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支撑
高效课堂的四个
基本支撑
教育实在没有想象的难,关键是要弄清楚4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学生?
遗憾的是,很多人当了很多年校长,却未必思考或者明白什么是好学校;很多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却未必理解什么是好老师、好课堂;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培养了这么多年学生,一届又一届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每年评“三好”、评“优干”,却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如果搞不清这4个基本概念,教育永远是一笔糊涂账。学校、课堂、教师、学生,这4个词的真正教育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高效课堂作为一个相对先进和完整的教育概念,它的基本支撑正是这4个基本概念。
真正的教育必须坚守“人性”,立足“人本”,富有“人道”,尊重“人权”。
好学校都有基本的共性,就像艺术品一样,给人的美感都是一致的,只有丑陋的感觉才千奇百怪!现在有些学校所谓的“特色”,其实恰恰一不小心暴露的正是自己“丑陋”的一面。
高效课堂主张,教育即“人学”,它意味着教育必须“从儿童出发”,也就是“以儿童为本”,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创造性。
高效课堂认为,学生首先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这个“生”即“生长”。因而学习即生长,学习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
支撑之一:新教师
高效课堂主张,教师角色具有三重意义:
教师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是提供学习和生长条件的人。离开教师这个特殊角色的存在,就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发生”,教师是一个必需条件,其价值体现在——是学习和生长的“可能性”。
教师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千万不要简单以为教师就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这是远远不够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习和生长的开发意味着首先是对学生潜能、思维、学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其次是对学习的开发,要敢于“放手”,大胆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失败中矫正”,在“感悟中成长”;再其次是对生长的开发,条条大路通罗马,“人学”的教育主张要从差异出发,接受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准许学生“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长,要敢于让每个学生“走自己的路”。这样,教育教学的内容指向性将更加清晰,进一步指向生活、生命、生存。
教师是信念的传播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当我们概述学校即生态、教师即条件时,其中都包含着“文化”指向,有时候,需要从“教育即信仰”的角度去领会教师对信念的传播。
支撑之二:新课堂
高效课堂主张,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在课堂。可是我们的很多课堂,除了知识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如果教育是“人学”,又主张“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那么,课堂显然要补充“筋骨”,尤其是要具有生命的价值意义。“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个概括包含了对课堂的全部主张,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生命场。它应该包含了所有与生活和生命相关联的内容。比如我们主张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让课堂充满感动和快乐,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与生命为敌”!
支撑之三:新学校
高效课堂主张,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因而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色彩、声音、形象和存在。
高效课堂认为,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因而,学校的挑战、使命,取决于如何为学习和生长创造、提供“发生可能”的众多因素,如环境、动机、手段、机制等,这样众多因素的聚合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是过程甚至更是教育教学本身,学校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生态”意义上。因此,还可以这样精练地概述:学校即生态。
支撑之四:新学生
一个学生,首先必须身心健康,这是底线!没有了“命”,何谈价值?
其次,要有担当,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再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要明确,学生并不是为了知识而活,而是为了生活而活。千万不可以培养一批知识的奴仆和不会生活的人!一个有眼光的教育人,会从人的价值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学生,服务于人类。
以上4个基本概念,我们简称之为“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这4个基本概念,支撑着“新教育”。
高效课堂的
教学系统元素
高效课堂教学系统元素包括:目标、理念、主张、原则、机制、组织、流程、模式、评价。
1. 目标:基于知识性学习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进而到“创学”的飞跃。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体验,学会在合作中的交往、共享。
2. 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衍生出来的教学理念有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动”包含“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 主张: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
素质教育的突破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必须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能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教师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条件”;
教室应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验室”;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信仰;
教育即从儿童出发,认识儿童;
儿童是教育的第一课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管理不是管束、控制、囚禁,而是点燃、激发、唤醒;
……
4. 原则:少讲多学、先学后“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
5. 机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6. 组织: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的课堂学习形式,组内合作、师生互动。
