创造。

什么叫绝招,把普通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是绝招。李镇西的成功,还常常让我联想到中国的革命,陈毅说,淮海大战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还有人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而李老师,却用自己平凡的实践和爱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也推动了中国很多教师精神面貌的更新。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镇西只有一个,我们也无需成为李镇西;但我们学习李镇西,并呼唤成为李镇西式的教育幸福老师。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的全部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动场】李镇西:做老师,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_拥抱阳光
评课视觉下的新好课.
李镇西: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让自己有一颗干净、纯粹的教育心
爱,让教育更美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