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枝词窥趣(8)

以上所举例子,是男女恋情方面构思谋“趣”的情形。当然情趣也不仅仅只限于男女恋情,亲情、友情、乡情及诗人自己的情怀,也都会有蕴藏趣味的景况。比如,田昌令《春日广场》十首之七,写的是亲情之“趣”:

 

                荡漾亲情笑语欢,几家携幼放飞鸢。

                稚儿挥舞追风跑,慈母用心长线牵。

这位年轻的妈妈用“长线”牵住的不只是风筝,而且还有宝贝儿子的欢心。又如,曾建开《采药竹枝词》之二,写的是诗人自己采药历险平安归来的感受,也有情趣:

                挖药欲寻何首乌,爬逢陡径走艰途。

                归来又见东山月,好趁凉风开酒壶。

“开酒壶”这一情节,是作者在构思时谋“趣”的精心设置。表明诗人寻觅何首乌时独闯险境,差点就会迷失在悬崖陡壁之中,后来终于走出“艰途”归家时,惊魂甫定,乃取酒庆幸自己的脱险,这情趣也尽在此诗的寻味中。

再看理趣的例子。

理趣,就是把自然的规律、把人生的哲理、把经世的方略、把艺术的奥秘寓于诗的景象和意境之中,不言理而理自明,不持论而论已彰,寻味而得趣。有理趣的竹枝词,哲理融合于形象情感之中,诗作充满信手拈来的鲜活的情趣,在悟道识趣方面,拔高一筹、拓深一境,更能引人激赏。一般来说,因为竹枝词尚俗不尚雅,故竹枝词见情趣者多,见理趣者少。但“俗”中也同样含有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只要有智心和慧眼,就可以捉摸到事理物理之趣。因此,一些极耐寻味的竹枝词,便也有理趣藏之诗中,那是诗人在构思时精心预设的。比如,唐代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之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险滩中的巨石,身处中流却坚不可摧,这是自然现象。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却经受不住风浪的冲击,随时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和人格,这是生活现实。美与丑,伟岸与卑下,两相对比,让人可悟出处世立身的大道理。但诗人并没有把道理说出,只是客观地叙述自然现象和生活现实,不入理语而见理趣,这便是理趣诗的高明之处。

明代徐渭的竹枝词也多有理趣。他善于从一情一景的自然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写下许多意味深长的理趣诗。这些诗作常常是巧妙寓理却无一字涉“理”,而其言外之意与话外之音令人回味无穷。如《竹枝词二首》之一:

                  风前烛焰片时红,马首西时马尾东。

                  两只鸳鸯睡不醒,一只相思愁杀侬。

“风前烛焰”,红得亮丽,却可能“片时”就会被风吹熄。短暂的生命,由不得自己。这是“烛焰”的物象。马头在西时,马尾只能在东,马尾的命运只能服从马首而无可选择。这是“马尾”的物象。成对的鸳鸯正在享受生活的甜蜜,沉睡难醒。只有那孤单无伴的,便备受相思之苦,凄凉难眠。这是“鸳鸯”的物象。诗人列举了三种物象的四种景况,让人悟出人生的哲理。人生的遭遇,究竟有多少可以自己选择?生活的折磨,究竟有多少可以幸运逃脱?悲悯的情怀与睿智的理趣,渗透在看似零散各不相关的文字里,寓意极为深刻。

枚举几件不相关的物象,连系在一起,就可以触类旁通,引发思想的顿悟,从而折射出理趣的光芒。这是竹枝词最常见的理趣谋篇手法。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这首《羊城竹枝词》(六首之四)也是使用这一手法:

                  粗纱为帽竹编篱,里面行藏外里知。

                  

     竹枝词窥趣(8)

 

以上所举例子,是男女恋情方面构思谋“趣”的情形。当然情趣也不仅仅只限于男女恋情,亲情、友情、乡情及诗人自己的情怀,也都会有蕴藏趣味的景况。比如,田昌令《春日广场》十首之七,写的是亲情之“趣”:

                荡漾亲情笑语欢,几家携幼放飞鸢。

                稚儿挥舞追风跑,慈母用心长线牵。

这位年轻的妈妈用“长线”牵住的不只是风筝,而且还有宝贝儿子的欢心。又如,曾建开《采药竹枝词》之二,写的是诗人自己采药历险平安归来的感受,也有情趣:

                挖药欲寻何首乌,爬逢陡径走艰途。

                归来又见东山月,好趁凉风开酒壶。

“开酒壶”这一情节,是作者在构思时谋“趣”的精心设置。表明诗人寻觅何首乌时独闯险境,差点就会迷失在悬崖陡壁之中,后来终于走出“艰途”归家时,惊魂甫定,乃取酒庆幸自己的脱险,这情趣也尽在此诗的寻味中。