7. 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8. 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9. 评价:“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即验评组、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高效课堂的
教学操作
1. 课前准备
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即“新三备”。
教师备课方式:先由教师轮流出“个案”,然后学科组研究出“预案”,再返还教师出“方案”,“方案”即“导学案”。导学案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基础性、认知的规律性,导学案与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导学案的核心是“导学”,教案的核心是“导教”。
教师临课前的准备:双色笔、小黑板、记录本,即教学“三宝”。
双色笔:双色粉笔。白色的用于一般性书写,其他颜色的用于圈划错误。
小黑板:教师把检测、拓展内容事先写在小黑板上,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
记录本:用于随堂记录学情,是教师研究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对学生课堂前期要求:由学科代表提前下发导学案,一般情况是提前两三天,最多不超过一周。学生按照课程表提前做好预习。
预习就是“先学”,是“事先准备”,是建构认识、交流、合作的基础,是教学有的放矢的前提,缺乏预习的课不可能成为好课。预习的手段包括独学、对学、群学,预习可在课上,也可以在其他时间。
学生临课前的准备: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即学习“三宝”。
双色笔:白色粉笔用于自己展示,其他颜色用于评价。
活页夹:用于放置导学案,一般按科目准备不同的活页夹。
纠错本:学习记录,一般用于易出错问题的收集和学习整理。
2. 课中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关注小组活动、利用学案导学、课堂流程调控。
小组活动: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小组成员学习的路线图。
课堂流程:自学、展示、反馈或“五步三查”模式。
教师的课堂调控:盯、观、跟。“盯”即盯紧学习目标;“观”即关注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跟”即跟踪问题与问题反馈,尤其是跟踪新的思维和创新方法。
对学生的要求:依靠同伴、紧扣学案、大胆展示。
依靠同伴:同伴是学习中最可信赖的资源。
紧扣学案:导学案是学习内容的载体。
大胆展示:展示是学情暴露的需要,又是情感的体现和人格培养的需要。
3. 课后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课后座谈、再备学案、个别辅导。
课后座谈:可采用抽谈的方式,比如每个层次抽出一二名学生进行座谈。
再备学案:教师要基于本课具体的得与失,修订导学案,然后留档,供下一届教师借鉴。
个别辅导:指对那些当堂还存在困惑的学生,在课后给予帮扶。
对学生的要求:整理纠错本、个人反馈、寻找帮助。
整理纠错本:把容易出错的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整理出来。
个人反馈:即个人测评。
寻找帮助: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找同伴或教师帮助解决。
4. 课堂三段的关系处理
教师在操作上要“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后的修补,课中则要敢于放手,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中又分为三段,即自学、展示、反馈。对自学的要求是“自学要充分”;对展示的要求是“展示要集中”;对反馈的要求是“反馈要到位”。
自学要充分:自学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于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有所体悟、认识;
展示要集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展示要围绕“易错题”集中展示,教师集中挖掘学生的思维,开发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反馈要到位:教师的点拨要即时、精准、到位。
高效课堂的
课堂内涵
1. 课堂实然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幅度地提升单位时间效益,让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唯此,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2. 课堂应然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也走过了另一条单纯追求掌握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路径。课堂教学的核心应体现课堂真正的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课堂才会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3.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使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思想冲撞思想、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4.概念简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认识、思想、价值的变化带动课堂发生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飞灵魂的跑马场。
5. 高效课堂的理念
它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箴言”,落实到具体方法恰是独学、对学、群学,以及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对此的理解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6. 高效课堂的5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
(4)展示教学原则:展示即发表,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5)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7.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上来,建构“四新”教育学,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1)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
(2)解决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3)解决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学生发展的冲突;
(4)解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5)解决师资不足,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6)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魅力;
(7)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把时间和能力还给学生;
(8)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链接:高效课堂的10个小创意
1. 研究性质的教案设计
教案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学情分析及三维目标确立;二是教学流程,包括知识点、教法设计(情境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学法设计(学生活动链条的构建、学生参与的状态等),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三是课后自我反思。
