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红楼梦》笔记(七)修改稿

第三十一回   晴雯是宝玉房中八个大丫鬟之一,其地位仅次于袭人,从容貌到性格,她与林黛玉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她是大观园众女儿中最风姿卓绝的美人,也是宝玉最喜欢女孩子之一。晴雯的性格既有任性、刻薄、刚强、泼辣的一面,又有聪明、多巧、忠心的一面。当宝玉心情不佳时,晴雯不小心把扇子跌折了,宝玉大发脾气,引发了晴雯的顶撞。虽然宝玉要赶走晴雯,但在众丫鬟求情下,最终还是留下了晴雯。晴雯的任性以致于在宝玉面前撕扇玩玩,【“晴雯撕扇”并不是什么美貌奴才恃宠而撒娇,多情公子为玩赏而纵容,而是这丫鬟这公子恰恰在这样一个矛盾爆发中才深刻地表现出他们灵魂共鸣。】(王昆仑《晴雯之死》),更不是什么撕扇子的声音好听。反奴性是他们的共同点,难怪撕扇后,二人都大笑起来。宝玉与晴雯表面看来是主仆关系,晴雯的内心是厌恶奴性的,刚强的性格,容不得她听任主子的奴役、训斥,宝玉也从来不以主子自居,而是平等待人。宝玉对晴雯的‘痴情’可以说是体贴到家了,这种情不情在后续故事中,特别是晴雯死后宝玉写的“悼词”中表现尤为突出。

史湘云是贾母 史太君弟兄忠靖侯史鼎的孙女,从小父母丧亡,靠着婶娘生活。她与宝玉可谓是青梅竹马,也是林黛玉的第二个情敌。当史湘云第二次来到贾府时,引发了金麒麟故事,偏偏宝玉的金麒麟又被史湘云拾得,本来林黛玉皁就对“金玉姻缘”记恨在心,现在又多了一个‘金麒麟姻缘,令黛玉更加忧愁哀怨。作者之所以写金麒麟乃为模仿绘画间色之法,使小说故事更加复杂而精彩。红学家周汝昌认为【金玉姻缘有真假二局,湘为真,钗为假。此金玉是指金麒麟与通灵宝玉,已与宝钗金锁无涉 。】脂批说:【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湘云论阴阳一段,纯为金麒麟煊染,日后湘云於此物必有闗合其文下傳】(清·无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无论金麒麟与谁有缘,但都与史湘云婚姻有关。后半回并没有直接叙述金麒麟故事,而是通过史湘云的阴阳论,由天地水火日月,花鸟鱼虫树叶扇子再到走兽飞禽,从抽象到具体,从远到近,由大到小,一步一步苦心铺设,最终指向的是史湘云本人以及拾到的的金麒麟到底是阴还是阳?没有明确回答,只有翠缕的一句话:可分出阴阳来了。【湘云说阴阳二字颇有意味,且暗藏消长之理······】(王希廉评)也暗示了贾府的未来。通过史湘云说阴阳,同时表明了作者的哲学世界观。然而章回的标题后句“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却令人百思不解,与阴阳论既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小说故事中的内容关联不大。专家学者解答不一,有的说是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白头皆老,有的说是与卫若兰结婚不久,即阴阳两隔,还有人说贾母是张道士的情人,未能夙愿,都成了白发寿星。《红楼梦》的模糊暗示手法,真难解其味。

      本回的几个故事描述的十分精彩,晴雯顶撞宝玉,讥讽袭人,晴雯撕扇,史湘云与翠縷说阴阳,人物对话真可谓生动活波,令人深临其境。前面一段王夫人端午佳节赏午宴,作者【一支笔,歴写王夫人、宝钗、宝玉、黛玉、凤姐、迎春姐妹等个人心理“淡淡的”,但卻心事各异,各有各的原因。】【竟於冷淡中散场】(冯其庸评,《红楼梦》)。这一段文字不多,心情描述复杂多异,聚与散,终究还是散了,隐意自然,实在是一段难得的妙文。

