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红楼梦》笔记(九)

读书笔记 第四十五回  这一回共写了三个故事:

其一,探春、李纨聘请凤姐入诗社,实乃求赞助,免不了一场口舌仗。凤姐是一个水晶心肝玻璃人,一言就知来意。抓住李纨的要害,说了一两车话,激怒了“如槁木死灰一般的她”,立马回击凤姐、词锋犀利,又借打平儿一事戏弄凤姐,凤姐自知理亏,败下阵来求和。李纨抓住不放,凤姐终于表态,明早到任,并出资五十两银子作会社东道用。虽然是口舌仗,并未伤姊妹和气。这一段对话作者对人性的描写十分透彻。两个聪明人,说的都是实话,直接揭示了人物个性特点。【细读此段文字,其机锋所交,则语语相扣,足见作者笔如粲花,随处烂漫也】(红学家冯其庸评语)。

其二,赖嬷嬷为其孙赖尚荣当官而请客。赖大家是贾府头等管家仆人,赖嬷嬷是荣府老仆,脸面极大,到赖大一代,他们一家不但自立门户而且过起了大宅院里的豪华生活。如今孙子选上了知县,摆酒三天庆贺,必要请贾母、凤姐等众人赏光。赖嬷嬷来到凤姐处说了很多话,最重要的一句“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表面看来是过去的事,也像一部心酸史。尽管后来借贾府之势有所升天,毕竟难改‘奴才’身份。穿插这么一段长话与后续故事自然有关

其三,黛玉秋后病稍重 ,宝钗、宝玉不时来探望,三者关系十分微妙。黛玉将心事向宝钗叙说,终因感觉宝钗待人极好,自己多心。黛玉又自知“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感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种无望、悲切的情绪缠在黛玉的心头。尽管宝钗再三劝慰,黛玉之心难于改变。宝钗走后黛玉听到雨滴竹稍,倍觉凄凉,读了几首悲情词有感,并模仿《春江花月夜》格体,【《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一首离愁别恨歌】作了《代别离》一首,诗题为《秋窗风雨夕》,以境动情,也是黛玉的悲情倾诉和表露。方欲安寝,宝玉又来看她,问寒问暖、体贴入微,是真情。而宝钗答应晚上来而未来,虽然派了一个婆子送来燕窝,心非诚也。

     三个故事各不相同,描写都很生动,衔接也自然,就像一天的生活那样不时发生多种多样的事。此回的标题所谓“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正是指黛玉、宝钗互叙衷肠。也有人认为是指李纨与凤姐对话,但从题意看“金兰语”与“风雨词”相对应,,应该是指黛玉与宝钗,也是黛玉误把宝钗当作知心姐姐看待的开始。

读书笔记  第四十六回  鸳鸯是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当中地位最高的 首席大丫鬟 模样好又有处事能力,为人很公道,心地善良,办事公正,所以深受贾府上下人等的敬爱。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好女孩却被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看中,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一场“鸳鸯抗婚”悲情剧在此回中展开。当邢夫人来说媒时,鸳鸯由开始的“不发一言”,“只低头不动身”,“仍是不语”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后来遇见平儿和袭人两个知心朋友说道:“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不然,还有一死。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我不愿意。”她的嫂子来劝说时,那就只有骂声了。当贾赦说出:“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鸳鸯并未屈服,当着贾母的面,发出了心中的怒吼:“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一面说着,一面左手打开头发,右手便铰,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贾母气的浑身乱战,训斥了王夫人与邢夫人,使鸳鸯暂时躲过了一场灾难。鸳鸯抗婚的故事,为《红楼梦》演绎了一场为尊严、为自由,宁死不屈的悲壮故事。那个时代,多数女人很难摆脱像贾赦那样一个霸道权势者的魔掌。

此回故事比较集中单一,如果把四十七回开头训斥邢夫人的部分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故事描写一波接一波,像浪潮一样一浪高一浪,最后达到水花喷射的高潮。人物特性描写,鸳鸯的明智与主见、王熙凤的灵敏与狡猾、邢夫人愚拙与庸懦、贾赦的贪欲与霸气、贾母的果决与灵活,在这一场“抗婚”的故事中都一一得到表露。

故事中曾有人提出贾赦为何要娶鸳鸯为妾?认为除了色欲一面外,主要是为贪得贾母的财物,若娶了鸳鸯,就可探囊而取。也有贾母的话为证,“暗地里盘算我”“弄开了他,好摆弄我”,但这只是小说外的分析,也正是《红楼梦》的奇妙处。