再看理趣的例子。

理趣,就是把自然的规律、把人生的哲理、把经世的方略、把艺术的奥秘寓于诗的景象和意境之中,不言理而理自明,不持论而论已彰,寻味而得趣。有理趣的竹枝词,哲理融合于形象情感之中,诗作充满信手拈来的鲜活的情趣,在悟道识趣方面,拔高一筹、拓深一境,更能引人激赏。一般来说,因为竹枝词尚俗不尚雅,故竹枝词见情趣者多,见理趣者少。但“俗”中也同样含有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只要有智心和慧眼,就可以捉摸到事理物理之趣。因此,一些极耐寻味的竹枝词,便也有理趣藏之诗中,那是诗人在构思时精心预设的。比如,唐代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之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险滩中的巨石,身处中流却坚不可摧,这是自然现象。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却经受不住风浪的冲击,随时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和人格,这是生活现实。美与丑,伟岸与卑下,两相对比,让人可悟出处世立身的大道理。但诗人并没有把道理说出,只是客观地叙述自然现象和生活现实,不入理语而见理趣,这便是理趣诗的高明之处。

明代徐渭的竹枝词也多有理趣。他善于从一情一景的自然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写下许多意味深长的理趣诗。这些诗作常常是巧妙寓理却无一字涉“理”,而其言外之意与话外之音令人回味无穷。如《竹枝词二首》之一:

                  风前烛焰片时红,马首西时马尾东。

                  两只鸳鸯睡不醒,一只相思愁杀侬。

“风前烛焰”,红得亮丽,却可能“片时”就会被风吹熄。短暂的生命,由不得自己。这是“烛焰”的物象。马头在西时,马尾只能在东,马尾的命运只能服从马首而无可选择。这是“马尾”的物象。成对的鸳鸯正在享受生活的甜蜜,沉睡难醒。只有那孤单无伴的,便备受相思之苦,凄凉难眠。这是“鸳鸯”的物象。诗人列举了三种物象的四种景况,让人悟出人生的哲理。人生的遭遇,究竟有多少可以自己选择?生活的折磨,究竟有多少可以幸运逃脱?悲悯的情怀与睿智的理趣,渗透在看似零散各不相关的文字里,寓意极为深刻。

枚举几件不相关的物象,连系在一起,就可以触类旁通,引发思想的顿悟,从而折射出理趣的光芒。这是竹枝词最常见的理趣谋篇手法。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这首《羊城竹枝词》(六首之四)也是使用这一手法:

                  粗纱为帽竹编篱,里面行藏外里知。

                  椰子剖来难觅核,哪能容得一仁儿。

用粗纱缠绕成帽子,用竹片编扎起篱笆,挡得些许风尘,拦得几多人足,但挡不住阳光,拦不住视线。在外面就可以看得见里面,里面的“行藏”是遮掩不了的。椰子可就不同,外面的皮包得严严实实的,你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行藏”。可是一旦把它剖开来一看,连个果核都找不到,什么“仁儿”都没有,看来包得再严实也枉费心机。作者这里要表达的人生感悟,道理藏得更深。疏而必漏与密而不容,两种相反的意象并举,告诉你一个什么生活哲理呢,有得寻味。

这种精心设置物象、以物象来衍射哲理、巧妙地寓哲理于物境之中、使意象与哲理融为一体而写出理趣的方法,可称之为物象悟理法。

再看竹枝词构思谋篇设置理“趣”的另一种情形。田昌令《小城见闻》中有一首《清洁工》这样咏道:

                 朝朝横帚扫残星,暮暮华灯待扫明。

                 大院候门最难扫,浊流污垢总盈盈。

清洁工是城镇的美容师,清洁工用自己的辛苦和劳累给市民营造了一个整洁和温馨的环境。对清洁工的赞美,怎么说都不为过。但作者却别出心裁,说“浊流污垢总盈盈”的候门大院,“最难扫”。读者自然明白,这“浊流污垢”指的是什么东东。既然明白,这诗的讽刺风味,这诗的喻理之趣,也就显现出来了。这里的理趣是从“浊流污垢”的比喻义中阐发出来的。作者并没有把候门最多“腐败”、“堕落”、“黑暗”、“贪婪”、“卑鄙”之类的道理点破,但读者却可以从“浊流污垢总盈盈”这一形象性的表达中理解作者没有说出的意思。这种理趣的设置不同于前面直接由物象悟出哲理的方法,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借用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方式把抽象的哲理融于形象的修辞表达之中,这是竹枝词构思谋篇设置理趣的又一种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枝词窥趣之四 (转载)
谈谈古诗的理趣
情趣 意趣 理趣
预初古诗汇总
诗词入门十八讲(9--14讲)徐宜恭/作
谈诗的韵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