有所不解一是宝玉要赶晴雯出门,晴雯却死活不愿意,难道有什么可留恋吗?二是金麒麟一事,无湘云后文情节,仅有批语,不確知其意,题意难解。

第三十二回  林黛玉爱情最大的威胁就是金玉姻缘的宿命论,因为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通灵宝玉;忽然之间史湘云和宝玉都有了金麒麟,此情此景深深地刺激了林黛玉的神经,时时提防,恐他与史湘云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当她听到史湘云劝告宝玉好好读书去考举人进士时,宝玉却回答“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 我也和他生分了。”当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宝玉见状又说了许多贴心话,黛玉讲起金锁、麒麟一事,宝玉说出“你放心”这三字,可见宝玉一往情深。黛玉假装不明白说:“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又说:“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纔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卻怔怔的望着他。”【此段文字,是雪芹写宝黛爱情互诉最深处·····】(冯其庸评《红楼梦》)贾宝玉的真心表白,使宝黛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也让林黛玉不再为金麒麟担忧了,也再现了宝玉痴情的一面。

此回后部分描述了王夫人与薛宝钗对丫鬟金钏儿投井自杀的态度。下面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 "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

夫人表面装着很仁慈,实际内心狠毒,薛宝钗更是奸狡,为了讨好王夫人,倒说死者的不是,还帮助王夫人出主意草菅人命。最为可耻的是当王夫人准备把林黛玉作生日两套衣服给金钏儿做妆裹时,又怕林黛玉忌讳。薛宝钗却自愿把自己已做的两套拿出来,如此贴心,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个聪明、漂亮又有才学的年轻姑娘,为何学的那样的圆滑、狡诈,其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是人的极端自私表现,但并未获得幸福,悲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小说中极为重要的故事情节,也是小说主题思想最为明显的揭示,这场风波表面是父与子矛盾的爆发,实际上是两种思想观念的较量。贾政是封建贵族代表者,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采用野蛮的暴力手段来制服甚至想根除逆子之心。偏偏这个不肖之子,没有丝毫悔改之心,这正是作者极为赞赏叛逆精神。宝玉挨打直接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儿。归结为一点,就是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老路。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贾政认为,儿子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即与宗法社会对立。这是思想正统保守的贾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宝玉时下手极狠。宝玉挨打牵动了贾府很多人的心,在这两回里精彩地描述了几个极为关心宝玉的人物的态度:

1 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作为宝玉身边的丫鬟,对宝玉既同情又埋怨,对其父的过度的暴虐行为是反感的。

2 薛宝钗是第一个来看望宝玉的。【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薛宝钗带有责备宝玉的态度,虽然眼泪快要流出,尽管是薛宝钗仅有的一次爱意表白,而且还不是那么强烈而真挚。这表明薛宝钗与贾宝玉在思想观念上不是一致的。 当薛宝钗问起被打的缘由时,一向谨慎小心的袭人竟不慎地提到她哥哥的挑唆,这自然损害了她的尊严,极力为其哥哥薛蟠辩护,认为哥哥说的是实话。她心里想到:【“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还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 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从中可以看出薛宝钗对其父暴虐态度好像是赞同的,宝玉也是该挨打的。宝钗回到她母亲那里责备了她哥哥薛蟠说是非,引来薛蟠大闹一场,当面揭露了宝钗的私心,气得宝钗哭了一夜,宝钗的哭不是为宝玉挨打而哭,而是为自己命运而哭。

 3  林黛玉是在宝玉梦中来看望的。【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 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 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王伯沆批:只八个字,哀音满耳)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这三个字与前面宝玉爱情表白一样的,其意不会放弃爱情追求,更不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段探访描写的文字不多,却大有深意。‘满面泪光’代表了林黛玉对宝玉的真情,一句问话含有千言万语,可以说叛逆思想融化了两个人的心灵,这正是是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最更本的情感。黛玉走后宝玉命晴雯送去旧绢帕,黛玉心领神会,便激动地在帕上提笔写下三首绝句。题帕三绝句,句句含泪,无限悲情,不是情人不流泪,真可谓是流不完的相思泪。

