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雷数学[文摘]

 

 

数学的初级、中级、高级  

                                 

    从考试成绩的角度:数学处于初级阶段者是指数学考试成绩在班里中等以下者,数学处于中级阶段者是考试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上者,数学处于高级阶段是指数学考试成绩班里很好者。例如,班里有60个人,你数学考试成绩在30名以后就属于初级阶段,考试成绩在10名到30名之间就属于中级阶段。数学在前10名就属于高级阶段。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如果你数学上的漏洞很多,没有形成数学的体系,就属于初级阶段。如果你以前数学上没有太大的漏洞,但数学体系的系统性也不强,就属于中级阶段。如果你的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就属于高级阶段。

 

    从做题的角度: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了也有很多错误,就属于初级阶段。如果你能做出多数的基本的、简单的题目,但中等难度的题目只能做出一部分,难题和综合题很少能做出来,就属于中级阶段。如果你能很轻松的做出多数基本题、简单题、中等难度题,也能做出部分的难题和综合题,就属于高级阶段。

 

 

6.2.1.数学的学习策略

 

初级阶段者的学习策略——“全”、“晰”、“易”、“快”

 

“全”:就是说凡是高考要求范围内中的基本的东西,如基本知识点、基本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等,你都要学“全”,决不能有某部分知识没有学习到。

 

“晰”:对基本东西中的有疑惑的地方,无论是现在正在学习的,还是以前学过的,都必须尽可能的理解清楚。不管你看多少参考书,请教多少人,甚至从头学起。如果你的基础太差,你可以采用请家教补课、跟低年级的同学一起听课,从头看以前学过的课本和参考书等方法。

 

“易”:主要做简单的和基本的题目,做少量中等难度的题目,尽量不做难题和综合题。只掌握基本的、通用的解题技巧,复杂的、过于巧妙的解题技巧放弃。

 

“快”:不是指做某道题“快”,而是指你在一段时期内,如几周、或者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足够量的学习任务,如做完一本参考书上的基本题目,看完一本以前学过的课本,等等。数学处于初级阶段者,在做某一道题目时,可能会花很长的时间,这时,不要着急,可以翻阅一些参考书,请教老师同学,只要能真正弄懂了某些问题,你就在进步。数学处于初级阶段者,如果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充足,可以暂时放弃做题的规范性、严谨性,放弃难题和综合题,放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放弃巧妙的解题技巧等等。

 

中级阶段者的学习策略——“精”、“狠”、“深”、“细”、“准”  

 

“精”:做题贵精不贵多,不要贪多,做出一道算一道。

 

“狠”:做题时不断增大“狠劲”,能做出来的题目,一定要做出来;有可能做出来的题目,尽最大可能做出来;不断提高每天做出习题的量,昨天共做出了30道题目,今天就要做出31道题目。

 

做限时模拟题和考试时不断提高“拼劲”。不管什么题目,做限时模拟题和考试时,都要尝试一下,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出来;做题时要快!能用一分钟做出来的题目,就不要用两分钟。

 

“深”:多深入思考、多总结。深入思考如何运用基本定义、公式、定理,深入思考不同题目的深层次联系,深入思考不同题目的相同解法。

 

“细”:要心细,要养成严谨、严密的学习习惯。你可以放弃某些题目,如难题、综合题、怪题等。但对于基本题目和中等难度的习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要细致掌握,每个小问题都不要放过;对于你感觉到重要而且典型的题目,做完题目后,你还要和标准答案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完整。

 

“准”:就是要不断提高知识的确信度。对于数学来说,提高知识确信度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把题目做出来!然后再总结、记忆。“看题”、“背题”都不能提高知识确信度。

 

高级阶段者的学习策略——“回”、“极”、“灵”、“融”