2. 描红式课后备课
备课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项。教师很熟悉课前备课,但对于如何进行课后备课却很茫然。描红式的课后备课是指在课后,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及课堂生成情况,结合课后反思,在原导学案的空白处用红笔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完善。实践证明,描红式的课后备课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3. 让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
备课管理是课改管理的瓶颈之一,是很多学校都未突破的禁区,检查导学案还只是领导的特权。尤其是对于课改的学校来讲,备课管理也应进行改革,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教师互查备课情况,找同事教学中的特点、优点、改革点,每人写“观备课一得”,使检查的过程变成教师互相学习和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4. 变固定时间检查导学案为随机抽查导学案
针对教师课前抄导学案、课上用不上,课后又补导学案的行为,学校可以变固定时间检查导学案为随机抽查导学案。例如,当天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分别随机抽查两位教师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签字,注明该导学案与所教的内容是否相符,并评价为相应的等级。为了避免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当天学校领导有课,应主动让值日教师检查,否则按无导学案论处。
5. “3+1”评课法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但是,多数教师缺少参与活动和质疑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自己当作旁听者、看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研组可采取“3+1”评课法,即讲同行一个优点的同时说出其3个缺点、不足、建议,或自己的3个困惑,同时要求座谈教师人人发言,且不能重复。加强教师参与案例研究的效度,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明确案例研究的方向,有利于教师产生疑问,获得体验和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专业化成长。
6. 同题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针对同一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个性化的反思。同题反思则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校性的集体反思。交流时,教师可以判断自己反思的质量,即反思的是问题的表象,还是问题的实质,从而帮助教师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把握问题。
7. 二次反思
教师上课或听课结束后,在没有与同行交流和专家引领的情况下所做的反思,我们称为初步反思。但是,在这一层级的反思中,有的教师反思方向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思考点;有的教师找到了反思点,却不知道如何结合相应理论深入反思,即不会反思;有的教师用错误的理论分析教学实践,导致错误反思。然而,在议课结束后,因为有了同伴的互助,有了专家的高度引领,教师对某一现象、问题会产生新的看法,会对之前的认识加以修正,还会对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式、方法产生兴趣。这时,趁热打铁让教师重新进行反思,即为二次反思。
8. 个性化的观课、议课记录本
观课记录本由3部分组成,一是预设的听课目标:自己有什么困惑,想验证、学习、发现什么,想得到什么数据。二是课堂观课日志,包括观课角度的选择: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还是同时观察,是单项观察还是综合观察等;课堂纪要:教学流程,教学典型环节、片断、细节的记录,关键环节的点评等;观课心得:上课教师是怎样处理问题的,对此的看法、建议或者对自己的教学有何启发。三是对执教人所观察角度方面的评价:用事实说话、用理论概括。对执教教师上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优缺点并重。
议课记录本也由3部分组成,一是议课的交流提纲,即第一次反思。二是发言摘要,执教教师谈体会、观课人员“3+1”议课的发言摘要、专业引领内容。三是个人议课后的感受和体会,即二次反思。
9. 教学问题招投标制度
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为课题,通过招投标制度解决。一方面,学校要把问题上升为挂牌征集课题。另一方面,也要把学校能够提供的配套措施、优惠条件向全体教师公布。教师可以以个人或研究小组的名义参加课题招投标。中标的个人或研究小组要与学校签订协议,然后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而课题结题,不仅要看结题报告,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以及其他教师研究成果的认可度。
10. 这种合作学习你用过吗
第一步:假定一个有48位学生的班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由A组到H组。然后,给各组布置相同的6个问题。每个小组都承担对上述6个问题的研究,每个问题分别由小组中的一个人承担,A组承担第一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1,承担第二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2,以此类推。然后,按照承担的问题分为6个全新的小组,即A1、B1、C1……H1为一组,A2、B2、C2……H2为一组,等等。每组都是承担同一个问题的学生,因此可称为“专家组”,可得6个“专家组”,每组8名学生。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发给每个“专家组”。
第二步:进行“专家组”研究。每个“专家组”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操作模型的方式,讨论所承担的问题,采取自由发言和争论的形式,就问题的解决方法达成一致,个别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可保留意见。教师在巡视时,不可直接给出答案,但可以用“问题”来提示学生。当每个“专家组”都就自己的问题做出解答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专家”讲解,小组讨论。“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来的小组,即又回到原来的组A、B、C等8个小组。然后由每个问题的“专家”给其他学生讲解自己承担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指出个别同学的保留意见。6人讲述完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对每个问题形成本小组的解答。
第四步: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汇报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可谈谈与这个小组不同的意见,小组内由非问题的“专家”汇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师七团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出新招
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昌乐二中的学习模式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实施“四步12法”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桃红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