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枝词窥趣(9)

竹枝词构思谋篇设置理趣,还有的另一种方法是在生动的景、事描写中寄托事理。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景物、事件进行独特的审视后运用艺术捕捉的手段,在竹枝词里描写某种意境,展现某种哲理。比如,燕山道士的这首《野花》:

                  野草无名一簇葩,孤零墙角苦安家。

                  微香渺渺无人问,瘠土强生自放花。

野花,这一随处可见的景物,在熟视无睹的人们眼里是那么不起眼,可是当细心的诗人运用特写的镜头对其实施艺术捕捉而呈现在读者面前,人们方惊奇地发现,原来这野草闲花也很了不起,那淡薄名利善处孤零情愿一生默默无闻却能于“瘠土”穷壤中“强生自放花”的胸怀和气魄,委实让人肃然起敬。显然,诗人写的是野草,赞美的却是人,也许就是诗人自己。这里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作者全诗对野花这一景物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和生动的刻画,读者是在获取了野花的完整形象和具体物境之后方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深刻含义,理趣是在形象逐渐展现之后释放出来的。人生哲理就这么与生动形象融合在一起,这种写景咏物寄托哲理的方法,也是竹枝词谋篇设置理趣比较常见的。

写景咏物可以寄托事理,叙事行不行?当然也可以。比如清代佚名竹枝词《燕台口号一百首》(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查揆)中这一首:

                  偷得工夫上戏楼,写来长票不持筹。

                  忽然喝彩人无数,未解根由亦点头。

作者在这里叙述的是他到戏楼看戏所见到的场景。长票与筹,都是戏票,长票看全剧,筹只能看专本。前二句只是叙述作者拿了可看全本的戏票偷闲去看戏的心情,后二句却描述了一幕也属人们熟视无睹的场面:台上演员的一个亮相,或者一个唱腔,令台下的观众雷鸣般地鼓掌喝彩,还来不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一些人,也跟着点头叫好。这种“未解根由”而见“喝彩人无数”便也“点头”的场景,正是赵翼一首论诗绝句里所说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的现象。有趣的是,赵翼用这种现象来讽刺那些没有独创精神而千篇一律胡乱写作的诗人,而这首竹枝词却只是通过一幕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寄托一个人生哲理的思考。可以说,这首竹枝词的理趣更胜于赵翼的论诗绝句,因为前者“理”由事蕴不涉理语,而后者则有“理语入诗”的缺陷,诗味淡了一些。

关于理趣诗可否“理语入诗”的问题,从清代以来便一直有争论。肯定者通常授引“诗言志”为据并释“志”为理,否定者则认为诗的生命在于形象,诗以“象”存,诗无“象”便无诗趣。但事情往往都不是绝对的,诗史上所见“理语入诗”的玄学诗、理学诗、禅学诗固不足取,但某些语言精警、富于启发性的诗作依然为人们所喜爱,比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文昌诗后》)及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偶成》)都是理语,但却长久为人们所诵读。这种个别有“理语入诗”而诗作依然可读的情形,沈德潜将其解释为“骨高”。他说理语入诗,而不觉其腐,全在骨高。”(《古诗源》评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论》诗)“骨高”,其实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境界”。境界取决于诗人的胸襟。所以,有胸襟的诗人,便能作“理语入诗”而“不觉其腐”的理趣诗。比如当今诗人杨逸民写过一组讽刺时政不良风气的《新竹枝词》,诗中便多有议论语,请看这一首:

                   是非标准在何方?领导雌黄嘴一张。

                   怪事于今浑见惯,指猫为马也平常。

针砭时世,理语更显得刀锋锐利一些。历史上有赵高“指鹿为马”的专横,但毕竟马和鹿个头还相当,相对于如今的“指猫为马”,那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这首竹枝词确有“理语入诗”的情形,但读之有趣,当是诗人有胸襟而“不觉其腐”的例子。

再看景趣的情形。景趣,包括物趣,是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及人世间的杰作和形形色色的物种物体物态之后、用竹枝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将自己的感受咏唱出来所产生的情趣。竹枝词长于咏风土,描写自然风光,描写各种景物,写出风趣咏出景趣物趣,是竹枝词创作的一项基本功。诗人在构思谋篇时,便要着眼于景趣物趣的营造。

神与景游,思与境谐,是营造景趣物趣的主要途径。一样的清风明月,有人感受到疏朗,有人感受到寒凉;一样的鸟叫蝉鸣,有人听出春意闲情,有人听出暑躁烦意。何其各异,何其有别?盖心思、心境不一样,感受自当不同。所以,当人们说写诗要带“景眼”时,勿宁说更需要的,是带上一颗宽松闲逸、识敬畏、懂荣枯、知美善的“景心”。

陈良誉(网名文正清风)便好像是时时带着这样一颗“景心”游行于山川湖海之间,每到一地,总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写出幽雅俊逸、秀丽多姿的诗作来。笔者在《竹枝词猎艳》一文中对其咏风景之佳作已有点评,这里再引录一首作为“神与景游、思与境谐”谋写景趣的例子。《江村杂咏之二》:

                   竹槛篱门对水开,玲珑碧羽落琼台。

                   烟笼古寺无人到,影照斜窗有月来。

好一个僻静幽闲的去处。先是古朴之雅。临水的楼阁,周边有竹林簇拥,竹槛篱门,给人一种安详朴实之感。再是清幽之静。烟务缠绕中的古寺,或许荒废已久,没有游客的光顾。这样静幽的处所还有生气吗?有。几只小鸟,从湖面飞来歇立在亭台上。半个月影,斜照进简陋失修的窗户里。但似乎也就是这鸟声、这月色,与偏僻江村的这处古寺,日夜为伴了。鸟叫也幽,鸟不叫也幽。月来也静,月不来也静。但幽静中,似乎有一丝期待,寂寞中似乎有一份安宁。或者,这正是一个可以让人消解俗世烦忧的地方,一个让人脱离喧嚣名利的静土。这与那些香火缭绕熏得游人满肚子烟味的名山大寺庙,正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也许,这才是值得诗人寻觅的地方。这首竹枝词的景趣,尽在“碧羽落”与“有月来”这两个示“动”的细节上。以“动”衬“静”更显“静”。但一“落”一“来”,又呈现生机,又暗藏希望。显然,这是诗人的心思与眼前的景况融合在一起所表达出来的情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枝词窥趣之四 (转载)
诗词入门十八讲(9--14讲)徐宜恭/作
中唐大诗人刘禹锡性格刚毅,这十首诗境界高扬,含有浓厚的哲理
唐诗中的佼佼者
朱熹将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诗,初读时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细读后发人深思
《蜀诗 · 动态》2022年第1期(总第9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