“回”:要形成一个个“回路”,形成一个个整体框架,形成知识体系。(一)形成数学整体框架。(二)数学的每部分,如方程(方程组)部分形成整体框架。(三)相关的数学概念前后联系,形成一个个小的数学概念的知识体系。(四)某类题目的解题套路、解题技巧、对应的知识点非常清晰,形成了这类题目的“回路”。(五)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非常清晰,形成了很多个小的解题技巧体系,(六)最终,形成数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极”:要不断超越“极点”。(一)尽最大可能的提高“狠劲”和“拼劲”。(二)尽量延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三)不断加大学习强度。(四)保持大脑最清晰。(五)通过“超越极点”、“至静至纯至狠”等方法产生自信心。(六)通过杜绝对爱情的期待、不断的收心、不断的平静自己等方法,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极端平静。(七)采用“精挑极练”、“限时训练”等学习强度高的学习方法。

 

 “灵”:在形成大大小小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之后,通过“多题一解”、“一题多解”、“自己出题”等方法,琢磨命题人思路,不断总结出各种巧妙的解题技巧,把类似的解题技巧进行归并。最终,你做题时各种解题技巧层出不穷,又能采用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解决很多题目。

 

“融”:随心所欲做题,不断淡化解题技巧,最终达到不用解题技巧,或者感觉不到自己在运用解题技巧,就能做出很多题目的境界。

 

6.2.2.理解记忆

 

概念清晰

 

    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密切、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公理等)要理解清楚、记准记牢。

 

     你可以使用“前后联系”等方法,理解数学概念,你还可以使用“狠背”等方法记准记牢概念。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回忆”等方法使相关的概念更加清晰。

 

    对于某些人,概念清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数学概念,你一开始可能无法理解,你不必在意,只要强行记忆就可。数学概念,不在于是否能真正理解,在于你是否能运用。很多概念是历代数学家用毕生精力思考和推导出来的,你不见得一下子就能理解,只要记准并能运用就可以。通过练习、思考、总结、回忆等不断反复,往往才能真正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逐步做到概念清晰。

 

    在概念不清晰的情况下,你可以采用“看题”、“背题”、“看练”、“背练”等方法学习数学。

 

记准记牢

 

   学习者必须准确记忆一些东西,数学也不例外,尤其对于数学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

概念:对于高考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概念,都要记准。

 

    解题技巧:老师讲课、看参考书、自己做练习后,你学会了一个新的解题技巧,就要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解题技巧可能会遗忘,因此,你最好把解题技巧记在笔记本上,随时翻阅记忆,作为以后总结、回忆、形成知识体系的素材。

 

    解题心得:做题达到一定量时,你会感觉有一些其他的规律性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不管你觉得是多么可笑和幼稚,只要是你通过独立做题总结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你要记在本子上,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通过深入思考进行抛弃和凝练:无用的、错误的东西抛弃;有用的、正确的东西进一步凝练。

 

6.2.3.上课与自学

 

初级阶段

 

    数学的前后联系性很紧密,前面的知识学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如果你以前数学没学好,知识上的漏洞太多,你上课时,对老师讲的概念、知识点、解题技巧等尽量理解,理解不了的就强行记忆,并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老师讲的题目中的难题和综合题,放弃;对于老师讲的基本题目和中等难度的题目,尽量理解,不理解的就强行记忆,并记在笔记本上。下课后,你可以通过翻阅课本和各种参考书,把课堂上不理解的东西尽量理解清楚,实在理解不了的强行记忆,并在下一节课请教老师和同学,如果有家教老师,可以向家教老师请教。

 

另外,你必须制定周密、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弥补以前学习上的漏洞。一般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课后必须有较长的时间用来弥补以前的知识。以前学习的越差,用于弥补以前学习上漏洞的时间要越长。例如,你可以把课后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目前老师教的东西,另外一半时间弥补以前的知识,你可以采用精读课本、“看题”、“看练”等方法,尽快把以前知识上的漏洞弥补。

 

中级阶段

 

    上课时,仔细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如概念、知识点的要点、解题思路、题型、解题套路,并尽量理解透彻。

 