4 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应该说是宝玉的第一保护人,导致宝玉挨打原因之一正是这位母亲,她在处理宝玉与金钏儿调笑事情上,实际上袒护了宝玉,害死了金钏儿。当她得知宝玉挨打消息后,【王夫人哭道: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是贬宝玉而褒贾珠,实际上是提醒丈夫,长子已夭,还要要次子的命吗?在与袭人谈话中又说道:【“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 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这段话说明了王夫人是为了自己命运与地位,对贾政管教实际上是赞同的,只是要不至于死地。

5 贾母可以说是宝玉最具权威的保护伞,她对贾政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 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 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 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这是贾母以孝道制服了贾政的暴虐行为。

6 王熙凤对宝玉挨打态度不是很明朗,她只说了两句话,【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 , 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这两句话只看出了一般关心之意和凤姐办事干练、果断作风。

     宝玉挨打自然惊动了荣国府上下,也来了一些媳妇看望,但都是一笔带过,然而作者并未写明宝玉几个姊妹和宝玉身边丫鬟晴雯等人的态度、留下很多空间去让读者思考,这正是巧妙艺术之笔。

   在《红楼梦》小说中,【贾政笞宝玉为全部书中最出色之文,却是全部文中最难著之笔,看他叙得如此井然,如此真切,如此淋漓尽致,而又能人人写到摇曳生姿,作者委係天仙化人。】(清·无名氏《读红楼梦随笔》)宝玉挨打的故事描写的十分精彩,合情合理,贾政的凶狠,刻画入微,感情流露十分自然。【挨打一场感人,还因为一打,动了真情,是一次难得的感情交流,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哪一回见王夫人与贾政交流过感情?哪一回见“槁木死灰”般的李纨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宝钗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贾母、贾政这样激动过?打人的贾政的激动程度超过了挨打的宝玉。他说的话之决绝,亲自动手“掌板”与“气喘吁吁,泪如雨下”的样子,直到见母后的至诚至孝的大正人君子形象,怎不令读者泪下?(王蒙《红楼启示录》)】

 宝玉挨打的故事也告诫人们,用暴力手段征服人心,或者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思想观念都是徒劳的。就像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一样,幻想用“民主”代替一切,最终带来是无边的苦难。

在三十四回中有一段王夫人与袭人谈话,袭人说了几点:一是“论理,需得老爷教训两顿”二是“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总共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三是“变个法儿,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这完全是袭人为了苦心经营自己的前程,提出的控制宝玉行为的方法。具体讲就是要宝玉学仕途经济,隔断与黛玉的亲密和来往。当王夫人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故作正经,叫太太放心,还说了一大堆道理,所谓“君子防不然”就是防止宝玉和姑娘们往来接触。事实上袭人早就和宝玉偷吃了禁果,即使挨了一窝心脚,也未完全心灰意冷。因此人们说袭人谗言小人也。在后续故事中晴雯被赶与袭人及其相关,还充当了反林拥薛的角色,宝玉也逐渐看出了袭人的用心。

第三十五回  贾宝玉挨打后看望的人自然不少,特别是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关照,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难怪林黛玉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不免又有悲伤之感。当然不乏有人为了讨好贾母去看望宝玉,唯黛玉不趋奉,不凑热闹,足见其性格高傲孤僻。贾宝玉养伤期间借机撒娇,一时想吃莲叶汤,一时又想叫莺儿打几根绦子,忙了一群人。然而他没有半点‘悔过’之心,巧用时机与丫鬟玉钏、莺儿调笑一番,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也事出有因,宝玉觉得对不起玉钏的姐姐金钏,感觉伤心又惭愧,所以陪笑问长问短,甚至哄她骗她吃一口莲叶汤。莺儿是宝钗的丫鬟,自然引起了宝玉的关注,随口说了一句“明日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明日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语笑如痴。皁不胜其情了。这句话【虽是赞美之词实是决绝之语,蓋决志不欲消受宝钗也。】(清·无名氏《读红楼梦随笔》)

此回中穿插的几个小情节令人疑惑:

1、林黛玉看到一群人来怡红院看望宝玉,触景生情不觉悲伤起来,回到潇湘馆听到鹦哥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尽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为什么会笑起来?令人不解。