读书笔记  第四十七回  愚蠢的邢夫人明知贾母不会同意贾赦的邪念,偏偏要来打听信息,却遭到了贾母的训斥,羞得邢夫人满面通红。贾母训斥不像训王夫人那样严厉,只是说不能缺少鸳鸯,要贾赦去买一个丫头,话里柔中藏刚。然后就去斗牌,邢夫人站在一旁,无地自容,凤姐使眼色才走出来。偏巧,贾琏不听平儿劝告要去见贾母,也遭到了训斥和讥笑。母子二人怨天怨地。回告贾赦,贾赦自知理亏且含愧,便告了病不敢见贾母,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丫头,收在屋里,这场闹剧才结束。【以上写贾赦思讨鸳鸯事而以斗牌作余波为一大段。】(增评补图石头记评语)

 后一段赖尚荣请酒一节主要叙述薛蟠、柳湘莲一事。九月十四日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及宝玉等人到赖大家赴宴,薛蟠好贪男色,误把柳湘莲当作风月弟子,被柳湘莲诱至北门外痛打了一顿,随后贾蓉带小厮寻来,发现薛蟠在苇子坑呻吟,为他雇了一乘小轿子送回家养伤。此段故事与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情节及相似【遥遥相对,同一機心,同一辣手。】(增评补图石头记评语)所不同是贾瑞贪女色,薛蟠贪男色。一个被勒索,尿粪淋头;一个被打半死,被逼喝脏水。【薛蟠喝苇塘之水较之贾瑞醍醐灌顶还算便宜。】(读红楼梦随笔)所幸的是薛蟠保住了了命,为后续故事铺展了内容。两件丑事贾蓉都充当了调笑人,自然成为风月中老手。

读书笔记 第四十八回  薛蟠他是一个纨绔子弟,为人骄横自负、好色无知、无得无才、文不文、武不武,终日游手好闲,一事无成。被柳湘莲痛打后,愧见亲友,装病在家。听当铺揽总张德辉说要回家顺便贩些纸札香扇来买,就想和张一同去,一是出去学习买卖、躲躲羞,二是逛逛山水。征得母亲(薛姨妈)和妹妹宝钗的同意,终于出去混世了。这是是四十八回承上接下的一段内容,后面的内容主要是薛蟠之妾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是《红楼梦》作者描写的又一个悲剧人物,原名甄英莲(應怜)后被宝钗改名香菱,也是作者最喜爱女性人物之一。她不仅【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脂批),但却命运多舛 ,自幼被拐,长大后被拐子同时卖给冯渊和薛蟠,薛蟠打死冯渊,抢去为妾,遭到肆意蹂躏。然而不幸的身世和命运,没有使香菱向生活低头,她向往着诗意的生活,薛蟠出门后她便和宝钗住在一起,自然进了大观园。她要宝钗教她学诗,宝钗叫她缓一缓,后来拜黛玉为师,黛玉爽快答应,一段黛玉教诗、香菱学诗的精彩故事全面展开。这个故事不是多余的,恰恰是作者的理想的追求,他希望大观园女儿们永远活在诗意的生活中,作者还开启了传诗之意。黛玉教诗就是集中的体现。

黛玉教诗一是谈了律诗的格律基本要点和特殊性,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关于‘虚实’有的红学家认为是作者的误笔,有的认为是作者有意安排,各有道理。)二是谈了诗的立意的重要性,黛玉说::“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从格律说到词句,又从词句说到立意,在律诗的创作理论上,话虽不多但是已经很圆满了······】(邓云乡《红楼风俗谭》)黛玉除了从诗的理论上简略谈了一些外,还教了香菱学诗一些基本方法,如不可学 “浅近”的诗,要‘细心揣摩’经典诗句,要多读古诗,并开出了读诗单子,亲自选了王右丞五言律诗中的几首画上了红圈。当香菱学诗把自己创作诗给黛玉看,黛玉耐心指出诗中问题和如何去做诗,真可谓是诲人不倦,亦可谓是循循善诱的名师。

      香菱苦心学诗,她按照黛玉说的方法日夜攻读,茶饭无心,坐卧无定。宝钗说她“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个人定要疯了!”在黛玉的指导下香菱仔细揣摩古诗,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说与黛玉听,香菱笑道:【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这一段说明了香菱已经品到了诗味,难怪宝玉说她已得了‘三昧’,会心处不在远。香菱苦志学诗,连续作了几首不尽人意。精血诚聚,竟然梦中得诗,说明创作诗是何等的艰难。

       黛玉教诗与香菱学诗的故事表面看写的香菱实际上重在写黛玉和宝钗,两人在对待香菱学诗态度上截然不同,一个是诲人不倦,一个是冷嘲热讽;一个认为聪明伶俐,一个认为呆头呆脑。表明了他们处事为人态度不一,也暗示了观念上的对抗。但在诗论的观点上却是一致的。《红楼梦》关于诗论,不仅仅只有这一回,在37回、38 回、49回、64回、76回、78回、89回、93回等章节中都有论述(参见笔者《红楼梦论诗的创作》和《诗之三昧与诗中三味》)可见作者写这一段故事一方面是在传诗,另一方面突出了作者的精神追求—-永恒的诗意生活。