    上课时,不必把老师讲的每道题都记下来,对于已经理解的、解题思路知道的题目就不必太在意,对于自己已懂但老师的方法更简便的题目要记下来,对于典型题目不要放过。记笔记时,只要把关键的东西,如概念和知识点的要点、解题思路的要点等等记下来就可以了。

课后最好当天复习,或者两、三天内复习,不要拖的太久。课后复习时,要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忆思考一下,把老师讲的题目要独立做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两周之后,要通过“快速浏览”、“看题”等方法,复习老师讲的和自己做的题目,要进一步总结出解题思路、题型、套路。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看一些参考书上的例题,形成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还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把某些重点题目练熟。

 

高级阶段

 

    数学处于高级阶段者,如果老师讲的东西的难度是针对多数同学,那么,上课时,你就应该部分时间的跟老师走,部分时间自学。对于老师讲解的那些你已经掌握其解题技巧的题目,你就不必听了。你可以在老师讲解时自己把题目做完,然后看看自己的解题步骤和老师的对比,看有什么错误。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如果你已掌握的很好了,就不必再花时间了。

 

    对于老师讲的解题套路,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你应该跳出这些套路的限制,深入思考题目的变化,尝试着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自己出题。

 

 

 

6.2.4.参考书

 

根据你的学习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参考书。

 

用于积累基本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数学参考书

 

只要讲解清晰、例题典型的数学参考书,都可以用于积累基本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对于这类参考书,你可以像读小说一样快速浏览,读完一本再读第二本。

 

用于形成整体框架的参考书

 

有些参考书,会用列表、图表、图形等形式把考试范围内的概念、知识点、解题技巧总结的非常清晰,借助这些参考书,你就更容易形成整体框架。对于数学处于初级阶段者,通过快速浏览这类参考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以前学过的东西形成整体框架。

 

用于形成解题技巧体系的参考书

 

    某些参考书,把各种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思路、题型的套路等等,总结的非常清楚,通过反复浏览和记忆这类参考书,你可以较快的形成数学的解题技巧体系。

 

     用于查漏补缺的参考书

    有些参考书,把学习时经常犯错的地方指出来,并告诉你做错的原因,例如,对概念理解的错误、没有想到对应的知识点、借助的解题技巧不正确等等。对于这类参考书上的题目,你要先自己做一下,做对的题目,就不必理会了;对于做错的题目,看看书中的提示,找出自己犯错的根源。

 

    这类参考书,你要选择那些把错误分析的本质、深入、系统、全面的参考书,而不要选择那些把错误分析的过于繁琐、过于细致、甚至混乱的参考书。你使用那些把错误分析的深入、系统、全面的参考书,就能更容易的找出你出错的更本质的错误,更容易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例如,某类题目,如果用“类比”、“代换”等解题方法,你能很容易解出来,但如果你使用“转化为方程”的解题方法,做起来就很繁琐了,很容易出错。这时,好的参考书会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类比”、“代换”等解题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转化为方程”的解题方法。而差的参考书,仅仅把这道题目的某种解题方法告诉你,至于为什么使用这种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是否最好,你就不知道了。

 

详细分析解题技巧类参考书

 

看此类书可以迅速积累解题技巧,但此类书看多了,也容易导致知识体系的混乱。

 

精做一本好的参考书

 

    找一本紧密围绕高考、内容全面、题型总结的非常好、讲解很详尽、把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体系都总结的很好的参考书,从头往后一道道往后做。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下子就能看出解题方法的题目,对于过偏、过难的题目,就不要做了。对于典型的题目,有的题型灵活,所用的知识点较基础,这就需要自己动手,做一遍。做完后,比较自己的方法和作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做不出的,则看自己是由于哪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并做好记录,以待以后复习用。

 

“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类参考书

 

    对于数学,一般的,“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类参考书,仅适用于数学处于高级阶段者,初级、中级阶段者一般不要使用,以免造成混乱。

 

非常好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参考书

 