2、薛蟠听到宝钗与其母亲的谈话,给宝钗赔不是,发誓“从今以后我再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竟然眼睛滚下泪来。这位花花公子也有动情的时候,只是人们不相信他的眼泪。‘不和他们一处’是指哪些人?没有明说。

 3 、宝玉养伤通判傅试家的派两个嬷嬷来看宝玉,评价宝玉:“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脂批:试问作者是丑宝玉乎?是赞宝玉乎?】总觉得此处写法是作者有意混淆人物真假性情,何许是高明之处。

  4、宝玉转弯抹角说到黛玉,本想得到贾母的赞语,没有想到贾母当着薛姨妈面夸赞宝钗,令宝玉感到意外,薛姨妈认为“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则证实“这倒不是假话”如此尴尬的局面,宝玉倒也喜出望外,很令人费解。

   此回中莲叶羹和打绦子虽然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写的十分细致,可见作者观察事物心之细,故此故事情节尤显生动活泼。 另外, 有人解读三十五回用猜字法与作者所处历史背景人与事相联系如:【破題:《白玉釧親嘗蓮葉羹》=======白语钏吃掉莲叶羹======空說叫十一皇子吃掉十五皇子。】甚至还有一些荒唐的结论,实在不敢恭维。

第三十六回 【这回书是宝玉挨打之后荣国府、大观园中的日常生活,较之重点表现黛玉、宝钗的回目更加多样化,更加摇曳多姿。】(邓云乡《红楼梦导读》) 从故事情节来看,此回主要叙述薛宝钗帮助宝玉绣兜肚和宝玉在梨香园看见龄官与贾蔷情思缠绵的场景,引起了宝玉很多的想法。从文字叙述来看,有些耐人寻思的的话语,不是一两句话能阐述明白的,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具体内容如下:

1、  贾宝玉在伤伤势渐好后,薛宝钗见机导劝,引起了宝玉的反感,他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这一段话说明了宝玉与薛宝钗在思想观念上分歧是不可调和的,更不可能产生爱情。而相反更加敬重林黛玉,宝、黛的爱情思想基础尤显牢固。

2、  王熙凤收了几家仆人的小贿,乘空向王夫人汇报有关丫头月钱发放问题,没有想到王夫人问起为什么不按数给,而短了一吊钱,王熙凤自然作了解释。事后却十分恼火: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尅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王熙凤心狠手辣的表现再一次显露出来,而且那么的凶狠。她在骂谁呢?

3、  薛宝钗绣鸳鸯兜肚时听到宝玉说梦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是拒绝薛宝钗爱意的一个明显的信号,其实薛宝钗心里十分明白,只不过她城府太深,不愿退出情场。袭人、薛宝钗同绣鸳鸯,同做鸳鸯好梦,宝玉的一句梦话打破了她们的梦想。

4、  宝玉醒后与袭人谈起文武之死,充满了激情,看淡了仕途、权利、沽名,嘲讽须眉浊物的“文死谏,武死战”。这一段议论【真有正理,实非疯话】【绮園批:死时当念大意,千古不灭之论。】他对袭人说:“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彀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一段悲观厌世之语和后来宝玉看到贾蔷与龄官深情而感觉自己的话错了,还是各人得个人的眼泪。袭人自然不能明白,只当疯话。

5、  当宝玉来到梨香园中受到了龄官不待见,宝玉没有激怒,反倒看到看到贾蔷对龄官如此深情,不觉得看‘痴了’终于领会了劃‘蔷’的深意,这才大彻大悟,知道自己是管窥蠡测,知道得太少了,感叹“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定分,不能妄想得非分之得也。

      三十五至三十六回,这两回都是围绕宝玉挨打后发生在大观园的日常生活,故事情节不是很集中,可以说是按照生活的流水线铺成下来的,引申的故事话语很多,只能让读者去思考和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阳节,贾宝玉那充满斗争的一周,只是金钏儿为何两天后才跳井?
《红楼梦》前四十回选择判断题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11)
高考名著阅读备考:《红楼梦》经典情节考查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导读清单与教学设计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知识梳理 考点
《红楼梦》经典情节31-52章回梳理及相关题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