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乔迁----上海博物馆东馆(1)

博物馆,是古今在对话,是过去与未来的相互凝视。

今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开放。上博东馆旨在打造世界顶级的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历时8年建成,她坐落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与上海科技馆,世纪广场比邻而居,一座“航母级”的博物馆。场馆建筑干净简洁,建筑上方外立面弯弯曲曲的造型,象征陆地与海洋的相逢,寓意海纳百川的上海气质。数十万件国宝将被陆续搬来这里静静的安放,接受着现世或好奇或求索的目光与打量。

晨光里的上博东馆  摄影 记著  摄于2024年3月7日

傍晚时分的上博东馆  摄影 记著  摄于2024年3月7日

上博东馆馆内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面积大约是上海博物馆老馆(人民广场馆)的5倍,室内空间非常开阔。展品柜全部采用无反射玻璃,文物看起来就像完全没有玻璃隔着,而且馆内布光延续老馆特长,依旧非常用心和考究。目前开放两个展厅:一楼青铜器展厅和特展厅。入馆需提前网上预约,每天限流8000人,建议预约上午时段,这样能在人较少时多逛一会儿;中午过后,各馆展品前基本就只能用“人从众”的特色来形容了。预计后期其他展厅陆续开放,人流分散,观展体验会提升。

场馆里暖心的地方:楼梯。大厅扶梯旁有宽宽的步梯,大家逛累的,带着孩子的,都可以随台阶坐下休息,工作人员会时不时地提醒大家尽量沿两边就坐,留出过道,非常人性化。

今天先说古代青铜器馆。青铜器是古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而且以商周时期的最为珍贵,他们承载了古中国的诸多辉煌和信息。去年的电影《封神榜第一部-朝歌风云》,让我对这个与我们有5000年距离的朝代有了画面感知。今天再看到眼前这一个展厅的精美器物时,似乎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注脚,用目光触及那个时代的气息。馆内收藏的青铜器从上博人民广场馆搬迁而来,这些国宝住进了新家。

必看单品:上博的镇馆之宝-大克鼎。

大克鼎制成于西周中晚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71年),西周孝王时代。大克鼎和大盂鼎,是现已知存世青铜器中,内刻铭文,体型最大的两件圆鼎,国之重器,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站在大克鼎前,看着这个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径75.6厘米的大型青铜器,想像着2800年前她的荣光,会惊叹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因为年代久远,颜色都是被氧化后的效果,其实这些器物刚被铸成时,是金黄色,会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青铜器小常识:青铜器的命名方法,器物上没有铭文的,就按文物身上的花纹图案命名;刻有铭文的,就以铭文中所注明的人名命名。铭文中大多记载的是这个器物为何为谁而造,且最后都以“子子孙孙永宝用”字样结尾。大克鼎,铭文说明是当时叫“克”的贵族为纪念和答谢周王的封赏所铸。

大克鼎内铭文

说起大克鼎与上博的渊源,要提到一个家族。19世纪80年代,清代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出土一批青铜器,大克鼎位列其中。当时仕读学士潘祖荫,是金石收藏大家,得知消息,重金购得。清朝 “海内三宝”(西周三件青铜大鼎)中,左宗棠有大盂鼎,后因故也赠予潘祖荫。这样,“海内有宝,潘家有其二”。后来,潘家男丁相继过世,家族最后一位当户之人潘祖年,弥留之际将宝鼎和众多家藏古董传与孙媳妇潘达于(潘达于原名丁达于,苏州名门之后,后改姓潘),让她一定要护鼎周全。潘达于在风云激荡的年代,守护家藏文物,使大克鼎和大盂鼎得以经历战乱完好无损,日军也曾去潘家数次搜宝,但均未得逞。解放后,1951年,潘达于女士得知国家要筹建上海博物馆,便将大鼎捐献国家,至此两件见证过西周荣耀的器物,经历数千年的沉睡,在一个家族几代人尽力守护下,经历战火纷飞的岁月,得以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大鼎看见过几千年的荣辱和兴衰。今天,大盂鼎在北京的国博,大克鼎在上博,各镇一方,各自安好。2004年2月28日,在潘达于女士100岁寿辰之日,上博曾请回大盂鼎,让大克鼎、大盂鼎与老人再次相聚。

看过庄重雄浑的大克鼎,再来看看其他几件单品。

商鞅方升:旧称商鞅量,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变法时所造标准量器,容积为202.15毫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证据,三面刻有铭文。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上的铭文

子仲姜盘:贵族送给妻子仲姜的礼物,用来洗手。盘的器形巨大,以虎足托底,伏兽盘沿边探身下视,小鱼,小龟、小蛙,小水鸟等十多只水生小动物悉数立在盆底,十分精巧可爱。更妙的是:当有水注入盆中时,盆底的小动物会360度地旋转!仿若在水底游弋嬉戏。这是怎样的想像力和童趣才能设计出来的巧物啊,而且制作工艺又是怎么实现了小动物遇水旋转的,不可思议,妙啊。

这个盘是用于盥洗时接洗手水的,旁边是倒水用的匜(yi 二声),两个器物是配套使用的。只是这个盆本身也有与之相配套的匜,目前流失海外。

吴王夫差鉴:鉴:镜子;审查,观察。这口装水后,照见过几千年前吴王夫差的容颜和衣冠。

母癸(gui)甗(yan四声):甗饪食器,类似现在的蒸锅。请看从甗上方拍的照片,带十字孔的隔断类似于现在笼屉的功能。这说明在西周早期,先民已经懂得食物也可以通过蒸的方式做出美味。

从甗上方拍

甗的使用示意图

亚簠(fu)方罍(lei):这个青铜器的独到之处:方型;三面有提手;身上的花纹。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中,圆型是相对容易的,方型器物铸造难度更高;这个罍本身体型较大,装满酒后会很重,为了便于使用,制造者巧思,除两侧有提手外,还在器物正面底部也做了一个把手,这样就便于将罍中的底部的酒倒出,设计非常用心。

牺尊:盛酒器,牛背有三孔,中间一孔有锅形器物,能取出,看样子是温酒器。中间锅里装酒,其他两孔通腹部,将热水注于腹部,为中间锅中酒加热,起到温酒的功能,古人喝酒好讲究。只可惜,上面的三个盖子都已遗失。

建鼓鼓座 :雕盘龙纹鼓座,春秋时期的鼓座。

成语“觥筹交错”里的觥:牛尾是个把手,便于打开器物的盖子。

这个小人儿我认得,之前这个展品在上海博物馆(老馆)陈列时就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大晟蕤(rui)宾中声编钟,造型工整完美,宋徽宗不愧为审美届天花板。

西汉席镇,压住坐席四角。

关于上博东馆青铜器的明星款,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下一篇将分享一些有趣的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一定要去看一次!这八件国宝就在上海博物馆!
潘祖荫徐世昌与他们收藏的国宝 | 西周太保鼎与“梁山七器”
宝宝不息|商代小臣系方卣
左宗棠送给恩人的谢礼,当时就是国宝,后人无偿献给国家
海内三宝,他一人就收藏了两件,其中一件是救了左宗棠一命得来的
艺术开卷|慎堂藏拓:看大克鼎及商鞅方升稀见拓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