   有些参考书,会把某些题目的各种方法都尽量列出来。如果你的数学到达一定的境界,并且数学的学习时间很充裕,你可以做这本参考书,并总结和深入思考。

 

    这几种解题技巧中,哪些是基本的解题技巧?哪些是通用的解题技巧?哪些是特殊的解题技巧?如果一道题目有多种通用的解题技巧可以解出来,这时,你就要仔细总结一下,“为什么我只想到这一种解题技巧,没有想到另外一种通用的解题技巧?”,如果其原因是你对另外一种通用的解题技巧掌握的不熟悉,那么你考试时往往就想不起来这种解题技巧。而如果你很不熟练,那么,你考试时往往就无法用它解决问题。

 

    对于很少用到的解题技巧,很怪异的解题技巧,你就不要理会了。

 

随意练

 

在一个各种数学参考书非常丰富的图书馆里,你可以随意找各种参考书,凭借感觉随意从某本参考书中找几道题目做,能否把某道题目做出来,并不在意,然后再随意找下一本,接着做。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学处于各个学习阶段者。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延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还能提高你的灵活性。

 

提高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做限时模拟题,可以提高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你要选择好的参考书,书中的模拟题的难度要适合你,书中题目既不能都不会做,也不能很轻松的都做对。每隔一段时期,如几周之后,你要测试一下,看看自己的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是否提高了。

 

不要因参考书过多,把自己弄乱了

 

你可以有多本数学参考书,但每本参考书,都要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参考书可以精做,有的用来查漏补缺,有的用来提高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用来形成解题技巧的体系,但你不能把一本本的参考书,从头到尾的一道道往后做,否则,很容易自己把自己弄乱了。

 

这是因为,不同参考书中的某些题目是重复的,有些参考书选择的题目过难、过偏,有些参考书中的题目的解题方法过于怪异,有些参考书把一些很少见的题目都收入了,有些参考书则是,明明可以用简单方法做出的题目,却故意用复杂的或者少见的解题方法。

 

6.2.5.深入思考、总结、回忆再现

数学进入中级、高级阶段之后,要不断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学习数学时间中的比例。

 

总结

 

做题贵精不贵多。做一道题,不是为了考试时能够碰到这道题,而是为了能够在考试时会做类似的题目。因此,在做这道题的过程中,你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考这道题用了什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公式等。你要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慢慢的,你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增强了。

 

做完题目要总结一下,可以用几句话记在本子上,可以记录下解题技巧、所用公式、定理,可以联想一下类似的题目,将这道题目归结到某一类题型中去。

 

王散以前学习数学时主要就是做练习,做练习的方法就是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后做,做出来就完事,做不出来就换一道接着做。做题前后很少深入思考。

 

后来,他改进了学习方法,做题时仔细想想到底用了什么原理、公式、概念、基本技巧等。这样,做题速度下降了,考试成绩暂时下降了,但他继续坚持,几个月后,他的数学进步很快。

 

总结和深入思考自己的解题技巧与老师(参考书)的差异

 

如果你做的题目少(例如很多数学初级阶段者),你主要是积累各种解题技巧。当你做了比较多题目后,你就要每过一段时间总结一下,找出自己的解题技巧与老师(参考书)的差异。进入高级阶段之后,如果你发现很多情况下,你的解题技巧比老师(参考书)的更清晰更巧妙。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

用长时间反复、深入思考典型题目(尤其是历年考题中的思路巧妙的题目),思考命题人是从哪个角度出题的,命题人目的是为了考察哪个概念和公式的,某道题目是如何从其他题目改头换面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总结出一些规律,例如:“所有类似的题目都可以转化为函数!所有同一类型的题目都可以转化为方程(组)试一下!”你总结规律时,无论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多么怪异和可笑,都应记下来,并确信它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你通过思考和练习,将某些自己总结出的不实用的或者错误的规律抛弃,把正确的有效的规律保留下来。

 

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的某一道题目,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即使你没有做对,也算基本掌握了。反之,一道题目你即使做对了,但如果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仍然含混不清,这道题目也不算掌握。

 

积累解题思路:每做出一道“新”题,你就要把解题思路总结出来并加以记忆,这样,你就积累了一个解题思路。此外,你也可以不做题,通过“看题”,来积累解题思路,例如,看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的解题思路,看有详细解题过程的习题集的参考书,等等。

 

有了解题思路就不必再做:除非很典型的好题目,某道题目你看一眼就马上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就不必再做了,赶紧去做下一道题目吧!

