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指的是诗词的写作境界,有些“有我”,有些则“无我”。个人认为,这一观点不仅能够应用于诗词的写作与评价,也可以推广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举个例子来说。

昨天,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完全不同的数学课。一位是台湾来的数学老师,一位是我们这里的年轻教师。两节课对比下来,连最不会听课的老师也察觉到了不同。这两节课的基本流程相似,所用课件完全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用“境界”说来评定两节课,台湾老师上的,是“无我之境”的课;我们老师上的,则是“有我之境”的课。

课堂上的“无我之境”,指的无老师。换句话说,是指在课堂上看不出老师高高在上的影子,只觉得老师若隐若现忽隐忽现,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那么,这样的课堂上,有的是什么呢?有的是学生。整节课,在一个又一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一直是学生在操作,在交流,在讨论,在相互碰撞中逐渐达成某些共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老师哪儿去了?老师躲到了背后,除偶尔的调节与引领之外,他几乎就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整节课上,教师是主载,是课堂的主角,他霸占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仔细看下来,每一环节的推进,都是教师在刻意安排;每个问题的解决,也都是教师在前面冲锋陷阵,做好了示范与讲解。学生呢?不用动脑思考,不用深度研究,只管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流程走就行。

无意批评这位老师。换了学校的其他一个人,也是这种上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引领,习惯了指挥,习惯了将自己放在前面。或者说,习惯了课堂上的“有我”。

真正的“无我”,需要一种颠覆。

需要将学生和老师切换过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的操作、评价与交流,都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与伙伴与老师的交流中,思维受到提升,创造力得到开发。老师做些什么呢?老师的功力应该放在课前,放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旦课堂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退出来,将学生推送到前面去,让他们质疑、思考,合作、交流。当然,老师也要适时、恰当地引领,但一定不能越位。

这种理念,听起来并不新颖。可是,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上,还是看不到学生“自主”的影子?学生还是在老师设计好的圈套下,一个任务又一个任务地完成?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定位问题:过份注重知识的传授、效果的达成,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完善与习惯的养成;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大班额问题:不这样整齐划一规范进行,会无法进行统一的教学;又或许,是地方上的评价制度问题,等等等等。如果这样找理由的话,应该能为自己解脱。可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孩子都被我们教成了不愿说不会说不敢做不敢为的样子,教育的成功又在哪里?

变“有我”之境为“无我”之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角色,真正将学生推到前台。

你做到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牵蜗牛去散步
以学定教,问题引领,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 ——卜庄镇语文教研活动
校长听课与评课
小学英语学科送教下乡课例点评
学科本质与教学本质
杜郎口 的“四为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