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作家||【有一种幸福】◆周金萍

作者简介

周金萍,笔名映山红、灵山杜鹃,湖南省津市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齐鲁文学》《红楼梦学刊》《中华家教》《婚姻与家庭》《现代教育报》《当代家庭教育报》《山湖石岩》《桃源诗刊》等。著有亲子教育书籍《做距离孩子最近的妈妈》。

 有一种幸福   

为和父亲商量他70岁生日宴的细节,跟他视频。父亲因为耳朵不太灵,他把视频放到自己耳边,我看不见他老人家的脸,只看见父亲耳边那一根根银丝,这些白发像一根根尖刺,瞬间刺痛了我的心,当时觉得:父亲老了……

其实这几年,我一直不愿承认父亲老了这种事实。听母亲说,父亲有时候蛮不讲理、有时候又像小孩胡闹、有时候又恼羞成怒,还时常找母亲吵架……为此我没少数落父亲。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父亲是天,天是永远不会塌下来的;父亲也是我们永远可以依靠的山,他永远不会老。

爸爸年轻时力大无比,风趣幽默。小时候看父亲一顿能吃六七碗米饭,插秧割稻他都是最快最好,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父亲干。父亲舍不得我们几个孩子辍学,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他舍不得让母亲担心生活,有什么苦恼都是他一个人扛着。有时候父亲实在扛不住时,他就去大姑家,对他大姐吐苦水,在大姐家喝点小酒,情绪舒缓了又高高兴兴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干农活的时候最喜欢跟在父亲身边,他不仅可以带领我们快速地干完任务,还能很幽默地跟我们聊天,经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所以跟父亲干活一点不觉得苦。

父亲一直很重视我们兄妹三人的学习。每天放学回家后,父亲都是先让我们写作业,只有暑假才让我们跟着干点农活。

小时候我的第一个大日记本是父亲送的,在那个年代作为农民的父亲,在我二年级时,花了一大笔钱给我买了新书包、大日记本,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上学,也爱上了写日记,从小学三年级起我的作文就是班里的范文,这为我今后爱上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成绩好些,准备直接考中专,早日工作。那段时间父亲以为我很用功,有一天,父亲突然送了一袋炸好的花生米到我教室门口。我看父亲裤管高卷,腿上还有稻田里的泥巴糊着,觉得太丢人了,急匆匆地接过花生米就催父亲回家,并没有非常感激地听父亲说话。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想让我补充营养,家里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吃,见我平常爱吃炸花生米,所以父亲干了一上午活儿,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把妈妈炸好的花生米送到学校来,所以父亲才没时间洗干净腿上的泥。

父亲没有重男轻女,但他依然说自己有个遗憾。我们村子当时非常贫穷,没有一个女孩子上完初中的,更别说像我一样去上高中了。我们兄妹三人都在上高中时,家里欠下了很多外债,当时亲戚们都劝父亲让我出去打工,父亲不同意。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跟我们承诺,你们考到哪里就让你们上到哪里!但是在我上高二第二学期那年,舅舅所在的棉纺厂招临时工,母亲觉得当时是个机会,劝父亲同意我辍学去上班。舅舅来接我的那天,父亲喝得烂醉如泥,母亲只好去学校接我回家,由舅舅带走。那次走的时候没有跟父亲道别,等春节回家时发现父亲骤添了很多白发,他见我也没有了往日的轻松笑容。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间,父亲一直说他有个遗憾,心里总压这一块“失信”的石头。

父亲感情细腻,但从来不在我面前表露出来。我在市棉纺厂上班三年,后来又到北京近二十年,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离开的时候父亲从来不去送我。听母亲说:你爸爸说不想送你,是因为去的时候两个人,回家时就剩一个人,太悲凉了,他受不了。有一次我因为上班无法调休,春节期间不得不留在北京工作,我一个人在外过年,父亲不放心,每天走四五里路,去村部给我打电话。后来哥哥告诉我,父亲那个春节一直是闷闷不乐的……

父亲年轻时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记得那年一个老叫花子乞讨到我家,我们刚吃完早饭,父亲于是叫妈妈炒个蛋炒饭给叫花子爷爷吃。父亲给那位爷爷盛了满满的一碗鸡蛋炒饭,叫花子爷爷感觉地看着父亲,那眼神里都是感谢;而父亲看老爷爷的眼神却像一个儿子看父亲,眼睛里都是爱和尊重。

还有一次,一个逃难的姐姐流落到我们家,那个姐姐眼睛大大的、眉毛浓浓的,有长及腰间的两个麻花辫。母亲很喜欢她,我们兄妹也很喜欢她,母亲想收她做义女,可是父亲却觉得我们留下姐姐,人家家里人会担心。见那个姐姐心灰意冷,不想回家,父亲留下那个女孩在家住了一段时间,在姐姐彻底休养好之后,父亲和母亲送走了姐姐。

最近几年,父亲一直被耳病和眼疾折磨着,听母亲说,父亲难受时脑袋没有知觉,揪着头发也抬不起头来。父亲有时候心情莫名其妙的烦躁,我们给他打电话他也听不到,跟他视频他又不愿接,所以我们兄妹三人有事都打母亲电话,时间久了父亲就开始吃醋。后来我跟哥哥弟弟说,每次应该先打父亲电话,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别人也因为跟他说话费劲而疏远他,我们如果再不多跟他聊聊,他会很孤独、也许会患老年痴呆症……

生活磨灭了父亲的铮铮柔情、病痛带走了父亲的热情洋溢、养育三个子女把父亲熬得老态龙钟!

我把女儿托付给邻居,交代好学校的事宜之后,不顾孩子从来没离开过我的焦虑,把十岁的孩子留在北京上学,一个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又在路上住了一宿宾馆,在父亲生日的当天赶到了生日宴会现场。哪知父亲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丫头,你怎么才回来呀?”看着父亲似笑非笑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父亲老了,他都不知道女儿离他有几千里路,哪像他们赶个集一样容易啊?再看父亲骄傲而幸福的脸庞,我又不禁欣慰起来:把孩子留在北京自己赶回家乡是对的,陪孩子的孩子还有大把,而陪老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这几年我每年都会接父亲来北京治疗,带他出去爬爬长城、游游圆明园颐和园、逛逛商场、买买衣服,父亲逐渐开朗起来。春节时我们兄妹三家人都会回家乡陪父母一段时间,暑假时我也会尽量回去陪伴父母。老人真的就像孩子,家里人多,一热闹,父亲心情好,人也活跃起来。

没有子女在的家,就像那干枯的莲蓬,无论它当时多么美丽、多么生机勃勃,现在它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和温暖了。当今的很多空巢家庭就像那满池残存的空莲蓬,父母奋斗一生却晚年凄凉。

父亲是老了,他没有以前有力量,也没有原来那么能说会道了,更没有了年轻时那强健的身体,但他依然是爱我们的父亲,是我们心中永远不会塌下来的天,是我们身后的那座高大的山。我们子女只要让父亲觉得,我们一直在他身边、一直把他装在心底;我们只要时常看望、陪伴逐渐老去的父亲,让他觉得老去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足矣。

人生中有一种幸福叫:子欲孝,而亲在。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节征文ll罗鸣】老去的父亲
刘治娥作品《感恩》
女人的心:人生哲理九十二篇(一)
新年佳作:回家过年
美麗的農村記憶```````永远消失的村庄
父母之责(摘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