 

容易题的解题过程: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后,思考出如何从已知条件推出结果,或者如何从结构推出已知条件,就是找到解题思路了,把解题思路用公式、文字等表述出来,题目就算解决了。

 

题目做完后总结解题思路:题目解出之后,要通过思考总结出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规律,然后把这些解题规律记在脑子里和笔记本中,规律积累多了,要深入思考各种规律的深层联系,规律越来越简化和全面。

  只深入思考值得思考的题目

 

如果你发现了一道你感觉很好的、很典型的题目,你想了几分钟,仍然不会做时,你就要深入思考,无论是花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都决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轻易看答案、看解题过程。

 

通过深入思考,你终于把一道典型题目做出来之后,你还要仔细总结,使解题技巧清晰化。例如,你可以总结出这道题给的条件和解题思路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你还可以总结出如果改变条件,如何找到新的思路;你还可以总结出这道题目是如何借助解题技巧来运用知识点的;你还可以总结出这道题目的解题技巧能否运用到其他题目中去;你还可以总结出这道题目的解题技巧中更普遍的东西,找到解决所有类似题目的通用的解决方法。

 

然后,把你总结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

 

笔记本

 

平时做题时,要把学习心得,如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自己总结的解题技巧等等,记在笔记本上,如“此类题型可以先用替换法尝试,如果不行,就用数形变换的方法,如果还是不行,就转化为方程。”这样,你更容易形成解题技巧的体系。

 

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做完一道典型题目后,你要把题目所运用和对应的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定理记在笔记本上。把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记在笔记本上。

 

解题技巧的系统化和简化:把你自己总结的和从老师、参考书上积累的解题技巧记在笔记本上,解题技巧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应该进行系统化:把重复的解题技巧合并起来,把无用的解题技巧抛弃,把类似的解题技巧简化,把相关的解题技巧联系起来。最终,你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所有的基本题、多数中等题、典型的难题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都掌握的非常清晰、非常系统,并且通过使合并、抛弃、简化、联系,使解题技巧的数量达到最小。

 

必须使用的方法、可以选择使用的方法、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你要把以前做过的典型题目放在一起深入思考,找出相同的规律。你既要找出解决某类问题必须使用的方法,也要找出可以选择的其他方法,还要找出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这些规律可以用一、两句话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

 

(主要适用于已经形成解题技巧体系、数学处于高级阶段者)

有的人,考试时稍微紧张时,就不能做出本来应该能做出来的题目,记住以前做过的题目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回忆再现”。

 

你要经常回忆再现你以前做过的题目,回忆再现你已经形成的解题技巧体系外。此外,你还要:

 

从整体上找出思维上的漏洞、混乱之处。好的数学老师、好的参考书,会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的知识体系。抽出专门的时间,借助某些典型题目,从整体上回忆、找出自己思维上的漏洞、混乱之处。

 

经常回忆再现笔记本上的内容。

 

建立题库

 

题库:随意练之后,你可以把笔记本、课本、参考书上的典型的、解题思路变化多的、解题技巧妙的、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用剪刀、胶水和大本子做成一个题库,以备随时复习,随时思考,随时总结回忆。

 

利用最新技术建立题库:如果你的经济实力强,对新技术使用能力强,你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脑、数码相机、复印机等软硬件,就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题库,这样,更容易找到自己想做的习题。你甚至可以自己编写一些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更方便归类和搜索。

 