在香菱学诗故事中还穿插了 贾赦与贾雨村勾结,强买强卖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倾家荡产,又借故将贾琏打得动弹不得。正如大某山民评曰:【石呆子一段小文字,看之似乎闲文,乃至后来抄没,即此事亦在罪案中,方知无意中埋伏之笔。此等处最容易草草读过,以负作者之苦心也。(红楼梦三家注评本)】这段故事主要是通过平儿之口叙述出来的,与贾府的败落有关,为后续故事留下了伏线。

读书笔记  第四十九回至五十回   正当香菱将自己苦心作的第三首诗(也是梦中得诗)给众人看时,来了几位贾府的亲戚,有邢夫人的嫂子及女儿邢蚰烟,凤姐之兄王仁,李纨的寡婶及两个女儿李玟、李绮,三家巧遇一起来。后有薛蟠的堂弟薛蝌送胞妹宝琴进京聘嫁,随后赶来。各自投访各人的亲戚。大观园一下子来了四大美女,宝玉十分高兴。探春即兴扩大诗社成员。这两回就是描写诗社活动情况,由芦雪广(各个版本不一,有写‘庭’、 ‘庵’、‘ 亭’等,据作家刘心武考证认为:本来就有‘广’字,并非是简化的‘廣’字,读音为‘掩’,意思是傍山建造的房屋。)赏雪、炙吃鹿肉到“即景联句”、“咏红梅诗”“灯谜诗”,再一次描述了贵族家庭的一种精神生活。有的红学家认为这是“封建贵族阶层精神空虚,作诗竟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如果用现代眼光评价过去的事,往往成了批评之语。从实情看这恰恰是古人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现代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就是回归那种高尚的诗意生活。

   “割腥啖膻”是“擁爐作诗”的前奏曲,史湘云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姑娘,她【炙痴吃鹿肉,事虽近俗,雅趣倍增。】(护花主人评)还说:“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纔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此话有深意。大凡诗人只要有性情,酒能助兴,诗歌自成。唐朝诗人李白很多经典诗都是酒后完成的。史湘云此举为琉璃世界带来了的乐趣,也为小说故事创造了新意。正如脂批所说:“一片含梅咀雪文字,偏從雉肉、鹿肉、鹌鹑肉上以渲染之,点成异样笔墨,较之雪咏雪赋诸作更觉幽秀。”

芦雪广即景联句参加者多至十三人(王熙凤虽然只说了一句话,至关重要,也应算作成员),是大观园咏诗活动中空前的一次盛会,即第三次诗社活动。联句本是旧时学童练习做诗的作业课题,以后发展为文人卖弄才情的文字游戏。小说中的联句诗的主题是雪,但诗句中不能出现雪字(第一句除外)。结果【三十五韵,一气而下,虽出诸人之口,而血脉畅通,词意贯达,并无一般联句堆垛雜沓之弊。······诸联句皆可称佳对。而且全诗除结尾两句外,句句紧扣即景,无一浮泛之句。】(红学家冯其庸评)作家刘心武则认为:那首联成的诗是曹雪芹借机用来影射曹家的家史的。这只是一家之言。

联诗后又写了咏梅诗。红梅之景在两回中有多处描述:“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血色,分外显得精神”,“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几首红梅诗构思也巧妙,都与人物命运有关。特别是宝玉写的《访妙玉乞红梅》。暗示了他的来历与归属,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门”话中有话。后来贾母来了说:“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顽的”至此,众姐妹开始做灯谜诗,诗社活动延续到次日。谜语是一种游戏性质的只言片语或短小韵文,流传在中国的历史很长,【后来人们将谜语写在花灯上,成了元宵节的 一种游艺。】明清时期尤其盛行。 (胡晓明《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这次史湘云、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所做的灯谜诗,除了史湘云以小令形式写出的那首外,所有的灯谜诗包括五十一回薛宝琴写的《怀古绝句十首》,作者均未向读者提供谜底。至《红楼梦》问世以来,引来无数文人猜谜,答案不一,难达共识。但有一条,这些谜语都含有象征人物的的特性与命运的寓意。

这两回还特别地描述了一个超级美女,那就是薛宝琴,美貌超过了宝钗,如画中人一样,本性聪明、才又敏捷、年轻心热、见识面广,也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女孩,深得贾母喜爱。但她并不属“金陵十二钗正册”,自然引起很多评论家的猜测和质疑。不过宝琴始终只是一个陪衬人物。至于作者为何要写这个人物,是为‘色’,还是为‘情’,难解其中味。

《红楼梦》通篇写做诗,而且文体多样,似乎感觉小说诗的成分太浓。细想之,除了作者有传诗之嫌外,隐藏了作者是在追求和渴望一种自由、和谐的诗意生活。无奈何,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作者的美梦,但却给世人留下了一部奇特又悲酸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9----84回)附答案
《红楼梦》25-36回专练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15)
红楼梦终极大揭秘
游正定荣国府
【快读《红楼梦》】(五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