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二:越变越高雅秘诀
http://hds.360doc.com
[导读]礼的根本精神是敬,努力让所有事情都不出差错,审慎严谨。所以,孔子认同周代的礼乐制度。因为它虽然繁复,但却会对人心的向上有一个推力,引导整个民族追求高雅。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二:让礼引人向上
时长:4'59''
播放:131
来源:腾讯视频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二:让礼引人向上
收起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十一讲之十二:让礼引人向上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个“监”是视的意思,监视监视,监就是视,视就是监。“周监于二代”就是周视于二代,就是周跟二代比起来看,周的特点是“郁郁乎文哉”,“郁郁”是文章之貌,所以郁郁乎文哉,夏商两代都太质朴了,质朴到甚至于太寒俭。那么一个朝代如果说太质朴,它就有一个问题,它就会缺少那些一心向上的(力量)。就像我们现在,因为我们现在的语言已经不再通行文言文,我们现在的文字不再通行正体字,所以它这种文化只会不停地往下堕落,它缺少一个追求高雅的阶层,去引导整个民族向上。
转播到腾讯微博
礼引导我们追求高雅(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和我的导师,我们两个人就编了两本书,一个书叫《今文言》,选的是1919年到2000年的文言文,差不多有20万字,要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呢,我们又编了一本叫《百年文言》,是1911年到2011年的文言文,差不多有40万字,要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那么我们编这两本书,就是特别地感慨,在文言文盛行的时代,这个人心它是向上的,一旦白话文兴起以后,人心就开始堕落。语言和人心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这个“文”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孔子这里面的“文”主要是指的礼乐之设,夏商两代的礼和乐都是非常质朴的,那周代的礼乐就非常繁复。但是孔子认为,繁复比俭朴更好,因为它是会对人心的向上有一个推力,所以我是认同周的礼法制度。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太庙,就是指鲁国用以祭祀他们的始祖——始封之祖——周公的庙。那么因为祭祀周公,他和祭祀一般的诸侯是不一样的,它是要用天子之礼。孔子尽管以知礼著称,但是他为了审慎起见,他到太庙去入职,每件事情他都要详细地去咨询,所以就有人就看不起他了,就说——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曾经在鄹邑这个地方做过长官,做过地方长官——谁说叔梁纥家的那个孩子懂得礼呢?进入了我们鲁国的太庙,什么事情都不懂啊,都要问一问。孔子就对这个事情做了一个回应,我不是不懂,是我所有事情都要做到审慎,我都要让它不要出差错,这个正是礼的精神表现。我们知道,礼的根本精神是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八佾第三
论语正义卷三
论语讲案|第三篇八佾之第15章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感悟篇十八
【《论语》阅读札记(三)】/ ​傅安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