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

记忆、总结一些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对某些人来说,是有效的,但你必须把这些解题方法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并自己总结出清晰的、确切的、完整的解题技巧体系。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有:

 

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转化为三角、转化为方程(组)、拆分与组合、变量代换、构造平面几何图形,反证法,从结论出发进行逆推、找出隐含条件、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利用三角、直线、圆的特性解方程和方程组、利用方程和方程组解决解析几何、类比、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解某些数学题、整体代换、局部代换、对称代换、逆向代换、构造恒等式、构造方程、构造函数、构造数列、构造复数、构造几何图形、构造物理模型、构造解析模型、用几何解代数、用代数解几何、用几何解三角、用三角解几何逆用公式等。

 

但是,随着你做的题目越来越多,随着你数学的进阶,你要越来越淡化这些解题方法,不断强化“题感”。只有这样,你考试时,才能又快又准又灵活。

 

深入思考长长练、深入思考无间隙

(适用于数学处于高级阶段者)

 

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很多人在学习其他课程时,如果突然转到数学,往往不易很快把思维转换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上。通过“深入思考长长练”这种方法、养成深入思考无间隙的习惯等等,能很好的提高思维转换速度。

 

有时,在做某道数学题时,你会突然想到某些以前做过的其他习题。这时,你可以先把其他习题记在笔记本上,等做完了正在做的题目,再仔细思考其他习题。有时,你会发现它们的深层联系。

 

高级方法——把握数学核心思想——数学的特征

 

一旦把握了某门课程的核心思想,这门课程往往会学习的非常好。数学也不例外。

 

数学的特征:高度抽象性、严格准确性、紧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完整系统性、灵活多变性。

 

一、高度抽象性:很多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等概念、无穷多和无穷小的概念等等。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深入思考以前学过的某些数学概念时,你可以尝试着用你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某些“常识”的理解来抽象出某些数学概念。例如,一个人是不连续的,但大城市下班后的人流可以看成连续的。一条直线可以看成无穷多个无穷小的点组成。

 

养成了经常从现实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很重要这个习惯后,你就不再对数学的应用题,甚至生物、化学、物理的应用题感到害怕了。因为在你的心目中,抽象的东西不过如此。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只是反映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做数学应用题时,你要善于将事物具备数学特征的东西抽象出来,而不要被其他的东西所迷惑。

 

二、严格准确性:数学的严格准确性决定了你必须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而且,对于某些题目,你还要反复训练,确保解题步骤和答案准确无误。

 

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决定了我们在面对数学难题时,碰到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时,必须深入思考;而且,有时,你必须加大学习强度和提高“狠劲”。

 

四、广泛应用性:数学本身的抽象的数学体系推导出的纯理论的东西,仍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最普通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精确科学”如力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都是用公式来表达自己的定律,都很深刻、很广泛的应用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经济学等等学科也在不同程上应用了数学。

 

因此,你要经常思考如何用数学解决物理、新技术、生物、化学等。

 

五、数学的完整系统性决定了你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的体系。

 

六、数学的灵活多变性决定了你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不断的精炼和简化你大脑中的数学体系,并寻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方法,甚至“自己出题”。

高级方法——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的习惯

 

(适用于数学处于高级阶段或者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充裕的人)

 

数学具备高度抽象性、严格准确性、紧密逻辑性等特性,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把自己的思维变成数学思维,你的数学会非常好。这要求你在平时细心体会并不断训练。

 

经常抽象出数学概念很重要,你不断从现实生活、从某些“常识”中抽象出某些数学概念,养成了这个习惯后,你就不再对数学的应用题,甚至生物、化学、物理的应用题感到害怕了。因为在你的心目中,抽象的东西不过如此。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你要养成如何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新技术、生物、化学等问题的习惯,这样,你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就会越来越精确,你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快。

 

课本上的某些不要求掌握其证明过程的公式、定理可以自己尝试着证明一下,即使证明不出来,也有助于你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6.2.6.形成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对数学题进行分类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可以把所有的数学题目分为四类:

 

第一类题目:直接用概念和知识点,不必借助任何解题技巧就可以做出的题目。

 

对于这类题目,你就不必再寻求解题技巧了。

 

第二类题目:采用“通用”的解题技巧可以做出的题目。

 

对于此类题目,只要你记住了通用的解题技巧,你就可以把所有的同类题目做出来了。对于此类题目,你无需记忆其他的解题技巧,你只需熟练掌握这些通用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

 

第三类题目:必须使用固定的解题技巧才能做出来。

 

这类题目,如果你找不到固定的解题技巧,你是无法做出这些题目的。对于此类题目,你必须把这些习题对应的解题技巧记住。

 

第四类题目:无法找到固定的解题技巧,或者很难总结出明显的解题技巧。

 

对于此类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是另外的题目的条件略有变化而产生的题目,有的题目则是综合题目,有的则是灵活性很大的题目。对于此类题目,你要靠猜测、尝试和“题感”,例如用类似的解题技巧尝试一下。

各种解题技巧要均衡

 

对于上面说的第四类题目,你只能靠猜测、尝试和“题感”了。一般的,你往往要把很多解题技巧逐一尝试,才能做出第四类题目,这时,就要求你把各种解题技巧掌握的都很均衡。

 

有些人,擅长使用某些解题技巧,而另外一些解题技巧,就掌握的很不好。例如,你善于使用“类比”、“逆推”等解题技巧,而另外一些解题技巧,如“代换”、“数形变换”等,掌握的不好。这样,考试时,你就总是尝试几种你擅长的解题技巧,而想不到或者运用不好那些不熟悉的解题技巧。

 

因此,你要想把第四类题目做出来,就要把各种基本的解题技巧都运用的很熟练。对于掌握的不好的解题技巧,要强化训练;对于已经很熟练的解题技巧,就不必再强化训练了。

 

你擅长各种解题技巧,虽然你不可能把各种解题技巧都掌握的非常好,但至少要掌握的都不很差。这样,考试时,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你就可以把各种解题技巧逐一尝试,由于你掌握的解题技巧很均衡,你就更容易找到对应的解题技巧。

 

到了后来,能与武士抗衡的人越来越少。虽然武士的拳头不是最快的,腿也不是最硬的,刀法也不是最好的,暗器也不是最准的,但他的拳、腿、刀、暗器都不错,各个方面很均衡。所以,武士碰到刀法很好的敌人,也能应付,而且再加上几腿,对方往往就吃不消了,因为对方虽然刀法好,但腿不行。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目的,是在你已经掌握了各种题型的应该使用的解题技巧之后,碰到一些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你可以用联想到类似的解题技巧去解出某些题目。

 

一般的,对于可以直接运用知识点,用“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出的题目,你何必再寻求一题多解呢?的确,你又掌握了一种新的解题技巧,但这种解题技巧很少用的上,结果,你把“通用”的解题技巧给忘掉了。

 

因此,一般的,第一、第二、第三类题目,不必采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进行训练;只有第四种类型题目,才有必要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训练。

 

少见和怪异的解题技巧,不要理会

 

有时,你会碰到一些很怪异的解题技巧、很少见的解题技巧。这些解题技巧能解出某道题目,往往是个特例,并没有太多的普遍的意义,你就不要理会了。

 

喜欢怪路子的参考书

 

有些参考书,不提供给你“通用”和基本的解题技巧,却提供一些少见的甚至很怪异的解题技巧。而有些人,看到题目时,自己不先做一下,就看书中的解题技巧,然后就把这些解题技巧记在脑子了。这样,怪异的解题技巧积累多了,你往往会越来越混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条数学学习的精髓,送给热爱数学的你
中考备战:100种得高分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拿高分的100条军规
这类学生,如果不改变方法,数学很难学好
干货:高考数学可以拿到140 分的技巧!
老师说的“回归课本”,考前10天究竟要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